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论文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论文现代中国的美学辞典,其编排体例一直注重信息检索的速率以及信息利用率。这既表如今条目编排常按学科体系分为基本理论、中国美学、西方美学以及详细艺术门类等各个部分,也表如今同时设置部首索引和音序索引,兼顾专业研究者和普通的美学喜好者的使用需求。今天学习啦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相关论文。详细内容如下,欢迎参考浏览:摘要:美学辞典在现代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综合到分类、从借鉴到原创的转换历程,由此也折射出中国现代美学近30年间的学术进程:对西方美学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中国古代美学资源进一步开掘,
2、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向前推进。辞典编纂中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美学本身的发展窘境。在世界美学的大背景下,国人竭力凸显中国美学的独特地位与丰富资源,此举也反过来影响美学辞典的编纂风格,并在电子信息时代酝酿着更大发展。关键词:美学辞典中国现代美学论文正文:美学辞典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从1981年译介苏联学者奥夫相尼柯夫的(简明美学辞典),到2007年邱明正主编的(美学小辞典)(增订版)出版,美学辞典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综合到分类、从借鉴到原创的转换历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这近30年的时间跨度中,各式各样的美学辞典有将近20部之多。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也由此得到鲜明展现与不断推进。
3、一美学辞典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可大致作下面概括:第一,从无到有。1981年,(简明美学辞典)中译本出版,这也是第一本中文版的美学辞典。五年后,由中国人本人编纂的(美学辞典)1才正式面世,并由此走向兴盛繁荣之路。美学辞典的出版在19861995年间最盛,共出版了12部,而这也是当时的辞书热在美学领域的反映。第二,从简到繁。(简明美学辞典)出版时,收词只要235条,全书不到27万字。十年后,(哲学大辞典美学卷)出版,收词增加到2200多条,字数近120万。再过十多年,(中华美学大词典)(第二版)的收词达约3400条,全书字数近178万。第三,从综合到分类。早期美学辞典,多着眼于对基本美学理论的介
4、绍与解释,尚缺乏对详细部类的细致划分。1987年(文艺美学辞典)出版,开场将重点放在文艺美学的基本理论上,试图对研究领域及辞典的适用范围作体系内的进一步限定。此后,遂有(诗歌美学辞典)(现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以及(现代西方美学新范畴辞典)等划分更为细致、关注重点更为明确的专科辞典。第四,从借鉴到原创。美学辞典的编纂初期,多是按照西方学术理念来挑选范畴、阐释概念。内容上固然也中外并收,但中国美学所占比重与其在世界美学界的实际分量并不相称,如(美学辞典)里的中国美学术语只要36条,占全书的1/18强,所以这些辞典也就谈不上有多少中国特色。直到(中国古典美学辞典)出版,才试图将关注中心对准美学研究
5、中的中国经历,力图开掘出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资源。该辞典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各个领域,也突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点2。这项工作也得到后来的逐步推进,如成复旺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主要以蔡钟翔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为基础,以精简的形式更全面地反映中国美学的范畴体系,字数上超出(中国古典美学辞典)达9万之多;而林同华主编的(中华美学大词典)则着意以宗白华先生倡导和奠基的中国审美文化和审美理论为特色,表达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山川俊美、思想丰富、历史悠久的文化构造3,力求全面反映中国美学史。由此,把美学史看成审美文化史、审美理论史、技术美学史以及艺术审美史之四者综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美
6、学,竭力凸显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的审美文化硕果。范围之广、篇幅之巨,均远超前人。二现代中国的美学辞典,其编排体例一直注重信息检索的速率以及信息利用率。这既表如今条目编排常按学科体系分为基本理论、中国美学、西方美学以及详细艺术门类等各个部分,也表如今同时设置部首索引和音序索引,兼顾专业研究者和普通的美学喜好者的使用需求。所不同者,是总体信息含量的大小以及辞典编纂背后所隐含的学术理念、学术观点,而这直接影响到内容的挑选范围以及对词语、命题的解释。能够讲,美学辞典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浓缩了中国现代美学在这近30年间的学术进程。译介第一部国外美学辞典时,中国美学处于十年内乱之后的
7、复苏期。那时候的美学研究、审美活动似也负有解放思想的重任,人们亟需一本像样的美学辞典作为明辨美丑、探究美学问题的指南。但(简明美学辞典)只收常用美学词语235条,显然篇幅过小且不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由此遂有(美学辞典)应运而生。后者只重点收录有重要地位的美学家、流派、专著以及在某个艺术领域对美学有重大奉献的人物,还有一些常用美学术语,而忽略在世的学者及其著作,所以全书只要673个词条。此后十年,进入美学辞典编纂的高峰时期。所出辞典中,部分是供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和广大美学喜好者参考察用的,另一部分则兼顾学术性与知识性,并积极吸收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美学研究的学术进程,在此得到愈加集中的
8、展示。姑举其中几例:其一,对西方美学的认识逐步深化。(美学辞典)问世时,国内学者对西方美学的一些最新成果还了解不多,众多条目(如构造主义、信息论美学、接受美学等)都属较早引进的西方学讲,且对这些概念的分析也尚不深化。该辞典对于西方自古希腊至现代的所有美学思潮、艺术流派,仅以38个术语条目和151个人物条目作扼要介绍,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阐释尤显薄弱,甚至对于当时西方美学界正在发生的从文学研究到文化批判的转向,竟然只字未提。这些都与西方美学的实际情形不大相称。蒋孔阳主编的(哲学大辞典美学卷)中,与西方美学相关的条目有近700个,更别讲在美学原理部分还有专门介绍。该辞典所涉范围既有时代、思潮、流派
9、,也有学讲、术语、人物、著作,此外还有美学会议、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学术刊物,视野已经大大拓展。出版于1996年的(现代西方美学新范畴辞典),虽将挑选范围框定在20世纪初到七八十年代,而且是现代西方美学领域中业已成熟的22个流派,但各类术语与命题到达480多条,总字数达64万。对于这些学派常用术语的辨析多能厘清其来龙去脉,甚至勾画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用法及含义。这为学界同人研习现代西方美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编纂者之所以能把握这么多材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80年代以来美学界大胆引进、译介了数以百计的现代西方美学名著,且有(美学译文)(世界艺术与美学)等丛书或期刊相继译介了很多现代西方美学资料。其二,对
10、中国古代美学资源进一步开掘。如前所述,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美学辞典,对于中国古代美学资源并未予应有的重视,固然也涉及一些中国美学术语,但无论是内容的挑选还是概念的辨析,都显得视野狭窄或阐释简单,尤其是对(周易)中的美学思想未能充分开掘。(哲学大辞典美学卷)则收录与中国美学相关的名词、学讲条目将近440条,人物、著作、刊物条目300多条,对于拙、自然、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才胆识力等此前人们重视不够的范畴或命题都有论及。至于(中国美学范畴辞典),由于有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作基础,故能集众家之长,对中国美学的众多概念都能作出沿波讨源的辨析,譬如其中的妙悟、雄浑、自然、温文尔雅等。但该书在编排上却将范畴和命
11、题混在一起,以致或多或少消解了范畴的普适性与命题的情境约定性之间的差异。其三,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向前推进。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一直非常重视。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就已介绍到中国。60年代,学界曾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十年动乱期间,学术研究空寂,而80年代又恢复既往的讨论,并且学术研究开场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有的继续向反映论深化,有的向艺术生产发展,有的向主体论拓展,有的向形式论努力,有的向心理学逼近,有的向读者反映和接受理论靠拢,有的着意在批评方法和术语概念上翻新。4在诸多的讨论中,学界对于美的规律、尺度等核心概念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这些
12、情形在美学辞典中也有反映。例如,(美学辞典)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思想作扼要介绍,但对其中的尺度、物化等核心概念并没涉及;(哲学大辞典美学卷)则不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人物及经典著作,而且对其中的尺度、物化、美的规律等词不光有词源学上的考证,还着重介绍了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学界普遍感到美学研究已经进入高原状态,很难再有多少本质上的推进。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以及古代文论的当代转化,成了学界普遍担忧与热议的话题,固然问题的提出常从文论着眼,但谁也不能否认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美学领域。在此大背景下,美学辞典编纂热也逐步降温,十年间的出版数量只及前一个十
13、年的一半,并且其中对于西方美学部分,除了更多的知识性介绍以外,在学理上的推进并不让人乐观。对中国美学资源的进一步开掘,则是这段时间的突出成果,而这当以(中华美学大词典)的编写为主要标志。该词典初版于2000年,两年后再版。不仅在篇幅上远超此前任何一部美学辞典,而且在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不少新的举措,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对民族资源的重视以及对审美文化之边界的拓展。以往的美学辞典,不管是中西合璧的还是专论中国的,一直都着眼于正统的、主流性的作品、概念和思潮,而对民间的和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中所呈现的积极因素重视不够,(美学辞典)固然也涉及民间艺术,但仅有几个词条。90年代中后期关于失语症的那场广泛而热烈的
14、争议,使美学界深入认识到华夏美学资源的珍贵之处。唯有最大限度地开掘出本民族的美学资源并对它们加以当代的整理与阐释,才能使中国美学具有本人鲜明的族群色彩。这既是剖解中国文论失语症这一难题的上佳途径,可以将古代文论、古代美学的当代转化落到实处。出于以上考虑,编者在美学辞典中大力网罗中国古代与当代、庙堂与民间、人文与自然、汉族与少数民族等等各类美学资源,并赋予美学研究以文化研究的品性以致走向审美泛化的做法,也就显得很自然了。该辞典的美中缺乏之处,在于对美学人物的选择略嫌广泛。四美学辞典在中国,能够讲曾经经历了一段饶有意味的历程。编纂初期,以译介起家;此后的繁荣,多停留于知识性与学术性的复杂纠葛之中;
15、再后的降温,也是美学研究由热到冷的真实显现。以美学辞典的编纂为切入点,来展示甚或回首中国现代美学的学术进程,这既非最佳视角,也非笔者能力所及。由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实际进程,要远比前面所讲的复杂。单就改革开放之后的近三十年来讲,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美学研究成就最为卓著的时期。这突出表如今下面几点:在美学思想的立足点上,加强了对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学科的问题空间上,除了引入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外,进一步扩大到审美心理、审美教育、审美范畴、审美文化等问题;在研究范围上,除积极推进美学原理的建设外,大大拓展了西方美学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拓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领
16、域,同时,文艺美学、心理学美学、接受美学、现代人类学美学等新学科也逐步得到健全和发展,建筑美学、服装美学、企业美学、医学美学、影视美学、都市美学、生态美学、计算机美学等新课题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化的探索;在学术层次上,近年来开场延伸到对实践美学的反思乃至于对学科合法性等问题的考虑,显示出元美学的某种理论气质,展现了百家争鸣、多元发展的学术格局。5在新世纪,更有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环境美学以及美学的边界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论争。如此异彩纷呈的学术进程,不一定每次变换都能在美学辞典中留下印记。所以,以美学辞典的编纂为视角来展示或回首,注定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至于美学辞典编纂中的是非成败,也很难有
17、一定的标准来加以衡量。是追求大而全,还是追求小而精?是追根溯源杂列众讲,还是举其大要点到即止?这中间的度实难把握。此外,对于美学术语与范畴的每次解释都是一种新的阐释,这中间也没有标准答案或最佳操作范式。其魅力在此,其教训也恐在此。但不管怎么讲,美学辞典曾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表如今普及美学知识,使对于审美活动的考虑深化到群众当中,也表如今促使学界对整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学科体系都进行一番深化追问。这中间既有经历也有缺憾,有时候是由于编者所处时代资讯不够通达而导致,有时候则是美学辞典作为工具书囿于本身的学术品性而不能随意追赶热门问题而造成。但更多的是由于辞典编纂背后的理论
18、支撑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美学辞典编纂中所存在的问题,其实只是美学本身的发展窘境之缩影罢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审美对象的繁复性以及审美意识的不确定性与美学辞典的科学性、明晰性之间,向来有着不大容易协调的难题。尤其是在当今,随着信息传递的日益便捷与媒介多样化,审美风气时时更新,审美观点与审美趣味也日新月异。审美活动固然在日常生活中向更广阔、更深化的范围浸透,但美学研究已经成为越来越少的坚守者所愿意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再去编写一部知识介绍性的美学辞典,似乎意义已经不像二十多年前那样重要。今后的美学辞典,似乎应在学术的深入性上以及更深化地开掘中国民族与民间的美学资源方面下力气,而网络化时代
19、也为新型的美学辞典之编纂提供了不少便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美学资源数据库,其信息含量之丰富、检索方式之便捷都超越于以往时代,那应该是一种崭新意义上的美学辞典。附注 1?本文所讲的(美学辞典),均指王世德主编的(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出版),并非A.A.别利亚耶夫等的(美学辞典)(东方出版社1993年出版)。 2?周来祥,王杰.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评(中国古典美学辞典).学术论坛,1992(3). 3?林同华主编.中华美学大词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马驰.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郑元者.上海美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郑元者.美学心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