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工作规划-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4943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事业工作规划-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象事业工作规划-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事业工作规划-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事业工作规划-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气象事业工作规划一、十一五全市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气象事业紧紧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这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搞好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构成了具有特点的气象服务体系,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一防灾减灾水平明显加强初步构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介入气象灾祸防御机制。全市建成195个乡镇气象工作站、2736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197个乡镇电子显示屏,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气象灾祸预警信息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市气象局与农业、林业、水务、电

2、力、交通、国土资源、卫生、环保等8个部门建立了气象灾祸应急联动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9县区均建立了车载式流动火箭增雨作业点,宕昌县和武都区共修建标准化高炮防雹作业点11个,适时、科学、高效开展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工作,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市县气象灾祸防御预案体系初步构成。农村气象灾祸防御体系正在加紧建设。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全市气象部门切实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了集“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监测预报预警和公共气象信息为一体的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和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平台。

3、开通了气象预警信息专用代码,全市气象服务手机短信誉户达45.1万户,占本地手机用户总数的51.9%电视台开通了有主持人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完成了气象)频道在本市的落地和播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专业气象服务领域覆盖农业、林业、水务、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等行业。开展了针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业产业构造调整的气象服务。三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建立完善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以强化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为平台的短中期预报预测业务系统、精细化气象要素城镇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人工

4、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县级综合业务平台等业务系统、灾祸性天气短时邻近监测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地质灾祸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等;充实完善了农业气象、城市气象、交通气象、能源气象、医疗气象、城市环境气象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十一五期间,精细化要素预报最长时效到达7天,小时预报准确率的温度预报质量提高了31.0%晴雨预报质量提高了11.5%降水预报质量提高了16.8%四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基本构成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服务流程逐步完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重大突发性气象灾祸应急预案)陇政办发57号和(市低温雨雪冰冻灾祸应急预案)陇政办发33号成为全市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了全市气象应急响应

5、队伍。应急处置培训、应急服务演练等工作逐年加强。气象应急响应和决策服务内容愈加注重敏感性、时效性、针对性,实现了从单纯提供预报向提供预报加决策建议的转变,年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年7月17日大暴雨、年8月12日特大暴雨以及历次公共事件应急、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根据。五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共建乡镇自动区域气象观测站85个,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了9县区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9个气象台站建成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接收系统9套、实景监控系统9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9套,建成L波段雷达一部,大气电场仪一部。市县台站全部建成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所有发报台站配备了无线通信

6、备份线路,升级改造气象广域网设备,市局到省局由2M升级到4M县到市由64K升级到2M全市高速气象数据通信系统初步构成,传输可靠性大大增加。六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市气象局进一步完善了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十一五期间。加强了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截止年底,全市气象部门有硕士学历2人,本科28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人,工程师61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十五末提高了63%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18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篇,另有4篇论文入选相关论文集。七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台站相貌极大改善全市气象台站的工作条件和业务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累计投资502

7、7.8万元,十一五期间。施行市县局部分业务办公用房维修配套设施改造建设项目17个。依托灾后恢复重建开展了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与技术支持保障5大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县气象台站水、电、路、暖、消防、办公条件、环境相貌有了很大改善,十分是512汶川地震受灾较重的台站通过灾后重建,办公条件、基础设施、环境相貌和单位形象全面提升。八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改良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为重点,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在加强业务、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科学管理,气象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优化,市政府及办公室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陇政发9号

8、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陇政办发3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祸防御工作的意见)陇政办发124号等一系列文件,有效促进了气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依法开展气象行政执法,规范了防雷行政许可服务,防雷装置检测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气象观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二、十二五气象面临的形势一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各领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愈加旺盛和迫切,国家相继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经济社会、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二气象防灾减灾的客观需要地处

9、秦巴山区。特殊的地理区域使气象灾祸具有多发、重发等特点,位于东南部。全省气象灾祸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冰雹、高温、高温干旱和低温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呈明显增加和强度加强的趋势,十分是5.12大地震后,山体松动,暴雨衍生的山洪地质灾祸等自然灾祸极易发生,强度愈来愈大,灾祸造成损失越来越重,加强和提高气象灾祸及气象次生灾祸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祸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气象工作面临的任务愈加艰巨。三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四产区、五基地、

10、多片带特色农产品;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发展壮大有色冶金、农林产品加工、水电能源、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五大精品景区,提升四大名牌景区,建设“2225精品旅游线路;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气象当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适应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更高要求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太阳能、风能、空中云水资源、山区气候资源等具有很大的合理开发利用价值。

1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气候变化问题研究,揭示地区气候变化事实,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互相作用,提出气候变化防御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要求我必须加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监测、详查和开发利用评估,努力把潜在气候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三、存在主要问题一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亟待加强十分是突发气象灾祸监测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服务信息传播覆盖面有待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二预报预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单一。多种灾祸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还不高。邻近预报、精细化预报以及集合预报等新技术在天

12、气预报业务中未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雷达、区域站等多种观测资料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有效应用缺乏。预报准确率、预报精细化程度不能知足需求。三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基础薄弱对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特征、规律和成因机理的研究不深。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定量评估和气象灾祸风险评估不能知足实际需求。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能力缺乏,气象信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村发展、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缺乏气候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和系统模型。四气象综合观测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准确监测中小尺度降水分布;新一代天气雷达覆盖率仅为70%亟待提高

13、;应急移动气象观测系统装备明显缺乏;专业气象观测网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密度不够。五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的长效机制和鼓励机制有待完善,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当代气象业务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亟待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加强,气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构造还不够合理。六大部分基层台站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单一,大部分县气象局业务和辅助用房面积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普遍偏低。总量偏少,远低于中国气象局对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标准。多数气象台站的水、电、暖、排污、道路和交通工具等仍存在不少问题,基层台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