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整合状况及对策-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育整合状况及对策-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教育整合状况及对策当前,我省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大大减少的情况,生源严重缺乏,教育资源既缺乏又浪费。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及效果逐步显现,自然人口数逐年减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加速,城乡教育差异日趋扩大;打工热潮居高不下,农村学生相当一部分随父母进城读书,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农村学校班级人数明显减少。我省在“普九前各乡(镇)的农村校点都存在共同的特点:“过于分散,办学规模太小,造成教育成本增高,资金、基础设施及师资气力浪费严重。由于学生数急剧下降,有的校舍闲置,老师配置按学生数量计算超编。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整合好农村教育资源,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的问题,怎
2、样整合呢?不能简单撤并,更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不能出现教育布局调整后农村教育资源从缺乏直接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浪费。所以,必须重新审视农村教育现状,挖掘农村潜在的教育资源。整合的本质是讲究效益。而有的盲目、简单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后日益凸显出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教育效益。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实行农村教育资源再度科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平衡发展。一、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现状及成效农村教育布局构造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部分地区也进行了调整农村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的初步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
3、效,农村学校数目、师资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缩减,减轻了教育不必要的负担。以安龙县戈塘镇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运行为例。戈塘镇2010年前有一所初级中学,政府所在地有1所中心完小,另有14所村办完小及2个教学点,在校学生4800余人。这些学校覆盖全镇人口3万余人,校点分散,办学规模极小,导致老师及其他教育资源严重缺乏。2011年,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撤并为9所完小、5个教学点。调整措施主要有:撤龙屯、这磨这些距附近校点不远且几乎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教学点,并秧地、大水井、纳利、牙皂、岔河这些规模较小的村办完小的高年级到就近规模较大的村,几个村联合办学,使每所学校的规模都超过300人,而且教
4、学点分别归并于大型完小管理,作为“子学校。大型完小并负责老师的调配和教学常规的指导。并在条件适宜的戈塘村、香车河村各建一所寄宿制,在镇政府所在地建寄宿制中心完小,各村办完小部分或全部划入中心小学。清退编外老师21人,分流充裕人员20人,调整不同能力人员予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撤并重组,优化组合,我镇初步构建了一个新的校点布局形式,到达了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调整我省农村山区小学布局构造,将分散办学改为集中办学,这是目前我省山区乃至全国农村教育资源整合较为合适的一种形式。从事实理论上讲,这是一次提升农村教育办学层次的大好时机,也是一件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大好事。1.布局调整有利于学校布局构造的
5、优化。过去,为了提高入学率,采取就近入学,所以各地竞相办学,基本上是村村都有学校,构成我镇村小分布相对分散、规模小、条件差的办学形式,有的村寨还出现了“一寨一校的“麻雀学校。布局调整也有个别村级小学出现“空壳。通过积极合理的调整布局,我镇基本构成了政府所在地集中、分片集中、高年级集中的“三集中相结合的办学形式,打破了“一村一校、“一村多点、“家门前上学的格局,也消减了“一校一师、“一师多课、“一师多班的教育落后现状。2.布局调整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过去由于学校多,很多学科老师不匹配,一些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存在“一师多课的现象,加之学生少,学校设备、仪器、图书等资源缺乏,很多学校
6、只能开语文、数学课,其他课程形同虚设。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后,将分散的资金、师资、设备等集中使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较好的环境中接受更规范的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农村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人口意识在逐步转变,使各地生源逐年减少。如我镇大坝、岔河两个村的村小生源呈现萎缩状态。整合资源集中办学后克制了分散办学存在的种种弊端:一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布局调整后,学校规模大了,教学设备相对齐全。如我镇各村小的图书从布局调整前的生均1册提高到生均图书12册。二是保护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7、。通过调整构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了缺科的老师,使农村学生能够根据国家的要求享遭到基本上与城镇同龄孩子一样的教学待遇,保护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校均规模、平均班额都提高到预期的目的,农村孩子拥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已呈明显态势。3.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老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过去由于校点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差、师资气力薄弱,“一师多班、“一师多课现象非常多,很难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更难知足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需求,老师无暇顾及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本身的发展。调整布局后,对于
8、在职老师进行重新调整,实行“老师聘任制,清退充裕代课老师,通过对撤并学校老师实行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能力分流,使老师队伍愈加优化,任课老师相对集中和规范,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愈加精干,全镇专任老师比例比原来提高。这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能有力地促使老师不断提高工作水安然平静工作成效,从整体上提高了老师素质。布局调整后,老师相对集中,增加了与同事沟通沟通和互相学习的时机,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相对改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进而放心工作和规范学校管理。同时,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神钻研业务,专业水平将会得到提高,进而教学质量将会得到提升。4.布局调整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布局调整后,把规模小、
9、效益低、危房严重或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校点撤并后,人、财、物相对集中。一是减少了一次性投入,资产得到有效整合,能够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用于保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发挥了最大办学效益,到达了“规模、效益、质量互相协调发展,也做到了“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二是减少了人员及经费的投入。2010年以前我镇的办学布局,全镇小学的班级数需要小学老师180人以上。通过布局调整,清退编外代课人员21人,如今的布局班级数只需老师150人,每年节约人员经费开支约80万元,直接减轻了财政支出。三是节省了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的村小学予以撤并,能够避免学校的重
10、复性建设,节约了教育资金和师资气力,便于集中有限的资源统一办学,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整合,音体美等课程全面落实,提高办学效益,学生素质将会得到全面发展。四是规范了农村教育制度。改分散办学为集中办学,有利于对农村教学体制进行统一规划,更方便教育部门对农村教育的统一管理。二、农村山区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调整学校布局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详细施行经过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现象。这对发展农村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农村教育覆盖面及广,情况较为复杂,任何一种极端的不切实际的措施都不能在这里获得完全的成
11、功。不顾实际情况,急于求成的做法,势必会产生众多的弊端。1.学生辍学隐性因素增加。尽管国家补助一部分资金,但是集中办学学生费用大、上学的路途远是不争的事实。固然从教育统计数字看辍学率仍保持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但在学校布局调整后,一些学生家长产生一种担忧学生安全和感到住宿经济负担过重的心理,这种心理已成为学生辍学的潜在因素。2.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平衡。目前教育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农村地区都无法与城市相比,所以导致乡(镇)生源流失。有条件的农民子女择校到安龙县城或兴义就读,使得城市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出现大额班现象屡禁不止,而乡镇生源又明显缺乏,使得教
12、育资源浪费。3.合并形式单一造成教育资源新的浪费。学校撤并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教育资源,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但实际上,由于农村中小学被撤并以及小学高年级并入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导致农村原有的大量校舍及其他教学设施不能充分利用或完全被废弃。本意在节约教育资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却造成了另一种形式浪费,即从农村教育资源缺乏直接过渡到造成资源闲置而浪费。4.保留学校压力集中。首先表如今经费缺乏。由于学生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学校不能承当学生涌入而导致硬件设施设备不够的大型建设。有些学校无所适从,出现管理混乱,尤其是有些寄宿制学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管理经历,导致生管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13、。5.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集中办学后,有的小学生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给学生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学校布局调整后,无论是乡(镇)中心小学还是村小学的老师,其压力都明显大于从前。对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来讲,一方面,由于不少学生到校路途远,总担忧学生路上出事;另一方面,对寄宿的学生,老师又担忧在校出问题。同时,学生数增加,老师们负责的学生数增加,工作负担随之加重。这使他们的身心压力都大重于从前。同样,对于村小的老师来讲,他们的负担也不小于中心小学的老师。由于中心完小和村小要统一配备老师,中心完小因村小高年级并入,教学规模扩大,就能配备相对多的老师,而村小由于学生数锐减,按比例就配不到几个老师。
14、可学生数少了班级还是一样多,这就意味着一个老师要负担几个年级。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也给老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6.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与学校建设不同步。学校调整后,一些条件不好的学校被撤掉了,不少学生上学的路程增加了很多。为了上学不迟到,学生不得不减少睡觉时间,早早起床赶到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快,使得前期投入缺乏,导致大部分住宿学校住宿条件较差。在有些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一间十个平米的寝室要挤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十多岁的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自控能力,非常需要生活老师指导、关爱,但学校显然难以担此重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身心极易出现问题,严重的还会走上犯罪道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遭
15、到一定影响。7.农民负担变相加重。过去,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不产生吃住等开销,布局调整后学生伙食费每餐开支4元左右。固然国家实行了“营养膳食补助惠民政策,天天补助3元,可用于早餐,可以用于午餐,若用于午餐,从如今的物价水平看,学生天天还需本人支付1元才够,得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天天也需要本人支付1到2元,在外面租房寓居的学生,还要支付租金。学生每次放假回家,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这就变相增加了农民负担。这些过去能够不花的费用,对本来就不富有的农民来讲,是一项不轻的经济负担。而对那些走读生,其家长又不得不时刻惦记着他们的安全,担忧他们在路上出事。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三、进一步完
16、善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对策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实事。怎样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妥,还需要从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符合县情、乡情和生源现状,尽可能方便群众,方便孩子,真正到达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状况改善关键还是发展形式问题,即在有限的教育资源范围内,怎样根据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合形式。很明显,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单一的“撤并无法担此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了解、研究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多方面因素,找出既能节省教育资源,又能从整体上促进教育发展的新的布局调整形式。1.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要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一项重要
17、的战略措施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以“平衡发展、优化配置为原则、以“分片集中建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以“多种整合形式为主渠道,坚持把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加强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不要盲目撤并、片面追求调整的力度和高度,既要使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又要做到条件成熟才撤并。2.实行单一合并与多种整合形式相结合。为了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首先在学校多、学生少、相对集中、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比拟好的农村地区开展,如我镇的鲁沟、纳利、鲁沟塘、洞广、秧地这些完小。“撤并形式仍然可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整合方式,只是在操作上要注意整合的效益,做
18、到有效合并。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经济状况都是不平衡的,单一的整合形式显然具有局限性。因而,在整合经过中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整合形式,做到合并形式与其他多种整合方式相结合。其次,学校布局应充分考虑到地区的生源现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尤其是要根据农民寓居的地域类别,区分高山地段、公路沿线地段等不同情况尽可能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决不能因布局调整而造成农村学生失学和辍学现象的发生,如戈塘、大坝、免补、平桥、龙新等就不能大撤大并,这些地方交通不便,村落分散,山路难行。3.布局调整要注重结合实情创新方法。在不同的农村地区,不能拘泥于某种特
19、定的形式,必须做到求新、求变。比方在有些教育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分布过于分散的地区,如科发、免补、戈塘、大坝在一条公路沿线,假如考撤并学校来实行资源整合,很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因而,能够采取新的整合方式,将戈塘小学组合成一个大的教育系统总校,其他学校本身并不废置,学生仍然能够像以前一样按就近读书。所不同的是各分校由总校统一管理,资金、师资也统一分配,一般情况下老师采取校车接送的形式,到不同的子学校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够减少学生因路途、住宿等造成的问题,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又能够保持各学校平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真正优化。4.强化管理,为学生生活安全提供保障。集中办学后,住宿
20、生增加,学生衣食住行管理不好,直接影响布局调整的施行。这就需要强化管理,为学生生活安全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责任追查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政府要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城建等部门对学校的房屋、食堂、宿舍、接送学生车辆等涉及学生安全的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尽可能消除各种隐患。二是对寄宿生确定相应的年龄限制。十分是对小学生要明确规定年龄和班级界限,三年级以上能够自理的小学生方能住宿等。三是对小学生住宿要配备保育员,科学地按学生比例配置。四是住宿学校要有校医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保健。5.通过“学校+基地创收弥补经费缺乏。戈塘镇全镇15个校点都由学校自办食堂,大力提倡中小学校勤
21、工俭学,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周边的资源作为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校增收,弥补学生生活经费缺乏问题。在这一点上,安龙县教育局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建有“两个基地,即蔬菜基地、养殖基地,鼓励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和资金允许的前提下,以乡(镇)为单位本人建校办工厂。6.政府、学校、社会要构成布局调整合力。政府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宏观指导和调控的作用。农村的教育资源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整合和配置,都必须在政府的作用下才能做到少走弯路,进而顺利有效地进行。如在戈塘镇,很多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极不发达,依靠本身气力很难成功做到资源有效整合。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通过在资
22、金、师资和管理上的扶持来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如今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少观念没有完全更新,在资源整合问题上过分依靠政府和社会,没有发挥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身所起的作用不大。在整合经过中,当地政府必须使农民了解教育资源整合的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地为这一事业出谋划策,奉献气力。只要农村内部发挥作用,如此,教育资源整合才能真正顺利有效地施行,进而到达既定的目的。总之,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构造、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孩子的将来与希望。进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寻求农村教育资源的最佳整合方式。唯其如此,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平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