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编者按:本文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包括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是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剧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与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求我们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本文对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有生要指导意义。摘要说明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经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指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1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1.1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剧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施行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
3、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当前我国正处于参加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愈加剧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1.2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当代农业转型,当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靠于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
4、为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当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当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当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
5、农村经济构造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进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当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奉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奉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到达90%,以色列也到达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拟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
6、以来,我国每年获得科技成果6000多个,但转化率缺乏50%,真正构成规模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已经到达80%以上。科研成果与农业需求的脱节,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如今,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场应用于农业科研生产领域,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缺乏农业科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小于农业GDP的比重,如全国农业支出/财政支出19911995年为9.486,19962000年为8.758,20012002年为7.71;而农业GDP/总GDP19911995年为21.38;19962000年为18.42;20012002年为15.80,这讲明国家在财政上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十分是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强度增长缓慢,总量缺乏。在19881999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平均增长率为-2.47%,投资强度平均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到达0.339%,但2003年有下降到0.312
8、%,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世界平均水平0.76%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35%。近几年,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现有科技经费归不同部门把握,条块分割严重,配置比例不合理,难以集成使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档次不高,浪费严重;重点实验室开发度低,难以分享。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缺乏,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设备总值仅17.35亿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基建投资实际完成额仅为5.55亿元,比2002年减少0.4%。2.3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总量缺乏,流失严重。目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3万人,仅
9、占职工总数的1/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仅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减少人员4806人,是新增人员的1.7倍,除了离退休人员外,人才流失占较大比例。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缺乏400人就有1名。缺乏农业科技尖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乏力;缺乏市场意识强、管理水平高、开拓能力大的开发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滞后。2.4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宏观管理条块分割、组织布局分散、研发层次重叠、管理效率底下、学科设置陈旧
10、、专业单一、跨专业综合性的项目较少、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运行机制、分配机制、鼓励机制僵化落后,传统的农业科技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转型的现实需要。农业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科研方向应当反映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遭到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研与经济发展未能严密结合,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节状况比拟严重。这反映了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建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当代化的发展形势和需要。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3.1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幅度增加对农
11、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气力广泛介入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国家的科技投入要不断提高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规模,尽快使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提高到1%,力争到2010年左右到达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左右到达2%,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政府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通过体制改革深化和政策引导,逐步构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体系,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流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政府资金投向技术集成度高、市场前
12、景广阔、经济效益宏大的重大项目。3.2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创新体系,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因而,要坚持以人才使用为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推广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最终目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分为国家和区域两级体系,通过协调两级体系的关系,构成层次分明、构造优化、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的适应当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重点,着重解决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农业科
13、技创新问题;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体系的层次性,以技术创新为主体,重大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为重点,着重解决区域性、地方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强化优势农产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技转化应用能力。在创新形式的选择上,应确立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形式。3.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需要聚集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中青
14、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骨干气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精干高效的科技创新核心团队;二是施行人才目的管理,建立鼓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竞争协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气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单位和团队的整体绩效;三是要施行人才构造管理,建立合理的首席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梯队构造,稳定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四是施行人才增量管理,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开发型的人才流动机制,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总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3.4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在农产品由短缺到构造性过剩、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到数量质量型、从面对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应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
15、体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设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团队,积极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分享为核心,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要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能的选人机制;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化农村第一线的鼓励机制。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气力介入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晨参考文献1翟虎渠.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求是,200562刘涛等.关于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考虑J.科学与管理,200443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月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