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关键词支农合作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是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主体的本身积累能力较差、底子薄弱,我国农业资金投入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财政和信贷等外源型资金“供血。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明确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发挥财政、金融支农合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我们以东营市广饶县为样本,对基层财政金融支农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当前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支农合作的主要形式一金融机构
2、直接承当部分财政支农职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职能互相交织,财政支配金融,金融充当“第二财政,扮演着财政的出纳角色。近年来,随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本构建起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部分商业银行承当的财政性职能相应移交给了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演变成沟通财政与金融支农合作的主要桥梁。以广饶县为例,该县1994年设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除保留小额农户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政策性业务,原承当的粮棉油贷款购销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均划转至农发行。支农再贷款?二财政部门透过对相关“三农经济主体的贷款贴息。为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幅射
3、带动能力,财政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额扶贫贷款等提供了部分利息补贴,以减轻农业企业财务负担,促进了金融部门对农业贷款投放的刺激性。据调查,2000年以来,东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2003年,广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三财政部门出台鼓励金融支农有关优惠政策。为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财政部门对农村信誉社直接给予财政赞助,出台了减免三年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承诺分红补贴等优惠政策。据调查,东营市政府为促进县区农村信誉
4、社增资扩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利津、垦利两县农村信誉社的股东承诺,如信誉社2年内达不到分红比例,市财政将予股东补贴;并在政府权限范围内,尽量减免农村信誉社在抵债资产接收和处置经过中构成的各种税费。全市涉农资金和业务全部交由农村信誉社办理,所有农口部门在农村信誉社开设基本账户,各级预算外资金按一定比例存放农村信誉社,乡镇的国库、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和各种行政收费由农村信誉社,县、乡公务员和老师的工资由农村信誉社,县级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设在农村信誉社。研究制定了做好农村信誉社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的详细意见。对过去行政干涉的贷款和协调农村信誉社购买的企业债券、各级各部门在农村信誉社的行政性贷款,由县、乡政
5、府负责限期收回;对公职人员的贷款,采取纪律和行政的手段收回;采取以优质资产置换、整体“打包等多种方式,帮助清收不良贷款。四人民银行助推,政府部门主导,积极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2005年初,周小川行长屡次在重要场合阐述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面对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调查,2005年,广饶县委、县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县任组长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的考核,加大了督查力度。开展了“金融生态示范县创立活动,出台了(创立
6、“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的施行意见),研究设计了“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县的详细指标体系,制定了(“金融生态示范县评价标准),构成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范化机制。截至2005年底,全县已命名“文明信誉乡镇21个,“文明信誉村684个,“文明信誉企业61个,“文明信誉户9.9户,“文明信誉工商户2333个,2006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镇、农户到达文明信誉标准。二、当前合作方式中的缺乏2003年以来,广饶县向“三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9亿元,投入信贷资金85亿元。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的不断扩大,有力的促进了该县农业构造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了农民收入。目前广饶县已构成以凯银集团、驰中集团、华誉集团为首的一批
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收入构造发生明显变化。据统计,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20元,同比增长14.7%。2001年-2005年,广饶县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0.1%。收入构造中,纯粹来自农林牧渔的增幅仅为5.93%,非农产业纯收入增幅高达92.45%。一财政金融支持重点“不到位与“越位并存。近年来,为发展农村经济,地方财政不断扩大了支农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支农支出以2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近四年来,我市投向“三农的资金达50.7亿元,2003年市级财政用于扶持“三农的资金3.8亿元,2004年到达了4.6亿元,分别占这两个年度市级财政支出的28.4和29.6。但是,地
8、方财政支出在制度安排上一直向城市倾斜的格局没有改变,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应由财政供应经费的公共产品,财政投入的力度缺乏。主要表如今对农村的基础设施、供水设施及环境治理等社会公益性的投入相对较少。调查中,我们设计的“当前财政和金融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哪个更大一些中,有7/8回答金融支持力度更大。二支农项目管理部门庞杂,投资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由于各部门职责定位不清,没能有效地建立起责、权、利相匹配的财政支农鼓励和约束机制。既有争项目、争资金构成的投资越位现象,也存在相互推诿导致的投资额缺位现象。因而,项目和资金多头管理,留下不少弊端:一方面,由于支农项目涉及的部门诸多,部分项目穿插,有些地方出现同一类
9、型支农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施行的情况。三财权与事权分离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得乡镇、村委成为财务空壳,不能成为有效承贷载体。城乡财税体制改革构成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造成越是基层政府财权越小、事权越大。但另一方面,资金链条长,管理困难。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采取的是分级配套、层层下达、项目单位详细施行的做法,有些专项资金从上级财政下拨到实际使用,经太多个环节。资金在途时间长,影响了资金的及时到位,又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一个项目,分级配套,每个级次都要考察论证,都要进行检查验收,需要大量的管理费用。县级财政配套能力弱。停收乡村公益事业金,使农民人均每年减少税赋100多元。2004年降低农业税率2个百
10、分点,农民人均减负58元,今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及附加,由此所减少的乡镇及村级收入全部由市财政转移支付。四财政补贴在流通领域消耗过多,轻生产领域。农发行贷款目前还仅局限在粮棉流通领域,固然对解决农民“卖粮难、“卖棉难问题,稳定粮棉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家的补贴基本在流通领域消耗,因而农民直接受益有限。五政策性与商业性关系模糊。政策性与商业性并存是当前信誉社经营中的基本格局,也是改革的基本矛盾。信誉社肩负金融支持“三农的职责,这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另一方面,信誉社又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商业企业。并且,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商业性业务的比重日益上升。由于当前信誉社存
11、在强烈的政策性,以致于它还不可能摆脱行政桎梏而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六财政支农支出构造不合理,供应范围“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支农管理的领域和事务不能随农村城市化的加快而及时调整,造成很多部门和单位仍在占用财政支农资金,而应由财政资金供应的领域和事务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主要表如今:第一,随着广饶县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三产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县级农业服务机构仍然太多,职能没有进行较大调整,是财政资金供应范围过宽的主要原因。如:农口设有畜牧、农业、水产、农机等几个服务中心,各中心仍然是全套配置,各中心资源分散,不能整合,存在浪费现象。如:2002
12、年财政安排几个中心事业发展经费各100万元,从财政检查的情况看,各中心事业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三、政策建议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要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构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谢平,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第一,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一是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安然平静对一些经济行为给予补助。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目前我国长期存在的只要城市干部职工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状况。
1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居民生活补助和救助、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对农户个体生产及合作组织的补助。第二,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财政和金融两者互相补充、支持、促进,构成合力,就能够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通过财政直拨或其他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千头万绪,开行要通过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的方法加以整合,改变长期以来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资金一旦整合,就能发挥集合效应,提高支农效果,产生“一个平台、一个信誉、一个账户多种功能的贷款形式。即通过融资平台账户管理、整合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发放贷款、回收本
14、息,构成统一高效的信誉支持和管理形式。目前大部分县域,十分是贫困县机动财力很少,本身活力相当脆弱,开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第三,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地方政府牵头,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作为以工补农的渠道。盈利的信誉社可把部分盈利用于认购担保基金。担保难问题也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贷款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条件缺乏的问题。第四,整合商业性金融承当的政策性职能,全部移交至政策性银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创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专门法规或条例,对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宗旨、经营原则等加以明确,确保其稳健持久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