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精品文档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分别为36人和35人。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合分析。1.2.2非实验设计由于教学班级的限制,不能采用随机和匹配等方法去选择和分配被试,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不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因而,本研究采用非实验设计研究的固定组比拟设计,采用观察、问卷调查、作业与记录分析等方法分析学生的行为态度与成绩。本研究在2011-2012年度对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非实验设计教学
2、实践。其中,实验组学生36人,控制组学生35人,实验组7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控制组11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实验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范畴,按课内外一体化形式施行教学,并进行相应的学习评价。考虑教学对象都为初学者,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结合本学期的体质测试任务要求,确定详细评价方案。实验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40%,体质测试50m、800m占20%,课外学习占20%,理论占10%,平常表现占10%。将课外体育锻炼、比赛表演、资源利用等课外体育学习与活动作为课外学习评价内容,并采用自评、互评与系统记录等辅助评价形式。控制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50%,体质测试50m、80
3、0m占20%,理论占20%,平常表现占10%。1.2.3问卷调查法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组学生36人一年级26人、二年级10人,控制组学生35人一年级27人、二年级8人,1人特殊情况未参加问卷调查进行了主观态度问卷调查。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课内外一体化形式下学习评价系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是按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4。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进行引导与管理,并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关键特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施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协调统一的系统工程,需要有
4、关部门、基层单位及广大学生的协同配合,才能构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为主,受传统观念,十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体育课甚至可有可无,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介入课外体育,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需要从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与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体育设施与场地器材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体育俱乐部与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施行条件日益成熟。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实现课堂内外的连接提供了契机,校园网络环境为非面对面教学与管理提供了保障,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不仅实现
5、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学生的课余体育学习与锻炼。将学生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与校园一卡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的健身服务平台包括课外学习与锻炼的监控与管理、同伴与教练的预约、健身方案的制定等功能、体育俱乐部、课程QQ群等功能建设融为一体,发挥教务管理部门、场馆中心、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构建具有长效机制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与学习评价系统,将学习评价系统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中,对学习行为实现引导鼓励、诊断鉴别、反应调节等功能,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2.2课内外一体化形式下学习
6、评价改革实践效果分析2.2.1学生对施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接受程度调查显示: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目的的认识是明确的。实验组一半的同学以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施行效果好或非常好,有1/3的同学对体育课程施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持满意及以上态度。能够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被大多数同学接受,施行效果也被多数同学认可,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与完善。2.2.2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学生对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也关系到学习评价的执行效果。从两个班级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态度来看,课内外一体化
7、学习评价满意度较高,讲明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实践经过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得到不断改善,总体以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2.2.3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选择从赞成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比例来看,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基本得到认可。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按选择多少依次排序是见表7:体育锻炼、比赛表演、知识学习、社团活动、体育欣赏与社团活动一样、资源利用、运动训练。可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具有较深入的认识。2.2.4学生对学习评价采用互评方式的态度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对健美操成套动作评价和学
8、习态度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结合老师评价计算最后得分。学生对运动技能与学习态度两方面采用互评,以及互评指标与评价详细方法上的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极少,但表示赞成及以上的人数都未过半见表8、9、10、11。可见,互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互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一般,互评方式产生的其它隐性学习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2.2.5学生成绩比拟分析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中专项技能考核内容为成套健身健美操动作,实验组中值为86.5,平均分86.3;控制组中值为85,平均分84.9。另外,体质测试内容为50m、800m,实验组中值为73.8,平均分75.5;控制组中值为72.5,平均分73.5。
9、从专项技能考核与体质测试的平均分与中值的比拟来看,实验组较好。但由于非实验设计的局限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直接效果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2.3“课内外一体化形式下学习评价改革考虑2.3.1强化学习评价的鼓励与导向功能大学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是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中明确指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鼓励、发展功能。要提高课外体育学习与体育介入的效果,学生需要获得老师及外界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同时,在教学经过中需要进
10、行有效地管理与监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同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不仅倡导“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而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学习、自觉介入课余锻炼。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的改革,不仅是简单增加学生课余锻炼的任务,而是强调建立课堂与课外学习的严密联络,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形式,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2.3.2拓展学习评价的时间与空间学习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经过的评价,包括体能
11、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开展,不仅要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课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课外,还要把课外学习纳入学习评价中。体育俱乐部活动、课余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相关技能与资格认证、体育社团活动等都可作为学习评价的内容,将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内包容入学习评价中,确定适宜、可行的课外学习评价内容与比重,使学习评价范畴延伸到课外。将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体育单项协会等各类校内、外组织也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加强各部门的联络与配合,使其在学习评价中也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2.3.3以信息化带动评价经过的智
12、能化建设当前,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关键是怎样客观、准确、便捷、有效地对课外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外的健身介入、体育文化活动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对课外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具备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与服务平台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环境,十分是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健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而且使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介入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与帮助,使有限的课程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校园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还能服务于课程管理和
13、课程学习评价,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驱动使管理工作日趋智能化,使记录与统计工作便捷、准确,构成多部门的联合协调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学习评价经过的智能化,为课内外一体化形式下学习评价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2.3.4权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考虑学习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评价内容与指标的侧重点和针对性。既要将体能、技能、认知、态度、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全面纳入学习评价体系,又要考虑课内与课外,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阶段,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任务、内容不同,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课堂学习评价关注教授内容获得的直接成效与学
14、习反应,课外学习评价关注自主行为与态度。课内、外学习任务与内容繁多,体育活动介入的形式也灵敏多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既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严密联络、融合统一,又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任务内容与培养目的各有侧重。在制定学习评价方案时,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也应有所差异。低年级以把握好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主;高年级以发展学生的兴趣、喜好与个性为主,提供更多的主动空间,自由选择项目和课堂,逐步过渡到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同教学阶段教学任务与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初始阶段一般以体能素质、技能基础和学习态度为主;基本阶段以把握技能的优缺点
15、和学习态度为主,进行全面评价;结束部分以技能把握与素质提高情况为主,兼顾其它。2.3.5考量学习评价形式与方法的适宜性学习评价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客观的衡量和科学断定需要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当然,影响成绩的因素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些是无法通过测量获得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包括对学习经过与结果的定量描绘测量,还应当包括定性的描绘非测量。难以做到准确评价时,模糊评价也是适宜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与指标的特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经过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进而提高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使其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促进学习,改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将自
16、评、互评等形式引入学生学习评价中,以老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为辅。通过自评与互评,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本人的学习情况。另外,还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发展需求,既要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不仅给弱势学生提供动力与关心,还要为体育尖子生发展特长创造条件,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经过中受益。3结语基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构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改革的关键是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使课外自主学习和自主体育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改革的措施是借助信息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带动评价经过的智能化建设,提高课外体育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改革的保障是建立科学的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学习内容,既要考虑评价内容全面性,又要考虑其针对性,同时,采取适宜的评价形式与方法,保障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