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4232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的。价格上涨,促使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其生产布局网络,研发、销售等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而生产、物流等部门则迁往城郊,甚至周边城市。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有力促进大城市局部分解。城市空间构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城市产业构造和产业集聚区的调整来实现城市密度的优化、城市布局的优化、城市形态的优化。今天学习啦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相关论文。详细内容如下,欢迎浏览!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上海经济新一轮增

2、长的重要推动气力。文章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地图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和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两轴三带多圈层空间集聚形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布局;发展对策。 论文正文试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各大城市正处于新一轮产业构造升级、布局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构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构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构造调整的重要举措。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

3、热门问题。一、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定义。集群本来是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学者将产业的地理集聚现象称之为产业集群。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络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构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的构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报酬递增、就越来越多地集聚在一个地区,进而促进产业集群的构成和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以其企业规模、降低成本、协作创新的功能,通过纵向专

4、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就是指在一个小的地理范围内,大量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之间,生产性服务业与集群内其他企业之间构成集聚企业网络,通过互相产业互联,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本身产业升级,就业增长及其区域经济发展。 (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集聚能够加快上海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由于大多数企业均围绕价值链对本身产品进行延伸,企业间构成扑朔迷离的生态群落,产业链的耦合效应导致集聚区规模的扩大,而且新进入企业成本也会降低,吸引外部企业进入的概率就会大。很多龙头企业在外置部分服务功能的同时,

5、也会增加投资,衍生出很多子公司或者分公司进行产业链条的延伸,并加强其他企业对于龙头企业的依附性。此外,集聚区内龙头企业进入会吸引一大批提供配套服务的供给商落户园区,并集聚包括研发、销售、物流等内在的一批关联企业,在区内及周边地区构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例如上海金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随着明基的入住,有43家严密型配套的供给商紧随其后,将其生产和采购基地落户在园区内。闵行开发区引入汽车零配件巨头、世界500强的固安捷公司,大大降低了其他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2.集聚能够促进上海总部江浙基地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区的建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为适应产业构造调整、梯度转移和二次创业的需要会建立总部与生产基地

6、相分离的组织体系。因而随着产业集聚,会逐步构成以上海为地区总部,江浙等制造业密集的腹地为基地的城市间空间合作关系,进而发展城市间上下游衔接大小配套构造合理的产业链,构筑长三角地区产业的空间布局体系。3.集聚能够使上海更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近年来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在发达国家开场出现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现象。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研发创意等,开场出现有规模地向具有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2。在新一轮的服务业国际转移浪潮中,发达国家研发中心、投资中心、管理中心和地区总部等机构都可能转移出来,大都

7、市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集聚地。上海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更快发生转变都有重要作用。4.集聚能够促进上海多中心城市格局的构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的。价格上涨,促使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其生产布局网络,研发、销售等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而生产、物流等部门则迁往城郊,甚至周边城市。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有力促进大城市局部分解。城市空间构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城市产业构造和产业集聚区的调整来实现城市密度的优化、城市布局的优化、城市形态的优化。城市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变化,降低了城市中心城区的密度,优化了城市空间形态,促使

8、城市向多中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及主要问题。 (一)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呈现发展速度加快、服务水平提升、奉献份额提高的发展态势。主要体如今: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集聚效应逐步加强,2020年上海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450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318.11亿元,同比增长17.6%。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逐步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内容。随着一大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服务业总量增长、投资拉动和财税增收的集中区。到2020年低

9、,上海市已认定生产性服务功能区23个,总占地面积3900多公顷,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和集约利用水平。 (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呈现多中心、多层次的空间形态。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从空间上已经构成3带4环19区的格局,3带是黄浦江、苏州河和延安路世纪大道三大集聚带;4环是中心城区环、中环、近郊环和远郊环。中心城区与中环主要是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金融、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近郊主要是总部、会展、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集聚区;远郊主要建设物流以及为当地优势产业服务的产业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在集聚经过中,之所以呈现多中心、多层次的空间形态,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

10、业内部各行业对区位因素的兴趣差异很大。2.构成与区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从中心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看,黄浦区区位最高的为金融业,在外滩金融一条街,集聚了了大量中外金融保险机构;静安区金融保险业集聚程度最高,同时ICT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等聚聚程度也很高,在南京西路和淮海西路中心商圈,集聚了大量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高档商务楼宇;卢湾区情况与静安区类似;徐汇区区位较高的是科研技术服务,在漕河泾开发区集聚了大量的研发机构;原浦东新区集聚度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在陆家嘴贸易区集聚了大量的金融保险机构,同时ICT服务和软件业区位也较高,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大量软件公司;杨浦区集聚较

11、高的是教育和科研技术服务,该区是上海高校最为集聚的区域,教育及相应的研发机构集聚度较高。从位于郊区的区县来看,由于各区县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也各有侧重。嘉定区重点发展汽车产业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金山区重点发展大化工产业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宝山区重点发展钢铁产业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浦东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和海洋产业链的生产性性服务;闵行重点发展航空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和面向长三角的总部经济型生产性服务。3.具有多样化的空间载体。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依托不同的空间载体来实现的,主要有当代服务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服务外包基地、物流园区和专业

12、物流基地、农业科技服务区、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在发展经过中最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目前上海已经设立了23个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闸北、普陀等10个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这些功能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型类,即工业开发区和核销的老工业区转型为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调整类,即高能耗、高污染的老工业企业调整为主要发展国际节能环保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三是提升类,即提升开发区能级,为开发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总体来看,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如今: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还不够明

13、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还不够显着;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集聚区布局相对散乱,总体规划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职能过度集中,对拓展区域承接功能、培育力度不够;集聚区内产业链不完好,分工协作较差,企业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络,集群效应有待提高;集聚区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对产业扶持不够,集聚区发展空间遭到较大限制,发展后劲遭到一定影响。三、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策略。 (一)总体思路与空间布局。构筑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体系,首先要判定其所处发展阶段。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在空间形态上正在由中心城

14、区向郊区集聚区扩张。此外,规划布局时还要考虑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上海制造转向上海制造服务,提升上海先进制造业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而,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思路为:以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统领区域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为宗旨,坚持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产业基地、重大关键性项目建设与配套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空间资源和发展要素,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层级构造分明、功能完好突出、二三产业融合配套以及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最终构成两轴三带多圈层的空间构造体系(见图1)。图1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两轴三带多圈层的空间构造体系。

15、 (1)两轴集聚发展。西起大虹桥商务区,东至张江功能区,沿延安路世纪大道延伸构成东西横向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轴;北起复兴岛,南至上中路隧道构成南北纵向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轴,依托浦江两岸空间,利用后世博效应,通过沿江腹地纵深发展,构成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错位互补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2)三带强化辐射。以大虹桥枢纽为基点,沿京沪线、沪渝线、沪昆线,依托安亭汽车产业基地、汽车城配套工业园区、青浦工业园区等重要市级工业园区,打造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构成上海对内地辐射的两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带。结合沿江通道、沿海高速、轨道线等交通走廊,串联北面沿江地带、南面环杭州地带和东

16、面临港地带,构成上海对国际辐射的临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带。 (3)圈层梯度推进。以陆家嘴外滩CBD为核心,依托主要的交通干线向外延伸,构成中环、中环-外环、外环依次推进的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圈层。中环以内圈层重点发展非银行金融服务、投资咨询、会计审计、传媒广告、律师事务、创意设计等专业服务业;中环外环圈层重点发展为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支持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与设计服务、检测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外环以外圈层区重点发展为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提供支持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钢铁、化工、装备等以供给链管理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促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明确重点发展领域,有目的地推

17、动产业集聚。结合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指南,积极吸引符合产业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高端项目落户功能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招商的组织协调,建立市与区、区与区的协调互动机制,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展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分享。加大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外辐射的能力,激发企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央驻沪企业的作用,构成航天航空、船舶制造、液晶平板、钢铁制造等基地,支持中央企业在上海建立地区总部和运营中心,进一步集聚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企业,构成总部经济。鼓励现有的三资企业进行功能升级,十分是将现有的代表处和办事处升级,引进更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和单证制作中心等

18、等,加强对全球资源调动能力。同时,进一步壮大民营企业气力,为中小型服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调动上海本土民营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吸引江浙等地新兴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建立总部、销售中心和贸易中心。2.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配套服务环境。一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构筑功能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电子政府提供投资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研发设计和国际沟通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功能区内的固体废物采集处理设施和污水采集处理设施,大力推进街心花园、屋顶花园、道路绿化等立体生态绿化工程。三是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网点规划的要求,在功能区内配套一

19、定数量的文化休闲和娱乐设施。3.构筑推动集聚区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构成由市、区以及有关专业机构共同组成的功能区工作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全面跟踪、把握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总体规模、行业构造、经济效益等动态状况。制定产业发展目录,积极引导中心区服务业功能区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构造层次。同时,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功能区实行产业扩张。加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好集聚区用地的储备和供给,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给政策的前提下,以支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原则,完善土地供给方式。四、结束语在当代经济体系中,已经呈现出价值创造环节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的总体趋势,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活动生产性服务在当代经济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构造、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与内容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要求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因而发展当代服务业十分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势所趋,这是实现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