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82787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山灌丛草甸区系组成及其特点为了有效治理拉萨河中下游地区山地植被退化,采用群落学研究手段对拉萨河谷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灌丛草甸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67种,从属于27科48属。地理成分及科属分析表明,该区灌丛草甸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生活型和叶的性质分析表明,该区灌丛草甸群落的外貌主要是由落叶全缘单叶矮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拉萨河谷半干旱区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总特点是以地面芽、微型叶、单叶、草质叶、全缘叶为特征,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山、寒旱的性质。在分析灌丛草甸群落特征的基础上,还对其生态恢复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维管素植物;地理成分;生活型;叶性质;拉萨河谷;西藏植物群落是

2、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植被的组成单位之一,植物群落在植被研究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曾指出:群落的概念是生态思想和生态应用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它的重要性是由于群落的发展而导致生物的发展1。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植被毁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恢复生态学应运而生,其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灾祸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遭到毁坏和威胁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它对检验生态学理论、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为解决生态安全、生态服务、生态健康和社会生态福祉问题提供方法论2。如今恢复生态学已成为具有重大社会需求的前沿领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3、拉萨河中下游山地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仅有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脆弱,近年来,由于受人类、自然等因素的干扰,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毁坏。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区灌丛草甸群落区系组成、生活型谱和外貌特征等的研究,为植被恢复和山地绿化提供参考,为深化了解灌丛草甸群落构造、多样性特征提供理论根据。一、研究区大概情况及研究方法1.1研究区大概情况研究区位于西藏拉萨河流域下游南岸的达孜县巴嘎雪村辖区内(图1),距拉萨市37km。地理位置为29293002N,91159141E。研究区内平均海拔4090m,高原山地地貌,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空气稀薄,冬春季枯燥,多大风,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据海拔3688m的中国科

4、学院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20a的气象观测记录,年平均气温75,年平均日照时数30653h,无霜期13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444mm,90%以上集中在雨季的69月,干湿季分明,并且多夜雨4。土壤为洪冲积母质,质地偏沙,主要类型是亚高山草甸土5。土壤厚薄不一,养分贫瘠。研究区植被类型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区内没有乔木树种分布,灌丛高度一般不超过50cm,盖度较小,草本层高度一般不超过10cm,盖度大;区内群落盖度为60%80%。近年来,由于藏药材业的高速崛起,加强了人为采伐、采挖的力度,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牛、羊、马等家畜的啃食、践踏强度,使原有植被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并在本区(十分是村

5、庄、公路附近)广泛分布。1.2研究方法于2013年8月对研究区植被进行了初次调查,2014年8月进行了复查。在研究区内,综合考虑海拔、坡向、坡度等因子,根据南坡和北坡灌草交织地带的分布情况,分别选择灌丛、灌草和草地的典型群落,每一群落类型设置3个5m5m灌木调查样方,每个灌木样方内再分别设置1m1m的草本样方3个。调查记录样方内灌木、草本的种类、多度、高度和盖度,并记录相应样方的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等信息。采集研究区内所有植物物种的标本,带回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请植物分类学专家鉴定。根据植物标本鉴定结果建立的名录进行系统分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根据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

6、型的划分方法进行归并67,种的分布区类型以各物种的实际分布区域作为分类根据.二、结果和分析2.1灌丛草甸的种类组成2.1.1科、属统计根据36个样方900m2面积的调查和统计(表1),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67种(含种下单位),从属于27科48属。2.1.2地理成分分析研究区在植物区系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藏南山地灌草草原区5。通过对该区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用以揭示该区植被的发生、发展和组成等特征,为植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用奠定科学基础。2.2灌丛草甸的外貌群落的外貌是群落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研究群落外貌是认识群落的基础。通过生活型、叶的性质的分析,能够大致地了解群落的特

7、点和性质、环境特征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利用程度。2.2.1生活型生活型是植物在其发展经过中,对于一定的生活环境综合因子长期适应的结果,一样的生活型反映出植物对环境具有一样或类似的要求和适应能力12。根据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标准,对灌丛草甸群落生活型组成进行了划分。从表2能够看出:在本区灌草的生活型谱中,地面芽植物(H)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地下芽植物(G),地上芽植物比例最少。地面芽植物占优势,讲明群落所在地的冬季较长,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吻合,反映出该地区明显的高原高寒气候特征。高位芽植物组成中,全部为矮高位芽植物,而邻近的拉萨河河谷地带有小高位芽植物分布8,讲明亚高山地带严酷的生境限制了

8、大级别高位芽植物分布。地下芽植物比例小,讲明环境较为枯燥13。通过灌丛草甸群落的生活型分析,总体上反映了研究区具有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高、寒、旱的特点。2.2.2叶的性质叶的性质既能够反映群落的生态,可以以反映群落的历史,是构成群落外貌的显著标志之一14。参照叶级划分标准15统计植物的叶级谱,同时对叶型、叶质和叶缘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叶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组成群落植物的生态类型和环境特点13。从表3叶级谱的结果来看,该区灌丛草甸群落植物的叶级以微型叶所占比例最大,为627%;其次为小型叶,占254%,鳞型叶所占比例最少,为119%。叶级以微型叶为主,符合小叶片植物常出现于干旱和严寒地区的规

9、律15。没有中型叶以上级别的叶级,讲明高寒的生境对大型叶物种的分布有较强抑制。从表3能够看出,灌丛草甸群落中的植物以单叶为主,占821%,而复叶所占比例小,仅有179%。叶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组成群落植物的生态类型和环境特点。革质叶比例大,表明群落中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比例大;草质叶比例大,表明草本植物或落叶树种比例大13。从表3能够看出,灌丛草甸群落中的叶质以2级的草质叶所占比例最大,为537%;其次为3级的革质叶,为418%,膜质叶的比例仅占45%。研究区内灌木全为落叶树种且草本的比例高达881%,这可能是造成这种叶质分配的主要原因。从叶缘来看,灌丛草甸群落中植物的叶缘全缘叶所占比例

10、较大,为612%。据研究,热带雨林中全缘叶占的比例很高15,温带地区蒙古栎群落全缘叶占223%15,青藏高原东南部巨柏群落全缘叶占46%16,而达孜半干旱区山地灌丛草甸群落全缘叶占612%,这也反映了叶缘状况受气候、温湿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明显。2.2.3季相组成群落的高位芽植物落叶与否是影响群落季相的最直接因素。研究区灌丛草甸群落内高位芽植物种均为落叶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以春秋季最为明显,外貌上表现为冬季枯黄,夏季暗绿。返青期为4月下旬,进入雨季降水逐步增加,但土壤较为贫瘠,且持水性差,加之枯落物少、太阳辐射强度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等因素,导致整个群落外貌呈现出暗绿色。研究区内灌丛草甸群落

11、的盖度缺乏80%,并伴有轻度退化,所以,在生长旺季会出项斑块。而进入冬季,降水量减少,气温降低,生长停止,叶枯黄凋落,地表裸露,群落外貌与地表颜色一致。2.3灌丛草甸的构造调查结果显示:本区亚高山灌丛较低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盖度较小,为25%35%,分布于草地之上。灌木层构造简单组成种数少,仅有8种,占总物种数的119%。研究区受外界生物因素干扰较轻,偶有放牧、采挖现象,但频率很低,讲明气候基质对群落构造的构成起着关键作用。某些物种在研究区内相较于研究区下方的河谷地带植株高度较低矮,形态上表现为不同的生态型。生态型上表现出的不同与生境差异有关15。2.4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在2013年7月于

12、拉萨的雨季对研究区进行了人工植被绿化恢复试验,选择乡土植物小叶醉鱼草(灌木树种)和藏川杨作为绿化山地的先锋植物。试验期内移栽小叶醉鱼草500株,同时移栽了藏川杨1000棵。2014年8月对试验地移栽植株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小叶醉鱼草成活率为486%,藏川杨成活率为458%。在藏川杨458棵成活的植株中,靠正常复苏芽成活的仅有4株,仅占成活株数的087%,其他成活率全由主干抽干另从基本或根部萌发出枝条的植株所奉献。试验结果表明,灌木树种移栽效果明显好于乔木树种。研究区冬春季节严寒,加之土壤干旱引起的乔木树种生理干旱,是造成乔木树种抽干的主要原因。三、结论(1)从科、属的组成成分分析来看,拉萨河

13、流域亚高山灌草的种类组成贫乏且分散,以单种科、单种属成分居多:单种科有14科,占总科数的519%;单种属有37属,占总属数的771%。种属比为14,表明该区灌草植物属的密集度小,分化程度极弱。(2)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可分别划分为5类、15类、15类。其中,科的地理成分主要以世界分布为主,大多数是广布温带的世界性大科;温带属有3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667%;温带种45个,占该区总种数的672%。由此可见,本区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这一结论与罗建等8的研究一致。但区系组成较为简单,区系成分的丰富程度小。(3)研究区地处高原季风气候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明显,干湿季分明,因而,其群

14、落外貌特征深受此影响。生活型谱分析表明,地面芽植物在该群落中占优势地位。叶的性质分析表明,叶级以微型叶为主,占627%;叶型中单叶占明显优势,为821%;草质叶所占比例较大,为537%;全缘叶占612%。讲明群落与所处高寒生境有较为密切的联络。(4)研究区内灌丛草甸群落外貌上表现为冬季枯黄,夏季暗绿。灌丛高度一般不超过05m,构造简单,分层现象明显,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物种种数较少,分布于山地,且成丛生长,很少单株分布,各物种间互不侵扰。砂生槐、白草等物种于研究区内相较于下方河谷地带植株高度普遍低矮,这与生境差异有关。(5)从同期开展的人工植被恢复试验来看,移栽的乔、灌木植物长势欠佳,成活率低。乔木成活率低,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大气和土壤干旱胁迫导致其抽干现象严重,次年不能靠正常的复苏芽开场新季的生长,这也是人工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建议对该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以具有温带性质的落叶矮高位芽灌木树种为主,进行荒漠化恢复宜多种植地面芽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