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精品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1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1.1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中国传统医学以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体是一个和谐、有机和充满生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神经、肌肉、激素水平乃至心理活动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互相照应、互相影响的,并与自然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联。因而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响。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发现并总结了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详细适应自然变化的疾病预防法则;总结了四时变化对人的情志、气血、脏腑、经络影响的关系;昼夜、晨昏变化,日月星辰变化,地理环境及温度、
2、湿度、气压、气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关系等。同时指出人在适应自然的经过中不是一味遵从自然变化而束手无策,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本人,使本人愈加适应环境。疾病预防的总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总结出了很多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实是正确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黄帝内经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介入,与日月相应也1就是这个道理。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时还积极地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气温极热或极冷时,人体的自然调节难以到
3、达理想效果,就发明了空调,以改变室内环境,保证人体不因极端环境变化而对机体造成伤害。正如(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2。当代医学证实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海的潮汐、月的圆缺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情志和脏器功能,极热或极冷的时候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预防疾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例如春天万物生发,人的情绪应随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生机勃勃;这时稍晚睡觉,早点起来;提升精神状态,与自然和谐;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讲,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如适当吃
4、一些大枣、山药、刀豆、南瓜、扁豆、西红柿、核桃、栗子、鱼腥草、芹菜、菠菜和胡萝卜等对助升阳气有积极作用。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假如本身有疾病则会使疾病加速发展。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并观察到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进而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思想。1.2疾病预防变化的辨证观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根本规律,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显著的预防医学特征可归纳为“根本是象,核心是变。所谓“象是指像自然界那样,由于“疾病预防的基础是遵循、效法和学习自然。而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是“和。“和是指人、自然、社会、身体本身的大平衡与大和谐,所有的方法
5、和手段只要到达“和的状态,才到达“最佳健康的境界;由于自然界是最和谐的。“象的根本是取自然之象,自然之象的精妙是在“变。“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和规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会使疾病预防方法“变,不同年龄的“变会使疾病预防手段“变,四季的“变会使补益的方式“变,不同的疾病会使预防和治疗方法“变,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对疾病预防的要求也在“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构造、工作环境、生存状态、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多数中国人是营养过剩而非营养缺乏,上班族压力大,紧张度高,因而疾病预防的方法要“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例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
6、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假如今天的人们遵循“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显然必需要“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实“变就是发展,因而“疾病预防的观念、方法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1.3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中国传统的疾病预防医学思想十分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重要性。在疾病初起时,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使之不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
7、。还强调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不但要防病,必须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有应对之术。中国传统医学以为脏腑是互相联络、相互制约的整体,一脏有病,能够影响他脏。因而在预防和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讲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使未病的脏器发生疾病,或治好肝病而脾病又来,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见“见微得过,用之不殆3的疾病预防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2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促进全民健身2.1传统
8、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当代预防医学思想高度统一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人,但与当代医学科学发展有惊人的一致。首先,所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活动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进行的。其次,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最后,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还十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把人类、社会和环境有机地联络在一起,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到达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能够讲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为今用的典范。进入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加,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传统医
9、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不仅注重社会心理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着眼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黄帝内经)就指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能够长久(素问著至教论劝),当代医学形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形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形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主张不谋而合。传统预防医学思想重视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愈加协调的状态,因而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节欲保精,畅通经络,协调脏腑,饮食调养,慎重起居,益气调息,和于术数,动静适宜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已被当代医学科学证实。2.2促进全民健身
10、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2亿,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将增长到2.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0。老年人能否能够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因而重视研究疾病和保健对老年幸福生活的影响有极大的意义。预防保健对中年人也特别重要,中年人肩负着生活和工作两副担子,可能潜在着疾病发生的危险。传统医学以为盛极则衰,“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明中年人应注重预防保健工作。十分是随着中年人社会负担的加重,怎样采用适宜的预防保健方法,提高其体质,延缓衰老已是特别紧迫的
11、问题。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脊梁,他们的健康与中国的将来息息相关。青年人应懂得预防保健,由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将来要靠青年人完成。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讲)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而对青年人更应该加强预防保健教育,让他们从如今做起,避免致病的危险因素,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愈加幸福和美妙。能够讲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而且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人的生老病死尽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怎样适应环境、抵抗疾病、求得健康与长寿是古往今来的美妙愿望,也是预防保健的目的所在。故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普及对促进全民健身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人经过千年的积淀总结并被当代医学所证实是正确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同志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遭到全世界的尊重与推崇,当代中国人既有当代科学手段,又有中国传统的科技,综合其优势,这对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分析事物和应用事物会带来质的飞跃。因而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正确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灿烂,继承我国丰富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使这一珍贵遗产造福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