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辅导员工作考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视野下的辅导员工作考虑.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学视野下的辅导员工作考虑一、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建设现状(一)知识构造不合理近年来,各高校招聘辅导员在学历要求方面已有了较大提高,基本上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一些名校还要求博士学历。但不少高校在招聘时对辅导员任职资格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各个学校招聘辅导员要求的专业背景也不尽一样,固然应聘成功的辅导员大都是优秀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辅导员本身专业与学生的专业不具有任何相关性的现象也四处可见。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学生思想观念不断的更新,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要了解和把握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知识,而我们很多的辅导员在这方面的理论
2、知识较为缺乏。(二)职业倦怠凸显学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辅导员开展大量细致的日常工作,使得很多不稳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也正是由于辅导员们在关键时候冲在最前面,使得一些影响稳定的事端及时得到平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中,这只本该较为稳定的队伍却缺乏稳定性,很多辅导员由于岗位辛苦劳累,一人分饰N角,既是办事员、收费员、勤杂工还是全职保姆,基本没有想过长期专门从事学生工作,而是想在工作几年之后,通过这个“跳板转岗到其他岗位。尤其随着一些辅导员年龄的增长,职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朗,就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为工作应付差事,缺乏激情与动力,对学生感情投入不够,不愿与学生深化
3、接触,更谈不上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角色定位不准当前辅导员已经逐步发展为集思想教育工作者、班级事务管理者、就业指导者、心理咨询人员、学习指导者等多种角色,集多种角色于一体,成为一个角色集。同时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会与专业老师、高校其他部门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等角色也会产生交集,难免会发生角色冲突,即不同角色间发生矛盾和对立,使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承当的职责过于广泛,没有某种核心的职责,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造成职责不明、角色不清,影响了其工作的科学化。冗杂的工作和模糊的角色影响了辅导员在理论
4、学习上的提高和总结,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工作热情,限制工作水平。(二)培训工作薄弱辅导员工作水平的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对辅导员的培训。构建完好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等对辅导员的工作技能提升都会有促进作用。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总是被要求尽可能多的胜任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却很少有时机进行深造和深层次的培训。一些高校在辅导员入职的时候就对继续深造和学历提升进行了约束,在对提供针对性的研修、技能培训和工作沟通上投入力度却不够,培训工作薄弱,导致部分辅导员理论知识陈旧,工作方法守旧,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三)职业规划缺乏首先体如今学校层面对辅导员将来的发
5、展缺乏规划,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造成辅导员看不到明确的前景。其次,辅导员本身具有管理干部和老师的双重身份,应该讲“科学化、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发展的大势所趋,但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日常事务纷繁复杂,心理负担重,对本人的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和考虑,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本人,难以静下心来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升华,甚至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浮躁情绪,工作科学化自然无从谈起。三、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建设对策与建议(一)理清角色,细化分工著名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涂尔干作者根据维系社会的方式将社会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即传统社会。靠成员们高度的一致性、共同的归属感来维系。“有机团结的社会
6、,即近代的分工制社会。成员间的差异日益增加,但通过分工合作互相连接在一起。美国高校将辅导员分为职业辅导员、学业辅导员、住宿辅导员、心理辅导员等众多类型,并且有严格的学位要求和准入制度。我国辅导员一般对学历和政治条件等要求较高,专业背景则比拟淡化,辅导员队伍一般专业背景复杂,承当的工作职责也更为复杂。国内高校能够借鉴国外的这种分类制度,将职业规划、心理咨询、住宿管理、学业计划等工作划分到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室、后勤管理中心、班主任等部门和人员。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对于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应该与学校的相关部门结合起来,将一些本该由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从辅
7、导员的工作内容中划分出去,辅导员在落实学校、职能部门的任务中起到催促和鼓励作用,而非直接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类任务,在担任“杂务员角色经过中迷失了方向。辅导员本身应明确本身工作的职责:哪些是作为辅导员必须完成的任务,对待这些要“严格执行;哪些是可供选择的工作任务,对待这样的选修任务则可“基本完成;而一些创新型的工作任务则适可而止,有条件和精神的辅导员适当介入。同时发挥其他行政人员、班主任的作用,减少辅导员负荷,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锻炼学生自我培养的能力。(二)多渠道介入,构建培训研修体系要构建一整套辅导员职前和在职阶段的学习培训体
8、系,推动辅导员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经过。这既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经过,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经过。各高校应当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骨干培训等培训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或者资深辅导员开展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报告会、研讨会等手段,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水安然平静实践水平。各省的辅导员研修基地则应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应设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课程,帮助辅导员构成合理、完好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辅导员在工作一定年限后继续深造,攻读与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的硕士
9、或者博士研究生,积极支持、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学校可尝试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硕士点,为辅导员的事业发展搭建学科发展空间与研究平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创造时机,组织辅导员到国内外高校考察沟通,学习著名高校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开阔辅导员视野,促使辅导员由“经历型向“研究型转变。(三)合理规划,完善流动机制要推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高校要为辅导员创造一定条件,引导其向专家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优化辅导员工作队伍,为优秀的辅导员在级别提升和职称评定上提供平台,根据工作年限沿着副科正科副处等行政级别来确定辅导员的职级。高校应将辅导员
10、纳入老师职称评定系列,作为老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享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权利,沿着“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发展途径进行职称提升。但将辅导员根据老师职称评定要求设置,对于大部分辅导员来讲门槛较高,容易造成辅导员整体职称偏低。博士毕业到高校工作,在知足晋升副教授职称的条件如,申报专利,主持课题等,一般过2年后就能够评副教授。辅导员由于承当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和教学秩序管理工作,时间有限,在、课题研究等方面均和专业老师有较大差距。在当前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背景下,各高校应该进行积极探索,将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单列。评聘对象能够包括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等,同时对科研成果
11、、工作实绩和教学要求等指标做出统一规定。这对解决辅导员工作目的缺失和职业倦怠问题很有裨益。事实证实,合理的流动机制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给学校系统注入活力,进而推动实现学生工作高水平的良性运行。高校应为辅导员创造条件,提供高校系统内转岗的可能性,或者让其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感兴趣,能够定量定性地做一些研究,寻求更多心理专家的帮助,进修相关课程,甚至攻下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成为大学生心理学专家;对学生的就业与职业规划问题感兴趣,能够持续地关注学生的就业经历与问题,同时介入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教学或专业认证,这样能够成为就业指导专家,也会构成本身的核心竞
12、争力;可以以选择成为党群工作方面的专家,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建议者或学习计划制订方面的导师。总之,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应是最终发展目的。辅导员本身也应该严格要求本人,不断提高素质和修养,坚持学习,明确奋斗方向,合理规划本人的职业生涯,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四)深化学习,创新工作理念当前,辅导员要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读十八大报告,领会报告中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学生成长,以推动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实践十八大精神。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时代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教育的载体和阵地。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让学生本人动手创立思想
13、政治教育网站,使红色网站焕发生机与活力。多种教育方式并行,如电话、电子信箱、飞信、QQ、BBS等都能够成为教育大学生的工具。其次,辅导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融入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过,应该是对话的经过、对情境的理解和接受的经过。社会学家舒茨以为,一个行动者有意识的想象着另一个人在想些什么,同时另外的行动者的意识里也进行着同样的想象,这种同时且互相的历程让日常生活变得可能,由“此在到“彼在是可能的,从主体间的角度来看,人类所体验的各种客体与事件是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老师平等互动。积极引导学生介入课程讨论,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获得实效。总之,辅导员只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主动型、前瞻型、创新型思维,以引导、启发为教育的主要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巧,推进方法创新,才能不断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