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道德教育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道德教育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学道德教育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部分是由医务人员医德素质下滑所致,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这种紧张关系。本文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加强医德教育来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德教育;医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患者普遍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感,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经常有患者投诉、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甚至成心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频繁的医生“过劳死报道屡见报端,到底是医务工作者兢兢业业甚至奉献生命的工作被社会误解
2、还是社会对医疗群体本身带有偏见,带有仇视呢?怎样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秩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作为一名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笔者以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严重滑坡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少数人的收红包、吃回扣、对患者态度冷漠、甚至出现为追求效益过度医疗等不光彩行为经过媒体的放大报道,给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医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维持医疗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党的十八大也郑重提出要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学生作为将来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其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将来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
3、其在校阶段除了要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把握基本技能之外,崇高的价值观、正确的生命观、科学的健康观的培养和建立也非常重要,要遵守行医规范,维护患者利益,还要肩负传承医学知识的重大责任3-4,因而,应把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医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有效施行。1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1.1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比拟单一、陈旧常期以来,医学院校设置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比例一直很不平衡,在课程设置上经常侧重于专业技术方面的训练,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技能课程占学生总课时安排的85%甚至以上,人文课程比例很低,某些院校即便安排了人文课程,又把其归为任选课的范畴,不
4、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以为可学可不学。这种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精神塑造的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医生很难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多视角看待患者,知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就课程内容而言,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设置的社会人文社科类课程大致有医学导论、社会医学、卫生法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当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健康教育、简明医学史等,这些课程近十年来的教学内容变化不大。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社会、文化,其道德内容有所不同5,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群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德课程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生物-心理-社会
5、医学形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能救死扶伤,而且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理解同情患者,乐于跟患者沟通。1.2学生对医德教育重视不够医者仁心,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品质6,但是在现实的功利拜金社会里,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医学教育中的医德教育并未引起医学生的足够重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以为学习医学知识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医疗工作的基本技能就能够了。在校期间,医学生把有限的时间主要用来考取各种证书等具有讲服力的就业“敲门砖,以为这些德育课程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可学可不学,还不如花精神去把握那些实实在
6、在的能力技术,于是经常可见学生在德育课上做专业作业、背英语单词等。正是由于广大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忽视了本身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很难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1.3医德教育师资水平缺乏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德育课程都是由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来授课,比方笔者所在的学校,医学院学生的德育课程是由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承当,这些教师大多学习的是哲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专业,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医学知识背景,不能将临床实践和医德教育有机结合,对医学生只能进行普通的、缺乏医学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7,而医学专业课老师以为只要把本人的教学
7、任务完成就能够了,医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情,跟本人无关。大部分专业课老师,包括笔者本人在内,根本没有意识到专业老师在医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本身素质不高,在教学经过中非但没有传递一些医德教育的正能量,反而对一些医疗现象发牢骚,发表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观点,甚至是有悖社会主义医德要求的言论;再有就是个别老师,十分是临床带教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言行不一,完全难以为广大医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学生的医德教育并没能实现医学教育和德育的很好结合,这样的医德教育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树立错误、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4医德教育形式单一当前,大多数
8、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课程主要是以填鸭式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方式非常单一,再加上医德教育内容本身比拟枯燥、陈旧,学生们更是缺乏医德教育学习的兴趣,即便耐着性子认真上完课,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对课程的兴趣、理解和发展,未能到达该课程所应有的教学效果。医德教育本身应该密切联络临床,但是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完全跟临床脱节,学生以为医德教育就是唱高调,课程学完也就基本忘完了,根本不可能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将医德教育转化为本人的良好医德习惯和医德行为。2相应的对策2.1完善医德教育课程设置,更新内容医德教育不但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还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
9、医学形式的转变8。医德教育课程应该分为两个体系,一方面加强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各种人文社科知识的强化,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判定是非能力、最基本的良知观念和基本的同情心,这不仅是医学生,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基础上,增加医学专业所特有的医学伦理知识、医学社会知识的学习,而且在学习内容上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当代医疗形式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医患心理学、医患沟通沟通技巧、医学法规、社会医学等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十分是医患沟通和技巧,非常重要,很多医患关系出现矛盾都是由于双
10、方沟通存在误解所导致,在校医学生一定要注重沟通技巧的把握。2.2加强医德教育师资建设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同时具有显著的医学特征和人文特征,对从事医学教育的老师要求比拟高,既需要深厚的德育专业理论做基础,又需要一定的临床经历为依托,所以,医学院校应该培养一些高层次、高学历的双师型医德教育人才,这在全国医学院校都是普遍缺乏的,大多从事医德教育的老师知识构造比拟单一,要么只具备医学知识,要么只具备常规伦理学知识。医学院校应该提供一些适宜的渠道对从事医德教育的老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医德教育老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走访,定期就临床中的一些典型医德案例进行集体备课,让医学和伦理学知识有机结合。相信经过这些努力
11、,医德教育的上课效果一定能有所提高。另外,还能够把临床上一些德艺双馨的老教授聘请过来担任医学生的德育导师,相信这些老教授所具有的情感资质与人格魅力将对医学生群体的医德情感构成以及医学生美妙心灵之构成,都将产生决定性作用9。实际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被称为一种隐性教育10。医学院校应该针对医德医风这个兼具医学和人文属性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设立系统师资培养基地,进行师资培训,重点加强老师队伍人文素质、医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加强这种隐形教育的投入力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一定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临床医生担任带教教师,在这些医德素质
12、较高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认识会愈加深入持久11。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起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医德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医德教育气氛为依托,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等隐形教育所营造的医德教育气氛是医德教育有效施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2。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比方结合医疗行业最近热门问题展开讨论活动,组织名人名家进校园、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组织医学专家出色校友和学生座谈,甚至还能够邀请一些综合素质比拟高的患者走进校园,从患者的角度给医学生现身讲法等。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来弘扬医德精神,使医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遭到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医德教育,引导学
13、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的培养与构成。2.4采取多种医德教育手段,提高医德教育教学效果应该以课堂教育为医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丰富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视频、动画和图表进行案例分析,实例研讨,以加强医学生对医德教育课程的兴趣。同时,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也不应该忽视医德教育,医学专业课老师应该注意言传身教,要有意识地结合本身的医德体验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把医德教育浸透到专业课教育中13-14。另外,除课堂教育外,还应该把医德教育从课堂讲授扩展到实践环节,能够通过组织医学生在低年级时到一些社区医院与病患座谈、参加义诊和导医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另一
14、方面能够拓展医德教育的形式,让医学生能够在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上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较早地介入医德实践,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体会将内在的德育品质外化为德育行为的经过,培养其自我价值感、自我成就感以及职业认同感15,明确本人的职业角色,到达知与行的统一。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有益的尝试,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这也是推进医学生社会化、融入社会的必经阶段。综上所述,医务人员或医学生要到达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德才兼备、服务于社会的医学人才,医德素质培养是关键16,同时,医德教育的成败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加强医德教育一方面要靠医学院校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教学效果,还需要国家重视各项社会规范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道德风气,为医德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进而最终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