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奉献(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奉献(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奉献一、重视家学教育,积极投资社会书院教育一重视家学盐商在靠盐业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一直看重家族教育事业,希望通过儒教事业来振兴家声,他们对家族子女的教育遵循“养教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为子女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为了本人子孙的的前途,家中大都设有本人的私塾,不惜重金,请一些社会名流和学者到家中讲学来提升本人子女的文化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家族子弟参加科举,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由于入仕不仅能够提升盐商的社会声誉,而且能够给予盐商在政治上的支持,使得盐商的买卖能够得到佑护,一箭双雕。二捐修书院明清时期很多盐商都曾经积极捐资修建
2、书院,盐商的这一善举也给他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出资修缮兴建书院三元坊的安宁书院、北桥的敬亭书院、北门外的虹桥书院、广储门外的梅花书院这一系列著名书院和学校的兴建与修缮,大都是由扬州盐商及盐官出资筹办。明嘉靖五年,巡盐御史雷应龙创办维扬书院;康熙元年,两淮盐运使胡文学与一些盐商共同筹款兴建安宁书院,雍正年间,盐商再次出资扩建安宁书院;康熙二十二年,扬州盐商出资创办敬亭书院;雍正年间,马曰琯出资重建明代的甘泉书院,并改名为梅花书院。正是在盐商的资金相助之下,明清时期扬州书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建立并扩大,扬州的书院事业日臻繁盛。2.设立院生高额奖励盐商专为书院的学生设立了高额的奖励。据史料记
3、载,扬州的梅花书院的规定“凡在院书生分正课,附课,随课。正课岁给膏火银三十六两,附课岁给膏火银十二两,随课无膏火,而当时著名的湖南岳麓书院的岁给只要梅花书院的三分之一。雄厚的资金实力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前来求学,扬州书院名声鹊起。柳诒徵先生在(江苏书院志稿)中曾言:“两淮盐商利甲天下,书院膏火资焉,故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名者有安宁,梅花,广陵三书院,省内外人士咸得肄业焉。3.延请名师任教书院据史料记载盐商还出巨资聘请当时的文化名流前来书院讲学,提高书院的文化知名度。清代著名的诗人赵翼,蒋士铨,陈祖范等人就相继担任过安宁书院的院长。姚鼐,茅元铭,胡长龄等名流曾任梅花书院的院长。没有盐商
4、雄厚的资金支持也就不会有明清时期扬州书院的辉煌成绩。在盐商的支持下,明清时期扬州的书院一共培养了348名进士,其中包括十一名一甲进士。盐商对扬州书院教育所作出的宏大投资得到了回报,书院成为“商与“儒联络的桥梁,融洽的“商“儒关系,奠定了扬州崇儒尚贾的社会风气。明清时期的扬州书院成为了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而盐商通过出资赞助书院的方式为扬州培养了一大批的名人学士,至今仍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二、兴办各式雅集书会,刻印珍藏善本专著在积极出资筹办各大书院之余,盐商还积极的兴办各种诗会、文会,出资帮助学者们刻印他们的藏书。 (一)兴办文人雅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雅集是指文人之间互相聚集起来饮酒流觞、吟诗作文
5、的风雅活动。明清时期扬州盐商效仿古代文人的这种组织形式延请大量的名流来本人的私家园林中研究学术、讨论文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筱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8。小玲珑山馆的主人即出资重建梅花书院的马曰琯。马氏兄弟二人兼盐商巨擘与文人雅士的身份于一身。马曰琯“好学博古,马曰璐“擅长工诗,二者皆儒雅好文,乐善好施,乐于结交各类文人,是扬州盐商中著名的饱学之士。马氏兄弟建造别业“小玲珑山馆用于接待文人,经常与文人名士在小玲珑山馆中吟咏流觞、议论诗文。方士庶,叶芳林二人所绘制的(九日行庵交讌图)真实的再现了其时举办文人雅集的盛况。程氏筱园的主人程梦星出身书香门第、官宦
6、世家,良好的家学传统使他“于艺时无所不能,尤善字画弹琴,肆情吟咏。1916年,程梦星在扬州动用由盐业积累的资本构筑了私家园林“筱园。筱园落成之后,程梦星在筱园之中延揽各路的学者名流,艺术家,诗人,使得筱园的文化气氛浓郁。马曰琯和程梦星同出徽州,同在扬州,他们一同举办各种文化诗会,书墨飘香的扬州文人雅集,在扬州营造了一股浓郁的书香之气,使得扬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二筑书楼,刻藏书扬州盐商在本人的私家园林中大都修建书楼,收藏古书秘籍、稀世字画,为扬州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籍典章。小玲珑山馆中有一处聚书楼,是马氏兄弟专门用来贮藏图书之地。(清史稿)都曾赞到“扬州马曰琯小玲珑书馆富藏书。马氏兄弟不惜重
7、金珍藏各种珍贵古书,馆中藏书多达百橱,数十万卷之多。马氏兄弟的图书馆成为了清代著名的图书馆之一。除了马曰琯兄弟之外,程氏筱园中亦有藏书五万多卷,汪氏、项氏等其他盐商家中也大都藏书颇丰。扬州盐商的藏书也慷慨的向各类学者开放。著名的学者厉鹗、全祖望、吴敬梓等都曾在扬州盐商的私宅中借阅过相关藏书,盐商的大量藏书为这些学者的学术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盐商还出资刻印各类书籍。盐商刻印的书一则多为前人善本,如著名的(全唐诗)、(全唐文)等就是在盐商出资,官方的主持之下刻印的;二则多为时人的著述,如马曰璐本人的(南斋集)六卷,(南斋词)二卷;厉鄂的(宋诗纪事)一百卷;汪士慎的(巢林集);金农的(画竹题记)等均
8、为盐商出资刻印。扬州盐商兴雅集、办诗会、筑书楼、刻藏书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推动了明清时期扬州文化的发展。三、交各路文人雅士,赞助文人墨客的研究与创作盐商广交士人、学子,创办各种学术活动,吸引了各地文人慕名前来。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为南北要冲,四方贤士大夫无不至此,谢堃(字画所见录)载“海内文士,半集淮阳,明清时期扬州聚集了一大批诸如全祖望、厉鄂、陈祖范、汪士慎、郑板桥、金农等一流的诗文字画名家。这些学界的名流巨擘在扬州讲学著述、进行学术研究,相互沟通创作心得。一赞助文人墨客诸多文人学子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盐商对他们研究与创作的资金支持。赞助文人雅士完成他们的研究与创作,是盐商为
9、扬州文化事业做出的又一大奉献。明清时期扬州的文人学子之中不乏寒门子弟。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字画三绝美誉的郑板桥,他的艺术人生与扬州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在做官之前,郑板桥在真州今扬州仪征的一个小书馆中做教习先生,当时贫困的郑板桥连从家乡兴化到扬州的船票钱都支付不起,在扬州一度靠卖画来维持生计,却一直不为人所赏识,日子过得特别惨淡。幸得上天垂怜,在郑板桥的不惑之年,他中了举人,后又在四十四岁中了进士,最终得以出仕。郑板桥为官数十年,即使他艺术才华横溢,但照旧未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在深入体验了官场的世态炎凉之后,他的归隐田园之心与日俱增。在他六十一岁那一年,终去官归隐扬州,之后继续在扬州靠卖画
10、营生。卖字鬻画终究不是营生之道,郑板桥经常有断炊之愁,日子过得特别潦倒。幸得“扬州二马的赏识,出资赞助郑板桥的字画创作,为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给他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不至于为生活所忧,能够一心一意的进行创作,专心致志的提高本人的才能。郑板桥也曾为马曰琯画扇并题诗(为马秋玉画扇)以表达本人对于二马兄弟赞助之情的感恩。不止郑板桥一人,当时聚集在扬州的诸如扬州八怪、扬州学派等一群知名的学者,都或多或少的依附于盐商。盐商乐于结交这些文人,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在舒适安闲的环境下做学问、搞创作,也方便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沟通,对研究与创作都大有裨益。用何柄棣先
11、生的话来讲“:十八世纪长江下游的有名文人,只要极少数与扬州盐商家庭没有关系。除了给予这些文人墨客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之外,盐商还帮助他们刻印作品,如汪士慎的(巢林集),金农的(画竹题记)等都是由盐商出资刻印的。盐商对文人墨客的赞助客观上促进了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的构成。明清时期扬州文化的繁盛,离不开盐商的支持。二赞助士子举人古代科举考试的花费大都不菲,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言:“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岁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可见明清时期科举的支出不菲,如此高昂的的费用,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出生贫寒的寒门士子是无法承受的。扬州盐商主动担当了寒门士子的投资人
12、。明清时期的考场一般都在省城或者京城,距离考生的家乡甚远,而盐商对学子的赞助主要就是提供寒门学子从家乡到考点的路费盘缠。扬州盐商还给前往江宁参加会试的学子们在江南建造了舒适的会馆,以供去参加考试的学子能够在舒适安闲的环境下积极应试。盐商出巨资修建的会馆仅供去参加科考的莘莘学子使用,连他们本身都不得占用会馆的资源,可见扬州盐商对广大学子的殷切期盼。广大学子也不负扬州盐商的慷慨赞助,明清时期扬州参加科考的士子诸多,中举的捷报也频传。这些学子在获得成就之后也不忘家乡盐商给予的关心,积极回到家乡来讲学,促进了扬州文化的繁荣发展。四、结语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盐商对扬州城市文化发展的奉献是多方面的。盐商通过投资建设书院,兴办文人雅集,藏书刻书,赞助文人墨客等形式为扬州文化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奉献。在盐商的赞助与奉献之下,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名士和著作,为后世留下可观的文化遗产。这种自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文化气氛直到如今仍然影响着扬州文化的前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