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分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分析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奶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分析摘要:中国奶业发展在国际贸易竞争中面临众多挑战,研究中国奶业国际贸易形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奶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2000-2016年中国及其他所考察国家的MS、TC、CA指数对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深化分析中国奶业国际贸易形势;并使用1995-2017年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引力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两国的人均GDP差额、距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否签订自贸区协议以及贸易伙伴国的人口总量、人类发展指数和农业生产者价格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关键词:奶业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引力模型201
2、7年中国奶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增长速度特别缓慢,人均消费能力缺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奶产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步扩大,国内供需市场严重不均;中国奶业贸易主要呈单向进口型发展,进口规模大、增速快,出口规模小、品种单一。为推动中国奶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其生产能力,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本文将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探索和考察,并利用引力模型深化分析影响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对打造中国奶业自有贸易优势、优化进出口贸易构造以及提高中国奶业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宏大,但在国际竞争中难以获得优势地位。一方面
3、,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构造不合理,对外依靠性较强。杨莉2018指出,中国奶业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出口则停滞不前。黄睿2016以为,中国对新西兰的奶产品贸易依靠性极强,不利于本国奶业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奶业长期面临国际竞争力缺乏的问题。边英姿2016和曹亚楠等2018使用MS、RCA、CA等指数对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后以为: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不具备比拟优势,与贸易强国比差距较大。而影响因素方面,于海龙等2011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人口变量、产品产量和出口对象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奶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方筱琴2014运用OLS方法得出国内需求、乳制品价格和汇率对中国奶产品进口
4、贸易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综合来看,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市场发展不平衡,贸易顺差宏大,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本文除了衡量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并进行国际比照外,也将根据目前中国奶业国际贸易的形势通过引力模型来考察政策不确定指数EPU以及人类发展指数HDI等变量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弥补前人研究中的缺乏,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帮助提高中国奶业在双边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地位,推动中国奶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二、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一国内牛奶产量停滞不前2000-2007年中国牛奶产量由827.4万吨增至3525.2万吨图1,整体涨幅明显;而2008年国内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产品广
5、受质疑,奶农收益骤降,倒奶事件频发,牛奶产量开场停滞不前。固然政府部门在该事件后加强了对国内奶业生产及质检环节的管控力度,近年来消费者对国产奶产品态度有所改善,2010年开场中国牛奶产量缓慢回升,但整体增幅不大。总体来看,中国牛奶产量在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较快,但2008年后产量停滞不前,略有波动,近几年更是出现下滑趋势,至今仍未恢复至2008年以前的增长状态。二奶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2000-2008年,中国奶产品进口贸易量增长速度缓慢图2,2008-2014年期间上升趋势明显,呈高速增长状态;2015年进口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之后立即恢复增长趋势,并持续至今。出口贸易方面,2000
6、-2006年中国奶产品出口贸易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07年上升幅度极大,并在2007年到达最高值,约为13.46万吨,但随后就因“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呈断崖式下跌,并在2009年骤降至历年来的最低点,仅到达3.68万吨;2009-2016年中国奶产品出口贸易量在波动状态中持续走低,贸易形势特别严峻。总体来看,中国奶产品进口贸易量增长极快,而出口贸易却持续低迷,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对外依靠现象倾向特别明显。三进出口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弱针对中国奶产品进出口贸易差距过大的实际情况,本文将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显示性竞争比拟优势指数CA来衡量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7、。1.国际市场占有率MS。2000-2016年中国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先增后降表1。2000年中国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0.38%,并在2005年升至0.41%,此后因“三聚氰胺事件在2010年骤降至0.11%;2015-2016年中国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小幅上涨,并在2016年到达0.14%,但较前期水平相比,中国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低位状态。在其他所考察国家中,新西兰、德国以及法国的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俄罗斯此时则分别到达0.46%和0.43%,远超中国。综合来看,中国奶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与其他所考察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贸易竞争力指数TC
8、。2000-2016年中国奶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表2。2000年中国奶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约为-0.62,在所考察国家中仅高于日本;2005年在此基础上略有下降,降至-0.67,2010年该指数已跌至-0.96,并且此后一直处于贴近-1的态势中波动,2016年更是降为-0.97,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的劣势可见一斑。综合来看,大洋洲的奶业国际竞争优势较为明显,而中国则没有较大进步,其奶业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弱势状态。3.显示性竞争比拟优势指数CA。中国奶业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比拟优势。2016年中国奶业显示性竞争比拟优势指数约为-1.03表3,仅高于巴西;新西兰、德国和法国则分别到达9.77、1.31
9、和0.95,可见新西兰的比拟优势最为明显。2005年中国奶业显示性竞争比拟优势指数到达-0.39,随后大幅下降,固然2015年较2010年时有小幅上升,但2016年又再次出现下滑,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窘境。综合来看,中国奶业显示性竞争比拟优势指数极低,并不具备比拟优势;而新西兰在奶业贸易中的比拟优势特别明显,具有超强的国际竞争力。三、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一模型构建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基础模型中增设了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农业生产者价格APP、贸易自由度指数FREE、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及能否签订贸易协定FTA等新的解释变量,并对相应变量取对数进行线性化处理,最终得到拓展
10、后的引力模型为:LnTift=c+琢1LnGDPft+琢2LnPOPft+琢3LnDPGDPift+琢4LnDISTif+琢5LnEPUit+琢6LnEPUft+琢7LnAPPit+琢8LnAPPft+琢9LnFREEit+琢10LnFREEft+琢11HDIit+琢12HDIft+琢13FTAif+滋ift在该公式中,i表示中国,f表示中国的贸易伙伴国,t表示年份。其中,Tift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GDPft表示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POPft表示贸易伙伴国的人口总量;DPGDPift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差额;DISTif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首都间的相对距离
11、;EPUit和EPUft分别表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数;APPit和APPft分别表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农业生产者价格;FREEit和FREEft分别表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自由度指数;HDIit和HDIft分别表示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人类发展指数;FTAif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能否签订自贸区协议虚拟变量,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签订协议,则在签订协议并生效的当年及以后的年份取1,未生效或未签订的年份取0;琢1、琢2、琢3到琢13为回归系数;滋ift为误差项。为便于计量分析,模型中的距离变量DISTif是通过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首都间的绝对距离进行加权后得到的,DISTif=GDPft/G
12、DPwt*DIST,;其中,GDPwt表示世界GDP总值,DIST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首都间的绝对距离郝宇彪;2013。二数据;本文选取1995-2017年间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与中国进行奶业贸易往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GDP、人口总量以及农业生产者价格;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各国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网站: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首都间的实际距离;于法国社会瞻望和国际信息研究中心CEPII数据库;贸易自由度指数;于(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人类发展指数;于(人类发
13、展报告);FTA数据;于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三实证分析由于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则需要判定最优模型是采用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在经过Stata14.0软件对回归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后,所得P值为0.000,因而拒绝随机效应,选用固定效应对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模型结果可知:1.人口总量和人均GDP差额推动中国奶业进口贸易发展。人均GDP的差额这一指标更能体现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根据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贸易伙伴国的人口规模来看,这里能够理解为:当贸易伙伴国的人口总量上升,或是其人均GDP水平与中国拉开较大差距时,本国在出口贸易中的
14、产品供应能力会得到提升。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奶产品的消费偏好特别明显,因而在需求引导与产品供应的影响下,中国奶业的进口贸易规模逐步扩大。2.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中国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越高,越不利于本国奶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即:稳定的经济政策会对本国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贸易伙伴国方面则与中国相反,其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越高,越会加大对中国的贸易往来。3.距离和贸易伙伴国的农业生产者价格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有显著的阻碍作用。由于奶产品在运输经过中对存放温度要求极高,对时间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因而其运输成本与其他商品相比还是普遍稍高,因而距离会对中国奶业
15、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在奶产品贸易中是进口单向型国家,因而当贸易伙伴国的农业生产者价格提高时,相当于该国的农产品价值增加,此时收购方或加工企业若要盈利则必须提高商品售价,导致贸易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奶业的进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4.贸易伙伴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和能否与中国签订自贸区协议对中国奶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人类发展指数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水安然平静综合国力,当贸易伙伴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上升时,代表其经济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刺激作用。在所考察国家中,中国只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了自贸区协议,而这两个国家又是中国的主要奶产品进口国家,因而自贸区协议的
16、签订愈加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四、结论与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综合来看,中国奶业本身实力缺乏,发展缓慢。牛奶产量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持续低迷,近年来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奶业发展后劲缺乏;奶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进口量增长迅猛,对外依靠明显,出口贸易持续低迷,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方面,通过比照中国与其他所考察国家的MS、TC、以及CA指数能够看出,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仅低于奶业实力强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甚至也低于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印度,可知中国奶业不具备比拟优势。经济政策的稳定已然成为提高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障。二政策建议1.积极培育消
17、费者对国产奶产品的消费偏好。政府鼓励消费者增加对国产奶产品、低温奶产品和干乳制品的消费,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农村消费市场应是推动奶产品消费的重点区域,应引导农村居民加大对生鲜乳的消费力度,全面打开国内消费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生产;加强并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督机制,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产品的消费自信心,使国产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本地优势,稳定奶价,推动出口贸易发展,为中国的生产加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带来差异化优势,缓解对外贸易逆差,提高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2.推进奶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生产要素的最大优势。继续加强政府在奶业发展中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奶农合理的贷款支持和政策补贴,稳定奶农收入,保护生产者利益,提高生产积极性,增进中国奶业的本身实力;建设养殖小区,合理规划养殖规模,保障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成本优势与价格优势,使中国奶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拟优势,提高中国奶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地位。3.加强国际间奶业贸易协作与沟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积极开展贸易合作,签订有利于发展双边贸易的贸易协定,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打造良好的双边贸易环境;主动与贸易伙伴国进行会谈,争取获得贸易保护政策下的减免,合理设置关税水平,缓解对外贸易壁垒对中国奶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推动出口贸易发展,平衡进出口贸易构造,充分挖掘中国奶业对外贸易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