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7740027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试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论文目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下面是学习啦我带来的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的内容,欢迎浏览参考!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1:(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中国的储蓄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了中国经济的过去式,结合人口构造发生的变化指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最后从杠杆率、债务水平、利率等方面分析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特征,并提出中国将面临的挑战。一、中国经济的过去式要分析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首先不妨描绘一下它的过去式。中国经济的过去式能够理解为是2007年以前的状态,总体来讲有三个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拟快;二是通货膨胀率很低;三是资产价格上行压力持续

2、存在。理解这一现象以及中国经济过去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众多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出发点就是中国的高储蓄。假如假定中国储蓄给定的话,实际上使用方式只要三种:第一是构成境内有形资产,第二是构成境外有形资产,第三是构成境外金融资产。因而,在给定储蓄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在这三种资产类别中分配的问题。在境内,储蓄自然会构成境内有形资产。中国的高储蓄造成了较高的境内有形资产,也就是较高的投资水平,而高投资会构成高增长,但是在中国高经济增长伴随的不是相对较高的通胀而是相对较低的通胀,这与经济学经典教科书上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能够从总供应和总需求的框架来考虑,当投资扩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

3、发生移动,自然会带来经济的扩张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但投资一旦构成就会构成产能扩张,总供应曲线也会向右移动(这一点是中国经济跟其他成熟经济体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正是由于总供应的快速的反响速度和反响能力造成了中国经济高增长伴随的相对较低的通胀。所以,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假定总供应曲线是不变的,甚至是垂直的,即便是在中短期。关于另外两类资产,固然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直鼓励对外投资,但是由于获得境外有形资产的难度较大,所以储蓄更多地体如今境外金融资产上。在外汇资本账户管制的情况下,中国对外金融资产集中体现为外汇储备的积累,这从国家整体来讲是对外金融资产的积累,但同时也构成了对内流动性

4、的创造。换句话讲,从国家整体来讲有对外金融资产,但是就每个居民个体、企业个体并没有构成境外金融资产,而是把手中美元卖给央行然后由央行进行对外投资。所以,一方面国家整体构成对外金融资产,另一方面对每个个体不构成境外金融资产,这就造成了内部流动创造,产生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详细体如今货币的增速很快。同时,我们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尤其体如今证券化产品供给比拟弱(无论股票还是债券市场),这就构成了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由于多出来的流动性需要寻找投资时机。但是,种种金融性质的投资时机由于不发达市场的存在构成了不对称,于是中国经济的过去式的根本特征表如今较高经济增长、相对较低通胀和资产价格上行的压力。但这并不

5、是讲资产价格短期内必然上行,由于短期压力构成资产价格泡沫,泡沫到一定程度会破裂,而这种压力并没有消除,也许随着泡沫的破裂进一步压力产生,或者压力从股市转移到债市或者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类资产商品价格上,包括大宗商品、古董等等(见图1)。之前的分析都是假设储蓄是给定的,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给定的,影响储蓄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构造。人口构造在很多国家都能够用来解释储蓄,但在理解中国经济系统以及对储蓄的影响时,可将其作为政策变量或外生变量,这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相当于在中国社会中执行了一个伟大的深远的社会实验,这个实验改变了人们基本行为,改变行为必然表如今人口构造变化和宏观层面上表现出对

6、储蓄率的影响。这个变化以致于人口构造的演进在中国比在其他国家快很多,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要花几十年上百年的经过,中国三五十年就完成了。此外,人们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尤其体如今整个改革开放经过中受益最多的群体,我们这一代以及父辈们的经济实力收入增长很快,但是消费行为变化比拟慢,这也是造成高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之经济增长本身就带动高储蓄,所以高储蓄是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由此可见,高储蓄很重要的解释变量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特征和政策制度环境中,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金融压抑。政策制定者面对这样一个环境,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对他们来讲并不是难事,难点在于怎样抑制资产

7、价格上升的压力以及可能产生对金融系统的威胁,于是产生了金融压抑。详细体如今通过对利率、汇率、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管制,使得资金使用上遭到严重限制,以致于防止由资金使用自由化引起的对资产价格上行压力必然带来的泡沫,以及泡沫可能对金融系统的影响,这既是中国经济的过去式特征,也是政策制度的特点。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发生深入的变化,尤其是人口构造发生了宏大变化,进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计划生育政策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政策带来人口构造的拐点已经在出现,进而造成储蓄率停止上升甚至下降(见图2)。储蓄率下降自然会引起境内有形资产、境外有形资产、境外金融资产积累放缓、投资增速放缓

8、、GDP增速放缓。投资扩张本身会构成需求增加和通货膨胀压力,但是供应反响不再那么迅速,使得经济出现相对较低的增长伴随着相对较高的通胀,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的储蓄和劳动力不那么充裕了,这都是跟劳动人口构造有关,因此由它解释中国供应反响速度变慢进而产生了相对较低的增长相对较高通胀新常态的组合。在境外金融资产积累方面,储蓄率下降会减缓境外金融资产积累,加之资本账户管制,外汇储备的积累和流动性创造也会相应减少。过去两年我国外汇储备积累速度明显放缓,2021年几乎没有新增长,由外汇占款产生的流动性创造也很少。同时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价证券供应大幅度增加,使资产价格上行

9、压力减弱。所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就是GDP增长速度放缓,相对较高通货膨胀率,资产价格上行压力减弱。此外,造成储蓄率下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新一代人的消费习惯开场发生变化,出现了所谓月光族一代。这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根本出发点还是来自于中国储蓄率可能发生的拐点,储蓄率拐点来的这么快是由于储蓄的变化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人口构造的函数,人口构造又是政策变量的函数,进而使得政策变量变化比拟大。由于宏观经济变量发生上述变化,使金融压抑不再成为必要条件,同时在储蓄率放缓、投资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要实现同样速度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投资质量,这就要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这种效率在原有金融压抑下是无法实

10、现的,于是就有了金融创新的需要,进而出现了对利率、汇率、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为在金融中介的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也会表如今金融资本价格的上升,也就是利率的上升,近期两三年信托产品的出现使得资金价格已经在明显上升了。由于金融创新管制放松,资本市场价格管制越来越松,资金将逐步开场体现它的时机成本,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见图3)。三、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特征假如中国经济表现这样一个新常态的话,那么全球发达经济体又会有什么特征?首先,在这场危机经过中是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经过,但是三大经济体杠杆率是上升的,各国非金融机构负债水平持续上升(见图4)。

11、我们讲的杠杆率去杠杆化是非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杠杆率停止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是整个经济系统本身杠杆率在上升,由于公共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非常快,所以整体负债水平是在上升的。从利息支出占GDP的水安然平静利息支出占整个债务规模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整个系统负债水平在上升,但是负债单位成本在下降,也就是利率水平有长期的下降,此种下降尤其是在危机以来更为迅速,这使得在负债水平上升的同时,负债成本在下降(见图5和图6)。但是我们看到,在整个发达国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杠杆率上升,杠杆率上升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公共部门的杠杆率上升。图7显示出发达国家中财政融资需求,主要有两块,一块是财政赤字,另一块是借新债还

12、旧债。深色部分是借新债还旧债部分,淡色是财政赤字,这意味着每年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市场融资的规模非常大大。以日本为例,每年通过市场融资相当于55%以上GDP的规模,其他国家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这些融资都是市场化行为,假如市场利率上升的话,将会使这些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由于这些国家已经在财政问题危机中挣扎。所以,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系统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一是负债率很高,尤其是公共部门的负债率更高;二是无法承受利率上升可能带来的负担。假如利率上升,财政将出现严重问题,将会再度开场新一轮危机。所以利率是不能上升的。观察欧美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见图8,日本以1992年第2季度为起始,欧美

13、以2020年第2季度为起始),给我们一个启示,将来欧美国家的长期利率很可能会寻着日本这样一个利率的趋势,也就是讲欧美国家在后危机时代假如有常态的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利率将长期走低,由于它们无法承受高利率,高利率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财政问题。如今全球主要经济体欧美日国家都在施行量化宽松政策,但笔者以为三五年内并不会出现高通胀和恶性通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假如引起通胀的话,也应该是短期行为,假如短期内引起不了通胀,如今货币发行对将来通胀这个判定没有必然联络。假如是通胀了,一定是经济发展起来了,那么彼时货币政策一定已经做出了反响。日本是个很好的例子,日本这么多年来经济起不来,通胀起不来,尽管发了

14、很多货币,利率保持非常低的水平。所以,货币发行对产生通胀之间的关系,中间一定要引起经济增长才行,假如没有经济增长很难引起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十分强调利率和构造性逆差,很难想象中国利率和外国利率会很快趋同,这样一来就有好多问题,比方资本管制等。前文提及,因欧美利率不能高,所以也就不会高。不能高是指不愿意让它高,但是它就一定不会高暗含的就是它的政策不仅能控制短期利率,还能够控制长期利率。这些东西如今确实是这么假定的,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假定的。这能否有理论根据?或者讲这个意图长期来讲能否能够很好地实现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此处举两个极端例子。例如新兴国家中像巴西、印度这样的国家,显然是没法控

15、制长期利率的,由于存在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对于这些国家来讲,它们的边际融资成本是靠国际市场来决定的。国际资本市场对其风险定价就决定了国内的经济水平,它的央行是控制不了的。它们当然希望利率降低,但是很难降下来。另一个极端是日本,日本能够长期保持低利率,更多原因是日本长期以来经常账户顺差、国际收支账户顺差。作为国家整体来讲自有储蓄和资金能够知足本国经济,所以经济不受国际融资条件的限制。对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来讲,它们比日本控制长期利率的能力弱一些。美国存在经常账户赤字,需要对外融资,所以它的融资条件是受国际市场条件约束的。相对于日本,美国想长期控制低利率比日本更困难。笔者以为金融机构本身的发达或者

16、银行制度发达构成的货币在全球的特权地位加上其金融压抑,包括如今央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政策直接干涉资本市场、直接介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压低利率,这些加在一起能够使美国这样一个国家面临经常账户赤字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新兴市场国家无法做到的措施。它能够发货币,货币完全可兑换,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一些金融压抑手段,笔者的判定是能够实现的。假如一直这样做下去,持续十年或者十五年,美国的货币的霸权地位就会削弱,时间再长以后就无法维持,但是如今之所以能做到是由于美国在吃老本。四、中国经济面临的政策挑战当前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的外部政策环境就是发达国家依靠金融压抑维持的低利率。鉴于这样深入的构造变化,中国将不

17、得不依靠金融创新来提高金融中介的质量,然后提高投资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甚至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必然意味着利率水平要走高,这就构成了挑战。从政策上来讲,这将使得央行上调利率空间变小,否则的话会构成进一步的资本流入压力以及汇率上升的升值压力(这将不得不依靠于进一步的资本账户管制来解决);从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境内金融创新必然带来金融成本上升,尤其是中长期利率上升,同时由于外部环境这样一个约束,又抑制了中央银行调整利率,尤其上调利率的空间。进而在资本市场中将会体如今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这会带来很多投资交易时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不能直接通过这个判定做投资,但是这样一个变化对于判定市

18、场变化甚至个人投资都是有帮助的。假如短期利率持续偏低,长期利率走高,一般情况下应当做空短期负债、做多长期负债。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2:(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摘要: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构造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的,深化改革,加快产业构造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应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供应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

19、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的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关键词:新常态改革动力创新驱动力宏观调控一、经济发展新常态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约20年,世界经历了一个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大稳定的时期。尤其是20022007,是世界经济增长少见的高度乐观的黄金时期,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各类经济体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实现了较高速的经济增长。那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这经过被2007-2020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到2020年前后,中国开场认识到,从过去的两位数高速经济增长,下行到7%8%的速度

20、,主要并非周期性因素所致,而是一种构造性减速,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本质变化,巳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靠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这一切能够被要概括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2021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做的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以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构造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还能够进一步将视野延伸到更长远的历史,即从

21、中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走势来认识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方位及其基本特征。1、经济增长率将下降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将成为常态,通货膨胀的构造性特征将更为明显。3、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业压力将减轻。4、消费占比不断提高。5、产业构造将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三、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1、调低经济增长目的,围绕新常态进行调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供应、需求双紧缩的局面,经济增长率下滑不可避免。所以,在宏观调控中,就应该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的。2、深化改革,由于改革能够在多个领域展开,而不同领域的改革对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有的改革措施刺激需求,有的刺激供应,所以深化改革有助于兼顾宏观调

22、控的多个目的。(1)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2)促进有效供应。(3)刺激需求。改革能够提高投资收益率,进而刺激投资需求。3、产业构造调整。产业构造调整既能够增加有效供应,也能够刺激需求。4、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刺激需求和供应。四、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经济常态不仅是一种客观形势,而且是一种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即以何种主观意识来断定经济态势的正常和合意与否。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社会心理睬更具战略平常心,更倾向于长期理性、公共思维和持久耐心。这也许是一个不易做出立竿见影、惊天动地的辉煌政绩的时代,却能够获得国泰民安的长久兴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复

23、兴之梦。创新型国家需要全民族的持续耐心和长期专注精神。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否实现创新驱动的一个深入问题。总之,正在构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规模扩张和GDP竞赛,摆脱了中国极度物质贫乏和活力缺乏的状况,获得了宏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的经济发展阶段之后,进人了以中高速增长、构造调整、创新驱动、素质提升和公平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经过中的一个更需要历史耐心和持续奋斗的年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发展将愈加体现战略思维的平常心态:长远眼界、长效目的和长治久安。五、总结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

24、、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构造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自然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降低经济增长目的,深化改革,加快产业构造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应管理和需求管理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供应管理应以改革为主;需求管理应以财政政策为主,主要体现政府在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目的等;货币政策以定向降准为主,在需求管理中起到辅助作用。参考文献: 1.李平:发改委主任称我国石油对外依

25、存度达58%左右N,(中国矿业报)2021年3月12日。 2.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3刘伟:(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3期。 4石岩:新常态能否带领中国经济走出怪圈?,中国新闻网2021年06月17日,中国经济新常态论文篇3:(浅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摘要】本文分析了宏观政策新常态的理论背景,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的特征。其特征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供应侧管理;注重构造调整;强调战略规划,扩大宏观政策视野;重新制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基准;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施行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尊

26、重市场规律,正确认识宏观政策的局限性;创立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推进制度建设等。我国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不是针对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简单的被动调整,而是取舍得当,积极应对,进而引导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特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制定和施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经过中经受了很多曲折和教训。但从整体来看,却一直处于积极的改善中。从最初的模拟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做法到今天西方学者掀起学习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学的热潮,中国的宏观政策已获得来之不易的成就。然而,中国的宏观政策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手段仍需改良。尤其宏观政策需要愈加密切的配合经济转型和产业构造的快速调整。了解新常态

27、,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必须有新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之相适应。因而,宏观政策创新必须以新常态作为基本的背景和讨论的出发点来进行。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以经济增速回落、增长动力转变和经济构造调整为主要特征。与此相适应,宏观政策基础、主体、目的和方法也必须同时转变。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被动地适应新常态,而必须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因而,基于同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兼容的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被建立起来,此即本文所讨论的出发点。一、宏观政策新常态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考虑基于中国宏观政策新常态的背景,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展开讨论。从理论上讲,主流

28、西方经济学已经开场重新正视中国宏观政策的独特价值,这使得我们在施行宏观政策时愈加自信。本文列出了中国宏观政策经历几个高度相关的方面。首先,货币政策不再以利率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而是采用利率+其他工具的政策组合,来实现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目的。其次是回归产业政策。在发达国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眼中,产业政策过去经常被以为是扭曲市场机制的政府干涉而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批判。然而,近期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西方主流学者开场重新审视产业政策。他们逐步认识到产业政策不再专属于发展中国家,它同样能够作为发达国家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机密武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第三个有价值的特征是对构造调整的重视。新一轮全球金融

29、危机背后的重大政策失误是主流经济学者专注于总量指标(如通货膨胀、产出、就业和资产价格)而忽视了对构造性指标(如产出的构造、杠杆率和外部失衡暴露的风险)的重视。后危机时代的反思突出了构造调整的重要性。上述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新方法,反映了主流学术界关于构造调整的共鸣。从实践上讲,宏观政策新常态来源于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需求。为了保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平稳和健康态势,必然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创新以及监管方式的改良,以匹配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滑、构造调整和增长动力转变的现实。二、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的特征1、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供应侧管理方法新常态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构造性减速。因而,将来宏观政策最重要的

30、任务是稳定经济增长和应对潜在增长减速。新常态之前,宏观政策更侧重于对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之间缺口的管理。通常情况下,经济过热(正产出缺口)时应当抑制需求,经济疲软(负产出缺口)时应刺激需求。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最大不同在于所碰到的问题与潜在产出的下降有关。因而,宏观政策应侧重于稳定潜在产出或防止其显著下跌,而针对潜在产出的管理应更侧重于供应侧管理方法,而不是用于针对产出缺口的需求政策。中长期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更凸显了供应侧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人口和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源和产权、技术与创新以及制度体系和分工等方面存在着各种供应约束。为了消除供应约束,

31、提高潜在产出,能够采取放宽计划生育、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门槛、减少资本和金融管控、优化土地资源所有权构造、推进低效率部门(如国有企业)机构改革等政策方法。当然,强调供应侧管理方法并不意味着忽视需求政策。短期内对于稳定宏观总需求它仍然是必要的。然而,实现短期宏观经济稳定和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目的经常不可兼得。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慎重解决。2、注重构造调整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经济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导致的构造性问题。中国经济的构造性问题能够概括如下:一是涉及国有和私营部门、制度变迁和双轨过渡、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和市场角色等多重关系的体制构造;二是包含

32、产业构造、区域构造、分配构造、城乡二元构造和人口构造的多重经济构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体制构造上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但经济构造问题将继续长期存在。因而,构造调整是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坚持构造调整将是宏观政策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3、强调战略规划,扩大宏观政策视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来组织施行。其中,国家发改委是最主要的职能机构,其职能范围涵盖了经济运行的大部分宏观和微观领域。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政策制定和施行时都遭到发改委的指导和约束。经济政策必须符合国家战略规划,未经发改委批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不得施行。宏观政策的新常态要求,必须努力加强国家

33、发展战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协调好各项职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在政府预算安排、财政资金使用、土地开发和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中的作用。4、重新制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基准2021年初,中国地方政府异乎寻常地下调GDP增长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新的宏观政策不再将GDP增长作为政府绩效的唯一基准。但是假如不将GDP作为地方竞争的基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鼓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呢?本文以为,在新常态下,地方竞争应从GDP竞争转变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将诸如市场监管、就业水平、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绩效的新基准。5、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宏观政策的各种利益相关者都是具有利益冲突的

34、相对独立的实体。宏观经济政策通常具有扩张和收缩两种类型。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宏观政策,各利益相关讲客总是会提供他们本人的分析和建议,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然而,普通老百姓的声音却永远很少被听到。因而,应以慎重的方式制定和施行公平有效的宏观政策,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福利为最终目的。6、施行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政策的新常态要求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考虑对外部世界的潜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将给其他国家创造更广阔的市场以及更多的潜力,给世界经济带来更积极的溢出效应和正能量。因而中国的宏观政策必须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时负责。同样,其他国家也应该考虑本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采取

35、负责任的经济政策。7、尊重市场规律,正确认识宏观政策的局限性宏观政策其本质是一种政府对市场的干涉,必须建立在尊重、遵守和信任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相信宏观政策是万能的。这是理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宏观政策新常态要求以市场规律为基本出发点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稳固宏观政策的微观基础,完善政策传导机制,依托市场手段调节经济。8、创立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推进制度建设经济制度需要遵循一套标准和规则来建立,以创造稳定的市场预期。假如没有标准和规则,任何部门可能采取任何政策工具,随意的宏观政策将带来不利后果。一些学者建议制定宏观政策法来推进制度建设,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三、结束语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和

36、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应相应调整。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的理解总结如下:首先,宏观政策的新常态的提出来源于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反思,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迫切要求。其次,宏观政策新常态不是针对经济新常态的简单的被动调整,而是应该明确哪些政策应被纠正或逐步淘汰(如宏观政策的泛化和非市场手段的广泛使用),哪些政策应被坚持(如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时俱进,进而积极引导经济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使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经济构造趋于合理。【参考文献】 1Tiebout,CharlesM.1956.APureThe

37、oryofLocalExpenditures.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64(5)416-424. 2Ouyang,Rihui.2007.MechanismofGamingbetween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underMacropolicy.JournalofBohaiUniversity,no.4. 3新常态下影响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管理,2021.37(3)34-37. 4Rey,Hlne.2021.DilemmanotTrilemma:TheGlobalFinancialCycleandMonetaryPolicyIndependence.PaperpresentedattheJacksonHoleSymposium,August2021.猜你喜欢:1.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2000字论文2.2017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3.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2000字4.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范文5.浅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