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本文从徽州区施行退耕还林成效入手,介绍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徽州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旨在为稳固全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主题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徽州区徽州区下辖7个乡镇,其中山区乡镇4个、半山半贩镇3个。2002年施行退耕还林工程后,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造林补助费已成为部分农户的主要收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陆续到期,怎样稳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中央提出的“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战略目
2、的,是当前退耕还林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稳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从全区退耕还林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讨论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对策。1退耕还林工程施行大概情况及成效徽州区地处皖南山区,北为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新安江一级支流丰乐河贯穿全区。2002年,施行退耕还林工程,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3526.67hm2,其中坡耕地造林2193.33hm2,荒山荒地造林1333.33hm2。根据造林类型分生态林1913.33hm2,经济林280.00hm2,涉及全区7个乡镇、61个行政村,近2万户,共计发放补助资金7688万元。退耕还林工程的
3、施行,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全区整个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2.1竹产业徽州区从上世纪末就开场施行万亩竹海工程,加上竹业致富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营造了大面积的毛竹和元竹林。现全区拥有各种竹林面积5333.33hm2,立竹量1741万根;竹林基地14个,面积749.33hm2。现从事竹产品加工企业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资产总规模10396万元,主要产品有竹雕、竹纤维板、竹片等,2015年销售收入7183万元,税收128.5万元。全区现有竹业合作社8家,注册资金118.54万元,会员242人,经营面积1592.73hm2,带动农户数2101户,经营服
4、务收入1200万元。竹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竹产业的发展,竹产业成为山区林农主要农副产品。2.2油茶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优质环保植物油需求越来越高,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后,区委、区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将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服务、发展形式、农户介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激发了农民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的积极性。全区新增油茶基地面积800hm2,低产油茶林改造800hm2,油茶基地总面积达1800hm2;全区933.33hm2成林油茶,每年产鲜果可达7000t,折合干籽1750t,产油438t,年产
5、值达2520万元。区内有省级定点油茶苗木生产单位两家,油茶育苗面积达24.00hm2,年出圃油茶苗木450万株;油茶规模加工企业3家,规模最大的为黄山裕籽贵茶油有限公司,该公司年加工茶油300t,年产值近3000万元。2.3苗木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四片一园潜口片、西溪南片、岩寺片、呈坎片、徽派盆景园,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生产性苗木、徽派盆景、良种园和采穗圃基地等,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形式,发展了竦塘村苗木基地、七彩苗圃、大地园艺有限公司等以绿化苗木为主的基地。目前,全区苗木基地总面积共计800hm2,培育苗木11500万株,培育的主要树种有油茶、长山核桃、香榧、红豆杉、桂花、紫薇
6、、红叶石楠、香樟等;苗木产业年产值达2.3亿元,苗木产业已成为全区林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2.4生态旅游业徽州区地处黄山南大门,交通便利,山多地少,山青水绿,新安江的支流丰乐河从北至南贯穿全区,丰乐湖、鸳鸯湖两岸景色秀美。区内有呈坎、塘模、潜口、新四军军部等诸多风景区,近年来大力建设绿道和乡村游步道,古徽州旅游文化区已晋级为国家5A级风景区,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区森林旅游100多万人次,产值达1.15亿元。2.5林下种植业退耕还林初期林下郁闭度较低,为林下种植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开展林下种植,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林下空间种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开展林
7、下种植加强了退耕户对林木的管护,有利于林木更好生长。部分退耕户在交通便利的退耕还林地内种植红叶石楠、杨树等绿化树种。全区林下种植面积138hm2,产值367万元。2.6林下养殖业徽州区退耕还林树种之一是枫香,其为落叶树种,比拟适宜发展养殖业。林下养殖的主要形式有林蜂、林畜、林禽,十分是林蜂养殖,区内的西溪南镇已成为安徽养蜂第一镇,全镇养蜂4万多箱,从业人员800多人。全区林下养殖业年产值达1577万元。2.7劳务输出产业退耕还林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劳动。能够讲,退耕还林为徽州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加快了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据统计,2013年全区劳务输出为4.
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近20亿元。3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1缺乏政策方面的宏观引导和支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没有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没有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徽州区这几年把油茶做为主导产业来推广,无偿提供油茶苗木,村干部安排人员种植,重栽轻管,对苗木的抚育管护不到位,造成几年来造林保存率低,大多数地块都没有成林的希望,林农增收无望。3.2产业构造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当前,徽州区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后续产业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分散,林业产业的主体尚未从过分依靠森林资源转到多样性资源上来,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近几年虽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多以古民居等人文资源为主体,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9、未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另外,介入林下经济管理的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固然对当地的环境非常熟悉,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管理粗放,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渠道也不畅通。3.3经营形式不合理徽州区坡耕地还林2193.33hm2,共涉及1.8万多户,户均退耕不到1334m2。当前后续产业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这种管理形式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每一小块林地都由本人的种植形式,不利于林地的统一管理,浪费了劳动力,难以规模化发展林业。4后续产业发展对策4.1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江南林权交易中心这个平台,加强退耕地林权流转,加强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发展的宣传引导,通太多种形式向经营大户、
10、营林能人和专业公司集中,构成产业规模化,提高林业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使现有的林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林业合作组织的联动和纽带作用,建立共赢机制,促进民间组织与生产经营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4.2大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徽州区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为油茶、枫香和元杂竹,元杂竹早已满园,立地条件好的枫香已成林,油茶也逐步进入丰产期,因而积极培育各类新型林业龙头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十分是竹笋、油茶等林产品加工企业。要鼓励和支持兴办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经营实体;鼓励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延伸林业产业链接;支持各类
11、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促进林业转型发展、立体开发、绿色发展。通过典型带动,提供形式示范、科技示范和效益示范,促进生产、加工、销售配套发展,构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4.3广筹资金,增加投入一是要充分发挥林农在后续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自筹资金或投工投资入股开发。二是加大对林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区政府每年安排部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进行以奖代补,对发展林业后续产业给予资金支持。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投入,在林业项目中优先安排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四是区政府要在现有财税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扩大贷款规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组织贷款发展后续产业。五是
12、将退耕还林营造生态林纳入公益林补助范畴,在国家补助的前提下,省、市筹集资金对退耕还林地的公益林进行补助,建立长效管护机制。4.4培育龙头,带动基地要借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紧抓国家、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契机,大力扶持油茶种植大户、油茶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注重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自主经营的发展形式,建立基地带动、农户介入的联动机制,由此带动林农改造和发展油茶林的积极性,盘活油茶资源。同时,依靠政策推动力促进已有企业发展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开发上轨道、品牌创名优。4.5利用优势,做好旅游文章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休闲游的需求越来
13、越大。徽州区地处黄山南大门,合铜黄高速在该区潜口有出口,黄山市高铁北站建在该区,交通非常便利,区内植被丰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徽文化底蕴深厚,非常合适发展山村旅游。能够借鉴江西省婺源县的成功经历,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退耕还林发展后续产业是稳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只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深化改革,才能有利于后续产业的发展;只要大力调整产业构造,增加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化升级,才能有利于后续产业化的壮大;只要培育新型林业主体,依靠龙头企业拉动,才能有利于农户增收;只要林、农、贸、加工业相结合,才能促进林果、林竹加工产业和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只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才能稳固退耕成果,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构成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