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精品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论文一、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高校网络舆论除了具有一般网络舆论的特征外,还具有本人独特的特征:1主体具有特定性。高校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论特定的主体。随着新兴传播媒介的兴起,尤其是手机这个“第五媒体的广泛使用,大学生通过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微博及时共享本人身边的新鲜事。相对其他网民群体来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思维活跃、敏感、接受能力强,因而自我意识相比其别人群更强。他们不希望一味地接受灌输,希望通过本人的考虑、分析,获得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之后与别人进行沟通。在笔者的调查选项“对于网络各种热门的帖子,你通常会,42%的学生选择“理性分析事件,构成本人观点。但由于大学生年龄层
2、的认知特点,其网络沟通语言多白话化、通俗化。对问题讨论也不够深化,很多仅停留在沟通、沟通和传播信息上,并且“从众现象明显。在笔者的调查中,只要9%的学生面对“网络争议性新闻或负面新闻选择介入到网络的讨论中,而在“假设出现一个热门事件,在网络讨论中大多数人持同观点,假如你以为他们的观点不正确,会发帖或跟帖提出相反意见吗?选项中,70%的学生选择“心里会持反对意见,但不会表达出来。2客体内容具有多元性。表如今既关注社会的热门、焦点问题,又关注和师生利益、高校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从国内看,领导的贪污腐败、政策的调整、改革措施的出台、典型人物或事迹、社会治安;从校园看,学校内部改革政策、学术成果的展示
3、、学术前沿的争鸣、成果的批判,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水安然平静服务质量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门问题,并进而构成网络舆情。在笔者的调查选项“阅读网络时你会对哪类事件话题感兴趣(选三项)中,57%的学生选择“校园议题,56%选择“贪污腐败,40%选择“国家政策。3介体空间具有相对集中和可控性。大学生生活相对集中,年龄、知识、经历相仿,是个同质性很强的群体。高校网络舆论传播和沟通主要集中在校园网上各种舆论载体中,如:校园BBS、留言版、博客、QQ群、微博等。由于校园网络平台实行实名制注册和认证,注册信息和IP地址都是有据可查,学生在发表网络言论的时候会遭到校规校纪与伦理道
4、德的制约,自律意识较强。相对于社会舆论空间的广泛性和开放性,高校网络舆论在空间上的限定性决定了其可控性要强于社会舆论的可控性。二、高校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同志曾反复强调:“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4。高校网络舆论作为高校师生思想状况的直接反映,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网络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可分为正向网络舆论和负向网络舆论。正向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有正面建设性作用,负向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有反面毁坏性影响。高校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具有这种双重特点。在笔者的调查中,77%的学生坦言网络媒介对本人“对社会问题和生活的理解产生影响,72
5、%的学生以为网络舆论对思想行为“有一定影响,会改变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想法。(一)高校正向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1正向网络舆论是大学生思想的“晴雨表,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其思想动态高校校园网络公共空间是大学生表达自我需求、感受和想法的地方。在这里,大家互通学习心得,沟通对热门事件的看法,网络舆论则是大学生思想的“晴雨表。尽管目前的校园网络舆论难以真正代表所有学生的思想状况,但它毕竟为高校教育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拓了一条捷径。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来自于校园之外的网络舆论与大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通过不同议题的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及时跟踪其思想倾向、热
6、门转换及利益诉求,能够了解到传统方式不能获知的大学生思想真实现状,据此确定和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2正向网络舆论是社会的“粘合剂,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改良教育方法校园网络舆论的出现体现了大学生对校内外公共事务、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是大学生维护本身权益、改良学校工作现状、谋求价值实现的现实要求。网络舆论就像“粘合剂,它把国家、社会和公民紧紧联络在一起。“我们发现,在很多重要网络舆论出现后,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公民,从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到一般网民,他们都把事关国家或地方前途、命运的大事看作是本人的事,并对此发表本人的看法,提出本人的意见和建议,体
7、现了国家、社会与公民的互动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对网络舆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实时研究,从大学生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中获取启发,有的放矢地改良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正向网络舆论是道德“风向标,良好的网络舆论气氛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网络舆论爱憎分明,充满了对是非荣辱、善恶美丑认知或反叛的宣示,是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网络舆论一旦构成,不但对网民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现实社会中的秩序规范产生重大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灌输式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逆反心理,但在校园网络空间里,由于网络舆论的群体效应
8、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同质性,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到群体言行的影响。良好的网络舆论气氛使广大学生网民在正面导向中明是非、知荣辱,有助于大学生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内省,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化,进而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二)高校负向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1负向网络舆论带来不良信息的困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服力网络论坛空间作为网民了解信息的一个窗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如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出现。这些虚假信息和谣言出如今网络公共空间后,往往能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开放性能够使信息传播超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西方一些心怀叵测人士借助网络把对社会经历缺乏
9、、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作为进攻的主要对象,利用他们求新求奇、叛逆的心理,竭力贩卖他们的价值观念,鼓吹西方政治和政党制度,利用我国转折期出现的一些敏感性事件分布虚假信息或谣言,甚至断章取义,拿一些不真实的图片与文字抹黑、妖魔化中国政府,贬低乃至否认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的宣传攻势势必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内心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使他们的理想信念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也难于保持统一,以致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并且动摇了过去一直起支配作用的社会道德规范,冲淡了对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信奉与坚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服力的降低。2负向网络舆论消解
10、了社会凝聚力,导致学生人际间的信任危机信任是凝聚力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凝聚力。随着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言论日益自由,但人际间的信任却面临着深入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在网络争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网络论坛,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非理性的争论,一些人在争论中“怀疑一切,固执已见。更有一些人介入网络争论并不是为了“通过争论明辨事理,也没有向争论对手学习的打算,完全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他们一旦立论后,总是千方百计证实本人对别人错,即使是理屈词穷,也不愿意修正本人的观点。这种气氛使一些自律意识薄弱的学生在争论的经过中容易走入极端,当他们在理性讨论中不能讲服对方,甚至有可能被对方驳倒时,就采取非理性、过激和情绪化的
11、狡辩、咒骂、恶意攻击人身等不道德行为,进而增加了人际之间的不信任。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他们主体意识张扬,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对现实生活中矛盾首先选择回避。加之负向网络舆论的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同学间的直接情感沟通日趋减少,群体纽带开场松驰,群体意识开场冷淡,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下降。3负向网络舆论成为点燃学生不满情绪“导火索,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网络舆论是网民内心世界的流露,一定意义上也是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网民互动和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互动,也是一种情绪的互动。网民能够通过情绪感染而使一个话题逐步升级,进而促使一种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迅速生成并不断扩散。目前
12、我国各项改革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关键阶段,高校工作中大学生毕业择业、教学范式、人才培养、日常管理、后勤化改革等存在不少问题,决定了这个时期也是矛盾凸发期。各种舆论争论不下,无法构成令人信服的、统一的结论,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其直接后果,就是减弱直至丧失舆论维护社会规范的功能,诱发社会情绪的非理性宣泄。尤其是当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本身利益诉求得不到倾听和重视,意见表达渠道受阻,校园网络舆论将如堰塞湖似的集中爆发,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潜在不利因素。分析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舆论信息的传播,校园网络舆论成为高校群体性事件屡屡产生和扩大的“导火索和“催
13、化剂。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从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校园网络舆论的观点假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一致,网络舆论就会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反之,就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正由于高校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双重效应,所以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强化引导。(一)引导的目的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稳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气力。习的这次讲话对新时期网络宣传工作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也为新时期网络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依于此,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目的就是坚持团结稳定、以人为
14、本、平衡和谐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康、良好、符合大学生成长需要,维护校园团结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详细而言,体如今网络舆论与师生、与校园、与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上,是协调的、宽松的、健康向上的、鼓舞师生的,其特点是正面为主、基调健康、气氛宽松、信息及时透明,能发挥平衡调节功能,能到达鼓励和鼓舞师生目的。(二)引导的途径如前面所分析,相较于一般网络舆论,高校网络舆论具有本人独特的特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从其特征出发,正确把握主体、客体和介体的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到达和谐网络舆论的引导目的。1提高主体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人的思想意识的提高有利于行为的改良,进
15、而加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旦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力提高,就会有效地促进环境的改善和发展。高校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改善其行为,加强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首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心,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下功夫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博客、电子邮箱、QQ及手机短信等信息媒介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与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切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地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观察问题
16、、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课堂主渠道,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目前大学里计算机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的,侧重于网络技术的学习,缺乏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肩负起这方面的责任,利用“两课课堂主渠道,增加“网风、“网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世界并非是绝对自由的世界,而是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网络道德教育中除了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以外,还应该注重道德责任感的教育。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逐步把他们确立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使其承当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笔者以为,能够结合(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
17、明公约)、(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其网络行为能否符合法律规定,自觉地构成网络法律意识,认识到网络时空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反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有的需要遵守的法令法规,在网络上同样适用,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依法遭到处理。2营造良好健康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舆论学以为,舆论作为人的意识活动,其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其构成和演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无论是从舆论产生还是舆论的构成与演变来看,舆论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具有可行性。而舆论环境的优化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促进。建立和谐网络舆
18、论环境导向。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构成与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笔者以为,应当坚持“四个提倡,即提倡“文明表达、理性沟通;提倡“互相尊重、求同存异;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尊重个性、遵守规范,由此营造开放、文明而又有序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构成良好、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气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面对网络空间学生网民的各种诉求,教育者要有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包涵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网络民意,允许百家争鸣,允许“杂音的存在。对引起学生误解的校园热门问题要有透明意识,第一时间告以实情,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以羸得学生的信任。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负面网络舆情要有主动意识,建立舆情预警机
19、制,及时跟踪舆论走向,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以客观公正的事实和讲理使学生情绪得以疏导,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将危机转变为转机的方向发展。建设主流的校园网络舆论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的“制高点,在主流网站弘扬主旋律,使校园网络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要使主流的阵地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愿意阅读这些网站,接受主流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针对学生之所需答疑解惑,如开设心理在线、就业在线等版块,与学生充分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同时,要适时的以人物事迹或社会热门为主题,组织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介入意识,
20、借此可以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校园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培养。校园网络舆论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并不发表见解,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网络中的信息,以“潜水者的身份默默关注。只要少数活跃分子即“意见领袖能主导校园网络舆论的走向。能够讲这些“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上意见领袖的培养。高校能够培养训练有素、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较高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或各学科、各领域、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活跃分子担任舆论领袖的角色,通过他们影响舆论走向,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让他们成为主谐校园建设的正能量。3加强介体技术保障。从技术上提升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面对着网络舆情的海量信息,仅仅依靠负责舆情工作的人员无法做到有效的“防微杜渐。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通过软件来进行舆情的采集和存储、舆情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舆情服务,既能够弘扬正面舆论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效预防校园非理性网络舆论行为和舆论危机事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