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质量保障讨论-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质量保障讨论-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教质量保障讨论【摘要】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简称为体系建设,是确保区域落实国家重大职教决策、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突破点。为建设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分工合作、既互相印证又互相制约的体系,知足当代职教体系开放性和系统性的要求,应以系统科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下面途径建设:外部以落实“管理、指导、监督服务职责为根本,对体系的“保障主体、保障内容、保障方式与手段等系统开展顶层设计,以促进职业院校落实保障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保障主体作用,健全质量保障组织机制、加强标准与制度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落实监控与诊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良。【关键词】创新;区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2、体系;途径一、开展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一是实现职教战略新定位的有效手段对职教工作的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新定位。即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的,围绕着以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当代化步伐为核心的工作方针,建立起以质量为核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时机。开展体系建设,能确保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因而,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新定位的有效手段。二是应对教育质保体系顶层变革的积极举措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中提出转变教育管
3、理方式、推进“管办评分离,管理方、办学方不再组织评估。基于此,作为质量保障的双主体,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想加强对职业院校事中和事后监管,更好地履行质量管理职责,职业院校要在不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做得愈加规范、到位,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归根结底都必须依靠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分工合作,既互相印证又互相制约的区域质量保障体系。三是知足当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国家(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华特点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多元合作,知足全体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需要,系统培养出技能、技术型人才。目前,这三点
4、要求还没有完全贯彻到各区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因而,建立知足职业教育体系开放性和系统性要求的区域当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二、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一对当代职业教育质量的认识基于我国最新的职教政策文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职业教育质量能够理解为职业教育服务知足政府、企业、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程度。它包括输入质量经费资源、师资资源、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经过质量主要指教育教学服务从策划、施行到输出的全部经过,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招生、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就业等主要环节,结果质量就业质量,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表现为学生培养、教学施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
5、师资队伍等质量因子。二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质量保障是以保持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的,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由职业教育相关机构根据一定的政策、标准和程序而施行的一项系统活动。主要涉及保障主体谁来保障,又分为责任主体、施行主体、介入性主体、价值主体为谁保障、保障内容保障什么和保障手段怎样保障等,具有导向、保障和监督等功能。较传统的质量管理,质量保障更强调反应、诊断与改良环节,强调质量管理活动与质量组织和质量文化的有机配合,其目的是实现科学决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质量保障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通常情况下,区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外部质量保障以省市级政府为责任主体
6、和主要价值主体,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法定责任主体,承当着确保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及提高职业教育与当地学生需求的吻合度等任务。内部保障是以职业院校为责任主体,以政府、学生、老师、企业为主要的价值主体,以质管部门、督导部门、教务部门等为施行主体,承当着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老师教学能力、学生的满意度、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等任务。三、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根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区域外部保障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保障力度持续提升。但也存在着保障主体仍较为单一、没有构成保障的合力,保障内容缺失、职业培训和中高职衔接等还是薄弱环节,保障方式以评估为主,导致
7、职业院校自我保障需求弱化等问题。内部质量保障系统也存在组织架构不够健全、质量保障机制缺乏顶层设计、质量保障执行力和整改力度缺乏等问题。ISO9000族标准体系和系统科学等理论为科学开展体系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一ISO9000族标准体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介入,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确立先进的体系建设理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实现持续改良这一永久目的,应服务“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以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机制;为推进治理,应构建起有机统一、互相联络、互相制约的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为促进职业院校学习动力与创新活力,应树立质量保障与职业教育工
8、作同步的新理念,构成质量保障的新常态,变回首总结为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变脉冲式促进为常态化改良。二系统科学基于系统科学,区域质量保障体系由内、外两个系统构成,涉及管理方、举办方和受教育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要素,包括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保障、监督控制等子系统。外部保障系统为内部保障系统提供了发展环境,区域、国家层面的保障系统为外部质量保障系统提供了发展环境。因而,体系内的系统、子系统和要素互相联络、互相依靠、互相协作。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导。以系统论为指导,体系建设应以落实外部和内部保障主体责任为根本,在加强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开展各
9、子系统和要素的优化。应根据系统的管理方法:理清管理职责,加强质量规划落实与资源统筹,优先保证高水平人才质量输出要求的教学条件、资源建设及综合改革的需要;建立起相关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构成常态化、周期化的监控、评价、改良机制,实现质量改良螺旋;不断完善系统和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建立起预警机制,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根据控制论,还应重视和有效利用诊断信息,发现系统运行的潜在问题,提出并落实科学有效的改良措施,实现负反应,确保体系的符合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四、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为将开放性和系统性贯彻到职教质保体系建设中,实现以内部保障为主,内外保障系统互相配合,构成合力的建设目的。
10、外部质量保障系统应围绕“谁来保、保什么、怎样保,以落实“管理、指导、监督服务职责为根本,顶层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内部质保系统应充分发挥保障主体作用,着力完善保障的主要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良。一外部质保系统1.构成多元主体合作局面是基础为推进区域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气力等共同介入职业教育,应着重开展“鼓励社会气力介入职教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性方面法规政策的顶层设计,为行业企业发挥对职教发展的指导作用和办学指导责任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加快开展关于社会气力兴办职业教育的立法;出台鼓励、引导、规范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的法律法规,出台支持院校、行业企业等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的
11、政策,健全和落实企业人才培养成本补偿制度、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利益分配制度、当代学校制度。2.健全质量保障内容是重点为实现全面、全程、全要素的质量保障,首先,应以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为主线,重点关注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师资、教学、实训条件等内容。并根据区域经济和职教发展的特点,基于底线思维,制定出符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需要的可动态调节的职教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标准、教育教研标准、条件保障标准等,为区域职教内涵发展提供根据和保障。其次,应加强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协同发展,不同职教层次、职教与普教间有效衔接等薄弱环节的顶层设计,着力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和推进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
12、业教育与培训的灵敏学习制度、学分积累和转换等制度。3.开展常态化的动态监测是支撑为实现常态化的动态监测,首先应加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在职校采集平台基础上,重点增加专业层面的办学状况、双师队伍、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特色等信息,及时把握专业层面与产业发展间的对应联络,为建立动态的区域专业调整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建立起区域人力资源预测、监控和分析平台,定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模、层次和构造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为科学调整职教专业布局和构造,整体设计职教人才培养规划与职校人才培养,发挥作用。4.落实督导、诊改复核和第三方评估是关键为深化“管办评分离,应成立各级教育督导队
13、伍,落实好区域教育督导,督导结果应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赏罚的根据;为落实好教育部办公厅(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良制度),应尽快制定出符合区域职教发展要求的诊改工作方案、细则和施行规划,做好组织与指导、以及诊改情况复核工作;为加大社会介入职业评价的力度,应加大对社会评估机构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以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职教评估评价,在区域权威网站公布职业教育有关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数据,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评估结果利用率。二内部质量保障系统1.健全质量保障组织机制是前提为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与监督机制,营造全员介入的质量文化气氛,应根据质量保障需要设立组织机构,规
14、定各机构职能,确定出受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及其沟通关系,从根本上保障效率和效度;设立独立的质量保障职能部门如质量管理办公室,确保质量保障职能得到有效落实。2.加强标准、制度建设是基础首先,为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据可依,应构成完备、规范、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并随着区域主要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详细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兼职老师聘用资格标准等;学生综合素质标准等。其次,为建立起各层面相对独立的覆盖全员、贯彻全程的常态化质量保障机制,应建立起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如: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控性
15、的学校章程,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和根本任务,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推进依法治校和治教提供根据;覆盖学校、专业、课程、老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师生、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反应制度;包括质量事故分类与认定、投诉、受理与反应、定期自查自纠、经过信息监测分析等内容的常态化周期性的质量控制制度;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环节、毕业生质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要素的由多方介入的评价制度等。3.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重点基于“零失败教育理念,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学校的质量方针与目的,制定出科学明晰、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中长期质量保
16、障规划,构成每年的工作总计划,并分解为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层面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做好资源的统筹分配与管理,确保规划、计划和任务间的资源分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一致性,如:学校、院系、专业等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确保互相照应与吻合。以此确保与质量相关的各项活动具备资源保障,确保内部质保系统建立和良性运行获得所需的各项资源。4.落实监控与诊断是关键首先,在加强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成集数据采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于一体的动态的校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即时采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实现信息的开放分享,使校内外各利益相关者享有信息的知情权,成为数
17、据的使用者和监督者。同时,加强状态数据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重点加强数据平台预警趋势预测、风险防备等功能的开发。尤其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内控经过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各专业专任老师、校内兼课专业老师和企业兼职专业老师、校外兼职专业老师的数量、构造、专业资源配置、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技术服务、社会奉献等投入与产出效能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五、推进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一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成立由区域政府统筹、多方主体介入的职教质量管理专门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能。详细负责我市职教管理工作。在此框架下,理清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接口,建立和完善教育内部和外部间沟通和协
18、作制度,保证其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等在职教管理方面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构建起有利于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落实区域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培育和支持行业组织,提高其指导能力,为其能有效履职提供保障。科学梳理区域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职能,整体规划职教的职能分工,既避免多条管理和重复建设,又能确保对职业教育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如:统筹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推进其内涵建设、品牌建设、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确保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保证其教学场地与设备、实习实训设施、教学投入等知足人才培养工作所需;加强职教老师管理和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和落实职教老师职后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19、建立起兼职老师资源库,尽可能在短时期内提高老师资队伍的总量和质量。二落实区域专家智库团地位充分发挥区域智库团在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制度、质量标准等方面顶层设计等的决策咨询作用。如:重点对质量标准的有关理念、建设原则、方法和形式、建设经过、逻辑构成,以及怎样开发标准的技术标准,即标准的“元Meta-研究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起教学课程标准的开发技术规程,帮助职业院校明确职业资格要求,在职业标准基础上找到当代职业工作的标准特征,为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构成联动、中高职衔接等提供理论根据。三推进和监督当代学校制度的完善重点做好下面管理和监督工作,敦促学校质量保障主体作用得到有效落实。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构造,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民主监督、社会广泛介入的非官方组织机构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会等,依法制定体现职教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制定和完善老师资格、职务评聘、编制管理等制度,完善学校内部分配机制,施行有效的绩效考评,进而不断提升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能力,在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能够用好相关权利,从根本上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