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选修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商鞅变法(选修一).ppt(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9(2009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宅(使其使其) )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敌。通典通典食货食货材料二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
2、锐士。遇秦之锐士。荀子荀子议兵议兵(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诱”,结果如何?,结果如何?(2)(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命题分析命题分析】本题通过本题通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3、读。第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1)题题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第(2)(2)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原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原因:“利其田宅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
4、军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外。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姓富。国语国语齐语齐语材料二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材料三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为楚悼王立法,卑减
5、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史记蔡泽列传蔡泽列传请回答:请回答:(1)(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2)(2)材料一中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3)(3)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4)(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特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
6、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第第(1)(1)题依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及涉及的国别信息等加以明确。题依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及涉及的国别信息等加以明确。第第(2)(2)题则注意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其实质。第题则注意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其实质。第(3)(3)题从材料题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由籴的贵贱的论述可知为平籴法。第二中获取信息,由籴的贵贱的论述可知为平籴法。第(4)(4)题从题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作用。政治特征的分析注意新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作用。政治特征的分析注意新旧阶级的斗争和新旧制度的更替。旧阶级的斗争和新旧制度的更替。答案:答案: (1)(1)管仲改革、李悝变
7、法、吴起变法。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2)(2)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人对土地的所有权。(3)(3)措施:平籴法。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措施:平籴法。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4)(4)作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特征:新兴作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封建制度逐步确立。2.(20102.(2010宿迁模拟宿迁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商鞅认为:商
8、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国学整理社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诸子集成材料二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是,公民陪审法庭( (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有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
9、之比较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商鞅设立了20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材料四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凡土地所得年
10、收入达500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达凡收入达300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骑士级”,可担任高,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达级官职;凡收入达200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崔连仲崔连仲世界通史世界通史请回答:请回答:(1)(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
11、同之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2)(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3)(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第(1)(1)题直接从材料一、题直接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第二中归纳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第(2)(2)题商鞅变法规定按军题
12、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作用要结合变法内容功授爵,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作用要结合变法内容进行分析。第进行分析。第(3)(3)题强调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题强调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答案:答案: (1)(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2)(2)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断官职的局面。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有利于工商
13、业奴隶主参政。(3)(3)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3.3.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官奴婢) )。宗室
14、非有军功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材料二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列传材料三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15、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请回答:请回答:(1)(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2)(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3)材料三中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16、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1)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第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第(2)(2)题对比材料题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它们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回答它们评价的共同二、三,分析它们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回答它们评价的共同点。第点。第(3)(3)题根据材料中题根据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坏井田,开阡陌”等内容可知等内容可知“王王制遂灭制遂灭”指的是奴隶制度被废除,再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作者指的是奴隶制度被废除,再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关于评价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
17、度进行分析。对此持否定态度。关于评价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答案: : (1)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军功;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2)(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3)(3)事实:事实:“王制遂灭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评价
18、: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4.(20104.(2010德州模拟德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商鞅强调商鞅强调“轻罪重罚轻罪重罚”,主张,主张“以刑去刑以刑去刑”,对此,对此韩非子评论道: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韩非子材料二材料二
19、 “ “连坐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连坐”。材料三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
20、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六虱六虱”,认为应该统,认为应该统统毁灭。统毁灭。请回答:请回答:(1)(1)韩非子对商鞅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持何种态度?(2)(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的是什么?(3)(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
21、的消极影响?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1)题联系题联系“小过小过不生,大罪不至不生,大罪不至”可知其赞赏商鞅的做法。第可知其赞赏商鞅的做法。第(2)(2)题结合材料题结合材料中中“与什伍相结合与什伍相结合”回答。目的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概括。第回答。目的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概括。第(3)(3)题从题从“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实质联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实质联系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总结。第系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总结。第(4)(4)题注意回答的是题注意回答的是“消消极影响极影响”,要从矛盾激发
22、人民反抗入手。,要从矛盾激发人民反抗入手。答案:答案: (1)(1)赞赏。赞赏。(2)(2)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3)(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是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1.(20101.(2010吉林模拟吉林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春秋战国时期
23、,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的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极作用有( )( )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A.A. B. B.C.C. D. D.【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和和“初税亩初税亩”的实施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24、加速井田制的瓦的实施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限制土地兼并明显不符合史实。解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限制土地兼并明显不符合史实。2.2.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
25、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 A、B B、C 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主观条件,故D D项符合题干要求。项符合题干要求。3.(20103.(2010抚顺模拟抚顺模拟) )商鞅变法中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 自耕农阶层自耕农阶层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 商人阶层商人阶层A.A. B. B. C. C. D. D.【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历史问题
26、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措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的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的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4.4.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载: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D.奖励军功,废除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
27、”【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了。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了“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是由于其利益受到损害造成的,这是由于其利益受到损害造成的,A A项项说法不对,说法不对,B B、C C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D D项取消了其特权,所以项取消了其特权,所以“多怨望者多怨望者”。5.(20105.(2010郴州模拟郴州模拟)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载:载:“( (秦秦) )用商鞅之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
28、贫者无立锥之地。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加剧了土地兼并 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A. B. B.C.C. D. D.【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要理解材料,“除井田除井田”可知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可知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民得民得买卖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锥之地”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在材
29、料中没有体现,可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排除。6.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A.奖励军功奖励军功B.B.奖励耕织奖励耕织C.C.焚烧诗书焚烧诗书D.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 A、B B、C C三项不涉及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人际关系,D 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薄恩礼,好生分好生分”。7.(20107.(2010哈尔
30、滨模拟哈尔滨模拟)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这个故事主要说明明 ( )( )A.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题意体现了商鞅。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题意体现了商鞅变
31、法的成效,人民遵纪守法表明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变法的成效,人民遵纪守法表明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 B、D D两项与史实不符,两项与史实不符,C C项是导致商鞅出逃的原因。项是导致商鞅出逃的原因。8.8.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是( )( )A.A.移风易俗移风易俗B.B.富国强兵富国强兵C.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D.重农抑商重农抑商【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 A项是社会风尚习俗项是社会风尚习俗方面的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小;方面的措施,对中央
32、集权影响小;B B项是变法的目的;项是变法的目的;D D项是项是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经济措施,与题意不符;C C项中国君掌握任免权明显加强了中项中国君掌握任免权明显加强了中央集权央集权。9.(20109.(2010宁德模拟宁德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公元前6 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 5年后,年后
33、,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解析解析】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
34、,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对比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应加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对比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对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的掌握。第强学生对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的掌握。第(1)(1)题,要注意题,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途径时,应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政治地位的途径时,应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2)(2)题,题,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答案:答案: (1)(1)担任低级官职。立军功;努力耕织。担任低级官职。立军功;努力耕织。(2)(2)梭伦:崇尚中庸梭伦:崇尚中庸( (调和调和) ),手段温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