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82768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对19972017年天津三次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发展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次运用就业弹性、构造偏离度、协调系数测度一、二、三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性水平,天津产业构造和就业构造已呈现双“三二一格局,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具有高度协调性;三产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性最平衡;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关键词:产业构造;就业构造;构造偏离度;协调性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天津进行生动实践,和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天津的产业构造调整正在面临深入变化,在此背景下,怎

2、样深化改革,促进就业构造与产业构造互动适应,是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本文运用就业弹性、构造偏离度、协调系数来研究分析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性关系,并分析研判相关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一天津三次产业构造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二产增加值比重在2002年前略有下降,2003年后呈上升趋势,2008年比重到达最高值55.2%,2009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三产增加值比重除20032006年略微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为上升趋势,2015年三产增加值比重超过二产增加值比重,构成了“三二一产业格局,随后二者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2017年三产增

3、加值比重达58%;一产增加值比重一直相对较低,从自2012年后相对稳定在1.2%左右。二天津三次产业就业构造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一产就业构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5.8%下降到2017年的7.0%;二产就业构造比重呈现先降后平再降的趋势,三产就业构造比重持续增加,2005年三产就业比重超过二产就业比重,构成了“三二一就业格局;到2017年,三产就业构造比重达60.5%,比1997年提高22.2百分点,第二产就业比重为32.5%,比1997年下降13.4个百分点。二、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性分析一就业弹性分析就业弹性系数就是就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

4、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比值越大,吸收劳动就业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从图3剔除部分失真数据可知,19972017年间,天津就业弹性呈现下面特征:1.总就业弹性呈平稳总体上升趋势,多在00.51之间,以正值为主。由于国企改革部分职工下岗,退出劳动力市场,1998年、2000年、2017年三个年份出现了负值,就业总人数由1997年的513.33万人下降到2000年486.89万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17年天津就业总人数已到达894.83万人,比1997年增加381.51万人,增长了0.743倍GDP增长13.7倍。整体趋势是经济发展,一产劳动力净迁出,二产劳动力小幅增

5、加,三产劳动力逐年增加;短期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因果关系,但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的作用将逐步减弱。2.一产就业弹性呈现先高后低,19972003年间多以正值为主,其波动趋势与二产变化相反,国企改革导致大批劳动力回流到门槛低、技术要求不高的一产,这是其“蓄水池作用。2004年后一产就业弹性基本为负值,且绝对值逐步变大,这讲明经济增长对一产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显现,一产就业人数从1997年的81.26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62.71万人,减少了19.55万人。3.二产就业弹性两分趋势明显,但多以正值为主。2000年前后,受国企改革影响,其就业弹性均为负值;2003年后其就业弹性变为正值

6、,且数值变化趋势为有所增大,表明经济快速增长对就业增加有一定拉动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型,和群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风起云涌,二产就业弹性出现较大波动,就业人数出现明显下降,构造性失业显现,大批劳动力转入三产就业,表明当工业化到达一定阶段时,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趋于下降。19972017年间二产增加值增长了10.22倍,而就业人数只增长了0.234倍。4.三产就业弹性相对稳定,三产就业弹性一直以正值为主,且正值水平较高,讲明三产成为天津吸纳新增劳动力的关键部门,从变化趋势看,三产就业弹性正值水平较高,稳中有升,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不断加强,19972017年

7、间三产增加值增长了19.82倍,其就业人数增长了1.76倍。二构造偏离度分析构造偏离度是衡量经济构造中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平衡状态,是指各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人数比重之商与1的差,是表示各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各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由图4可知,一产构造偏离度呈平缓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0.65下降到2017年-0.82,最大下降幅度为-0.2。偏离度加剧现象讲明一产为劳动密集型,其劳动生产率仍偏低,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转型升级稍显滞后,处于失衡状态。二产构造性偏离度呈现先减后增振荡上行,整体为小幅上升的的态势,在0.110.32之间,始终为正值,二产系非劳动要素密集部门,吸收的主要是高素

8、质劳动力,其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水平,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工业化是二产的集中形式,规模化生产创造了很多就业时机,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然而随着后工业化、资本密集化、生产智能化对工人素质要求更高,势必淘汰和替代大批工人,间接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其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处于不平衡状态。三产构造性偏离度基本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0.19-0.09之间,2014年后由正转负,总体上均在0值附近,初期三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低资本、低技术的特征促使其接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到2004年到达最平衡状态;2004年后,偏离现象有所加剧,表明新技术、新业态、新形式、新行业等新兴经济

9、兴起,该行业对学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历等要求提高,一定程度出现就业困难和招工难。总体而言,三产对就业的吸附作用较大,成为从第一、二产业转出劳动力的主要接收者,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三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性分析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偏离度分析,侧重测度构造内部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契合关系,而协调系数指标是从整体测度两大构造间的类似互动程度。协调系数越趋近于1,越表明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高协调度、发展平衡;协调系数越趋近于0,则表明其协调度差、发展不平衡。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Hxy为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系数,介于0和1之间;Xi为第i产业增加值比重;Y

10、i为第i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由图5可知,从19972006年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协调系数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0.984下降到2006年的0.969,下降了0.015;2007年到201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4、2015、2016三年略微下降后2017年协调系数到达历史最高值0.989,天津的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协调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态势,且整体处于高度协调、发展平衡水平。2005年天津三产就业比重超过二产就业比重,率先构成“三二一的就业格局;而2015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超过二产增加值占比,构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就业构造与产业构造双“三二一格局迟滞10年的拖拽效应,也造就了产业构

11、造与就业构造协调系数以2006年为分界的先降后升态势。三、政策与建议一结论1.变化趋势方面,天津产业构造和就业构造均已呈现“三二一格局,产业构造呈现出一产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接稳,二产增加值比重维持在较高水平,三产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已接近六成。就业构造表现为:一产就业比重持续下降接稳;二产就业比重下降趋势近年加剧,劳动力逐步由二产向三产转移,三产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已到达60%以上。2.协同性方面,天津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高度协调性得益于京津冀及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北京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天津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充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协调地推动着和适应着天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

12、转型升级,其中,三产构造与就业构造的构造偏离度最接近0值,二者的相关性最为协调、平衡;二产构造与就业构造的偏离度有加剧趋势,其相关性在减弱,“构造性失业问题显现;一产构造偏离度一直为负值,且绝对值越来越大,一直存在劳动力转出需求;天津、河北省及周边农村就业人口选择到本市务工,但要失业回到农村,会被当地视为一产就业,实际上无业可就,一产存在“隐性失业问题。二政策建议1.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和环渤海城市群建设中,积极承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产业构造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升级,发展“中等就业弹性的高技术制造业,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引进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吸纳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使产业构造和就业构造布局的动态协同调整优化。2.解决农业人口的隐性失业,完善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让外来务工者进得来、做得好、留得住,同时将劳动力相对密集产业向河北及周边地区转移,加强对农村就业者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当地就业。3.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助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艺术等新兴行业,使之适应产业构造调整引发的劳动力市场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