《现实主义思潮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实主义思潮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精品).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实主义思潮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方法,又是一种文学思潮。这里所讲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完全是当代性的产物,在我国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从对外国文学的横向吸收和改造中构成的文学思潮,而不是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中延伸而来的。研究现实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当代文坛的嬗变,对反映该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图景的变迁,分析现实主义思潮对20世纪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五四前后兴起,而后处于倡导和探索阶段。20年代的前半段,现实主义的发展比拟偏向于理论的讨论和建设,在实际创作中除鲁迅的(呐喊)外,其他还比拟稚嫩。大多数作品固然在创作精神上力求批判社会人生,但
2、在写作方法上还残留着旧小讲的行文习惯、腔调。稍后的“问题小讲固然竭力向现实主义靠拢,积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但又流露出普遍的伤感情调,阻碍了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20年代后半段,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相对成熟,诞生了一批优秀、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性的有两个流派:“乡土文学派和“人生派。 “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兴起于1923年,是紧随着“问题小讲热而出现的,这是第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多是出于思乡之情,作者背井离乡,但对从小生活的故土民情和风俗习惯记忆犹新、深切怀念,于是就从这段生活中提取素材,客观展现故土现实图景,注重对典型环境和详细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王鲁彦、蹇先艾、许杰、彭
3、家煌等都是“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因主要描写农村,所以多借鉴俄国、东欧和北欧的现实主义。它的出现,改变了鲁迅现实主义创作“一枝独秀的局面,提高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水平。“人生派主要以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为代表,它高扬着“为人生的旗号,将文学艺术与社会人生严密联络起来,讲明文学应承当社会批判的责任。它着意于表现人生、改造人生,渐渐偏离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的“旁观者视角,向更注重社会功利性和介入意识的俄国现实主义创作方向靠拢。由于“文学革命的目的是思想革命,意在启蒙群众树立反封建的思想意识,因而在学习西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时,当时的倡导者也学习它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内容,如周作人提出的“为人生的创作
4、思想和基于人道主义情怀的“平民文学主张。“人生派作家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就是这种“平民文学理论的实践,如叶圣陶笔下小市民的灰色生活,王统照笔下山东农村的血与泪,郑振铎笔下的知识者的悲苦与情趣。由于1927年政治形势的转向,此间的作品渐渐趋向“政治化“,革命的浪漫蒂克艺术风格逐步掀起一股创作狂潮,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变异和发展。它将严酷的革命斗争理想化、简单化、公式化、庸俗化,遭到众多文艺创作者们的非议和不满,同时它还直接冲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文坛的主导地位。1928年兴起的“革命文学的论争就涉及到有关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问题。鲁迅、茅盾等一批作家以为文艺是认识生活的手段,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反映
5、现实生活,他们提倡现实主义原则;而创造社、太阳社崇尚文艺是“组织社会经历的载体,这意味着他们将文艺视为单纯的宣传工具。“革命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入中国后的初次变异。这场争论并未扭转当时的文学局面,但为后来引入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作了思想上的预热。1930年“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在国际革命作家中获得首肯后,正式被我国左翼作家引入、推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为假如通过对详细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能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表达出来,那么即使图解政治也毫无关系。左翼作家在借鉴“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同时,根据本国的现实状况,侧重表现社会革命斗争的重大题材和反帝反封建的现实主题,歌颂了工农的觉悟和斗争
6、意识,加强了文学反映现实的深入性和战斗性。“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固然纠正了“革命的浪漫蒂克的一些偏差,但它照旧没能克制作品概念化和人物脸谱化的弊端,甚至会出现顺应革命斗争的“应景作品,这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新阶段的又一变异形态。针对“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图解政治概念的缺陷,1934年国内逐步提倡“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国际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张“写真实,国内在引介的经过中只注重其阶级性、时代性特点,重视典型环境的渲染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忽视了“写真实这一要点,过分的政治化使生活的丰富变得单一,始终未能与“左倾机械论划清界线。这种创作方法在50年代被视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
7、准则。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在30年代以绝对优势占据文学创作流向的主导位置,30年代中后期一些作家真正将阶级斗争理论用作观察生活现象的一种立场,注重对生活中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的分析,如茅盾的小讲(子夜)(、农村三部曲)等。鲁迅、瞿秋白的杂文创作,臧克家、田间、艾青的诗歌创作,洪深、田汉的戏剧创作,也都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表现生活、表达观点,一些作品显示了他们很深的艺术造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批作家或投笔从戎,或参加抗战宣传,现实主义思潮暂时停滞。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分野出两种方向:一是“七月派的理论和创作,一是工农兵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七月派中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是现实主义理论
8、在此时的发展。它要求从更深入、广阔的角度去把握人民的觉悟和追求,表现那些带有封建创伤的为生存而奋斗的人,突出他们对现实的战斗或拥抱,展现他们直面现实的勇气。在这种理论的引导下,七月派后期的政治抒情诗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如绿原的(哑者)、阿拢的(纤夫)等塑造了顽强的战斗者形象,强调了生命的力、生命的体验。在小讲创作上,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中的郭素娥,就是一个血肉饱满、有着强烈求生愿望的女性,作品既写她肉体的饥饿,又写她精神的饥饿,在她身上,张扬着原始生命力。工农兵文学思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解放区的特殊发展,是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它以工农兵为描写对象和服务对象
9、,着眼于文学的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在作品内容、作者立场和态度上积极正向,能激发、带动读者的热情,最终起到改造本人生活的作用,因此塑造了大量传奇抗日英雄形象。但它们与政治联络太近,过于讴歌胜利和表现光明,又忽视向世界当代文学形式学习,造成了文学形式的概念化、公式化。40年代的现实主义理论固然不够完善,有失偏颇,但在创作上仍然不乏佳作。现实主义诗人就出现了郭沫若、田间、艾青、穆木天等大家,他们将笔触都深化到时代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戏剧中的历史剧着重借古讽今,固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现实主义小讲作家更是层出不穷,除茅盾、巴金、老舍外,还有萧红、钱钟书、张爱玲、赵树理、丁玲等等,这
10、时期他们的创作以长篇为主,在现实主义民族化、群众化方面,获得了不错的业绩。我国当代文学30多年的发展与世界文学并不完全同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文明出现深入危机,世界文学一直到30年代初,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第一次兴起,而我国处于思想革命时期,文坛更多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影响。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爆发总危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又获得重要成就,世界很多作家向“左转,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遭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主导趋向较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精神文明出现新的问题,国际共产主义又遭到一些挫折,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扩大,西方当代主义第二次兴盛起来。中国此时处于战争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照旧占绝对优势,当代主义未对其产生影响。总之,我国当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思潮的刺激下产生的,但其发展趋势却受本国国情和历史条件制约,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在当代文学上的嬗变就是受这种种因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