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网状内皮增生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网状内皮增生_.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鸡网状内皮增生_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免疫抑制马春霞,郑世民*(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感染家禽免疫功能抑制和慢性肿瘤,该病的控制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制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引起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引起
2、的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发生的一种病理综合征,是严重危害禽类的传染性肿瘤病之一,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综合征、淋巴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REV最早是1958年从患内脏型淋巴瘤的火鸡脾脏中分离,经过火鸡和鸡300次连续传代而获得的病毒。由于该病毒所引起的肿瘤以网状内皮组织增生为特征,故称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并将该病毒命名为REV-T,即T株1。目前,美国、英格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和日本等国家已先后分离到不同毒株。REVs主要包括REV-T株、鸡合胞体病毒(Chicksyncytiavirus,CS)、脾坏死病毒(Spleennecrosisvirus,SNV)、鸭传染性贫
3、血病毒(Duckinfectiousanaemia,DIA)及C45株(宇文延清等,2003年),不同毒株的抗原相关性已被确定,而且都能引起禽类免疫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在我国家禽中的感染率已达20%30%2,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能够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使鸡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极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研究表明3,马立克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infectiousanemia,CAV)和REV等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生产鸡群中的混合感染是导致当前养禽业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4、。1REV分子生物学特性收稿日期:2006-12-26作者简介:马春霞(1980),女,黑龙江富锦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禽病免疫病理学研究。*通讯作者REV属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的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目前已分离到30多株,不同毒株之间,固然致病力不同,但都具有类似的抗原性,故只要一个血清型4。ChenPY等(1997年)根据各毒株间致病性不同,以为REV至少含有A、B、C3个不同的抗原表位,建立了能与T株反响、但不与鸡合胞体株反响的单克隆抗体,根据中和试验和与单克隆抗体反响的不同,将分离株划分为3个亚型,其中,型含A、B、C3个表位,型仅有B2表位,型含有A、B2个表位5。REV呈球
5、形,有壳粒和囊膜。病毒颗粒直径为80nm100nm,每个病毒外表约有100个长约6nm、直径为10nm的突起。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6g/mL1.18g/mL,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0g/mL1.22g/mL。REV的基因组为单股RNA,由两个30S40S的RNA亚单位组成的60S70S复合体,含有gag、pol和env等构造基因。env基因编码gp90和gp20两种糖蛋白,其中gP90蛋白含有顺式构象表位,是病毒的免疫原性蛋白。gag基因编码p12、pp18、pp20、p30和p10等5种构造蛋白,其中p30是群特异性抗原,在病毒粒子的装配中发挥重要作用。vel基因编码Vel蛋白,具有
6、DNA结合转录因子功能,通常与细胞蛋白构成复合物,能诱导转化细胞,使REV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立体感染方式在鸡群和其它禽群中传播,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导致不同程度的继发、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6。REV病毒群可分为完全复制型和不完全复制型(缺陷型)两种。其中,完全复制型REV基因组约为9.0kb,可于多种禽体内复制,实验室内主要在鸡胚、火鸡胚、鸭胚及鹌鹑胚的成纤维细胞内增殖,有的毒株在鸭胚和火鸡胚成纤维细胞构成合胞体细胞病变,其复制经过与其他反转录病毒类似。不完全复制型T株基因组约有5.7kb,主要是由于gag-pol区基因的大段缺失和env区部分缺失所致,其env区含有1个0.8kb0.9
7、kb具有转化作用的替代片段V-rel基因,该基因是主要的致病基因,与T株的急性致瘤作用有关。不完全T株病毒的复制需要一个辅助病毒即完全T株(REV-A)。由于不完全T株丢失,只要REV-A继续复制,所以在细胞培养经过中,3代以后会丧失致瘤作用。REV含有RNA指导的DNA聚合酶(Mn2激活酶),此外,还有多种多肽成分。从感染鸡组织或细胞培养物的液体中能够获得不含宿主细胞的REV,在70长期保存其活力不变3,7,4时相对稳定,37下20min其感染性丧失50%,1h活力减少99%。REV对乙醚敏感,不耐酸,5%氯仿可将其灭活。外表糖蛋白可被蛋白水解酶部分毁坏,在pH6.5时快速失活,但对紫外线有
8、较强的抵抗力。2REV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REV感染后禽生长缓慢,淘汰率和死亡率升高8;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干扰其他禽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REV的自然宿主有鸡、火鸡、鸭、鹅、日本鹌鹑等,其中火鸡最易感染。鸡和火鸡也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REV一般感染小日龄雏鸡9,十分是胚胎及新孵出的雏鸡,感染后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而较大日龄鸡,由于免疫机能发育较完善,感染后不呈现病毒血症。免疫抑制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作用,使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低下,甚至丧失的现象。REV感染引起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组织萎缩,T、B细胞的分化、成熟受阻,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以及干扰素
9、(interferon,IFN)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进而导致REV感染家禽发生免疫抑制10。REV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较为复杂,淋巴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为REV的靶细胞,家禽感染REV后,V-rel致瘤基因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B淋巴细胞瘤),进而使B细胞分化、成熟受阻(陆承平等,2002年),体液免疫功能受抑制;辅助性T细胞亚群数量急剧下降,IL-2及IFN等重要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进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阿合买提买买提等(2001年)研究发现,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IgG、IgM和IgA生成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明REV感染可导致感染雏
10、鸡免疫器官功能抑制,使其特异性抗病能力降低。REV感染可使IL-2生物合成和分泌减少11。Hrdlickova等研究发现,REV-T株感染转化的脾细胞,因致瘤基因V-rel的作用,使发生转化的细胞膜上表达过量的IL-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or,IL-2R)。完全复制型REV通过病毒剪切和变异的基因序列插入到宿主细胞原癌基因c-myc中,激活c-myc,在病毒3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minalrepeat,LTR)的指导下致瘤,并且c-myc也能促进细胞膜外表IL-2R的表达。因而,发生转化的瘤变细胞膜上IL-2R结合性地降低IL-2的水平,使IL-2大大减少,
11、造成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IL-2含量减少会影响T细胞正常生长、分化和增殖及分泌各种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如T细胞分化成Th和CTL等具有不同功能的效应细胞,影响主要介入非特异性免疫反响和辅助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具有多种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及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s,LAK)等杀伤细胞的激活和增殖12。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T细胞包括CD4和CD8两大亚类。CD8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发挥细胞毒效应。REV感染造成鸡群的细胞免疫抑制13,T细胞数量减
12、少使机体免疫抑制加重;同时严重抑制B淋巴细胞分化成为抗体分泌细胞,即浆细胞,导致雏鸡的抗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进而使感染雏鸡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容易发生条件性病原体感染。NK细胞具有重要的非特异性杀肿瘤细胞的能力。病毒感染可诱导IFN的生物合成,使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但接种REV-T转化细胞的鸡,其NK细胞活性遭到严重抑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降低。李广兴等12研究发现,SPF雏鸡感染REV后49d,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明显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是:与REV感染后机体内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密切相关。REV感染SPF雏鸡后,各免疫组织器官,
13、如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氏腺等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响明显降低,功能遭到抑制。T细胞缺乏足够量的IL-2刺激而导致IFN分泌缺乏。总之,REV感染SPF雏鸡后脾脏T细胞分泌IFN减少,不仅降低了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而且还会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降低,尤其是抗细菌与病毒感染的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减退。REV感染雏鸡外周血液、脾脏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如植物血凝素、脂多糖)的增殖反响降低。这种抑制作用可由感染鸡脾脏中抑制性T细胞,通过病毒外表胰蛋白酶敏感蛋白传递给对照鸡脾细胞,进而使正常鸡脾细胞失去分裂功能,并且对抵抗REV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产生明
14、显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因毒株和感染剂量的不同而异14,如鸡感染完全复制型的REV-T株其抑制作用可持续10周19周,而感染鸡合胞体病毒株后其抑制作用呈现一过性。REV感染鸡对MDV、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绵羊红细胞和流产布鲁菌的应答功能下降,初次应答遭到的影响较二次严重。在感染REV的同一病鸡的不同组织中,病毒含量不同。一般情况下REV在体内的含量,胸腺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脾脏和肝脏,讲明胸腺含毒量最高15。REV感染雏鸡对同种异体移植的排挤反响产生抑制,使排挤反响延迟6d14d16。REV感染鸡产生的免疫抑制,抵抗力降低,进而对其他病原,如鸡痘病毒
15、、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娇嫩艾美耳球虫和鼠伤寒沙门菌等的易感性增高。3REV与其他病毒的互相关系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双重及多重感染具有普遍性。单一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通常临床症状不明显,对免疫抑制也较轻;但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某一个体时,则会相应加强各自的致病性,加重免疫抑制状态(金文杰等,2001年)。REV本身对禽的致死力不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组织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损害动物的免疫系统,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进而易遭受其他病原的侵袭。当多种病毒持续感染同一鸡时,病毒互相发生作用17,加重病情。REV隐性感染比临床感染更为普遍,
16、REV易与其他病毒,尤其是J亚群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J,ALV-J)发生混合感染。动态病理学研究表明18,REV感染主要引起骨髓网状细胞及淋巴样细胞性弥漫性或局灶状浸润,ALV-J感染主要引起骨髓髓系细胞灶状或弥漫性显著增生,混合感染时骨髓病变与REV感染基本一致,但程度较严重,并可见有ALV-J感染的特征性病变。各病毒感染组免疫器官均发生了严重的本质萎缩性变化,病变以混合感染组最重,REV组次之19。ALV-J感染组的某些组织器官中可见酸性粒细胞样瘤细胞浸润,REV组见网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样瘤细胞浸润增生,而混合感染组可见上述两种瘤细胞均增生。从混合感染组的病变来
17、看,在致病性上ALV-J与REV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加重。有研究表明20,蛋鸡中发现ALV-J与REV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力及免疫选择压力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蛋鸡中不但存在REV感染,而且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可能是将来的流行趋势,并且这种感染引起的发病情况要比单一病毒感染更为严重10。4结语综上所述,禽感染REV后,无论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机能均遭到明显抑制,进而降低了机体对其他病原感染的抵抗力,增加了继发感染时机,并且使感染后的病变加重;同时,也是造成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加强检疫,防止污染其他疫苗,同时开发和研制新的有效的疫苗来预防REV感染,以保证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是该项研究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的之一。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