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ronggang导语:本文设计了一种比例因子自调整二维模糊控制器参加到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仿真结果说明,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了很大的进步摘要:随着被测目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进步,对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快速捕捉才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经典控制方法不能完全知足工程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比例因子自调整二维模糊控制器参加到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仿真结果说明,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关键词:模糊控制;比例因子自调整;动态性能Abstract:Thehighabilityofopto-electronictrackin
2、gservosystemtotrackingandacquiringfastmovingtargetsisrequired,alongwiththerapidenhancementoftargetspeedandacceleration.Inpresent,classiccontrolwasusedtoimprovedynamicperformanceandresultwasachievedtosomeextension,butnotenoughtoengineeringproject.Sothescalegeneself-tuningtwo-dimensionalfuzzycontrolle
3、risappliedto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Theresultsshowthatthedynamicperformanceofservosystemisenhancedgreatly.Keyword:fuzzycontrol;scalegeneself-tuning;dynamicperformance近年来,人们广泛的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消费生活各个领域。它以其不依靠被控对象的准确数学模型、适应性好、系统鲁棒性好以及易于实现无超调控制1而受到业内人士青睐。尤其是二维模糊控制器,以其设计相对简单,控制精度较高而备受瞩目。本文在经典控制方法的根底
4、上,参加比例因子自调整二维模糊控制器构成一种伺服控制系统模型,通过编写M文件的S函数来进展经典控制方法和模糊控制器之间的切换,仿真结果说明,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有很大改善。一、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属于双闭环单输入单输出位置随动系统,内环为速度环,外环为位置环。本文针对的控制对象是光电跟踪系统转台,其传递函数是:速度环和位置环的控制器利用超前-滞后补偿方法设计,闭环系统的主要组成环节可以参见参考文献2,这里不再详述。二、模糊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SystemToolbox是MATLAB软件包中的专门针对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函数和工具的集合。该工具箱提供了
5、丰富的算法程序以完成一般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建模。SIMULINK是用来建模、分析和仿真各种动态系统的交互环境,通过SIMULINK提供的丰富功能块,可以迅速地创立动态系统模型。模糊逻辑工具箱,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的系统设计工具,通过GUI,可以完成模糊控制推理系统设计的全经过,利用简单的模糊规那么对复杂的系统行为进展建模,然后将这些规那么应用于模糊推理系统;S函数是SIMIULINK提供的一种功能强大的编程机制,通过S-function用户可以实现用户自己的算法。1、模糊控制输入变量的设计和选择系统中的模糊控制器采用双输入单输出型控制器。输入变量为偏向信号E和偏向变化率EC。输出变量为控制量U
6、。E、EC、U的量化论域均为-66,模糊子集均为NB,NM,NS,ZO,PS,PM,PB。在MATLAB主界面命令窗口中键入FUZZY命令,将进入模糊控制器的图形用户界面FIS编辑器,分别建立E、EC、U的隶属度函数。这里选用三角形trimf隶属度函数。2、模糊控制规那么的建立模糊控制规那么有两种方法:经历归纳法和推理合成法,本文中采用的是经历归纳法。模糊控制规那么的建立遵循以下原那么:当偏向为正向较大且偏向变化为正向较大时,控制量U的输出应为正向较大;当偏向为正向较小或者零且误差变化为正向较小或者零时,控制量U的输出应为正向较小或者零;当偏向为负向较小且误差变化为较小时,控制量U的输出应为负
7、向较小;当偏向为负向较大且偏向变化为负向较大时,控制量U的输出应为负向较大;在FIS编辑器中设计模糊控制规那么,如表一所示:align=center表一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规那么表Table.1Fuzzycontrolruletableof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align三、带有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简介:如图一所示,光电跟踪伺服系统是双环随动系统,他由速度环和位置环构成,在位置环上,模糊控制器和常规经典控制器被设计成按系统偏向大小进展分段控制。align=center图一带有自调整因子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SI
8、MULINK仿真模型Fig.1simulationmodelofSIMULINKof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withself-tuningtwo-dimensionfuzzycontroller/alignalign=center图二Subsystem1的SIMIULINK仿真模型Fig.2simulationmodelofSIMULINKofSubsystem1/alignSubsystem1子系统如图二所示,偏向E和EC是S-函数的两个输入,S-函数的输出是比例因子Ke、Kec和Ku还有位置环常规控制器的输入jd。应用S-函数ep11_he.m能
9、实现两种控制器之间的切换,切换点选取为0.1。当系统偏向绝对值大于切换点时,为模糊控制器工作,使系统偏向迅速减小;小于切换点时,Subsystem1子系统的jd端口输出为e,常规控制器控制工作,保证系统控制精度3。ep11_he.m对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E和EC的比例因子Ke和Kec进展配置。由于比例因子Ke和Kec的取值对光电跟踪伺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Ke选取较大,系统的超调量也较大,过度过程较长,但上升时间变短;Kec的取值越大,系统超调量越小,但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同时,模糊控制器输出比例因子Ku选择过小将导致动态经过变长,过大又会使系统振荡4。按照这一规律经过仿真试验验证,在
10、S-函数ep11_he.m中,十分将两个输入E和EC分别与两个输入比例因子Ke和Kec联络,使Ke和Kec随着E和EC的变化而变化,当偏向较大时,Ke取较大值,系统上升时间变短,响应速度较快;当偏向较小时,Ke应为较小值,使系统超调下降;同样,对于偏向变化可以使之与EC建立联络,在系统响应的上升时间里,保持较大值,以减小系统超调量;当EC较小时,Kec的值迅速减小,系统保持较快的响应速度。ep11_he.m中对于Ku的取值原那么,在系统响应的上升状态中,使Ku取较大的值,减小系统的动态经过时间;当系统E和EC比拟小时,Ku取较小的值,防止系统振荡。四、结果分析:经过仿真,得到常规控制器阶跃响应
11、曲线图三和带有二维模糊控制控制器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图四、图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align=center图三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经典控制器的阶跃响应曲线Fig.3stepresponseofclassiccontrolof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alignalign=center图四带有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阶跃响应曲线Fig.4stepresponseof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withtwo-dimensionfuzzycontrol/alignalign=center图五带有自调整因子二维模糊
12、控制器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Fig.5stepresponseofopto-electronictrackingservosystemwithself-tuningtwo-dimensionfuzzycontrol/align比照带有自调整因子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图五、经典控制器和一般二维模糊控制器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三,图四可以得出,自调整因子二维模糊控制器和经典控制器它的超调较大、高于15%,调节时间以到达5%为准大于0.4秒和一般二维模糊控制器它的超调为1.2%,调节时间以到达+-5%为准,约0.3秒相比,它的超调量较小,为0.6%,调节时间以到达5%为准,为0.04秒
13、,仿真说明参加比例因子自调整二维模糊控制器的光电跟踪伺服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本文作者创新点:本文中十分采用S-函数将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两种控制器之间的切换和模糊控制器比例因子自调整集于一身,并通过同时对Ke、Kec、Ku三个二维模糊控制器因子的自调整改善了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参考文献:1廖京盛.基于TMS320LF2407的模糊控制直流调速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Vol.21.No.42王建立.光电经纬仪电视跟踪、捕捉快速运动目的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2.3韩晓泉.模糊控制在光电跟踪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5.4诸静.模糊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