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第三篇《物质科学(二)》综合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第三篇《物质科学(二)》综合测试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第三篇物质科学(二)综合测试卷 分值:15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Na23 S32 Ca40 Cl35.5 I127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 冰雪消融 B. 核能发电 C. 煤矿自燃 D. 干冰升华 2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D)A. KCl3氯化钾 B. 3OH1三个氢氧根离子C. Cl2两个氯原子 D. 2SO3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解析】 A 选项,氯化钾应为 KCl;B 选项,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 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2、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氢氧根离子可 表示为:3OH;C 选项,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 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氯原子就可表示为 2Cl; D 选项,分子的 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两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2SO3。 3. 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
3、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 变二不变” ,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 持不变。4. “ ”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解析】 图 A 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 B 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 物,图 C 和图 D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5类推的思维方法在科学学习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水(H2O)过氧化氢(H2O2)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
4、a2O2))ABa2O BBaO2 CBa2O2 DBaO3 【解析】 由题干的信息可知,过氧化钡的分子组成比氧化钡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6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 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B),(第 6 题)A. 属于分解反应 第 2 页B.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解析】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 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 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
5、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 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7物质 X、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B) A. X 一定是 Cu(NO3)2 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Y 大 C. Y 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解析】 X 可能是硝酸铜,也可能是 CuCl2等,A 错误;NaOH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0,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8,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Y9824018,X 的 相对分子质量比 Y 大,B 正确;因为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已经决定了各物质之间的
6、粒 子个数比,即 1221,Na为1 价,所以生成的钠盐的阴离子应该是1 价,C 错误;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 错误。 8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B),(第 8 题) A. 物质 a 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 b B. 物质 c 是二氧化硫 C. 物质 d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 物质 d、e 和 f 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解析】 由图可知,物质 a 是硫单质,b 是二氧化硫,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硫;物质 c 是氧化物且硫元素显6 价,故 c 是三氧化硫;物质 d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d、e、f 是酸,均含有氢元素。 9某学习小组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
7、 NaOH 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 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C) A.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 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 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解析】 A 选项,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色;B 选项,若氢氧 化钠部分变质成碳酸钠
8、,加入的少量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不会出现气泡;C 选 项,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色,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 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证明 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D 选项,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第 3 页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第 10 题)A.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检验铵态氮肥 C. 检验 CO32的存在 D. 用水吸收 CO 【解析】 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遇碱溶液加热后产生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图中用的是蓝色石蕊试纸,不能变色;检验 CO32时,在
9、滴加稀盐酸后,还 需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O 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来吸收。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D) A. BaCl2、NaNO3、KOH、MgCl2 B. Cu(NO3)2、NaCl、H2SO4、KNO3 C. Na2CO3、NaCl、KNO3、NH4Cl D. ZnSO4、Mg(NO3)2、NaNO3、KCl 【解析】 题干中的条件有“pH1”和“无色透明” ,A 选项中氢氧化钾为碱性,在 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且氢氧化钾与氯化镁会反应产生沉淀;B 选项中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可排除;C 选项中碳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生成二
10、氧化碳气体和水,也不能共存。 12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78%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 B. C. D. 【解析】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 1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 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 流入玻璃瓶(容积为 250 毫升)中的水的体积为 45 毫
11、升(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B) (第 13 题) A.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8% C.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药品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 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 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1)装置气密性好;(2)药品要足量;(3)要冷却 至室温再读数等。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
12、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 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毫升230 毫升,进入水的体积是 45 毫升,即氧气的体积是 45 毫升,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9.6%。45毫升230毫升1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D)第 4 页,(第 14 题) A. 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 H2SO4和 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C. 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 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 量的情况下,铝生成的氢气比铁要多,
13、反应速率比铁快,故 A 错误;氢氧化钠与两者都能 反应的情况下,因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氢氧化镁溶解于酸,故开始时应无沉淀物生成,故 B 错误;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pH 减小,无限接近 7,但不能等于或小于 7, 故 C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应是水平线,故 D 正确。 15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 m 的锌粉,溶液 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第 15 题) A. c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和 Cu2 B. bc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Fe C. ab 段(
14、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Ag、Cu2和 Fe2 D. 若 bc 段和 cd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 m1和 m2,则 m1m2 【解析】 依据图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每 65 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 216 份质量的 银,或 64 份质量的铜,或 56 份质量的铁,故 ab 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 段是锌与硝 酸铜的反应,cd 段是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所以,c 点对应溶液中不可能含有 Cu2;若 bc 段和 cd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 m1和 m2,则 m1m2。二、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2 分) 16氮气是一
15、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若要从氮气和二氧化 碳混合物中分离出氮气,请在图中选择必要的装置并按顺序连接:cdg(用字母表示)。,(第 16 题)【解析】 除去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因为氮气的密度非常接近空气,不宜用排空气 法收集。 172019 年 5 月,我国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CH4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它是由甲烷气体与水第 5 页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水合物。可燃冰热值高、储藏量大。燃烧不产生污染物。 材料二:将 CO2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储层,能将可燃冰中的 CH4“挤走” ,而形成二氧 化碳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1)
16、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 = =点燃(2)CH48H2O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 (3)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A. 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B. 甲烷和水形成可燃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用 CO2“挤走”可燃冰中的 CH4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解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2)CH48H2O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12121 418 8(3)可燃冰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污染物,属于清洁能源,且生成过程有新物 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由化学方程
17、式可知,该反应不属于量换反应。 1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 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溶液温度并在该温 度下蒸发溶剂。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可选择加入 AD。 A. CO2 B. CaCO3 C. Fe(OH)3 D. CuSO4 【解析】 (1)该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又因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升 高且溶质不变,所以可以升高温度,并在该温度下蒸发溶剂,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从而使溶液的 pH 升高。 (2)A、D 物质分别与该碱溶液反应,
18、使 OH浓度下降,从而使该碱饱和溶液的 pH 降 低。B、C 不溶于水且不与该碱溶液反应,所以不改变溶液的 pH。 19近年多地纷纷展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 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 19 题) (1)图中标识的物质,铁制外筒属于金属材料,塑料顶盖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收入可回收(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材料做内筒的优点是不易生锈、耐腐蚀等(写出 1 点即可)。 (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 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
19、,_没有控制铝和铁与稀 盐酸的接触面积。 【解析】 金属单质及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 成橡胶;塑料是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的;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强度大、耐腐蚀、不易 锈蚀;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只有在相同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铝和铁与稀盐酸接触面 积若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故这种方法不能得出谁的活动性更强。 20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 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能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如表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回答下列第 6 页问题:酯的名称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化学式C2H4O2C3H6O2C3H6O2X(1)
20、甲酸甲酯(C2H4O2)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6%(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3)比较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 X 的化学式为 C4H8O2。 21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 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 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
21、图所示。(第 21 题) 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 点表示的含义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 pH 逐渐减小。B 到 C 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Na、H(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 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CD。 A. 无色酚酞试液 B. FeCl3溶液 C.
22、BaCl2溶液 D. KNO3溶液 【解析】 (1)在甲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发生 酸碱反应的过程,不能认为就是酸碱反应放热。(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地升高,故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 应是放热反应,在 B 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所以 B 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A 到 B 过程 中,硫酸逐渐地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地变为中性,pH 逐渐减小。B 到 C 的 过程中,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入硫酸,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Na和 H。 (3)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4)无论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氯化钡都会和硫酸根
23、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硝酸钾溶于水既不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也不会有颜色变化,在水中起不到指示剂的作 用。 三、 实验探究题(第 22 题 12 分,第 23 题 8 分,第 24 题 16 分,共 36 分) 22蜡烛(主要含 C、H、O 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CO2。 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C(或 CO;或 C、CO2、H2O 和 CO 四种 物质的任意组合)。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 10 毫升
24、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 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 B(填字母)。 A. 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 CO2的结论第 7 页B. 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 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 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第 22 题)相对 湿度氧气 含量二氧化碳 含量一氧化碳 含量蜡烛 点燃前48.4%18.7%0.058%0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
25、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C、CO2、H2O 和 CO。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可猜想燃烧产 物为 C 或 CO 或含有 C、CO2、H2O 和 CO 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应 该增加通入气体的量,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 否变浑浊。由表格分析可知,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这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相对湿度增加,说明产生了 H2O,CO 和 CO2含量增加,说明产生了 CO 和 CO2,实验结 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明产生了 C,故燃烧产物为
26、C、CO2、H2O 和 CO。 23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 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 氯酸钾用量可取 4 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 2 克。实验应设计 4 组。,(第 23 题)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他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 4 克氯酸钾与 0.5 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 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换用三支相 同的试管,各加入 4 克氯酸钾,分别与 1 克、1.5 克、2 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 重复步骤;比
27、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 关系。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解析】 (1)该实验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变量是二氧化锰 的用量,要测量的是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2)要证 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需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4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NaHCO3和 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一系列
28、拓展性探究。 (1)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 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第 8 页,(第 24 题甲)【实验结论】 该白色固体由 NaHCO3和 NaCl 两种物质组成。 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稀硝酸。 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 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 方案: 小吕方案:利用 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 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
29、数。 小吕用图乙所示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DBEC 或 ADBCE(填字母, 装置不重复使用)。,(第 24 题乙)装置 D 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 置 E 或 C 中,使之充分被吸收。 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图丙所示。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第 24 题丙)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之前,需判断所加 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 一个合理方案: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 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 BaCl2已过量。【解析】 (1)由图甲可知,加入
30、的酸不影响后续 Cl的检验,可知是稀硝酸。CO2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2)A 瓶可以去除空气中的 CO2,要置于反应装置 D 前,B 瓶浓硫酸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因此置于反应装置 D 后,C、E 用于吸收 CO2和尾气处理,因此装置的连接顺序可以是 ADBEC 或 ADBCE。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 E(或 C)中, 使之充分被吸收。判断所加 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以观察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 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 BaCl2已过量。 四、解答题(第 25 题 13 分,第 26 题
31、14 分,共 27 分) 25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束后,老师另 外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思考。第 9 页,(第 25 题)(1)图甲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气球仍胀大的是 B(填“A”“B”或“A 和B”)。 (2)若图乙装置内 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5 克,滴入试管的稀盐酸质量也是 5 克,装置 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发现 NaOH 浓溶液质量增加 0.22 克,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填序号)。 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原 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原 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反
32、应后试管中 NaCl 的溶质质量分数 请你选择所填的其中一项,通过计算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 (1)图甲 A 装置气球胀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膨胀,白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瘪。 B 装置锌粒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使瓶内气压变大,气球胀大,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气 压还是大于外界气压。 (2)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稀盐酸过量,碳酸钠完全反应。 解一:计算原 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NaOH 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 CO2的质量 0.22 克。 设原 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x。 Na2CO32HC
33、l=2NaClH2OCO2106 44x 0.22 克 x0.53 克10644x0.22克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0.6%。0.53克5克解二:计算反应后 NaCl 的溶质质量分数 设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117 44y 0.22 克 y0.585 克11744y0.22克NaCl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98%。0.585克5克5克0.22克26资料一:原煤中含有硫,燃烧时生成的 SO2会污染空气。 资料二:测量 SO2含量的反应原理为 SO22H2OI2=H2SO42HI。 资料三:加了生石灰的原煤燃烧时可减少 SO2排放
34、,反应原理为 2CaO2SO2O2第 10 页2CaSO4。= = = = =高温请回答: (1)原煤燃烧产生的 SO2在雨、雪降落过程中会形成酸性降水,它能腐蚀建筑物、使土 壤酸化等。 (2)取用原煤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样品 1 米3,缓缓通过含碘(I2)1.27 毫克的碘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则该工业废气中 SO2的含量为 0.32 毫克/米3。(假设工业废气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碘反应) (3)若该工业废气中含有 128 克 SO2,要除去这些 SO2,理论上需在产生该工业废气的 原煤中加入含氧化钙 80%的生石灰多少克(假设工业废气中的其他物质不与氧化钙反应)? 【解析】 (2)设 1 米3工业废气中 SO2的质量为 a。SO22H2OI2=H2SO42HI 64 254 a 1.27 毫克 a0.32 毫克64a2541.27毫克0.32 毫克/米30.32毫克1米3(3)设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 x。2CaO2SO2O22CaSO4= = = = =高温112 128 x 128 克 x112 克112x128128克生石灰的质量为140 克。112克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