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下的地方高校学科治理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下的地方高校学科治理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建设下的地方高校学科治理对策摘要:2015年“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地方高校囿于师资与科研实力、历史积淀、文化等方面的局限,很难跻身于一流大学行列。基于此,地方高校应该瞄准一流学科,充分发挥本身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集中气力,优化学科治理,以跻身于一流学科之列。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系统阐述地方高校的学科治理问题,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学科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科治理的途径对策,以促进地方高校相对优势学科发展。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治理;途径;对策一、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1.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学
2、科尤其是一流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能否建成的关键。相关文件提出要“造就一批教学名师“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知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等系列要求。这些重要文件提出的措施和要求,正是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内涵与要求。2.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性工作,也是其基本要求。一流学科“一流根本体现便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衡量某学科能否一流,在于能否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能否准确把握、预测各类人才需求;能否主动对接国家对人才需求;能否能构成以社会需求和学术奉献为导向的学
3、科专业动态调整;能否能以供应侧构造为切入点,培养某方面高精尖急缺人才;都是衡量一个学科培养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3.一流的学科研究水平一流科研水平,无论何种学科,有几个共同标准。一是要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二是能够走在本学科前列,引领本学科学术潮流;三是能够为创立或推动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或能为推动本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四是建立某一学派或在某学派中有重要的学术地位。4.一流的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高校学科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服务社会。何谓一流的社会服务,从供应侧构造改革的要求看是高校学科对于社会需求的照应能否对应,能否高质量的知足社会在某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作为一流学科,在迎合社会需求发展方面
4、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至于学科声誉,一是社会民众对其评价能否正面与肯定;二是学术范围内的评价能否积极;三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抑或引领社会思潮进步能否奉献出相应学科气力。二、科学的学科治理的功能1.明确学科发展的目的学科体系构造通常是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这样从大到小的次序构成。地方高校通常都是根据这一次序来选择少数几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优先支持,重点发展,以跻身于一流学科之列,就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现状及学科本身维度而言,这一发展目的并无不妥。但是,地方高校有一个责任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学科建设中无法被忽视,所以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目的应该是在促进“学科内在发展的同时兼顾学
5、科发展的外在逻辑,即努力照顾和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现实合理需求。2.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优化学科队伍构造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是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典型标志,也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学科要素。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而言,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人才尤显重要。这一问题的解决,通常借助于两条腿“引进与“培养,无论外部引进还是内部培养,对于优化学科队伍构造作用宏大,而无论是从外部引进还是内部遴选与培养,其方式方法的选择都是学科治理的本义,即都应该纳入学科核心人事决策的范围,获得学科核心成员群体的共鸣,之后经过学科决策机制做出决策,交由详细学院执行。3.促进学科资源配置的制度化,提升学科
6、团队的凝聚力科学合理的学科治理,其决策形式是基于学术民主的委员会式的决策,而非传统的行政系列的“自上而下的决策,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资源配置决策,其结果是双肩挑人员“一家独大,学科资源配置带有很强的“个人化色彩。科学合理的学科治理,在学科资源配置权方面,真正赋予学术委员会权利,通过行会式的学术治理机制,突显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成员的作用,学科资源配置“制度化色彩浓厚。学科资源的“制度化,不但能够优化学科资源的配置,对于发挥学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介入性,进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有着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地方高校学科治理主要问题1.学科决策组织化程度低学科是知识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学科的组织化是学
7、科知识体系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在保障,同时也要求学科重大事务的决策必须在学科组织的框架内,经过学科组织认可的主体和程序来开展,这是学科治理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与内在要求。然而,很多地方高校学科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往往把握在少数身居多重身份的所谓“官学一体者手中。更为严重的是以此“民主的表象掩盖“学术专制的本质,绝大多数学术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得以“合规化,这种决策低组织化,违犯了学科治理要义等民主精神,对于学科团队普通成员积极性打击是致命性的。2.学科团队的边缘化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发展,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推动极其重要,但不能忽视全体老师的学术生产性劳动和学科核心团队的主体作用。遗憾的是,地方院
8、校学科团队“纸面化现象严重,很多所谓的学科团队都是人为拼凑而成,其所谓的学科团队成员无论是在项目决策还是在项目研究中,基本上“讲不上话,出不了力,边缘化现象特别严重。3.学科资源配置的个人化在我国,固然高等教育改革历经多年,也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高校普遍存在一现象高度行政化,地方院校尤甚!基于此原因,地方院校学科资源配置行政化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行政领导兼任学术带头人这一情形下,学科治理尤其是学科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几乎是必然的制度安排。所谓学科资源个人化,指本该在学科治理框架下进行的学科资源配置因学术带头人“特殊身份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利己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科资源配置的畸形,产生的效
9、果远低于预期。四、地方高校学科治理途径优化与对策1.建立委员会式的学科治理方式大学学科一般都是以院系形式呈现,地方高校也一般以学科尤其是一级学科为基础设置院系,这种设置形式,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为学科治理尤其是学科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这种设置又模糊了学科治理与学院治理的区别,尽管二者有一定的类似性,但由于学院兼具行政等双重属性,决定了二者不能简单互相替代,学院一般着力点在管理与服务,在行政治理方面强调院长负责制;而学科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载体,鉴于其活动主要是教学、研究等学术性的行为,因而,其治理的主体和方式当由学者们以委员会制的形式来进行。当然这种治理方式并不是讲只关注学者尤
10、其是委员学者的权益,对于学科其他相关利益者如学生、地方服务而不顾,这种治理方式只是强调学者主体、民主原则的学科决策方式以及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原则,并从实践层面矫正以学院治理取代学科治理、由党政权利主导学科治理的错误做法,转向尊重学术自由,维护学术民主,切实保障学科成员和学科团队对学科重大事务决策的介入度和话语权,使学科治理回归正常的轨道和方向,以构成愈加强调基于学者们的集体决策以及开放扁平的学科治理构造。2.确立教授委员会在学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制度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预期,是终极意义上的行为规范。对个体、组织和利益集团来讲莫不如此。在地方院校,以学院治理替代学科治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导致很
11、多地方院校学科气力不强的原因之一。走出误区,实现“委员会式的治理常态,促进学科快速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依托。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科治理的科学要求,这一安排和依托必须确保体现教授委员会的主体地位,建立学术权利组织,使其成为学科重大事务决策的核心机构。在重大学科事务决策中,要有明确制度保证把行政权利排挤在外,确保学术权利的履行,践行“一人一票“公开公正原则。3.规范学科团队建设,确保其发挥团队作用不管是在学术还是在非学术领域中,在一些名校团队气力体现淋漓尽致,而在地方院校,单兵作战、学术团队的“虚化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导致很多地方院校专业学术水平不高以及进步缓慢的原因之一。因
12、而,规范学科团队建设,确保团队集体气力的迸发,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对于促进学科快速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与地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科团队建设,绝不能“拉郎配,更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为了申报项目,有些地方高校临时拼凑所谓的团队,甚至有些教授都是“被团队,连本人都不知道参加了某一学科团队;同时,有些所谓的学科团队,为了提升职称构造、学历构造,拉一些与本学科根本就毫不相干的教授、博士进入学科团队。无论是“拉郎配,还是“风马牛不相及,最终的结果就是团队“虚设,不能发挥真正的团队作用。所以对于学科团队建设,必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团队的建立、运行监督等构成相应的体系,而不能仅从书面上认定所谓的团队,对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所起作用、承当的义务、其具有的权利等,必须予以制度规定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