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摘要:民族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为国家社会经济和民族地区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社会责任。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从调整专业构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并对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提供了改革和创新思路。关键词:民族院校;应用型;培养形式;改革一、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1949年以来,民族院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努力探索办妥民族高等教育的新路子。60多年来,民族院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民族地
2、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技术人才匮乏,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应用人才稀缺,极大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的,民族院校应从实际出发,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和根本,义不容辞地承当起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出更多政治合格、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注新力。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的详细措施近年来,民族院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优化专业构造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的改革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优
3、化专业构造,改造现有专业,增设应用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优化调整专业构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改造传统专业、强化优势专业、扶持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大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合格人才。1.加强应用型专业布点和新专业建设。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构造,重点加强新兴、应用型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同时,根据各新办专业的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新专业基本建设,第一年给予专业建设经费3万元,确保到达国家本科专业设置要求。经过近几年的专业构造调整和优化,目前学校共有十大学科门
4、类的本科专业81个,基本构成了数量规模适宜、构造比拟合理、应用型较为突出的本科专业构造。2.施行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简称产业计划。学校依托产业计划,结合民族地区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面向民族地区和湖北省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物流等支柱产业,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产业计划引领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理学、工学、药学等专业建设力度。鼓励支持专业与相关行业携手,与有关企业联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十二五以来已成功申报材料化学、生物技术生物育种方向、网络工程等10个省级产业计划项目。同时,为了支持这些专业建设,学校对于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给予第一年12万
5、元的建设经费,之后按10万元/年提供赞助。二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大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形式,改革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总体设计蓝图。学校从制定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以来,在十多年的运行和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完善,相继制定了2009版和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各版方案中均强调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向,强调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在2013版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总目的。1.大胆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形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2013版方案制定经过中,学校要求“学院必须邀请校外专家,其中
6、须包括该专业方向1位以上企事业单位专家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让企业、行业广泛和深度介入学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学校已获批汉语言文学、经济学、民族学、电子信息工程等10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学校对于省级项目第一年赞助12万元的建设经费,之后提供10万元/年的建设经费赞助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2013版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降低了总学时、总学分,总学分降低了6%8%,总学时降低了4%;减少了通识必修课学时、学分;调整了学时、学分比例,从原来的18学时折合1学分降低到16学时折合1学分,教学周相应缩短到16周,留出2周时间进行集中实
7、习、实践。这一改革思路旨在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3.改革通识必修课教学形式,增加各专业课程设置自主权。学校对于原通识必修课中的计算机课程、大学语文、职业规划等课程,在2013版方案中设置为建议通识必修课,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目的和就业导向自主选择开设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选择更多、内容愈加丰富的课程,因材施教,真正发挥通识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以及就业能力的作用。三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学校鼓励支持老师到企业挂职,2011年开场,学校每年派出20多名年轻老师到企业挂职1年,减免挂职老师
8、的工作量,湖北省给予挂职老师5000元奖励。近年来,学校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10个,并建立了化学与生命科学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多学科穿插综合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2个省级创新活动基地以及9个校级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气力和平台支持。三、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的举措一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高校要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近几年来,学校在增设新专业的同时将考虑减招、停招第一志愿录取率常年偏低、就业率持续低迷的专业,直至撤销多年不招生的专业。对于新设置的专业,学校正探索建立新专业招生评估机制,严格保证人才培养质
9、量。二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形式在当代社会,任何类型的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也不例外。高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教科书中的理论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将以项目驱动方式,立足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带动全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如以应用心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突破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经历;以法学专业为试点,施行老师挂牌、小班教学的教学形式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形式。三进一步加大与企业、行业合作力度学校目前
10、的校企合作局限于专业、学院与企业的联络和合作,规模小、效率低、合作关系不连续。下一步学校拟整合教务处主管教学、科研处和社科处主管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中心主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气力,从学校层面加大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力度,十分是建立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地区龙头企业、地市级城市之间长期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愈加宽广的平台。四加强“双师型老师培养力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融理论与实践、课内和课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形势,因此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量“双师型老师。下一步学校将加大选派老师到企业挂职的规模和力度,支持教学单位引进或外聘有丰富企业管理、技术研发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养“双师型老师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