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道德认知缺失与断层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学生道德认知缺失与断层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大学生道德认知缺失与断层问题摘要:德育教育是提升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但多数高校的德育仍然被置于一种广泛且相对形式化的范畴中,这就导致大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呼声渐响,但实际的德育工作已陷入瓶颈。加强德育,必须正视道德认知。从认知到德育,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已然出现缺失和断层。塑造高校学生的道德认知,是促成德育成效的前提。建构行之有效的道德认知培养形式,促成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培养全面的道德认知能力,是推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关键词:认知;德育;大学生;道德认知;缺失;断层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以个体的认知为基础。个体认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经过,所以德育教育应该从不同阶段
2、受教育群体的特征出发针对性地开展。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能够看出,大学阶段正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折阶段。2016年12月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面简称(规定)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规定)中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明确的规定,重点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从小学到大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在过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的社会时期,社会环境不断变迁,人们思想不断变化,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矛盾,传统的道德教育
3、遭到了挑战1。科尔伯格之所以把本人的道德教育理论界定为“认知发展这样一个范畴,他这样解释:之所以称之为认知,是由于德育和智育是一样的,都以激发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考虑为基础。之所以定义为发展,是由于把道德教育看作是经过不同阶段认知之后的一种综合素质的养成。在高校中开展德育教育,最容易忽略且不被重视的就是高校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水平。在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把握上,要尤为注意下面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的限定,即科尔伯格提出的认知阶段论。要把握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针对性开展德育。二是认知的塑造,当众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到学生正确的认知时,德育教育的方向就是重塑学生的认知。在业已构成的错误认知下,
4、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念的灌输,德育教育成效微乎其微。三是建构道德认知发展培养形式,从认知到德育,是互相牵系、互相促进的一个动态变化经过。开展德育教育,需要调整老套的理论授课方式,同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其本身发展的联络,需要“接地气。1认知阶段论: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缺失和断层现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溺爱环境下的成长使得他们缺乏对生活认知的时机,这种情形在十四五岁少年期之前尤为明显。而进入青年初期,这时正值青春发育期阶段,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下,在青春期这个关键的认知时期,多数学生正处于高中生活强度的备战高考阶段。在这个时候,学校和家庭也多会忽视这个道德认知构成的关键阶段。甚至有学生
5、家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无原则迁就学生的行为。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来看,高中到大学这一时期正处于阶段四“法律和秩序取向和阶段五“社会契约阶段。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契约的认知,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必经步骤,但这个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生活现象的认知,导致学生埋头苦读,一味追求成绩。这就逐步造成了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缺失,也就相应造成学生道德认知的断层。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从整体来看也呈现出连续性。认知发展的阶段由于个人原因会提早或推延,但认知的顺序不会颠倒和跳跃。在校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层面应该到达认知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但实际的认知却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
6、假如从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认知来衡量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会发现他们的认知仍然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所以,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缺失和断层也就显露无遗。应该讲,学生道德认知出现的问题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机制有关。“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习惯将道德教育等同于科学教育,把道德知识像教授科学知识一样灌输给学生,逐步演变为知识化、课程化德育2,教学中过于重视传统价值观教育,却忽视了价值的多样性和认知的差异性。有些时候,一些学生甚至缺乏独立考虑、分辨是非的能力,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认知的匮乏。2塑造认知论:认知到德育转化的前提和关键老教育家孔子曾讲,“不知礼,无以立也,是讲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固
7、然这里的“礼与现代所强调的“礼有所区别,但“闻礼而后知礼,知礼而后行礼的逻辑步骤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互通的。时代不同,社会秩序不同,人的认知也会随着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发生转变。但正确认知才是实现德育的有效途径。如今提倡的德育教育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也并非像想象中那样难以实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是要懂得认知。这里的“认知也并非狭义地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经过,而是凭借本人正确的价值判定,去了解事物、认知事物,转换成相应的心理活动,并支配本身行为的一系列经过。认知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但他最终的实现形式却是客观行为,亦或者讲是个体客观行为的展现凸显出的德育的效应和价值。所以,加强现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8、不应该直接单方面从德育入手,而应该从认知着手,正确的认知才是实现德育的有效途径。在过去的两年中,通过对三百名学生动态的观察能够发现,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相比空洞地开展德育教育以及通太多种形式在学生中间积极宣传,个人以为对学生细微的提醒和劝诫,并从细节方面渐渐培养其认知能力,建构认知体系,更能促成其道德认知的发展。大一学生入学,多数学生在与老师碰面的时候,是不打招呼的。这种情况同样也出如今老师走访寝室这件事情上,进入寝室,学生头也不抬。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把这种情况简单归结为学生的“不懂事、没礼貌,并未把这种行为和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能力联络起来。所以,一味地强调德育
9、,学生停留在缺乏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不懂得也不可能提升本人的道德认知水平。这就暴露了对现代大学生教育的“中空地带,德育教育也就陷入了一个看似浪潮涌动却停滞不前的漩涡。加强现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认知是实现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与一些学生接触的经过中,发现他们并非是外表上呈现出的“没礼貌,而是学生不知道、不懂得、不理解。讲究礼貌的道理学生都知道,但是在什么事情上做出什么行为算是知礼节,他们有时候分不清楚。所以,适时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待人处事中怎样详细去做,这些都是重塑认知、实现从认知到德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实现德育的前提是让学生具有正确认知,这是做好德育工作切实可行的方案。与
10、其从宏观角度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如针对学生认知缺乏的现状,充实乃至重塑学生对事物的认知。3认知到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的形式和建构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以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是12岁之前,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延长到1016岁之间。从这不难看出,认知发展主要是集中在少年阶段,也就是高中及之前。如今高校对德育的呼声渐响,其实也反映出现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缺乏。之所以提倡德育,其实就是在强化前期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德育教育。道德认知和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就如今看,两者是相对孤立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如今高校对学生过于强调德育,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有些时候,德育甚至成为
11、一种口号和范式。由于和实际的道德认知有一定差距,所以有些学生很难亲身体验到德育的真正用意,这也使得德育偏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轨迹。所以,加强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现实实践。“道德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道德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引导大学生把道德理论直接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内省道德规范和原则。3同时,不要顾忌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发生冲突,不要想着教诲学生怎样躲避矛盾,而是要让他们找到矛盾的触发点以及怎样解决道德认知矛盾。“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变的主要心理机制是认知矛盾,即社会道德信息刺激与已有道德心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促成个人品德心理改变与发展的原因。当一个人构建起自律道德的心理构造以后,
12、道德认知便成为其道德发展的根据和途径。4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德育教育是道德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而,开展德育教育,必然要先建立一种从认知到德育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施行形式。这里所讲的形式,绝非一种固定的程式一成不变,它恰恰是一种发展变化的形式,是意在不断加强现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方式。怎样建构他们的道德认知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很多高校也一直在做,但鲜有成效。这些课程被定义为公共课和常识课。很多学生以为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于现实生活的,也就是俗话讲的“不
13、接地气。那么,怎样通过推进道德认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呢?首先,在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程中不要单纯过于空泛地弘扬某些高尚品德,而是要融入与现实生活切实相关的礼仪行为和道德文化。其次,要侧重通过对人对事的一些详细做法,以此标示一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不要从宏观角度想着学生能从觉悟上认识到优秀道德品质,进而指导本人的行为。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详细的行为指导中去发现和理解某种道德认知乃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加强德育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本身的行为,然后怎样详细去做。德育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践行的。高校的重要职责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讲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构成和确立时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立德摆在首位。而德育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道德认知。道德认知发展水安然平静道德认知能力是开展德育的前提。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生理层面的阶段性特征,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认知特点,适时适当给予引导。同时需要从生活细节着手,落实到为人处事、交往礼仪的生活实际,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和教育。做到既能契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能让学生有兴趣介入到德育教育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