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析-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析-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析摘要:文章在对浙江6所大学的6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听课的认真程度、课外学习时间、介入研讨的主动性是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校的学科优势,老师的授课方式与态度、作业布置、课堂管理等授课质量的优劣也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微观经济理论所具有的抽象性、思辨性、逻辑性特征,以及作为学生
2、在大一时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使得微观经济学的教学颇具难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为此,厘清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不仅能够指导老师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以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就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嵇正龙(2014)1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Probit模型实证,倪超军(2017)2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以及针对特定的教学形式所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比方,顾莉丽等(2015)3、符晓燕(2016)4和刘清娟(2017)5对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3、刘建华等(2018)6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微观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形式应用效果评价。纵观现有关于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所得结论具有主观性。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也只是进行比例构造计算,因素间的交互分析较少,经历检验不够充分。另外,调查范围狭窄,大多数问卷调查对象只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系,有些只涉及本人任课的教学班。本文在对浙江6所大学的6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实证根据。一、变量选择本文把微观经济学的总评成绩作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代表性变量,为剔除
4、学生所在学校成绩评定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用学生的原始成绩除以所在学校该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然后再将其分为中下(小于75分,代表教学效果较差)和中上(大于等于75分,代表教学效果较好)两类。同时,将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划分为四大类,12个解释变量。第一,学生个体特征:性别、专业、学校、高数成绩;第二,对课程本身的认知:兴趣、学习目的性;第三,学习情况:出勤率、听课认真程度、课外学习时间等;第四,课程设置与授课质量:包括前置课程、授课方式与态度、作业布置、课堂管理等。变量的定义及其赋值如表1和表2所示。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一)数据来源以浙江省6所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
5、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浙江财经大学)2017级经济与管理类6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含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含贸易经济)、工商管理(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含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根据6所学校2017年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按1%的比例分配各学校各专业的样本人数,然后,采取两阶段分层抽样方式进行随机抽样。第一阶段随机抽取各专业的一个班级,第二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抽中的班级中随机抽取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3份,收回问卷21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05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624%
6、。(二)模型设定本文选用二值Logistic模型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基本形式为:其中,P代表教学效果较好,即学生成绩到达中上水平(75分及以上)的概率,1P代表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成绩中下(小于75分)的概率,其中0为常数项,Xi代表解释变量(详见表1),i代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项。三、回归结果及其分析(一)回归结果本文使用SPSS16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前向逐步回归。对于多分类变量,以最小取值为基础水平,用Deviance方法做比拟。经过四步回归最终得到如下结果,详细见表3。模型的2为0646,对模型进行omnibus检验,F=123
7、19,P(F)=0000,模型拟合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的概率P值为0921,大于显著水平005,通过检验。(二)回归结果分析1学校(X3)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学生所在学校不同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有影响。详细而言,除浙江工业大学外,相对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其余4所学校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相对较好的概率值均有所提高,尤其是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这两所具有经管学科优势的学校,学生成绩中上的概率分别是中下的406倍和789倍,教学效果较好的可能性分别高出8024%和8875%,而且,不仅影响程度大,显著性也很高。2高数成绩(X4)在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高等数学的成绩对
8、微观经济学学习成效有显著影响。高数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微观经济学成绩到达中上水平的概率是中下的766倍,学习成效较好的可能性提高8845%。表3的回归结果还显示,相对于高数成绩差的学生,高数成绩中等时,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成效虽有提高,但提高幅度相对较小,而且影响不显著。这讲明高数的学习越好,基础越扎实,对微观经济学学习成效的影响程度越大越显著。3听课认真程度(X8)听课认真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中上成绩,其可能性是中下的14204倍,而且影响显著。但听课比拟认真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不显著。显然,当听课认真程度到达较高时,相较于不认真的同学,学习成效的差异就特别明显,学习成绩较好的可能性能够高出9342
9、%。4每周课外学习时间(X9)相对于每周课外学习时间缺乏2小时的学生而言,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每周课外学习时间增加至24小时,学习效果较好的可能性就能高出8487%,假如每周课外学习时间超过4小时,学习效果较好的可能性能够高出911%。由表3可知,X9(1)和X9(2)的偏回归系数的Sig值均为0003,远小于显著水平=005,显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对提高微观经济学学习效果可能性的影响特别显著。5主动介入性(X10)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能否主动介入研讨、辩论和实验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主动介入的同学,其学习成绩到达中上水平的概率是中下成绩的4832倍。也就是讲,在其他条件一样时,主动介入
10、研讨、辩论和实验的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成绩的可能性高出8285%。6授课质量(X12)老师课堂授课、课堂作业布置、案例式教学等方面适当与否,对学生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成绩高低有显著影响。授课质量良好使学生成绩到达中等以上的可能性是中下成绩的2508倍,良好的授课质量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成绩的概率比授课质量一般的高出7149%。除此之外,学生的性别、专业、对课程的兴趣、学习目的性、上课出勤率,以及能否先修经济学导论等课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显然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在性别和专业上无差异。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微观经济学的上课出勤率普遍较高,9227%的学生上课出勤率在85%以上,所以它在教学效果差异上的影响
11、也不明显。(三)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剔除不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表3能够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综合各因素的影响,能够发现:一个数学基础扎实、听课认真、主动介入讨论、每周课外学习时间4小时以上的学生,微观经济学获得中上成绩的概率为861%,假如身处具有经管类学科优势的学校,而且授课质量高,那么其微观经济学获得中上成绩的概率高达9919%。反之,外部条件再好,比方学校学科优势明显,授课质量极好,但是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又不努力,其获得中上成绩的可能性只要223%。再有,假如学生本身数学基础较差,但是学习刻苦、学科优势明显、老师授课质量上乘,其微观经济学成绩中上的概率仍可达9416%。四、对策建议(一)
12、打好数理基础在微观经济学中,很多概念是通过数学来定义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也需要运用数学语言来加以分析和研究。比方,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关于经济环境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假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表示每个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数理逻辑推导结论。因而,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准确理解微观经济学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次调查中,有451%的学生以为微观经济学的难点在于数学表达式和推导难以理解。经管类学生的数学教学应从注重运算能力培养转为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能够穿插一些“数学建模的实例,让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应用背景有机结合,并经过适
13、当的简化与假设使其抽象为数学问题,即经过数学建模经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二)开设先导课程为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设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导论课,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认知程度,能够为其后面学习微观经济学构成良好的心理建设,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改善学习情况,提高听课认真程度,增加课外学习时间。(三)改良教学方式寻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释放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比方,能够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经过的互动性,即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在学习经过中主动与老师沟通,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65%的学生以为微观经济学
14、的难点在于经济学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知识点过多搞不清之间的联络,为此,采用案例式教学能够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在案例的选取上,以现实生活中的热门经济事件为主,尽量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甚至存在于学生本身的一些经济现象。这样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和学生的生活联络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更感性地理解和把握抽象、枯燥的理论。同时,可以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的认真程度。(四)选择适宜的教材学生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是教材,一本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版本很多,大多数教材的篇幅很长内容较多,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课时则相对缺乏。因而根据课时安排、结合教学目的,选择粗浅的教材,并
15、以教材为基础,建立配套的案例库、习题库、多媒体课件等,构成立体的教学资源体系,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五)引导学生增加课外练习时间本次调查中,有8026%的学生以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微观经济学学习效果,甚至有54%的学生以为现行教学中最需要改良的是做更多的练习。显然,对此学生们有充分的认识,问题在于没有足够的鼓励约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会对鼓励做出反响。为此,必须通过合理的学习经过考评机制对学生平常多做习题、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构成有效的鼓励和约束7。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习题集或习题库(包括参考答案)等练习资源;其次开设习题课,对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再次进行定期测验,最后以测验成绩作为学生的平常成绩(而非作业成绩)。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经济现象,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将其读书笔记和课堂讨论的结论进行整理,在公共教学平台上撰写经济学小论文,根据数量和质量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