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精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9024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意象文化比拟论文恋歌在(万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马意象也经常出如今恋歌中,如(万叶集)中的第1271首和歌。远在云居地,吾能望妹家,黑驹应早到,快马把鞭加。上一首,(柿本朝臣人麻吕之歌集)出。3这首和歌出自万叶集代表诗人柿本人麻吕编著的(柿本朝臣人麻吕之歌集)。该歌集本就以抒情著称,而这首和歌风格朴素,感情表达直率,体现了万叶集的风格。和歌并没有太多地着墨于马的骨质、眼睛及形体,也没有正面描写“妹的身姿神采,仅通过扬鞭催马的动作就表达了男子望穿秋水、渴望尽早与恋人相聚的心情。“黑驹则成为该男子的形象化身。能够讲,虽正面“不着一字,但又“尽得风流。此外,还有(万叶集)中的第3313首

2、和歌:河川流漱处,踏石渡河来、黑马前来夜,经常岂少哉。3这是一首以女子口气创造的反歌,与前一首相比,表现方法更为含蓄而细腻。这首歌的前半句描写了潺潺流水及渡河时所踩的石头,传递出浪漫的意境,为后半句做铺垫。而后半句则感慨“黑马前来夜,经常岂少哉,“黑马成了那名男子的化身,痴情的女子如盼恋人到来一般盼望见到黑马的身影,表达了女子的闺怨。因而,它不仅仅是男子的坐骑,也成为寄托相思的对象。黑马的外形阳光、刚健、潇洒,而黑色则给人以稳重成熟的感觉。与其讲以马喻人,一语双关,不如讲在马中本来就蕴含有人的影子。二表达离别的情绪古时人们的远行离不开马匹。在日本和歌中,歌人为了渲染或表达离别的情绪,往往运用马

3、匹这一意象为和歌的抒怀写意服务。如(万叶集)中的第365首和歌:笠朝臣金村,盐津山作歌二首行越盐津山,我乘吾马驶,家人恋我乎,我马失蹄矣。3这首和歌为奈良时期宫廷歌人笠金村所作。众所周知,马匹是古代交通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工具,承载着人们出行的任务,因而,歌人在创作远行、送别题材的和歌时,经常会参加马匹的形象,这首和歌就是其中代表。和歌的上半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将要骑着马翻山越岭,穿越盐津山;后半句则感慨道:家人一定很不舍吧,我的马都失蹄了。此处的“马失蹄这一行为未必是真实发生过,在日本古典和歌中,以为马是由于不舍才造成失蹄,因而经常以“马失前蹄喻家人思念远行的离人,已构成固定形式。中国也有“

4、马失前蹄这一成语,其中的“失“字与“失手的“失意思类似,用于比喻偶尔发生过失而受挫。一样的动作在两国文学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三表达缅怀天子的心情(万叶集)代表歌人柿本人麻吕曾是当时著名的宫廷歌人,其创造的和歌也经常与皇家的行幸游宴、狩猎祭祀等活动有关,而柿本人麻吕本人也与天皇、皇后、皇子们关系密切。在(万叶集)收录的其八十四首和歌中,有这样一首:日并古皇子,名驹并辔驰,驱驰来狩猎,此已是其时。3这幅浮如今作者脑海中的画面,是他幻觉的假象。由于此时草壁皇子已经逝世。在作者的脑海里,已故的草壁皇子与其子轻皇子文武天皇并驾驰骋、一起狩猎的日子终于到来。5已经死去的皇子怎么可能死而复生、与儿子一起

5、骑马狩猎呢?为何作者要描写出如此荒唐的场面?这首和歌能够讲是一首草壁皇子的挽歌,并且反映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柿本人麻吕为草壁皇子写的挽歌之所以如此出色,不仅仅是由于其宫廷歌人的身份职责,5还由于他对于草壁皇子带有真诚的崇敬与缅怀的心情。而且对于当时的轻皇子即已故草壁皇子的儿子及其身边的追随者则带有不满的情绪,5因而格外怀念草壁皇子当政的时期。他将草壁皇子视为神明,希望这样的明君能再次出现,哪怕只在幻想中出现,也能带给他莫大的安慰与鼓舞。这样一位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可与日争辉的明君,他出现时的形象正是在名驹上驰骋,讲明骑马与皇子英明神武的形象有着莫大的关联,名驹不仅是贤君的坐骑,更成了贤君的代称。二

6、、白居易诗歌中的马意象白居易所处的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马文化发展的昌盛时期。白居易所作的咏马诗自然也不在少数。使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的专业版进行搜索,可查得在白居易诗歌中,仅仅诗题中含有“马字的就有35项匹配。5此外,还有很多诗歌在内容上与马有严密的关联。在此,对白居易诗歌中马意象的含义做大致的分类与归纳,其笔下的“马诗主要与下面主题有关:一战事的象征唐朝时期对外军事交锋频繁,而对于在广阔的沙漠、草原地区开拓国土防卫外敌,马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因而,在构建马意象、咏叹马时,往往与战争、边塞及文人的功业情节有关,如白居易的(戏和微之答窦七行军之作)出自(全唐诗)

7、卷451-31:旌钺从櫜鞬,宾僚礼数全。夔龙来要地,鹓鹭下辽天。赭汗骑骄马,青娥舞醉仙。合成江上作,散到洛中传。陋巷能无酒,贫池亦有船。春装秋未寄,谩道有闲钱。由诗歌标题可知,这首诗是为了答窦七行军而作。诗歌开始便营造出一种排云驭气的气势,“旌钺象征着权杖,已体现出要建功立业、效命疆场的豪情;而“夔龙“鹓鹭都是神话中非同一般的动物,在此称赞对方的身份尊贵与能力出众;“赭汗则指骏马的汗水,常借指骏马,在此与“骑骄马搭配,比喻对方身姿矫健如骏马,与座下的骄马特别相称。而在(想东游五十韵)出自(全唐诗)卷450-3中,马的意象也具有典型性: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郊静销戎马,

8、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节选在这几句诗歌中,白居易以其惯有的朴实粗浅的笔调描绘出国泰民安的场景,是其对于国家及人民生活的美妙设想。诗歌中以“销马暗指“消战。若国家无战事、人民得以安身立命,自然也就不需要大量的战马,因而便出现了“郊静销戎马这样不合常理的现象。从中能够看出“马在作者心中已与战争密不可分。二表达离别的情绪幅员辽阔的中国,运输、狩猎、旅行,都离不开马。因而,在“远行“送别这样题材的诗歌里,都少不了马这一意象。白居易的(离别难)出自(全唐诗)卷27-101就具有代表性:杨柳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诗歌题目已经点明这是有关离别的诗歌,但作者

9、没有正面描写怎样“送行人、怎样“离别,短短四字“马去东回就精扼要约地概括了送别的经过,令人仿fo听见嗒嗒的马蹄声,看到马匹飞奔而去后扬起的黄沙。诗人不忍写人的离去,只能落笔在马的奔跑上,反而衬托出了离别时凝重伤感的气氛。类似的典型诗歌还有(送客归京)出自(全唐诗)卷441-43: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从首句“水陆四千里,我们能够揣测出诗人送的客人归京的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既有水路又有陆路,句末还使用一个疑问句以加强语气,突出归京路途艰苦不易。从诗人对“舟与“马的对仗手法来看,舟与马在当时都是能够承当长途重负的主要交通工具

10、,“四千里的漫长路途中,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表达有才之士不得志的情怀马的品德与际遇格外能引起士人的共鸣,唐人经常以良马比人才,文人墨客也往往以良骥贤才自居。而当才华得不到知遇,壮志得不到舒展时,则常以年老、衰弱、羸弱的良马自比,写马实为写人。5白居易的诗歌中,老马瘦马的形象不在少数,如经典讽喻诗(羸骏)出自(全唐诗)卷424-8: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诗中的“骅骝为赤色的骏马,这样从外形到品质都算得上上乘的良驹,却落得无人饲

11、养,以致于“踏冰“卧雪,无容身之所;吃的是“寒草,尚缺乏以果腹,可谓饱受冻馁之苦。单独立在黄河边,向着风中嘶吼的这番景象,其意境和气氛,都称得上“凄婉剧烈,风骨情景。诗歌中不仅记叙了骏马的悲惨命运,还塑造了一个阶级对立的形象:驽骀劣马。由于得不到相马人的赏识,千里马最终竟被官吏运进军队的马厩,化为了饲料,供劣马食用。两种产生如此强烈反差的结局,令诗歌愈加切直刻露,挖苦效果无可复加。通过“瘦马这一意象,鞭挞了统治阶级用人时见识浅陋,品学优良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受人迫害,平凡无才的小人当道,嫉贤害能的社会现实。三、小结通过上文的比拟与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万叶集)与白居易诗歌中的“马诗既有类似的一

12、面,又存在着一定差异。一样的“马意象在中日两国的诗人眼里有共同的欣赏点,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传统特征与不同的审美情趣。(万叶集)中的“马诗大致有下面创作特征:1在主题方面,重视个人的悲欢离合。从题材上看,(万叶集)的“马诗中,感怀咏物、离别忧旅、闲适抒情的作品较多,与诗人个人的处境、情感关系更为密切,如“行越盐津山“河川流漱处等诗句。2在选材方面,寄情四季景物。(万叶集)的马诗中含有大量自然景物的意象,如山叶、溪水、青山、荻花、秋风等,歌人的审美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自然景物本身美的特征上,并竭力令本身融入大自然,如“馨香兹信土“呼犬来闻猎等。3故事的情理较为朦胧。(万叶集)中的“马诗经常仅仅借马写

13、出一个场景,描绘出一个情境,传递出某种感情。但并不描写出事件的梗概、前因后果、人物关系等,从时间到空间都较为模糊。与(万叶集)相比,白居易的“马诗有下面创作特征:1作品的内容、风格深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或体现功业情节,抒发报国之志,或影射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其进行批判、挖苦。2气魄宏伟、风格凌厉。白居易的马意象经常使用于御寇、戍边、报国等题材中,诗人运用“赋比兴等各种写作手法,写出磅礴的场面,塑造出昂然的形象,到达鼓荡人心的艺术效果。3把马身上的特征与人的特性巧妙结合,将良马树立为人世追求的伦理楷模。与(万叶集)相比,白居易诗歌关注点已超越了意象本身,扩展到了人的社会道德上。中日两国诗歌中的“马意象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与两国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发展阶段、风俗习惯等详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