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老师教学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老师教学论文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小学老师教学论文范文农村小学老师教学论文范文斯娃动态,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68.6%、69.7%和62.2%;其次为群聊和附近的人,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3.1%和33.5%;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社交游戏功能使用的人数只要31人,人数最少,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6.5%。 (2)不同教龄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拟不同教龄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情况:各个教龄段的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都为聊天功能、共享动态和新闻资讯,都超过60%;社交游戏在各教龄段中使用的人数最少,都低于20%;新闻资讯在20年以上教龄的人群中使用人数最多,为48%,由此能够看出,教龄越长的老师越关注新闻资讯。 (3)不同学历
2、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拟不同学历老师使用功能的情况:高中、中专学历的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群聊和新闻资讯,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老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共享动态和新闻资讯,由此能够看出,所有学历段的老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上不具有差异性,而高中、中专学历的老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外更倾向于群聊功能,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老师则更倾向于共享动态。 (二)老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为构建合适网络环境下利用社交网络促进老师胜任力的模型,首先研究了我国目前关于老师胜任力方面已获得的成果,采用德尔菲法分析老师胜任力因子,并进行问卷调查证明因子成分以构建老师胜任力模型。在中国知
3、网(CNKI)期刊数据库,以“胜任力、“老师胜任力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期刊;为“核心期刊、“CSSCI,共检索到81条结果。剔除无效样本,选取与本研究相近的13篇论文重点研究,编制(老师胜任力因子核检表),核检表中共66个因子。将核检表发放给由九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各位专家以匿名的方式选出他们自以为重要的胜任力因子,经过三次征询与反应,专家们的意见最终趋于一致,得出了胜任力因子22个:沟通技能、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艺术感、遵守规则、治学严谨、质疑态度、热情、概念性思维、个人影响力、客观性、创造性、情绪洞察力、坚持性、自自信心、接受挑战、捉住机遇、自己控制、成就动机、效率感、反思能力和利他
4、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老师胜任力调查问卷),调查广东大埔县和甘肃康县的农村老师200名,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22个因子进行降维,得出六个因子群: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外显潜力。关于胜任力模型最早的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它们都共同讲明了老师教学胜任力是由外显和内隐两部分构成,老师教学胜任力内隐因子包含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老师教学胜任力外显因子包含外显潜力。外显潜力主要指的是显示在冰山外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表的、能够很容易观察到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那部分内隐因素,是内在的、根本的、不易被观察到,需要
5、通过因子分析才能发现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内隐与外显的关系,构建出老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的五个因子群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而外显胜任力因子的一个因子群则属于显现于外的可观察到的部分。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因子与外显胜任力因子互相联络,互相作用,内隐决定外显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而外显是发展的详细程度,是内隐的外在表现。通过此模型,我们同样能够发现,内隐部分如同冰山潜藏水底的部分,不可直观却实际拥有宏大的能量,而外显部分即所谓的“冰山一角。通过此模型,我们能很好地分析老师胜任力构成成分及要提升老师胜任力应该把握的要素。三、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老师教学胜
6、任力的模型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11。一方面,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源天天成级数增长;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资源零散、无序且互不关联。西门思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经过12。联通主义的产生,为现代背景下学习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解释,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区别于传统学习理论的最大特征是:注重人文精神,关注知识源的外部联合,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充分考虑个体内部认知与外部群体智慧的关系。而克罗斯曾讲:“学习就是优化本人的内外网络。学习的生态论mdash;mdash;mdash;学习就是构建及优
7、化本人的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13。所以,当今的学习应该是互联的经过,是学习沟通网络构建的经过。如图2所示,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利用现有的社会交互网络工具创立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目的明确的提升老师教学胜任力,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社交网络,开展持续的网络培训、学习和知识管理。在社交网络里有老师、专家、在线导师等多个主体,组成学习共同体,能够利用QQ、微信等沟通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协作、评价等形式的学习对话,共享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建立知识的连接。专家、在线导师等助学者可提出反应和评价,为老师提供持续不断的指导,进而避免个体知识建构带来的主观性与片面性。这种轻松自然的社会交往让老师感
8、遭到良好的情感关心,知识的获得经过变得轻松、有趣,进而有效维持了老师的学习动机。根据前期的农村中小学老师社交网络设备使用的调查报告,并结合老师胜任力的模型,以及相关传播学理论,笔者构建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老师胜任力的模型,如图3所示。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模型,能够从理论上提出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老师教学胜任力的详细策略和可操作形式,并通过研究对理论上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该模型由四大部分构成:一是需要老师提升胜任力的因子(外显因子和内隐因子)以及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二是利用社交网络提升老师胜任力的手段(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和成果展示平台);三是评价机制;四是培训主体(老师
9、)。作为老师,要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不断地深化经历和专业的知识,知识能够教授,经历需要积累。下面主要阐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老师知识和经历深化方面所要起到的作用。 (一)在线导师创立基于“导师mdash;研究生14形式的在线导师团队。在线导师团队成员主体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他们一是身处高校,专业背景扎实;二是容易接受新事物且熟悉各种社交网络相关软件;三是时间和精神充沛,能够天天上网,及时解决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保证了教学互动的质量;四是研究生与本人的导师联络密切,能够及时沟通本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对于老师,在线导师知足了他们实用、即时的学习需求,并且这种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老师学习不是在同一
10、地点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学习是发生在详细真实的情境下,而非人为模拟的。这种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愈加需要老师得到在线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线导师的专业知识的完善性、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对于提高老师的专业潜力的教学胜任力因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资源库现今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资源网站,这些网站往往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交互功能,有着较大的用户介入度。比方用于分享文本资源的博客、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等,用于分享视频资源的土豆和优酷等。我们利用这些成熟的网站,首先建立分工明确的资源库,其次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最后再将这些能够提升老师胜任力的资源利用社交网络推送给老师,进而知足老师进
11、行终身学习的学习需求。而针对移动设备推送的资源部分,根据最小粒度原则,我们将文本篇幅、视频长短等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切割再进行推送。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资源繁多,造成老师获取资源的时间浪费和获取通道受阻。资源库为老师提供了完善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励志故事、教学技巧等,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老师的外显潜力和高阶潜力。 (三)多功能聊天室非正式学习学习的泛在性,以为人际通信沟通的本质就是学习15。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讲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与朋友、同事、父母间的聊天或者是讨论等,这些都是学习的时机。普遍以为,有75%80%的学习都是以这种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16。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对话学习理论1718,我们能够通过协
12、商分歧逐步共享理解,并相互改变观念。我们能够通过各种多功能聊天室的社交网络将各地不同的一线老师组织起来,通过例如QQ群聊、微信通讯等即时社交软件沟通获取知识和信息,老师在与其他老师同仁的沟通互动中,将本人的问题、想法告之别人,在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本人的知识体系。当然,在沟通互动中,某些时候会发现其他老师的想法比本人原来想象的更好,能学到更多有用的内容,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多功能聊天室能够有效地促进老师的人际潜力。 (四)成果展示平台学习的进行能够通过与别人经历的共享获得。而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经历共享。案例教学一般把本人过去成功或优秀的教学事件,通过系统的经历总结
13、沉淀成经典案例,再通过成功展示平台让其他老师进行学习、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内化案例情景,把其他老师带入案例情景中,通过其他老师的探索、研讨习得经历。通过建立成果展示平台这种方法:一是为老师提供能够进行“案例教学、经历共享的地方,进而使老师进一步完善本人的教学经历;二是在成果展示平台中,参加奖评机制和鼓励措施,进而体现老师的自己实现的价值,勇于共享。成果展示平台的作用就是使老师的内驱潜力方面的教学胜任力因子得到提升。 (五)定期评价定期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包括:在线导师制度、资源库(文本、图片、视频等)的建设和管理、多功能聊天室的聊天内容以及成果展示平台中老师的表现。在线导师定期提交工作总结,并定期组
14、织在线导师开会,讨论通过社交网络与老师互动经过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在资源库中统计老师对推送的文本资源的浏览量、视频的观看次数及评论,在成果展示平台统计老师的留言、评论。根据老师介入活动的积极程度和绩效,会通过积分、信誉、等级等形式表现并记录在案,然后在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成果突出的老师列表,当老师看到本人的成果及其他老师的活动记录时,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比拟,进而产生动力。让老师之间可以以看到相互的成绩,除了合作与竞争,同时,建立专门的情感谢励员,通过情感沟通鼓励老师更多更好地介入。定期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评价,也是促进老师不断成长,进而构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定期评价能够很好地激发老师的质疑态
15、度、创新性等,进而使老师的思维潜力得到提升。 (六)五大模块互相作用资源库的存储、下载等功能,为在线导师与老师之间的资源传递、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在线导师制度,为老师提供优质资源、及时解答问题抑或是传递最新教育信息,并承当相关老师培训任务。多功能聊天室承当了在线导师与老师、老师与老师多数的沟通活动,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是整个模型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成果展示平台,一是能够为老师展示自己,进而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二是能够为在线导师对老师的定期评价提供反应资料。定期评价贯穿于整个老师胜任力提升模型,能够让在线导师监控模型的运行状态,进而做到及时调整提升策略。四、基于社交网络促进老师教学胜
16、任力的优势 (一)充足的前提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已经浸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事、医疗、企业等领域一直都是新技术得以发展的温床和基地。在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也讲明了新技术给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专家学者们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知识增加是以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在当今的网络社会,面对面的传统沟通形式已经远远不能知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进行沟通的趋势已无法阻挡。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区的老师也多采用社交网络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这必然使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形态将基于这种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变革,这也为
17、我们利用社交网络促进老师教学胜任力的施行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前期的调查,老师胜任力包含外显和内隐两大部分。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作用原理,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互相转化的关系,外显因子是内隐因子的外在表现,内隐因子是外显因子的抽象内化。那么,怎样才能利用社交网络促进这两部分知识的提升?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也包括两部分,即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体验活动,“内部的心理和意识常包括了外部的动作和操作,外部的活动也包含着内部的思维的动作和操作19。老师在应用社交网络经过中的操作实践活动以及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些外在表现都是属
18、于外部体验活动。而通过这些操作实践活动以及与同事、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活动,间接促进老师本身内隐知识的提升,这种从外部体验活动内化成本身能力的迁移经过就是内部心理活动,它“既不是对外物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事先存在构造的独立显现,而是包括主体与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互相作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20。老师利用社交网络能够做到既依靠于外部体验活动,又依靠于内部心理活动,通过两种活动的不断转化使老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构成良性循环。 (三)低廉的资金优势在经济领域非常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投高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所以“成本控制是老师培训经过中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的“国培计划
19、,其覆盖面终究是有限的。而我们构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老师胜任力提升模型的目的也有提高成本效益的良好愿望。 (四)终身学习体系的必然要求当一系列的“国培计划以及类似于这种面对面培训的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就会跨越到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境,在不同的转换中进行学习,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进行学习和得到支持,而不是离开课堂后就终止了。面对这个问题,基于社交网络促进老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在技术赋能(Technology-Enabled)的社交网络时代,老师不仅能够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持续学习,而且能够与同行进行沟通,共享知识,探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社交网络,老师还能够进一步得到导师的指导
20、,进而有利于老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实现。五、结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老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将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相结合,将社会资源与老师教学相结合,将高校教学研究与一线老师实践相结合。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成果展示平台和定期评价这五大模块严密联络,互相作用。以老师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David.Mclelland.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7780. 2舒莹.老师胜任力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
21、98. 34Bisschoff,BennieGrobler.TheManagementofTeacherCompetenceJ.JournalofIrrserviceEducation,1998,(24):1114. 56彭彦铭,郭志平,李正中.老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2025. 7Bisschoff,BennieGrobler.TheManagementofTeacherCompetenceJ.JournalofIn-serviceEducation,1998,(24):2328. 8Arthur,M.,Inkson,K.,Pmlgle,J.T
22、heNewCareers:Indi-VidualActionandEconomicChangeM.ThousandOaks,CA:Sage,1999. 9Arthur,M.TheBoundarylessCareer:ANewPerspectiveforOrganizationalInquiry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4,15(2):295306. 10解韬.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当代大学教育,2020,(2):2026. 11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20,(2):1118. 12GeorgeSiem
23、ens.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J.InstructionalTechnologyDistanceLearning,2005,2(1):310. 13李改霞,陈云虹.基于联通主义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架构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6):650. 14曾祥跃.“导师mdash;研究生远程教学辅导形式的实践探索及考虑mdash;mdash;mdash;以中山大学当代远程教育为例J.远程教育,2020,(6):8992. 15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426.农村小学老师论文范文篇二
24、(中小学老师培训的信息素养)一、中小学老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老师介入培训的主动性缺乏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参训心理准备缺乏,参训目的过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训任务获得学分作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各类培训脱离实际,导致中小学老师对培训习惯性失望;二是培训缺乏完善的约束和鼓励机制,使学员容易产生惰性;三是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与老师专业关联不大,导致老师对培训兴趣不大。另外,培训规划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培训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首先,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一般安排在学期里,导致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校领导片面注重升学,轻视老师个人专业发展,导致老师客
25、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而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实践操作,并且知识技能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必须保证培训连贯性,以及足够的参训时间。其次,空间安排不合理。培训安排在指定场所,一般离中小学校(十分是农村中小学校)有一段距离,交通不便,给老师带来参训压力。再次,经费缺乏。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专项培训经费,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费和用餐费需要个人承当,造成老师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培训组织者往往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提供培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培训者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工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教学内容上缺少严格的约
26、束机制,任由培训老师随意组织施行。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互相之间的隔膜,使得培训成为了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各自的狂欢,而不是互相之间的和谐互动。一般学科培训的师资大多来自于中小学教学一线,这类老师深受学员欢迎,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的授课者多来自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这类老师本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不太接地气,容易脱离学员的实际需求,使得学员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三)培训方式过于单一,服务滞后目前的培训方式传统单一,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开设讲座、实践课程观摩与操作为主。培训主体仍然是授课老师,学员处于被动介入的地位,不能充分表达培训意愿。培训组织者是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除了具备项目的研发能力以外,还应该
27、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意识。而实际情况是,培训组织者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二、解决中小学老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老师参训的主动性1.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培训组织者不能无视学员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的差异,通过设置“近期发展区,构成累积效应,使老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培训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分五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内容密切联络学员的实际需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部分课程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任务驱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应突出操作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
28、。笔者组织并授课的面向浙江省的“课件无忧90学时培训,很好地贯彻了这三个原则,遭到参训学员的好评,正由于有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教师选报,2020-2021年,超过3000位老师参加了本培训。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内容应力求简单,授课老师绝不能专业术语连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训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学员理解、记忆和操作,让学员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培训的内容力务实用,一定要贴近学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让学员能学以致用,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训内容力求有趣,通过简单、有趣、实用的课堂练习,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学员快乐地学习,通过每日学
29、习成果的展示,给学员一定的压力和较大的成就感,让学员感遭到实实在在的收获,进而改变他们长期以来对老师培训的消极看法,变忍耐培训为享受培训。 (二)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教师只要全面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策略。相应的,只要合理有效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培训老师的学习兴趣,也真正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两张皮,最终只能是各自为政,让老师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根据情绪心理学理论来看,参训心理经过主要包括认知经过和情意经过。认知经过是对培训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的经过,而参训老师的情绪和情感能促进或阻止参训老师的认知经过。因而,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
30、该加强协作,积极提供时间、空间、经费三方面的支持,让中小学老师愉快参训。对参训学员提供时间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加中小学校师资配备;其次要求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能够部分利用双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次学校领导要重视一线老师的专业发展、调整安排好参训老师的工作任务。培训机构能够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是送教进校的,固然对组班教师和任课教师造成一点费事,但方便了学员。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对老师培训还应加大投入。老师参加培训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大减轻参训老师的经济压力。 (三)开展多样化培训在培训方
31、式的选择上,培训老师应以方便学员学习为主,倡导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专题讲座与介入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沟通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沟通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就培训管理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管理者的严肃性,要做好参训老师的思想发动工作,约束和鼓励学员;应严格执行点名签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学员的参训时间;做好对学员的培训经过性评价与培训总结性评价;做好参训老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发放参训证书和学分。就培训服务而言,培训组织者应该有服务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训,真诚待学员。笔者在组织“课件无忧培训时,非常注重培训的服务。培训前确保通知到每个学员;培训开场后要对各种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事情及时处理;培训后关注学员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难题,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加强培训的“售后服务,建立良好的培训口碑。三、结语中小学老师要获得专业发展,优质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必不可少。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固然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却不把参加培训作为实现本身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反而视为一种负担。解决这一矛盾需从提高参训老师的主动性和加强培训的吸引力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学老师信息素养水平,促进老师专业发展,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