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债务凭证的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保债务凭证的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精品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担保债务凭证的银行风险管理论文一、CDO设计中风险分担原理及其分析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传统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的持有率,要对每一笔贷款进行严格的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得出发放贷款的额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银行经常无法完全知足核心客户申请贷款的要求。在CDO这样的信誉衍生品出现之后,银行能够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本身的信誉风险进行转移,根据经营目的不断调整风险敞口以避免信誉风险过度集中。分散风险之后,银行就能够扩大核心客户贷款的发放额度,获得更高的收益率。CDO之所以能够拥有分散风险的功能是由于在其设计的经过中设立了风险隔离、资产组合、信誉增级三大分担机制。有了这三大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会通过转移风
2、险资产回收资金,起到了降低潜在风险的作用。同时,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放松对贷款申请人的监督,降低对贷款的监管成本,在信贷业务上寻求更高的利润。一资产组合的分散风险效用分析资产组合指的是CDO在对风险资产进行重组时将各个债权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资产池,进而分散资产的信誉风险。CDO的资产池能够包容各种类型的资产,甚至能够将原始的CDO进行打包和其他CDO资产组成屡次合成的CDO,不断伸长CDO衍生链条。张维2007利用“最优契约组的原理为CDO在银行体系内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论证了多银行贷款合成CDO资产池能够分散信誉风险。其结论为:单个银行贷款资金占所有银行的组合贷款比例越小,整个银行
3、体系的风险也就越小。CDO这类的信誉衍生品就是为了将单个银行资产转移到资产池中,以此来降低资产池的整体风险。资产组合分担风险的原理主要在于降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信誉衍生品市场中的相关性与大多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大有不同,在信誉衍生品中的相关性并不是指代价格变动的相关性,而是指资产池中违约事件的相关性。由于多个相关性较弱的违约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比多个相关性较强的违约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低,所以当资产池中的资产组合相关性降低时,资产组合的信誉风险也会降低。以次贷危机为例,当时美国很多银行都向其他金融机构手中发放一种与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esidentialMortgage-BackedSecuritie
4、s,RMBS挂钩的合成式CDO,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银行愈加大胆地发放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将大量的高风险次级按揭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消去,在将违约风险转移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会让银行减少在评估风险中投入的成本,银行会不断地为购房者提供贷款,进而使得CDO资产池中的资产相关性太高,信誉风险涉及面不断扩大。在危机爆发之后,银行资金流动性开场下降,银行间贷款的利率上升。这一系列的后果会放大危机的影响,银行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趋于萧条,进而波及到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的反思能够看出,银行在CDO资产池中参加了大量次级贷款提高了资产组合的相关性,使得信誉风险无法在体系中进行有效转移,最终引起了银行业萧
5、条。所以在CDO设计之中,对资产组合的设计是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条件。二风险隔离的运作方式分析CDO是发起人通过一个中介机构SPV进行发行,这家中介机构为银行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起到了风险隔离的作用。SPV在CDO运作经过中收取出售资产池获得的收入,将其中大部分支付给发起CDO的银行。与此同时,发起银行收回资产池中的资金时将金额转入SPV的账户,待该部分贷款到期后又由SPV将这些资金连本带息转入CDO投资者的账户,进而使得多方得利。在整个CDO运作经过中,发起人实现了“真实销售,将本身的风险资产进行剥离,这部分资产转移到SPV资产池后,SPV就在发起人与债权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若
6、发起CDO的银行遭受严重违约而破产,债权人对该银行进行挤兑时也无法追溯其转移到SPV资产池中的资产。有了这样一道屏障,CDO才起到了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作用。由于遭到了法律的严格管制,SPV运营的业务非常单一,除了证券化资产外不能再拥有其他资产或负债。所以这家公司能够是一家“空壳公司,能够没有雇员,甚至为了合法避税,公司还能够在离岸中心进行注册。三信誉增级的原理分析信誉增级指将CDO资产池根据信誉级别高低分为股权档、中间档和优级档,为风险爆发提供缓冲余地。在SPV对CDO资产池进行打包出售时,先由信誉评级机构为资产池中的贷款进行评级。评级公司根据每笔贷款的回收率、回收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信誉级
7、别的评定。在最后打包出售时将资产池根据信誉级别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股权档、中间档和优级档,信誉级别越高的收益越低。一般情况下,为了缓冲投资者可能遭受的信誉风险,发起银行会本人持有股权档的资产。当这部分级别最低的证券遭遇信誉风险时,银行将首先承当大部分损失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更高信誉级别资产面临的信誉风险则被银行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在信誉增级的机制下,投资者能够根据本身的风险偏好以及对于资产市场价值的判定进行购买。信誉增级这一分担机制既有利于银行转移本身的风险资产,又有利于知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供了一条新的收益渠道。尽管这三大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宏大的作用,但真正在CDO围绕这三大分担机
8、制进行设计时也会出现缺陷,下文就可能会产生的缺陷进行论证检验。二、CDO设计因素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影响的分析CDO三大分担机制都有其对应的内在设计缺陷,每一种缺陷都可能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产生负面作用。其主要缺陷在于如下几个问题。一CDO衍生链条过长的设计缺陷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CDO的构造也越来越复杂,中间涉及到的资产组合也越来越丰富。随着借款人与CDO投资者的距离不断拉长,这样的超长信誉链条会加大风险估计的难度,对银行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以二次合成的CDO为例,所谓的二次合成的CDO就是建立在CDO基础上的CDO,这种类型的组合资产比单层的CDO风险更大,对违约概率的控制愈加困难。从图2
9、能够看出二次合成CDO的构造。由于投资股权档面临的风险太高,优级档又往往无法为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的杠杆收益,所以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为中间档CDO。为了比照二次CDO与单层CDO的风险差异,假设上图包含3个内部CDO的二次合成CDO的股权档与中间档各自能够承当2个单位的损失,当整个二次合成CDO遭到4个单位的损失时,这4个单位在内部CDO中的损失分布能够分为下面两种类型:在类型1中,四个单位的损失全部集中在CDO3中,这就造成了中间档的投资者将会遭到宏大损失,当投资者资金紧张,无法为银行提供信誉保护时,整个银行体系就会出现宏大的波动,甚至会导致挤兑。在类型2中,4个单位的损失分散到了各个内部C
10、DO中,中间档CDO的投资者不会遭遭到任何损失。从以上的案例能够看出,一次CDO损失的大小只取决于资产池损失的数量,而构造愈加复杂的屡次合成CDO还遭到了损失分布的影响,所以屡次合成CDO的风险大小愈加难以计量,运作的程序愈加复杂。当发行方无法控制资产池的违约风险时,CDO的衍生链条过长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一旦这部分信誉风险大规模爆发,CDO也能成为风险蔓延的导火索。二CDO信誉评级机制的设计缺陷在CDO这类信誉衍生品诞生之前,银行无法将本身的风险资产进行转移,只能单独承当其中的违约风险,所以银行会对每一笔贷款的申请人进行仔细评估。在这一经过中,银行会根据贷款人的以往信誉记录以及
11、财务状况判定能否将资金放出。当银行严格审核贷款人的申请资格时,风险资产的违约概率较低,有效地控制了银行风险,但是这样会限制银行的收益。CDO出现之后,银行拥有了SPV这一道风险隔离屏障,就能够利用CDO等信誉衍生品将信誉风险转移,快速收回流动资金。同时,为了提高本身的收益率,银行会扩大放贷规模,降低发放贷款的门槛,进而减少对贷款人的监督成本,这就会增加整个银行业的信誉风险。当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被银行发放,大量不良资产会转移到SPV资产池中。由于CDO拥有三大风险分担机制,所以信誉评级机构倾向于提高CDO中各类资产的信誉级别。CDO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只能根据资产的信誉级别做出投资的判定,
12、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可能会由于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而选择放弃CDO这一条投资渠道,进而影响到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所以设立SPV进行风险隔离的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不能让大量的高风险证券流入金融市场。三CDO信誉分档比例的设计缺陷合成型CDO的分层一般分为优级档、中间档和股权档,当发生信誉违约时,首先由股权档投资者承当所有损失,当这部分损失殆尽后再依次波及到中间档和股权档投资者,我国发行过的类似的CDO,开元与工元分层设计形式如表1所示。我国发行的06开元和07工元的分层与CDO的三级分档一致,由于股权档次级债券的损失概率较大,通常是银行自行将这一层的CDO购回,作为内部担保。从表1能够看出
13、,股权档与中间档B级债券的比例很小,所以这两层对于信誉风险的缓冲作用是有限的,银行本身承当的担保风险很低。与此同时,评级机构在对CDO进行信誉评级时往往只能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来判定资产的信誉级别,而CDO又是一种构造极为复杂的信誉衍生品,这种评级方式可能会产生误差而提高次级贷款的信誉级别。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会扩大对风险收益的要求,减少对债务人的监督,进而导致违约率上升。当出现一定规模的信誉违约数量时,容易波及到优先档的投资者,一旦投资者无法承当损失,银行也将遭遭到严重的损失,甚至导致储户挤兑。从以上的结论能够看出在CDO分层的经过中,应该增加股权档的比例,让银行自行承当更多的风险
14、资产,这样就能使银行滥发贷款的现象减少。并且通过完善信誉评级机制,使银行保持对债务人的监督,进而到达降低银行风险的目的。综上所述,CDO衍生链过长,资产池信誉级别偏高与分档比例分配不当成为可能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设计缺陷。在CDO的设计经过中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严格控制。三、总结自2005年起,我国就开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规模一度不断扩张,证券化的资产池涉及到了基础设施、房地产、钢铁、水利等多个行业与部门,这也为风险资产的分散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但是,我国的CDO二级市场不够发达,流动性较低,这些关键因素都严重阻碍了CDO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现有的信誉衍生品还过于单一,能够推出信誉
15、衍生品的机构还不多,这里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国情还不合适大规模地推出信誉衍生品,但是随着金融业不断地发展,我国信誉衍生品的规模必将渐渐扩大。为了分散银行体系的信誉风险,我国在发展信誉衍生品业务的经过应该根据如下的方式进行:一逐步展开信誉衍生品交易推进信誉衍生品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推出的两种信誉风险缓释工具还是属于构造最为简单的信誉衍生品,随着衍生工具的不断成熟,各种复杂的信誉衍生品也会出现,关于衍生品定价和风险控制等技术难题需要很多高级管理人才去解决。我国必须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才能应对信誉衍生品可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在逐步推进信誉衍生品发展的经过中能够先设立几个试点地
16、区,为这几个实验区开放特殊账户,这个特殊账户中的资金不能随意流动到境内账户中。监管部门能够率先批准这几个试点地区展开信誉衍生品的交易,当试点地区总结出怎样利用信誉衍生品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经历时,再渐渐放开金融管制,将经历传播到其他地区,进而减少大规模推进信誉衍生工具发展的风险。当国内信誉衍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能力运用这一工具进行风险防备或套期保值时,我国才能够开放境外资本进入国内信誉衍生品市场,真正让信誉衍生品市场走上国际化道路。二CDO构造不宜过于冗杂根据会计记账中的权责发生制,信誉衍生品属于表外资产,不计入资产负债表,这也就可能造成衍生品构造过于复杂,风险转移的链条过长,信息严重不对称
17、,道德风险问题不断涌现。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只要将信誉衍生品的构造简单化,减少其投机套利的功能,才能使信誉衍生品的市场在我国不断走向成熟。三对CDO业务严格监督,加强信息披露CDO业务最后能否能够转移分散银行信誉风险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相关资产的监督和审核。在这个经过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计算风险资产期望收益时要对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要预期在违约之后能收回多少资金,CDO投资者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对这些问题有详尽的了解。所以在对信誉衍生品进行交易时,发行方必须遭到严格的监管,要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以便于CDO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风险有进一步了解。综上所述,CDO这一类信誉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完善CDO的设计机制,才能使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得到发挥,进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