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形式-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形式-精品文档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形式一、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之内涵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贯穿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组成部分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学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好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学讲中具有核心和根本地位,是马克思学讲中不可撼动的“阿基米德点。马克思的人本思想能够从本体论、历史观和价值论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第一,从本体论来讲,马克思以为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对世界本源问题的追问和考虑是任何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马克思之前的传统本体论哲学由于没能从实践的人和人的实践生活出发追问和考虑世界本源,因此往往把世界本源归结为自然界、神或客观精神等。马克思把实践基础
2、上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处于详细生活世界的人当作其学讲的基础。马克思学讲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传统本体论哲学所指向的对象转向到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全面论证和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属人性及其本质。马克思指出:“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同时他又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能够通过经历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经过中的人。第二,从历史观来讲,马克思以为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
3、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经过。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是人的活动,马克思以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历史的前提,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因而,“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到达本人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本人目的的人的活动罢了。历史在本质上依靠人,实践基础上的人在“合目的性的基础上书写着人类历史,进而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机密,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三,从价值论来讲,马克思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的。无论是人类
4、对自然的开发或利用还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知足人的需要、人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幸福。维科指出“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问啦世界上任何关系都是相对人而言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但凡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讲,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马克思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奋斗了一生。马克思把实践引入本人的学讲,超越了传统思辨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也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建立在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科学性是指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建立在新的研究范式(
5、实践)的基础上和唯物史观之上,进而更具有革命性;价值性是指马克思把人当作目的、主体来看待,而不是把人当作手段、客体来看待,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价值取向。正是由于对人的价值性的认识,使马克思学讲具有了人文关心之维度。由于对人的科学性认识,推演出马克思学讲的科学之维度。马克思学讲正是在人文关心之维度下,使科学之维度越走越远。以致出现了西方学者所谓的“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其实不然。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新夏指出:马克思“这只是研究重点的转变,而并非研究主旨的嬗变,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放弃了对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追求,而是意味着将这一追求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这种转向,不是不再关心人,
6、而是在新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隐性的人文关心。在早期的著作中,马克思的人文关心维度是显性的,在中晚期的著作中,其人文关心维度是隐性的,正如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菜伦所指出的:“在后来的这些著作中,毫无疑问是更系统低、更细致地、在其为纯粹的经济学和历史的背景之下探索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体;但是核心的具有启迪意义的思想,即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及其解放的可能性(通过共产主义支配本人命运的可能性)并没有改变。I回因此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之区别(一)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之区别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
7、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具有共性即二者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作用。二者的区别主要体如今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切入点不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一定程度是对宗教神学的反动。费尔巴哈是以“神人的关系为切入点来阐述本人的人本主义,正如费尔巴哈所讲:“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思想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题是人。费尔巴哈以为人是宗教的基础,人是宗教的中心,人是宗教的终结,人是人的作品,而不是神的作品,任何宗教都是人本身的异化,因此费尔巴哈讲:“人如何思维、如何主张,他的上帝也就就如何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也就有这
8、么大的价值,绝不会再多一些。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为切人点,马克思看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不公正,一部分人为了本身的享受而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身体健康,绝大多数人处于非人的“异化状态。正是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异常状况是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切人点。第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中的“人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中的“人不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人首先是自然人,他以为“人的基础是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其次,费尔巴哈以为人是生物人或生理人,他以为人不是理性的实现工具,而是具有感性、欲望的人,因而他指出:“人的最内在的本质不表如今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中,而表如今我欲故我在的命题中。再次,费尔巴
9、哈把人们所吃的、喝的东西看作人的本质。“我所吃的所喝的东西是我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反过来讲,我也是它的本质。因而,可喝的水,即能够组成为血的组成部分的水是带有人性的水,是人的本质,正是由于人本身至少有一部分是具有含水的血和本质的含水的生物。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首先是社会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是主体人,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
10、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而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认识社会,以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再次,马克思以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人,马克思不仅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而且更为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他以为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以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第三,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马克思把本人的学讲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把实践的唯物主义贯穿于历史领域,把唯心主义赶出了其最后的避难所,建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人本思想正是建立在本人锻造出的这一新的理论武器之上。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建立在直观的
11、唯物主义和在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之上的。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机械性,缺少事物之间的往返流动。当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而当他讨论历史问题时,绝不是唯物主义者。第四,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理论诣趣和目的不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切人点是“神人(宗教与人)的关系,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了宗教神学,使人对神、上帝的崇拜变成对本人的崇拜,使宗教神学变成人本学。由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理论诣趣和目的能够归结为:建立一种爱的宗教,以爱的宗教代替人的宗教。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宣扬人类的爱,“相互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地相互拥抱吧,大家都沉醉在和解中了!凹而马克
12、思的人本思想的切入点是人与人的不公正关系,其理论诣趣和目的是改变这种大多数人的非人的生存状态,使大多人获得解放,使他们能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之区别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都关注人、重视人,把对人的研究和关注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此而言,二者是一样的。但是二者又存在区别:第一,二者理论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自马克思韦伯以来,人们对技术理性的关注有增无减。正如马尔库赛在(单面人)中指出,技术中立的传统观念再也维持不下去了,技术本身再也不能与它的应用分离开来,技术社会是一个统治系统,1Oll它越来越变成统治人、奴役人的气力。正是由于技术理性及其带
13、来的物质丰富的世界,使人们不知所措,出现了所谓的生存焦虑。正如弗洛姆所指出:“当代的人却感到心神不安,并越来越困惑不解。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方法以征服自然,但他却陷入这些方法的网络之中,并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以意义的人本人。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本人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因此,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侧重于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使人异化、使人丧失生存意义等的批判。马克思也关注技术对人统治的的问题,但马克思更侧重于对人对人的统治、一部分人使另一部分人异化、一部分人使另一部分人丧失生存意义的批判,主要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来阐述人本思想。第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人的认识不同。总的来讲,
14、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一般人性、普遍人性,往往把人从其所处的详细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考察“纯粹的人。因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视野中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是脱离详细生活世界的人。而马克思则以为,人是现实的、详细的人,是处于详细的社会关系的人,是详细生活世界的人,是“社会特质的人。第三,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是从非理性角度来理解人、关注人,而马克思人本思想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人、关注人。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认识人,这是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传统哲学“理性人的反动。在传统的“宏大叙事或“元叙事中,理性淹没了人本身,人走向本人的反面,使人丧失了自我。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的生命
15、本能、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变革传统西方哲学,去解构“宏大叙事或“元叙事,即把本人的学讲建立在实践这块“哲人之石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中的人是在详细实践基础上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详细生活世界的人。这样就消解了理性对人的淹没和统治,还人以本真的状态。第四,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人的主体性的态度不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反对人的主体性,反对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主张对人的主体性要辩证地分析。传统哲学一味强调主体的决定作用,人以自然的主人自居,一味地对自然开发和掠夺,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进而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正是在这
16、样的背景下,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反对人的主体性反对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而马克思人本思想则以为不能笼统地反对人的主体性,要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区别开来。今天我们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等问题,并不是由于人的主体性造成的,而是没有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遵守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三)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之区别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对政治生活中民众气力的一种认知,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统治阶级看到了民众身上蕴藏着“载舟覆舟的宏大气力和作用,认识到只要“保民才能“自保,只要爱民才能延续、稳固本人的统治。但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架构是等级制,在传统等级制
17、度下的民本思想,实际上是“使民以道,即民众怎样为统治阶级所用,怎样最大限度发挥专制统治功能。尽管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助于减轻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但从根本上讲,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是把民众看成维护其封建统治的“资本。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对当时处于被压迫境地、被边缘化了的绝大多数人(广大无产阶级)的关心和关注,是为了使他们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地,获得解放和全面发展,表现为马克思对他们的终极人文关心,表现为把民众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讲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统治学,而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解放学。三、认识、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我们重读马克思提供了新的视
18、角界定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利于我们重新解读马克思。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的解读方式,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遮蔽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致于一些西方学者批评马克思学讲是“见物不见人、存在“人学空场。界定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利于我们正本清源,以一种新的话语系统来重新解读马克思,进而真正地“回到马克思,进而揭示马克思学讲的真理,有利于使马克思人本思想“走近现代。马克思的文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们完全能够从本人所处的时代出发,对马克思的文本做出新的解读。源源不断的、富有新意的解读,不但能从当代意义上揭示出马克思历史文本的本质内涵,而且也能够使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并在与新
19、的现实生活的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通讯)(1946)一文中曾经指出:“不管人们以何种立场来看待共产主义学讲及其基础,以存在的历史的观点看来,对有世界意义的东西的基本体验已经在共产主义中坚定不移地讲出来了。氆这种“有世界意义的东西就是马克思的人本思想。通过阅读马克思的原著文本,我们能够深入地感遭到: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贯穿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组成部分的一条主线。笔者以为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及相关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该把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作
20、为本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研究它的真理,研究它的发展,研究它在人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才会有勃勃生机。而界定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重读马克思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二)有利于我们深化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人本思想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它既体现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同时又符合中国当代化建设的实际。马克思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深入认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有利于我们从理论根基上来正确理解“以人为本,进而来批判对“以人为本的各种错误理解。首先马克思人本思
21、想所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实践基础上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处于详细生活世界的人。马克思曾经在批判黑格尔的“抽象的人时指出:“他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体而是它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因而不言而喻,个人既然是国家职能和权利的承当者,那就应该根据他们的社会特质而不应该根据他们的私人特质来考察他们。而“以人为本所讲的人也是详细的、现实的人,我们要批判那种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看成抽象的人的错误观点。其次,马克思人本思想所讲的人,是从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全人类来讲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代替那
22、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马克思实际上讲了个体的人(每个人),又讲了群体的人(联合体)他还曾指出:“无产阶级只要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它本身,实际上讲了全人类。因此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人,也不能只捉住某一个方面,而应该看到它包括一切人民群众,要批判那种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看成一部分人或一部分群体的错误认识。再次,马克思以为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最终决定气力。同样,“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客体的人,而是主体的人,不能用慈善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弱势群体
23、,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被同情的对象,而应该把他们看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改革开放的创造气力,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最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的,但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应该是自然的看护者,而不应该是主宰者。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只要这样才能共生共存。(三)有利于我们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的产生是以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批判为前提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早期存在的问题的批判对于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属于人类共同的优秀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能够用,社会主义可以以用。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也存在本身的缺点。在资
24、本主义社会早期马克思就给予了关注和批判。首先,市场经济本身是“逐利经济,它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以此来实现资源在不同市场竞争主体间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主体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原则来进行,否则就要被淘汰。由于这种状况,导致了人的“物欲横流、“人格物化,即出现了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其次,由于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完成都要经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所以在人们看来,货币似乎就是万能的,能够带来幸福和一切,因此产生了对货币的崇拜,进而变成了货币的奴仆。再次,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资本家只是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目的对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改善不够,这些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或多或少的存
25、在。如今有些人为了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甚至置道德和法律而不顾,泯灭良知。有些人评判人的价值不是以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其拥有的金钱数量的多少为标准。有些包工头为了追逐财富,对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的改善重视不够。尽管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是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批判是毁坏性的,而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对于它的认识必须是建设性的、理性的、自觉的和辩证分析的。因而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存在问题的批判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以及在其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指导
26、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一部分人剥削、压迫另一部分人的非正义现象给予了批判。马克思对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广大无产阶级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构成其一生的主要活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施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原则,是要让最少受惠者受益最大。如罗尔斯所讲的:“整个社会是所有成员组成的,任何个人所获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整体即其别人对于整体的奉献。由于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具有排他性,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权利或时机的平等对于弱势群体来讲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谈,公共权利必须对他们有所倾斜。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各
27、个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如今我国的贫富差距是存在的。我们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就必须充分关注人民群众十分是困难群众(不同区域和不同阶层的)的利益需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马克思对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仍然是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马克思以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怎样,都要注定走上摆脱对人的依靠关系和对物的依靠关系,消灭阶级对立和奴隶般的社会分工之路,以使最后都到达,在保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同时,又保证人类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妙理想。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全面发展、彻底解放的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对我们的当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指出的:“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为目的。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把现代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到“人的层面来考量,把中国的发展纳入“以人为本的框架中,集中体现了现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也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在中国当代化建设经过中的详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