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精品).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4608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心理特点及景观设计建议0引言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以其迅猛发展、广泛影响、深入变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对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浸透和包围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入的变化,环境心理和环境行为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与环境的互相关系为核心的城市景观设计,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根据信息社会人们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探索新的设计谋略。1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分析1.1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艺术设计1.1.1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根据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美学、

2、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其中环境心理学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做的工作,应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营造一种蕴含美感和舒适的环境,洞悉人们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规律,把环境设计的各要素科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同需求相吻合的空间环境。1.1.2环境心理学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由于构成我们生存环境因素总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人和环境的互相作用也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生存环境的能力也总是与一定的时代相适应,因此环境艺术总是表现出时代性。从设计和环境的形式来看

3、,就是所谓的风格和流派变化。人类从农业时展到工业时代,又从工业时展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众多设计风格和流派此消彼长,波涛壮阔,理应反映不同时代人类改造环境适应环境能力的发展和进步。1.2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与环境行为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广泛深度浸透到我们生存环境的各方面,以信息技术为内涵的环境各要素,与人类活动各要素互相作用,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信息社会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人际关系、距离、个人的空间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与特征表现出了信息化、高效化、虚拟化等一系列新的特征。1.2.1信息社会的环境构成及人和环境的互相作用从环境构成来看,分为四个层次:人处于中心地位;与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人工

4、环境;再一层次是社会环境,其中人工环境中浸透着社会环境因素;最外层是自然环境,它以无法抗拒的气力制约着一切环境因素。信息社会的环境也包含这四个层次,但各层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处于中心地位的人是正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并逐步把握高新科技的人,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到达空前的发达;人工环境是以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为内涵,逐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关系逐步变得密不可分,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络越来越严密,自然环境逐步遭到人类高智能、高效率的生产活动更多的影响,有限的能源、资源和空间环境与人类无限的占有欲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5、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在环境各要素的互相作用之中,人和环境的作用是其中的核心和主体。环境心理学以为,人和环境的互相作用表现为刺激与效应。环境作用于人的经过就是环境对人给与刺激的经过,人遭到环境因子的刺激,就要产生改造环境、适应环境心理,进而表现出环境设计的行为,这就是效应。信息社会的环境各要素对人的刺激的信息量和传递方式比以往的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速度要快的多、数量要大的多变化更迅速快速,各种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随时随地都给人提供着刺激,人们不得不应对飞速发展变化着的环境,改造环境的活动空前的活跃,城市的不断扩张、不断建起的高层楼房快节拍的工作方式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另外,人

6、和环境的互相作用还表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分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的社会性日益加强,进而也影响到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变化。1.2.2信息社会的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交通与通信的进步使得城镇在地理上的分散成为可能,因此更接近自然,但在另一方面,又对环境构成新的毁坏。长达半个世纪信息革命,致使电脑网络覆盖全球,电子货币、电子图像、电子声音、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信息革命使人们到郊外或家里工作而通过网络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使城市的建设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全球村庄,“城市解体引起人类的生活工作形式重

7、大变化,通过当代信息网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的人际工作关系,但人们更盼望分享空间、交往场合、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新的城市建筑形式成为新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现为信息传递与信息分享,并且信息量的需求与流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日益变得频繁复杂,不管在家庭、饭店、办公室还是广场、公园,人们每时每刻都要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因而,从个人和社会需要来看,人际距离应当是趋于缩短。但是,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通讯手段又使得信息的传递不需要直接的人际交往,电视、网络、多媒体成了信息沟通的理想界面,甚至网络技术能够制造出虚拟现实,人们只需在个人空间范围内

8、就可远距离顺利地完成信息的沟通和分享。1.2.3信息社会的行为方式特征环境心理学要求把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的行为方式特征要遭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时代的烙印。农业时代人的行为一般表现为缓慢、悠闲、工作效率低下、保守等特征,而工业时代则表现为快节拍、繁忙、高效率、开放等特征。到了信息时代因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沟通与分享日益剧增,人的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更快的节拍、更高的效率以及愈加开放的思维。焦虑、恐惧等剥夺了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诗意在“速度中丧失“,空间在“繁忙中消失,因而环境的设计应当把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人的疲惫、最大限度知足信息的沟通作为首要的内容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

9、境设计增添更多艺术性与文化性。2信息社会环境下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2.1景观的时代特征和属性2.1.1景观的时代特征景观,如同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时代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分享的艺术珍品。它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经过,便用心目中的宇宙形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而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

10、科学,由于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了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形式,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但在工业化经过中,人口爆炸,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整体生活水安然平静物质能量消耗成倍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症候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毁坏已经到了威胁本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进入新世纪和步入信息时代,人类一方面在深入的反省中重新审视本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毁坏的家园;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愈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和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将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

11、存环境空间。2.1.2景观的社会属性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其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功能,能够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映,诸如移情、情感、联想以及意境等引发出来,也就是所讲的景观效应。2.2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2.2.1生态化设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化设计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门,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

12、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任何与生态经过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毁坏影响到达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生态环境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使其在对环境的毁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到达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生态化设计中,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汲取当地人的经历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维护场所的生态环境健康运行。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保护不可再生资

13、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第五应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把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在生态恢复后变成市民的休闲地已成为一种潮流。材料选用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第六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的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整体优化。第七多学科综合,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质量的景观。2.2.2

14、人性化设计在人性化设计理念中,首要展现物理层次的关心,而人的基本需求就是物理层次的需要,其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最为主要的是让使用人员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其会大幅度地迁就人们的行动方式,谅解人们的感情,让他们感到舒适,并不是使使用人员去理解并适应它。在设计的经过中,应针对不同年龄与文化层次的人在活动时的特点,应有鲜明的功能分区,构成一种开敞和封闭相结合、动静有序的空间构造,表如今设计细节方面,以实现各层次人群的需求。其次要体现心理层次的关心,心理层次上的知足感不直观,难以言讲和发觉,甚至连很多使用者也无法讲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心理感悟是人性化景观感悟经过,在景观设计中,要让人

15、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到达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结晶,以知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3信息社会环境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策略3.1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策略设计材料是文明大厦的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迅猛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新型材料、新型工艺可给室内外环境带来好处和美感。安全环保的材料和良好的工艺技术进一步保证了安全。呈现出了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等新特色。如可视对讲、防盗系统,包括像电话远程关闭家中的水煤气、照明电,本地声光报警,远程查询家中情况等人性化服务,科学技术的人文思想、高科技产品也正在成为景观走进各种设计中。

16、信息社会发达的通讯和咨询方式能够保证人们时刻关注科研的最新动态,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敏锐觉察能力提高,在环境设计中能够知足人们追求时髦追求科学的心理需求。3.2以人为本的策略设计景观设计,应把知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人是核心。从功能来讲,就是要合理设计、安排、组织空间。空间的设计首先不仅要确保人们在活动时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和高效性,而且应使人们在环境中能够通畅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的日趋疏远同人际交往需求的扩大之间的矛盾要利用良好的空间设计进行解决。换句话来讲,就是在空间的安排经过中,应合理把握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的尺度,若有必要,则适当减小人际交往的距

17、离,进而加大人们间更多当面聚会与沟通的时机。对人的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一面。目前,信息社会的审美观念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体如今景观设计上就是多种形式的空间形态设计。空旷开阔的空间和光洁冰冷的界面设计,温馨小巧的空间和自然朴素的装饰,不同的审美取向需要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必须以人为本。3.3以环境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信息社会环境构成的层次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社会环境相比,似乎离我们人这个中心较远,但它是制约一切环境因素的气力。景观设计应当从宏观方面来统筹,从长远观念来考虑,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和思维来设计,从以人为本上升到以环境为本,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

18、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节约型设计的理念来完成设计。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目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得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4结束语以上关于信息社会环境下的特征分析及城市景观设计的策略,需要切合当前社会的正确理念作引导,时代已经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方面比拟薄弱,怎样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探索。当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时代特征、环境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应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现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尊重人文历史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的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