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4698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儒家修身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探索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固然没有明确指明人性是善的,但他十分重视人之为人的道理。那就是要具备“仁爱品德。“仁的最主要内涵是“爱人,由“爱亲推广到“爱人,详细包括孝、忠、信、恕等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假如没有了爱心和蔼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理想的人。所以,孔子十分强调的是“爱人犹己,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退一步也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更是斩钉截铁地表明“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假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2、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以为人假如没有了善性,那就不是人了,只要不断扩大本人的善端,就“人人皆可为尧舜。荀子固然以为人性本恶,但他终极的目的是让人改恶从善,而且他充分地相信,人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改变恶性,“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涂之人能够为禹等。((荀子性恶))后来的宋明理学不仅要求爱人,还扩及到爱物。程颐就以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等等,也是讲要用“爱来对待人、对待物,而不是使之对抗。这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精神的反映。儒家强调修身固然是主要的,但却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修身养性并不仅仅是为个性道德的完美,更主要的是把这种“内圣外化为“忧国忧民“经世济民

3、的襟怀,等待着修身成仁后再进一步的延伸,由个人而家庭而社会而国家,最终有为于政治,提倡“明道、稽政,志在天下的经世之学。忧患意识是指人们超越本身的利害,而对自然、社会国家与人类所可能遭遇的患难而产生的忧虑与思考。早在商朝就有了“以天下为己任之讲,孔子是最早阐述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忧患是从忧患人生开场的。他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里仁))而孟子则明确指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泰((孟子告子下)),这就把忧患意识提高到关乎人事成败国家兴亡的高度。孟子有一句关于忧患意识的警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

4、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种与天下人共欢乐同患难的思想成为儒家“民本主义的主要内容。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忧患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他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种进退穷达皆忧天下的忧患观,体现了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进取精神,为知识分子树立了新的人格风范。儒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向内的发展是人格品德的培养,向外的延伸则是政治实践的理想诉求,体现了对人生、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儒家倡导的理想人物,为了本人的志向不惜牺牲本人的珍贵生命。这是修身理论的终极目的。孔子要求“智者不惑,仁

5、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这种不惑、不忧、不惧,是君子对外在气力的一种抗拒,是理想人格的自我控制和自我选择。这种独立和主体的人格发挥到极点,就是“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孔子要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也宣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主张“舍生而取义。唐代魏征主张“身可杀而其守不可夺;南宋陆九渊面对内忧外患,号召士大夫“为国死事,杀身成仁等等。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儒家倡导这种坚守气节和献身精神,使他们在民族危难的紧要

6、关头,能够自觉地慷慨捐躯,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人间正气。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有强烈的成才愿望,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但一些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主要表如今:一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些学生随地吐痰,不爱护公共财物,有些学生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旁若无人等。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学生只懂得本人的利益和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本人,但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追求自我奋斗,却不愿参加集体劳动。三是缺乏诚实心、正义感,有些学生考试作弊,酗酒、盗窃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各种不正之风、不文明行为听之任之,姑息迁

7、就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传统儒家的修身观固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是剔除了其时代性的糟粕,仍然有很多优秀的内容能够为我们所借鉴,十分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德育有很重要的启示。田建国在(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2-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2对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的,笔者以为,有针对性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学讲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能够讲是一剂“对症良药。1在德育目的上,修身观强调把“爱国、

8、爱民放在首位。爱国与否是检验修身成败的首要标准,“投敌叛国不仅是自古至今任何民族都鄙弃的罪行,也是个人道德领域最可耻的行为。儒家思想倡导的理想人物,会为了本人的志向不惜牺牲本人的珍贵生命,这是修身理论的终极目的。修身观倡导的注重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使人们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能够自觉地慷慨捐躯,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人间正气。加强修身教育,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培养其坚定的思想信念,进而自觉地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上。2在德育内容上,儒家修身观强调道德立身,培养善性;忧患意识,经世襟怀;注重气节,勇于献身等。德育具有超越性和现实性,体如今德育内

9、容上要求高校德育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础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以往的高校德育侧重灌输不同,儒家修身观强调修身在于实践,在道德实践中发挥学生主体精神,让学生能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实现自我鼓励、自我完善。儒家修身观重道德实践,在道德实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修身的目的在于使人不断进步,这一经过永无止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人一生追求,不容稍懈。所以修身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终身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互相衔接,不得间断。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但他并没有知足,而是不懈地追求,以到达一个新

10、的境界:“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修身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明了,而且更要落到实处,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躬行践履,只要真正践行了道德要求,才会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3在德育方法上,儒家修身观强调自觉。修身作为一种主体的道德追求,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主体的自觉、自需与自律,即一系列的原则与规范首先是指向自我而非别人的。道德的修养全靠本人,不赖外力。孔子讲:“为仁由己((论语颜渊));又讲:“有能一日用其力与仁矣乎?我未见力缺乏者。((论语里仁))只要努力,人人能做到。孟子区别了“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以为道德修养是“求在我者,“求则得之,

11、舍则失之((孟子尽心上)),只要去做,就能够做到。假如没有做到,只是本人不去做罢了,“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人皆能够为尧舜((孟子告子)),由于人性都是善的,所以,尧舜这样的圣人与普通人也是一样的,问题只在于本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他提醒人们,只要把道德规范变成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时,才能迸发出宏大的吸引力,使人自觉的执行。因而,修身观主张知行合一、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本人甚于监督控制别人,首先做到“己正然后才能“正人。修身观要求大学生树立从我做起、言行一致,严格要求本人。同时修身观能够起到典范示范作用。修身固然表现为个体的行为,但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

12、于别人和社会之外,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别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感染别人,教育别人,进而激发起别人内心的向上的意识。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宏大影响,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效法,这就会净化人的心灵,优化校园环境,改善不良的校园风气,营造和谐的充满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4在德育功能上,修身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本人的优秀品格。修身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本人的修养,在复杂的社会人生中确立自我的生存方式,能够协调身与心、自我与别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灵上的归宿感,不至于在各种诱惑中失去自我;通过修身,使人严肃又不孤僻,活泼又不放浪,稳重又不呆板,热情又不轻狂,沉着又不寡言,和气又不盲从,顺境时靠美德节制,逆境是靠美德坚忍,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灵上的归属感。假如大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独善其身,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就会提高。修身观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修身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本人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态,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顺逆、成败、得失、荣辱、苦乐,培养健全的心理人格。加强修身教育,有利于增加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正确认识“名与利“奉献与索取“幸福与奉献等的关系,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的影响。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