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转变的交通管理论文-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转变的交通管理论文-精品文档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治理转变的交通管理论文一、康山中队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推行警企联动,做优服务保障。护航经济发展是公安交警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康山中队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始终坚持主动,做到主动走访项目部、主动了解管理与服务需求、主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主动催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责任,搭建起了畅通的沟通沟通渠道,就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构成共鸣,催促项目部履行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责任。项目部安排固定人员协助康山中队做好施工重点路口路段的指挥疏导,康山中队在项目部“协勤人员上岗前专门组织培训,并为每名“协勤人员配发了反光背心、哨子、小红旗等必要装备。通过落实项目部的管
2、理责任,既保障了重点路口路段不失管、漏管,又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施工对康山中队正常勤务的影响。同时,康山中队在项目施工期间,利用雨天等施工休息时段不定期到项目部开展“交通安全进工地活动,加强施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014年项目施工期间,该施工路段未发生大面积长时段交通拥堵,未发生由于施工原因引发的死亡交通事故和涉及施工人员的交通伤亡事故,既保证了项目进度,又实现了安全生产。二在加强农村交通管理警务上依靠村级组织,推行主动管理。康山街道有行政村10个,农业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5%,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也是康山中队承当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康山中队主动寻求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依靠村
3、“两委、村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如2014年清明节前,康山中队在走访辖区石泉桥村时得悉,清明节期间来该村公墓祭奠的人数将突破3万人次,且清明期间道路周边还有庙会活动,道路通行压力大。康山中队及时向街道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由街道召集派出所、行政执法、村委、交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现场踏勘,确定了管理方案,落实了后勤保障,明确了人员分工。充分发挥村里人在本村人头熟悉的优势,由村委天天安排村治保员和民兵,协助派出所和交警开展现场管理,村委负责在空地进行场地平整后施划停车泊位供扫墓车辆临时停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清明节期间该公墓的道路交通秩序有条有理,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更没有发生因交通原因
4、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周边村民的充分肯定。三在治理辖区交通堵点乱点中注重调动社会气力,疏堵并重管理。康山中队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既有城市道路,也有农村道路,其中还有不少的交通堵点乱点。对这些交通堵点乱点的治理,康山中队依靠街道党委、政府,加强部门配合,注重调动社会气力,疏堵结合,分而治之。如针对农用车占道乱停车,康山中队首先从农用车主的经营需求入手,摸清底数,再主动向街道汇报,为车主落实新的停车场地,并由街道出资完善该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停车场地和禁停标志标线等落实后,康山中队根据“先礼后兵的原则,先劝告,对被劝告的车辆和驾驶人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引导其有序停车,开展两次劝告式执
5、法后,会同街道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了集中行动,对违法乱停的农用车、货车一律进行处罚。目前,该路段农用车、货车占道乱停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整治中没有出现一起信访投诉,更没有因整治而引发社会不安宁因素。四在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监管上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服务并重。源头监管是交通事故“控大压量的主阵地之一,也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康山中队辖区有浙北高速客运中心、3家客运企业、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警力缺乏的矛盾特别突出,必须通过催促和帮助企业落实内部日常监管,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康山中队根据“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理念,换位考虑,变监管为服务、变强迫为利导,在宣传教育、平
6、台监管、车辆违法告知等方面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加强企业做好内部交通安全工作的自信心。如在2014年的亚信峰会交通安保工作和南京青奥会交通安保任务中,康山中队变以往的单纯管理为“管理+服务,落实民警定点联络企业制度,经常深化企业开展指导检查、宣传教育和提供车辆违法通报情况,做好天天往沪往宁方向客车的安检登记工作。两次重大安保任务期间,辖区重点运输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五在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中发挥个体优势,培育特色亮点。康山中队辖区现有1所小学,共有在校生20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康山街道辖区,农村生源较多。该校交通安全工作特征明显:一是学生接送量大面散,交通安全隐患较多;二是学生生源地
7、域差异大,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参差不齐;三是作为新建校区,学校硬件条件好,开展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础条件好。康山中队充分发挥该校开展交通安全工作的优势,主动争取上级十分是支队的支持,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示范课题移动式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装备常驻学校,大大加强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同时,交通安全指导员定期深化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开学初、放假前、“六一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均组织民警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重点教授安全乘车常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黑车,并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交通安全宣传带向周边农村,加强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六在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方面
8、坚持“软硬兼施,提升队伍精气神。康山中队以培育团队精神为主线,从改善办公、生活条件和加强内部教育管理入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加强民警的归属感、荣誉感、凝聚力,提升队伍精气神。把营造良好的警营环境作为拴心留人、加强队伍归属感、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文化育警和生态警营建设,中队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民警、协警“以队为家,并通过好的环境换来好的心境,以好的心境换来好的职业操守,以好的职业操守换来群众的满意。同时,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协警捆绑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要求,确保严管队伍。经太多措并举,民警、协警的职业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明显加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
9、,康山中队民警先后屡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31%,队伍始终保持“零违纪。二、康山中队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形式的经历一博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最大保证。近年来,康山中队围绕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形式的目的要求,以民意领跑警务,把群众的等待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重点来落实,如乱停车问题、元宝山公墓清明期间的交通问题等。由于紧紧围绕群众的要求和等待,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形式,使得康山中队在主动进行管理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在治理乱停车问题的初期,也出现了一部分车主堵路和集中到康山中队反映诉求的现象,但在保障了车主能有地方停
10、车这一基本权益后,先劝告后处罚的执法管理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配合,乱停车现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根治。二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介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近年来辖区破解交通管理难题的典型案例来看,在解决很多难点问题时,均无一例外地调动社会气力介入,而整合这些资源的正是康山街道党委和政府。康山中队通过主动争取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调动了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村“两委、社区、行政执法、城建、辖区企业等气力介入交通管理工作。如由于争取到街道党委、政府对康山中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元宝山公墓清明交通安保和七里亭路乱停车整治中,街道为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不仅投入超2万元,
11、还协调增加管理气力和落实后勤服务保障。此外,康山中队的生态警营建设也得到了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投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创新破难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三做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康山中队一方面摸清辖区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底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日常工作网络,依托康山街道的基层组织,推动建立民警联络村、联络企业、联络社区、联络学校联络重点路段的制度,使村、企业、社区、学校逐一确定交通安全工作联络人。如为加强辖区内浙北高速客运中心重点车辆的日常监管,康山中队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企业,催促企业强化内部监管,确定该企业安
12、全科长为日常工作联络人,完善内部工作台账等。康山中队不定时的到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和抽查,既解放了警力,又落实了监管。四优质的环境是激发基层交警队伍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力支撑。康山中队在队伍管理上坚持“严管厚爱。“严管体如今用制度管人,用规章办事,任何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追查责任,这也是优质环境的要求;“厚爱则指细致入微地关心、爱护每一位成员,包括建立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制度、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营造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气氛。简言之,就是让民警把中队当成家,让每一个人都感遭到家的暖和,用好的环境来拴心留人,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找到职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最终实现提
13、升队伍战斗力的目的。三、推动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考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初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代化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应包含共管、共治,即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换言之,治理实际上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交通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之一,交通管理工作也必然面临怎样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新课题。一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看到考核在发挥指挥棒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因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实现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有些观点以为,交警的职能定位就应该是单一的路面执法管理,但笔者以为,无论是从“保安全、保畅通的交通安
14、全工作目的来看,还是从详细国情来分析,把交警职能单一定位在执法管理,甚至简单地用纠违量来代替工作量是有失偏颇的。换句话讲,执法管理是交通管理的手段,不是交通管理的目的。应该看到,目前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汽车社会还不能完全适应,交通违法现象仍大量存在,且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单纯靠执法管理这一手段无法解决问题:一是交通违法量大面广,打击工作让交警力不从心;二是打击面过大过严后不利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甚至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当然,对酒驾、超速等一类重点违法要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做到打击重点违法不松劲。从法律层面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明文规定,公安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
15、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二字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不仅仅局限于执法。所以,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还是要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的核心目的,任何有利于实现这一核心目的的工作都应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基层基础工作、路面执法管理、源头监管、宣传教育、交警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也符合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要求。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实现交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其核心就是实现管理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由政府来主导交通安
16、全管理工作是必要的,这里的政府概念不单单是指中央、省、市、县市、区政府,也指以前经常被忽视的处于执行末端的乡镇街道政府,要愈加注重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实践证实,交警的基层基础工作是离不开基层党委、政府支持的,只要争取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交通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公安交管部门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基层的社会气力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的资源和气力来介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弥补基层警力、财力、物力上的短板。总之,国情和现实条件决定了要实现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专治、共治、自治空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主体、社会
17、介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三实现交通管理的重心向基层基础工作位移。笔者以为,从治本的角度来讲,交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要放在提升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改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因而,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心也应是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概念应涵盖车辆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道路隐患治理、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交通组织,以及往往被忽略的基层工作网络。康山交警中队在交警内部处于执行层的末端,基层交通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仅靠本身的气力来完成往往力不从心。因而,笔者以为,基层工作网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甚至是支配地位,这也是交通管理实现“共治、自治的前提和基础。详细而言,构
18、建基层工作网络就是要通过发动社会气力,实现村、企业、学校、机关有从事交通安全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辖区中队的民警由详细做工作转为指导和催促,逐步推动这些社会细胞自我管理,最终把有限的警力从这些详细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路面执法管理中,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所以,做强基层基础工作非但不是放弃、放松路面执法管理,反而最终是加强了路面执法管理,通过基层基础工作,减少了路面交通违法和道路安全隐患,有助于消弥执法管理中的对抗与冲突。四实现交通管理由单一管理向管理型服务型拓展。要实现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这就决定了交警的职能必须由以往的单一管理向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转变。这里,首先要厘
19、清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是指包括路面执法、车辆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等在内的所有执法管理活动,“服务是与“管理密切联络、息息相关的,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衍生物,任何离开管理来谈服务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全面的。近年来推行的边远农村地区开展摩托车流动检测年审、执法短信告知、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网上办事大厅等服务做法,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提高了机动车检验率、违法处理率、路面守法率,提升了管理的效能。所以,笔者以为管理和服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做优服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管理。十分是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任何有利于加强管理的服务,都值得我们去大胆探索、大胆尝试,
20、且任何管理都要从维护被管理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实现管理效益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五打造高素质的交警队伍。在所有的要素中,人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实现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不仅对交通管理警务形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对提升交警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以为,要打造高素质的交警队伍,立足点还是应放在培育优秀的团队上。假如讲先进典型个人是方向的话,优秀团队就是乘风远航的战舰。打造优秀的团队,首要的是培育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中应放在首位的是,加强民警的职业归属感。笔者以为,有了职业归属感,才能有集体荣誉感,才会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加强职业归属感必须用环境拴心留人,这里的环境应分“软环境和“硬环境
21、两部分:“硬环境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开展生态警营建设、完善“五小工程等,努力改善基层民警的办公环境,让民警愿意在单位工作;而“软环境是指注重调动每一个个体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个体感遭到本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进而主动介入团队工作。详细而言,在日常管理中,交警中队干部一是要尊重每一位民警和协警,保障他们在中队事务中的话语权,发动大家为中队工作建言献策;二是要保障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十分是当民警遭遇暴力阻碍执法时,要第一时间主动协调、切实为民警维权;三是要关心关爱民警、协警生活,除了落实规定的从优待警措施外,在他们个人碰到困难时,要主动送去组织的支持帮助,让民警、协警及其家人感遭到暖和,进而激发工作热情;四是要建立日常学习培训制度,以法律法规、执法技能和群众工作能力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