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生产力(OverallProductivity)从内涵上讲,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外延上讲,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者合称生产力三要素。实现生产力的目的离不开四个领域:Land(土地)、Labor(劳动力)、Capital(资本)、Technology(技术)。因而,生产力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作为实体的三要素的总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根据这个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像竹子的生长,中间存在着若干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解体的时点,也是生产力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发展的极限。因而
2、,要把握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首先要清楚生产力发展的节点。生产力中的生产要素三分法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该原理适用于中国古代多数时期的生产力,如传统哲学思想中关于提高生产力的文献(易经旅)就描绘了生产力的三要素:旅即次,怀其资,得僮仆贞。资即上文已讲过的资本,次与僮仆贞分别指土地和劳动力。同时,我们还能够从(大学)一书的记载中看出生产力的三要素,如: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在(大学)的生产力要素中:第一个要素是有德行的人,第二个要素是土地,第三个要素是资本,而这三个要素均属于当代企业的资源管理和生产力的范畴。生产是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一个有机互动的经过,因而,生
3、产本身要得以持续不断地展开,就必须首先有一个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四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循环体系。有生产才有生产力,有生产力才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能产生价值的生产力资源,以知足顾客需求的目的。西方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讲到生产力目的时指出,生产力目的是让资源更具生产力:生产力是对管理能力的第一个检测,检验资源能否都利用了,它们的产出是多少,没有生产力目的的企业没有方向,也无法控制。生产力是一个企业内各部门的管理以及与其他企业的管理作比拟的最佳标准。而衡量这个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力,即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他们的收益,不断提高生产力是企业管理者的最重
4、要的任务之一。因而,企业管理者负有对生产资源配置成生产性利用的责任,这也是企业管理者的行政功能之一,从经济角度而言,我们将其称之为生产力。美国的管理学大师泰勒在科学管理理论中就提醒管理者,人的能力各有差异,而每一个人在做合适他的工作和任务时,有资格要求本人能够得到一份好的收入和博得尊严。而管理者有责任发现每个人最合适干的工作,并赋予他这份工作,通过分配任务,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以及足够的管理支持以及培训,帮助他提高绩效,让员工更具生产力。春秋时期,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齐国的丞相管仲从财富生产靠分工的生产力理念出发,把国民分为四类(简称四民):士、农、工、商,并根据这个顺序对国民进行分别编制,
5、使四民本身都进入职业化状态,并且世代相传,除农民中的出色者可升入士外,其别人的职业基本实现固定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利于人们积累各自的职业经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管子以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匡))实行分业定居后,士处闲燕,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暮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管子小匡))。因此,四民分业不仅提高了社
6、会生产力,还对提高士的道德修养特别有利。详细来看,农民集中寓居于乡村,旦暮从事于田野,与田地相结合,这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者集中定居在城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更有利于他们选择精良的器材,进而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就市井,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管子小匡)),商人们熟知货源,把握商品信息,就能够做到调济有无,活跃市场。总之,实行分业定居能够使士、农、工、商四民在其各自所居的地域中构成浓厚的专业气氛和广泛的技术沟通,进而有利于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社会组织的生产力。同时
7、,管子也以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人被动地顺应自然的生产力,(管子度地)篇中把天看作是自然之天,并以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规律办事,注意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天地自然相协调而提高生产力。由于在古代农业是社会最主要的经济产业,并得到统治阶级的一致重视,但当时的农业产业也是最依靠自然规律的,所以农业经济也主要是遵循自然规律。在生产力主要依靠自然条件,生产手段又特别原始和落后的情况下,一切行为方式均要顺乎自然规律和按季节行事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例如,齐国靠近大海,湖泊、河流很多,因而,齐国把水当作重要的生产要素,重视对境内水文的开发利用: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
8、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此扼之可也,而不久长有危殆矣。而水的特性则包括: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至于漂石。而下向高,即留而不行。故高其上,领瓴之,尺有特别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乃迂其道而远之,以势行之。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为了更好地控制河流,使河流资源能为所用,齐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构筑了很多堤防:春三月,天地枯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
9、生可食,寒暑调,昼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土乃益刚。令甲士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上,小其下,随水而行。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夹水四周,禾稼不伤,岁埤增之,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于柏杨,以备决水。((管子度地))从上述文献记载中能够看出,管子所强调的人与天调的思想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即自然界是人类获取生产资料和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之一,离开了自然界所提供应人类的各种生产资料,人类将无法生存和繁衍。而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首先要根据自然规律办事,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节拍和韵律行事,以利用好自然环境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生产力的重要性:自古国家久安长治之模,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拓,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聿成丰亨豫大之休。古今中外的历史经历一再表明,不管是国家建设还是企业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气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劳动及其对利益的合理追求,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二个气力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三个决定性气力就是合理的制度建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注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力关系的辩证思维,对生产型企业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