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摘要:基于文化要素在当代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大背景下,探究文化特征挖掘和文化内涵解读的方法,并以此指导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运用文化人机学方法构建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并根据情感化设计理论归纳其中的文化层次。研究选取紫砂茶壶作为文化样本,构建起紫砂茶壶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并划分出紫砂茶壶的三个文化层次,以此指导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为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提取和解读提供参考。关键词:文化人机学;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情境随着全球消费市场中产品的形式、功能、构造、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趋于一致,文化在其中逐步发挥出加强产品识别性、提升消费体验的独特作用,
2、使得文化特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文化要素的解读、提取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人机学理论则是一种情境化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文化样本的发展和演变情境,提取其中的文化特征,并应用于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以此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全新的考虑角度。一、文化人机学理论Kaplan于1991年将心理学分支学科中的文化变量和跨民族因素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相结合,建立了更具针对性的文化人机学系统框架12,并将文化因素的影响总结为一种基于情境的现象,通过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观念、思维形式以及器物造型等方面产生影响3。文化人机学则根据此针对不同的族群或文化样本构建起特有的文
3、化人机学情境,进而探索文化因素在不同族群中所构建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并进一步就文化因素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和认知差异的影响进行研究。随着文化人机学理论框架的完善和发展,对其中文化的界定逐步扩展至部落、族群、宗教和国家等群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形式等多个方面4,并将文化人机学研究归纳为不同文化背景群体间的文化差异讨论和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讨论两种研究思路5,由此延伸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一是运用文化人机学理论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在安全信息认知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延伸至安全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研究;其二是按照情境化的方法构建文化器物的发展和演变情境,梳理其中的文化特征,并应用在相关的
4、文创产品设计中。二、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人机学框架文化人机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聚焦于构建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使研究人员获取其历史演变的整体认知,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化理解、考虑和重新定义,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进而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全新的考虑角度。文化人机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框架主要基于“用户工具任务系统设计模型6,并将文化层次理论与设计特征进行结合,构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进一步根据情感化设计理论归纳出相对应的文化层面,以此促进产品设计流程中对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的理解7,如图1。其中,用户、工具、任务分别代表操作经过中的三个方面,“用户-工具
5、间的操作界面用于实现用户对于工具的控制,“用户-任务间的交互界面则直接决定任务的完成状况,以此实现用户需求。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人机学框架如图2所示。在所构建的文化人机学情境中,用户层面对应本能层设计,侧重于文化样本的外观、色彩、材料、构造、外表纹饰等方面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和与生活形态之间的联络;工具层面则对应行为层设计,集中于文化样本的功能、可用性以及用户使用需求和行为上的认同;任务层面即对应反思层设计,聚焦于文化样本在不同族群和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三、文化人机学情境的构建紫砂茶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符号,其传统手工制壶技艺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
6、艺术特色的独立工艺体系,并在中国传统陶瓷制作技术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8;紫砂茶壶以造型为载体,将紫砂匠人的思想、理念和境界融入壶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代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同时,自紫砂茶壶进入群众视野以来,与其互相交织的茶文化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内涵,并逐步浸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9。由此,本文将选取紫砂茶壶作为文化样本,构建紫砂茶壶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对其中的文化层次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指导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以紫砂茶壶为代表的执壶,其器形;据推断来自于鸡文化崇拜的产物鸡首壶,壶肩部壶嘴的造型呈鸡首状,与其对称的另一面为鸡尾,取鸡禳灾除凶、吉祥如意的象征
7、意义1011。从魏晋至隋代,鸡首由短小无颈、仅作为装饰向着有颈有孔角度微扬、可作器体流通使用的实用方向发展,同时演变出与肩部垂直的高执柄,整体器型也开场逐步升高,其后遭到倾倒流量偏小的制约,唐代时被真正意义上的执壶所取代,如图3、4。唐代时,执壶被作为酒具和茶具使用。遭到饮酒习惯和烧制工艺的限制,唐代执壶的壶流多数短而直,流孔较大,且口部腹部较大,直至宋代遭到金银器制作技术的影响,使得陶瓷器皿向轻薄方向发展,壶流与执柄也开场变长,整体造型呈现素雅精致的风格1213。元代时,因统治阶级对陶瓷器皿大气、浑厚和耐用等方面的要求,此时执壶的器形形制普遍偏大,但在各细部造型的设计上更为贴近人们的使用要求
8、。明朝时茶叶的加工方法和品饮方式逐步简化,发展出壶、杯及盖碗的茶具组合作为饮茶器具的基本单元。紫砂茶具也在这一时期进入群众视野,出于确保茶叶冲泡质量和流畅倾倒的考虑,紫砂茶壶的器形形制逐步由大向小转变,壶把也愈加适应手的握持方式。这种饮茶习惯和品饮方式进一步延伸至清代,并在壶体上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文化元素,使之文化内涵愈加丰富,如图5。一用户:紫砂茶壶的本能层面设计在用户层面,紫砂茶壶的文化特征要点集中在造型、构造、材料和外表纹饰等方面,尤其通过壶身上镌刻的诗文字画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本能层面的设计侧重于紫砂茶壶发展和演变经过中与文人阶层的交织和连结,着重对提升紫砂茶壶文化气质的
9、要素和其中传达出的文化知觉进行阐述。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大量紫砂艺人不断涌现,紫砂技艺的基础技法和制壶工艺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为紫砂茶壶在形制、材料和外表纹饰上的探索提供了可能。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开场注重壶面的装饰,将釉色与彩绘施于壶面,并将款、印章和铭文题刻于壶身,并发展出陶刻、镶嵌、泥绘、彩釉、浮雕、贴饰等一系列装饰技艺,以此提升作品的文化气质。在这一时期,文人饮茶风气也开场盛行,逐步将诗文、字画、篆刻等艺术与紫砂茶壶制作技艺相结合,充分知足了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紫砂茶壶艺术档次的提升。清代以后,文人阶层直接介入到紫砂茶壶的设计与制作中,使得紫砂茶壶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极大
10、地遭到文人气息的影响。这一时期,壶式构造多取材于自然形态,形态灵动且变化多样,融合壶身题款和雕刻花鸟、山水及书法的风气,逐步成为紫砂工艺独特的装饰艺术。明清时期的紫砂匠人中,时大彬根据文人饮茶习性由早期善制大壶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一大制壶特色。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陈曼生发挥其作为县令和文人的影响,倡导“一面题刻诗字画、一面镌刻壶铭的紫砂茶壶壶身样式为紫砂茶壶注入高深的文化艺术和文化内涵。由此,紫砂茶壶与文人阶层的连结通过壶身上铭记的诗词、画作进行表现,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与现时代相联络。二工具:紫砂茶壶的行为层面设计对于工具层面来讲,以紫砂茶壶为代表的执壶需要知足用户储存和倾倒液体
11、的需要,并保证不同质地液体在储存和倾倒经过中的流畅性。因而,行为设计涉及到用户需求、相关功能、可用性和用户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体如今外部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通过整体造型和细部造型的变化表现出来。紫砂茶壶的器形演变经历了鸡首壶和执壶两个重要阶段,其使用方式在每个阶段都遭到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环境的影响。鸡首壶最初以直径与高度相当的造型呈现,倾倒壶中液体时需双手持壶,以较大的倾倒角度使液体由口部或鸡首流出,后遭到罗马文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连接口部与肩部的高执柄,使之能够以单手执壶的操作方式进行倾倒,但仍然需要较大的倾斜角度14。执壶在唐代最初则作为酒具使用,遭到果酒浓度较低、酒质浑浊的影
12、响,这一时期执壶体量普遍较大,壶流也呈短而直且流孔较大的造型;后因唐代饮茶风气的逐步盛行和西域文化的影响,执壶的造型和装饰开场向金银器靠拢,壶流和把手的造型均以长曲线为主,细部造型上也逐步趋于精致;元代时,统治阶级愈加注重陶瓷器皿造型上的厚重和耐用性,使得壶体形制普遍偏大,壶把和颈部也呈更适用于手持的造型,以此构成更为省力和舒适的操作方式。明朝时,紫砂质地器皿开场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冲泡和品饮方式的变化对茶壶器形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遍以紫砂茶壶或形制较小的瓷制茶壶为主,且壶流多部位呈现出上细下粗的S形造型,避免茶叶堵塞的同时,愈加注重液体流量的控制。鸡首壶、执壶和紫砂茶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到不同
13、用户需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也相应发展出不同功能与使用和操作方式,并体如今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器物特征上,同时反映出一定的可用性和用户行为方面的考量,构建起用户与器物之间更为良性的关系。三任务:紫砂茶壶的反思层面设计在任务层面,紫砂茶壶的历史演变中遭到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要素影响,使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反思层面的设计侧重于故事、情感、文化象征和其背后的精神意义,即茶文化以茶壶或其他器物形式为载体,通过器物形式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时期文化形式的变化和精神文化差异。唐代时,茶文化逐步开场兴盛,以“煮茶、“煎茶、“点茶为主的饮茶方式逐步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中,并随之衍生出各个品类和质地的茶
14、具。以“点茶为主的饮茶风俗进一步流传至宋代,并融合文人社会的影响构成了以茶筅、汤瓶、茶盏为代表的一系列点茶用具。宋代文人曾对其中的茶事活动中使用的器具进行了具体分类,共十二件,并冠以官爵和名号,足见其对茶具和饮茶风气的偏好。明代时茶制改革,对茶品、茶具、饮茶方式等茶事活动进行了简化,“壶泡法和“撮泡法开场流行,并将碾、磨、汤瓶等器具逐步舍弃,代之以壶、杯及盖碗搭配的茶具组合,并逐步沿用至当代。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讲究烹煮的技艺和品饮的方式,对所处的环境也提出了要求,愈加崇尚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的境界15。清代时,饮茶风俗逐步世俗化,并于不同阶层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态。茶文化由唐代开场兴盛以来
15、,逐步普及至普通群众,使饮茶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休闲娱乐活动。在茶文化发展经过中演化出了以茶艺和茶道为代表的多种茶文化形式,使之成为高雅与通俗文化的集合,并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风貌,进而与当代茶文化形态相联络,丰富现代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从文化人机学的角度来看,紫砂茶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能够切分成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涉及到紫砂茶壶与文人阶层的连结、壶类器物的使用行为和茶文化形式的演变三个方面,使得针对紫砂茶壶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展现愈加多元的文化特征解读视角,并转化为设计要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四、文化人机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根据上文中构建的紫砂茶壶文化人机学情境和归纳的文化层次,
16、探索紫砂茶壶三个文化层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向,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紫砂茶壶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从用户层面来看,紫砂茶壶通过器形、材质、外表纹饰等细节反映出其文化气质以及与不同历史时期文人阶层的连结。基于用户层面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够从文人阶层所偏爱的自然型类紫砂茶壶入手,探究瓜形壶、莲子壶、松段壶、蚕桑壶等形态所表现出的自然生趣,体悟古人对自然情趣的向往;同时可以以从壶身上镌刻的诗铭、署款印章和字画等装饰入手,体会古代文人在壶艺、品茗等活动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并通过当代视觉手段传达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致,使之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对于工具层面来讲,鸡首壶、执壶、紫砂茶壶分别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环境和相应的用户
17、需求,并在器形造型、相关功能、使用方式和用户行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工具层面进行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够从不同族群与器物造型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特定族群进行生活形态的研究和相应文化特征的挖掘,进而将愈加丰富的文化特征与当代消费产品相结合,使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层次愈加多元。在任务层面,紫砂茶壶所承载的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式,进而传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从任务层面出发,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延伸至茶艺、茶道等茶事活动和茶文化形态,可以以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学观念和道家学讲与茶文化相融合,并结合当代消费者偏好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其中,由繁入简的品饮方式使得茶文化与普
18、通人之间的联络愈发严密,而在茶具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尚和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有助于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此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强调,引导当代消费者融入其文化传承中。在以上三个紫砂茶壶的文化层次中,任务层面关于茶文化的内容与不同历史时期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络较为密切,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一直延伸至当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本文选取茶壶作为紫砂茶壶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成果,以古代弧线型器物为根据,沿用对称、大气、饱满的构造要素和美学形式,使之具备古典器物的美学特征,进而通过这种形式对紫砂茶壶和其映射的茶文化进
19、行强调。茶壶的整体设计和渲染效果如图6所示。其中,茶壶的整体造型曲线以多个正圆形切割而成,使得整体造型平滑柔和并具有整体性,使之形式上更具设计之美;茶壶的整体体量较小,功能上以二到三杯的储水量为宜,并配以对杯,突出表现两人之间的品茗对谈和其中的惬意雅致,以此传达茶文化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结语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目的文化样本所包含文化特征的深化挖掘,有助于设计人员对目的族群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化地理解、考虑和评估,进而准确获取其文化内涵,并结合设计人员对产品外在形式和功能的整体把握,设计出使用市场需要且独具识别性的文创产品,以此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研究运用文化人机学理论对特定文化样本进行文化人机学情境的构建和文化层次的归纳,并以此进行文化要素的延展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文化内涵解读视角和文创产品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