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讨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讨论(当代语文杂志)2014年第十期一、教学方法同质化的原因分析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老师重视程度不够、钻研精神不强和学生兴趣不高是较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一讲授法容易操作,任课老师进取心缺乏大学语文是开设给非中文系学生的通识课程,授课教师基本上是从中文系老师中选出的,中文系老师在本身有专业课程教授的情况下去教通识课程,这只能算是兼课。既是兼课,就会有问题。第一,通识课程的课时经费比起专业课程来讲有一定的差距,中文系老师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利益上的驱动。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一般是年轻老师,由于有资历、有学识的教授
2、级别老师不愿意上通识课程,其中课时经费少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在目前功利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里将教授通识课程的教师看作是在专业领域没有发展或者讲目前还没有什么成绩的普通老师。在这种扭曲的观念影响下,中文系老师都保持着能不上就不上的态度。而不小心被安排上了这门通识课程,也只是应付差事,而应付差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讲授法的老路子上课。二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任课老师积极性不够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对象为中文系之外的各系学生,而大学生从上学开场就接触语文、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讲,学习语文并不是新鲜的活动,甚至很多大学生以为大学语文就是“炒剩饭,即把过去在中学学过的课文拿到大学课堂上重新再上一遍,只是教
3、师不同罢了。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考察,考察意味着不用考试,交一篇心得体会或按规定写一篇课程论文即可,这种考察难度低,学生容易应付。二、改良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只要通过改良教学方法,进而到达使学生喜欢上大学语文课、认真学学语文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一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任何一本语文课本,其体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如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根据诗歌、散文、演讲、文言顺序编排,大学语文根据当代文、古代文、诗歌顺序编排,从以上两种编排方式能够看出,二者只是在编排顺序上略有不同,将诗歌编在第一章
4、,老师第一章就上诗歌;将当代文阅读编在第一章,老师第一章就上当代文阅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磨灭。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相比拟高中生会有所成熟,按部就班式的上课会让大学生产生上高四的心理,这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进行上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经典名作(春江花月夜),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只听讲过其作者张若虚,只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过其中最有名的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这篇作品其意境与价值绝不仅是这两句能够代表和诠释的,假如能够从这两句大学生都很熟悉但又有点陌生的诗文入手,其课堂效果肯
5、定非同凡响,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大学课堂是最接近真理的场所之一,拘泥于教材和教材顺序只会让老师和学生离真理越来越远,所以选择好文本,有张有弛地进行文本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增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还会使其对真理有一定的探索。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教学,其作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捉住学生的兴趣点。但一味只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也不利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只优先选择学生的兴趣文本再适当穿插晦涩、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二采用一课一式的教学方法大学老师在教授通识课程时通常只采用讲授法,这就没有做到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详细到
6、大学语文课程中,老师在面对当代文、文言文或诗歌文本,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且不管此教学方式能否先进,都已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学方式要与文本体裁相适应。1.当代文-情境再现法当代文作为与当前现实联络较为严密的文体,其描绘的事件和背景基本发生在20世纪,如刘汉波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土明)一文,这是一篇怀念故土的抒情散文,文中作者屡次提到本人背井离乡的遭遇,这种场景就给老师很大的情境发挥空间。大学生活应该是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生活的开场,固然与文中的时间相差几十年,但类似的经历还是能够拉近文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若是让学生回忆本人第一次背上行囊、坐上火车来
7、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的场景,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不仅能够让学生爱上大学语文课,还能够真正从大学语文课中体会亲情、故土的内涵。情境再现的方式有很多,如学生回忆本人的过往经历、教师通过视频或是讲解再现作者当时的一颦一笑,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当代文距离当下时间较近的天然优势,竭力地再现当时情境或联络本身情况,进而起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效果。2.文言文-小组合作法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值得大学生仔细琢磨和研究。但其关注的侧重点与高中时期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所不同,高中时期学习文言文必须捉住详细、个别字词进行理解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要深化研究其理论内涵,而作为一般意义知晓中华文化的角度上
8、,理解文言文中优秀的精神品质和现今值得借鉴的方法论是大学语文课程中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笔者以为能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够采用学号的顺序、可以以自由组合成为小组,每人在卡纸上写下本人对某篇文言文的理解,相互沟通,借鉴各种资源,以图画、文字、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小组汇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每个小组对文言文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从中提取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不一而足。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短短文字间包含中国古代优秀的人物和事迹,若每一小组能够就其一个人物或
9、一个事件进行分析整理,笔者想学生和老师得到的收获将不止一个人物和事件。由于文言文本身较为晦涩且年代较为长远,学生的热情比学习当代文可能稍有缺乏,此时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老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如补充更多的背景知识,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法与情境再现法不同,前者教学主导在学生,后者教学主导是老师,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小组不能固定。小组确实立能够以教师排列学号的顺序如1至5号为一个小组,可以以让学生自行组合,还能够随机安排,这样不仅能够到达教学中的公平,还能够使学生相互之间有更多的学业沟通。二是避免小组边缘人,一个小组构成后,在小组内的分
10、工是自行决定的,此时教师应做相应的记录,如谁是屡次上台进行呈现汇报、谁在小组合作中没有发表过意见等。3.诗歌-深情朗读法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但诗歌学习若逐字逐句分析将会索然无味,所以诗歌学习一般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讲,常态的朗读已经不能让学生有过多的新鲜感和介入度,由于他们从小学就学习诗歌,从骆宾王的(鹅)到屈原的(离骚)。所以在大学课堂中学习诗歌,应该采用深情朗读法。深情即情由心生,情之所至才有诗歌。深情朗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主动朗读。很多诗人是学生的崇拜者,这些喜欢诗人的学生在朗读其作品时一定会有深情的表现,如一位学生喜欢辛弃疾,若由这位学生朗读辛弃
11、疾的诗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种气魄肯定比不熟悉辛弃疾诗人的学生愈加豪放。这可以以激发很多学生的动机,如一位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他可能就通过其同学的深情朗读喜欢辛弃疾,进而愈加认真地学学语文和中国文化。二是朗读的场地能够适中选择。课堂无处不在,校园里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课堂,如在学习(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若能在校园里的湖边进行简单的场景临摹,几十位学生在湖边深情朗读诗句,亲身体会蓝天白云下的纯洁爱情,笔者以为其效果肯定比如今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得好。三适当开展
12、课堂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的主体性应当体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的介入度,介入度高则主体性强,反之亦然。仅仅依靠讲授法当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弥补讲授法的缺乏。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排演一出话剧、表演一个小讲片段等。如在刘汉波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小讲(边城)就能够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较好素材,同学们分工扮演角色,演出其中的某一情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家喜闻乐见而且印象深入;再如学习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时,请同学们讲述本人喜欢的三国人物或者带领同学们看一段精彩的三国演义片段,笔者以为从教学效果来讲这比枯燥无味的讲授要有效果。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随意的,必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和构思,如在一个学期的备课计划中,老师就应该知道哪些课是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哪些课是要采用基本讲授完成的。老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重适当,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备课计划缜密安排。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但怎样能够找到最为有效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一直是学者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在不改变大学语文课程地位较低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目前最为有效提高大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这门课程我们还有很多可探索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