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一、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可持续的资源环境为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当代化互相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经过,既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寻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互相协调发展,成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只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进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到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
2、生态环境方面以高耗能、高污染、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外延式城镇化发展迅速,长期以追求数量和规模为主要特征,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城乡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吸纳期带来的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的自然条件、发展阶段都表明,无论是自然环境状况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脆弱性,因而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交互影响分析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城镇化发展中,人口的增加带来能耗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约束作用
3、。生产者假如一味地增加生产,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易构成粗放型经营形式,因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资源与环境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力资本,其中自然资源是核心内容,生态环境是基础条件,城镇化的高度发展也会促进生态投入,改善环境。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环境和城镇化的关系不同。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研究发现的S形曲线将城镇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率10%30%、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率30%70%、成熟阶段城市化率70%以上。在低速增长阶段,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由于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用地矛盾不突出,土地开垦密度较小,且大多分布在生态稳定的区域
4、,工业污染较少,在生态承载范围内,城镇人口对生态环境毁坏较小,因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矛盾尚不突出。在高速增长阶段,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互相制约、影响。一方面,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人口扩容也会带来点面源污染,生态毁坏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区域内环境资源容量有限,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毁坏又使环境承载力面临宏大压力,这样会迫使城镇化被迫调整减缓。但是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生态文明程度提高,人们会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会逐步缓和,城镇化又开场快速发展,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城镇化又会开场新一轮的发展、调整。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约
5、束下,城镇化经过不断调整、优化,驱使着资源要素向着优化配置的方向,经济构造不断调整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镇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推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信息代替了一部分物资资源,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生产污染。同时,城镇化作为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对资源环境起到正作用。首先,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发展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的治理效果,进而缓解了资源稀缺的情况。其次,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良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此阶段,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互相促进、互相协调,城市发展会呈现良性循环。这种平衡、
6、协调只要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城市才能到达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不平衡时期,根据国家统计数据,1949年城镇化程度为10.6%,1978年为12.5%,1978到2006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提高了31.4个百分点。估计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57%,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由于各个地方经济、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不同,城镇化状况也不尽一样,比方到2010年,西部城镇化率41%,东部60%。不管城镇化处于发展的何种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才是城镇化将来的方向。从城镇化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处理好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既要把资源环境作为城镇化将来持续发展的前
7、提条件,又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作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经过中的外生变量。三、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保障对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动态发展体系,需要众多支撑,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土地利用、能源环境等众多支撑子系统。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城镇形式,也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当前城镇化的加速期,没有资源环境的保障基础,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因而,对于资源环境保障对策,还需要从各方面加强体制建设。一政府要加强城镇化经过中的环境管理首先,运用行政手段,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类型、规模城镇发展规划。而资源核算体系是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制定各地城镇科学发展规划的基
8、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处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这在城镇化进程中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防止和纠正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现象。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禀赋,应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构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开发格局。其次,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为目的,完善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类法律法规,尤其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用制度。土地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为基础,完善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则,促使其公平公正交易。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广需性,使其自发流向效益较高的部门,因而需要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施行宏观调
9、控,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广义的经济手段是指环境经济政策,它是环境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工作互相穿插、浸透和结合的产物,反映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络。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增加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等手段,实现以尽可能低的物质成本消耗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城镇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二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是建立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我国人口诸多、生态脆弱,资源相对贫乏,因而要用“绿色技术统筹改造城乡传统产业。对于资源类城镇,要大力培育绿色新兴产业、资源循环产业,
10、实现资源保护和更新,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由于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提高,是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城镇化。除了实行中小城镇化外,还要发展生态农业。对于生态脆弱地区,施行生态移民,对生态进行修复。对农业较好的地区,施行生态农业战略,利用“绿色技术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三在社会层面,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健全自然资源社会制衡机制当代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态文明的程度。可持续发展是将来城镇化的方向,社会的生态文明是目的。在长期经济赶超发展阶段,人们内心更认同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的生态属性。因而,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
11、识,并使公众从意识层面逐步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对企业来讲,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施行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保证环境的良性发展。对个人来讲,应自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节约资源能源。在制度层面,大力推进公共介入制度。公众介入环境保护机制是对预案介入、经过介入、末端介入和行为介入的联络及各自的经过和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机制协调了政府和市场在调控环境中的关系,使自然资源在社会层面到达一种制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公众被迫被推到了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台。在公众介入的施行方面,能够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完善环境状况公布制度,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联络起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发展。本文来自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