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动态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精品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术动态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一、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拟一致的认识,但在详细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以为,作为当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人本身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来达成与环境统一的活动。因此,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越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其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以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挤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擅长把道德理想
2、赋予现实。还有学者以为,在社会转型期,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有多种,道德是人们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它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其特殊性就是用人的精神性的知足十分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协调人际关系。市场经济要求道德教育必须化外在道德要求为主体内在“自律的追求,因而,现代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关于主体人格的培养。在道德教育本质与现实性功能关系方面,一些学者以为,道德作为人类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可能世界的把握,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并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摹写,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加以审视,并且用理想的标准对现实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这种“应是与“实是,理想
3、与现实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并且推动人类向至善的方向前进。个体在这样的经过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也有些学者提出道德教育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本质的立足点是什么的问题。以为,道德的超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应该使超越性追求与现实性规范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在面向现实的经过中不可避免地必须回答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讲,在当前社会转型道德的“应是是什么。学者们以为,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是不容置疑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文明的人际关系来强化和维持本身形式运行。市场经济必定要求社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规范体系。因而,当前的道德教育及其理论困惑正是这种体系改组转变的
4、阵痛反映。有学者提出,道德问题必须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没有纯粹的道德。还有学者提出,德育的内容不是本身规定的,它首先取决于社会规定。当前市场经济尤其是转型期环境有很多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因素必须加以克制。在当今社会背景中,道德教育必须有本身特有的强有力的适应机制。二、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与继承有学者提出,在建立现代道德教育体系的经过中,要以民族化为基础,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道德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其核心是群体价值观。民族性的道德传统又是在不断发展的,只要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才能逐步建立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离开了传统的当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研究
5、,不仅应该重视其内容,更要注意其方法。从总体来看,它与西方的理智主义道德教育倾向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所走的是情理合一的道路。道德情感的陶冶与修炼在道德人格构成中既作为中介和动力又作为评价机制起着核心作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当代转型的社会价值。假如讲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需要立足于民族和传统这块根基上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为这种外在要求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历史证实,道德教育假如忽视民族文化的根基道德传统,那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假如讲上述观点主要是从传统教育思想中挖掘宝藏的话,那么另一种观点则侧重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有学者以
6、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消极的。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趋于保守和愚蠢,压抑着人的主体精神。尽管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但其意义究竟有多大令人置疑,而且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支离破碎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学者还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分析,以为应该现实地、详细地看待传统,诸如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与儒家文化并非极度相关。还有学者以为,几千年来,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体系是依靠政治制度来维持的,与其讲是道德毋宁讲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因而,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传统道德教育,决不能在当代道德及其教育体系中简单位移传统道德教育。
7、尚有一种观点以为,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全盘否认或接受都是不妥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现实条件,即使是精华部分尚有现实的可行性以及方式、方法问题。不能由于西方有学者“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而“弊帚自珍,也不能由于有人“否认而“全盘抛弃。应该从现实社会条件出发,充分认识到当代社会并不完全排挤传统的道德内容,而且当代道德教育的花朵只会开在由传统道德教育这棵树根生长出的枝条上,关键是“改进和“嫁接。此外,有学者提出应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道德内容和方法,其中的合理性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三、对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大多数学者以为20世纪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及其研究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学者指出
8、,道德和道德教育是历史性概念,作为历史的是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变的是道德的永久精神即自律精神,人类自律是超越自然性的自由。而详细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是可变的。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尽一样的道德价值体系。另外,就其可变而言,其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总是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的反映。我国作为当代化的后发展国家既不可能跳越西方工业化所走过的道路,又应当避免西方当代化经过中的偏差。有些学者研究并阐发了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经过,以为20世纪以来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发展变化的,它与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相对应。60年代以来,道德理论及其教育中的否认极权主义和相对主
9、义与二战后人们以为道德是相对的有关。而60年代以后的主情道德教育又是与民主化运动、人本主义等密切相关的,出现的反对灌输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微观操作形式研究,也是与之一致的。尤其是近期一二十年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反对价值观念自由,“回归规范教育的动向十分值得引起注意。新晨四、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有学者提出建立全息大德育形式。从客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本身和主体的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道德环境,全方位地构建大德育网络。由于道德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作为社会巨系统一部分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有学者借鉴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研究、阐释了社会至善
10、与个体从善的关系,以为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互为条件。有学者提出建立一种规范教育形式,以为当前最大的失调是规范的失调,应该培养受教育者的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还有学者主张建立主体介入式的德育形式以及强调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道德教育形式等。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问题,有学者以为德育原理应该有分支学科,诸如德育思想史、德育哲学等。在方法论和研究视角上应该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并存,多学科浸透。例如从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发生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作穿插移植研究。有学者就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研究方法,建议德育理论要十分加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科学研究。有学者强调指出,作为中华特点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应当坚持方向性。方向性就在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导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是道德教育的外部规定性,道德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应该研究和反映这种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