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题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复习题及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复习题及解析.精品文档.生物复习题及解析(仅供参考)第13章 种群如何进化1、 进化的证据有哪些?化石记录(The fossil record)、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2、 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的学科。启迪了达尔文关于现存物种由其祖先进化而来的思想。3、 比较解剖学(comparative anatomy) :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身体构造的学科。物种之间特定的解剖学相似性蕴含着进化史的证据。4、 比较胚胎学(comparative embry
2、ology):是对不同生物在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结构进行比较的学科。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在胚胎发育阶段形态相似。5、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tion):具有更好适应环境条件的遗传特性的个体具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即:最大程度适应环境的个体容易繁殖更多的后代。6、 种群(population): 生活在同一地域、同一时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7、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主要研究种群内广泛的遗传变异并记录种群的遗传结构随时间的改变。8、 基因库(gene pool):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共有的全部等位基因之和。9、 基因频率:等位基因的某一“形态”(morphs
3、) 在基因库中所占的相对比例。10、 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的一对等位基因组合占种群此基因座等位基因组合的比率。11、 单基因遗传:性状由一个基因座决定,其上有产生唯一确定的表型(only distinct phenotype)的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中间类型(in-between types)。12、 多基因遗传:大多性状来自于几个基因的共同作用,该性状在种群内大多是连续变化的。13、 形态:当一个种群包含有一个表型特征的两个或更多个形式时,这种不同的形式称为“形态” (morphs) 。14、 多态:如果两个或更多个“形态”以较为显著的数量共存(即:没有一种“形态”数量极少),我们则称这个种群
4、就某一特征而言,是多态的(polymorphic)。15、 (微)进化进化是代代相传的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最小规模的描述进化微进化(microevolution)。16、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由于偶然性所造成的小种群的基因库改变的进化机制。17、 瓶颈效应(the bottleneck effect):某些环境灾难性变化,使种群大小急剧减少,由于偶然性,在存活个体中,有的等位基因会过量表达,而有的则表达不充分,还有一些则可能完全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效应。这样由于种群骤减引起的遗传漂变叫瓶颈效应。18、 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新的小种群(由于移居形
5、成)中的遗传漂变。19、 基因流(gene flow):与其他种群的基因交换。打破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上与其他种群完全隔离。20、 达尔文适合度(Darwinian fitness): 一个个体相对其它个体而言对下一代基因库所作的贡献。(产生可育后代是唯一的在自然选择中得分的因素)21、 达尔文医学(Darwinian medicine):从进化角度研究健康问题。22、 自然选择的作用方式?定向化选择(选择极端表型),多样化选择(在两个或多个表型共存,达到一个平衡),稳定化选择(使某一特定的性状在小范围内变化)。23、 进化的最小单位是什么?种群。24、 什么是Hardy-W
6、einberg平衡?Hardy-Weinberg平衡:不发生进化的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中,即种群的基因库始终保持恒定。有性生殖过程中 基因重组本身 并不能改变基因,自然选择改变基因库。25、 微进化的机制是什么?遗传漂变、基因流动、突变、自然选择。第14章 生物多样化如何进化1、 宏进化:宏进化(macroevolution)包括(1)化石记录中的主要生物学变化;(2)物种的增多生物的多样性;(3)进化上的新事物起源鸟的翅膀、人的大脑;(4)某些进化革新后的爆炸性多样化花出现之后,千万个植物物种的起源;(5)以及集群性灭绝后可产生新的适应性爆发 。2、 物种(species):天然种群中可以相互
7、交配的集群而且与其他集群有生殖隔离。(此概念以有性生殖为前提,不能用于所有的情况)3、 ?联适应(exaptation, 即 preadaptation):在某一环境中进化的而又适应于其他功能。如进化中鸟类蜂窝状的骨骼很轻,适应了未来的飞行。联适应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的阶段逐渐生成新结构的一种机制,每种结构在其进化的每一阶段的环境中都有某种功能。4、 幼体发育(paedomorphosis):成体中保留有幼体的结构。5、 系统学:系统学(systematics):是对过去和现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重构进化史)。包括分类学。6、 分类学(taxonomy):指对物种进行鉴定、命名和分类。7、 双名法(
8、binomial):每个物种由两部分拉丁文名称组成,属名(genus)+种名(species);双名斜体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 Homo sapiens。8、 同源性:同源结构反映种系发生关系,如脊椎动物的上肢,尽管外貌相差甚远,但拥有基本的相似性,因为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但并非所有相似的器官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即具有同源性(homology)。(两个物种间同源结构越多,亲缘关系越近)9、 趋同进化与同功性:许多物种属于不同进化树,被自然选择塑造成相似的结构,称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的相似性称为同功性(analogy)。Ps: 区分同源性
9、与同功性:适应往往使同源性模糊(1)比较胚胎发育 ; (2)两种相似的结构越复杂,独立进化的可能性越小,即越可能有同源性。10、 分支系统分析与种系发生:分子生物学结合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分支系统分析(cladistic analysis)。种系发生(phylogeny),即物种的进化史。11、 宏进化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新生命形式的起源物种起源宏进化的重点12、 物种形成(Speciation)的模式?(1)非分支进化: 一个种群由于适应了变化中的环境而改变,甚至变成新物种。(2)分支进化:一个物种由于适应环境而分支出一个或多个新物种,而原物种继续存在。生命进化史的主要模式,产生生物多样性 。
10、13、 物种间的生殖屏障有哪些?(1)合子前屏障(pre-zygotic barrier):妨碍种间交配或在种间交配时阻止受精。(2)合子后屏障(post-zygotic barrier):种间交配形成杂交合子后发生杂种不活或杂种不育。14、 物种形成的机制是什么?某一群体的基因库由于某些原因(遗传漂变),从其同物种基因库中切离出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这个群体可沿着自己的路线进化,形成新的物种。(1)异域物种形成:其基因流的根本障碍是地理隔离。几个地理过程可将一个种群分成两个或更多独立的种群。(2)同域物种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在同一区域形成新种。(如多倍体物种)15、 物种形成的节奏是什么
11、?渐进模式(Gradualist model):发生于漫长时间内的许多小变化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新物种。点断平衡模式(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物种以相当迅速的变化爆发式地变成不同的物种,而不是缓慢地变成不同物种16、 生物革新的进化包括哪两大部分?(1)旧结构对新功能的适应:已存在的结构在执行新功能时逐渐改进、完善;生物体大多数结构都有进化的可塑性,即有执行不同功能的潜能。(2)发育和进化革新:渐变的进化改造可能蕴含着种群中大量的遗传变化;另一方面,较少的遗传变化可以导致主要结构的改变;编码发育的基因在一个生物从合子到成体的变化过程中控制着变化的速率、时间
12、及空间模式小变化产生大影响。17、 如何用放射分析年代测定法(radiometric dating) 估算化石的年龄?(1)14C,是半衰期约为56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生物死后,停止从环境中摄取碳元素,而体内的14C因衰变而逐渐减少,由此可判断化石中生物的年代。14C在生物体中含量极低,半衰期相对较短,只能用于判定少于5万年的化石的年代。(2)判定年代更久的化石,要用半衰期更长的放射性同位素如 铀-铅。18、 泛大陆何时形成?古生代末期(2.5亿年前),板块运动使所有大陆集聚,被称为“泛大陆”(Pangaea)。19、 哪两次集群性大灭绝对地球生命影响最大?分别发生在何时?(1)第三次,距今
13、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2)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 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20、 级系分类法包括哪8个等级?种(species) 属 (genus) 科(family)目(order) 纲(class) 门(phylum) 界(kingdom)域(domain)21、 生物分类的五界、三域各包括哪些?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动物界(
14、Animalia)。细菌域(Bacteria)、古细菌域(Archaea)、真核生物域(Eukarya)。 第15章 微生物的进化1、 生命史中的主要阶段,各大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球产生于45亿年前,地壳在40亿年前开始凝固。35亿年前地球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生物原核生物 ,后分化两类:细菌和古细菌。25亿年前,光合原生生物分解水释放氧气,改变了地球 海洋和大气的气体成分。氧气的增多使许多原核生物毁灭,幸存者们演化出代谢模式的多样化,包括利用氧气进行细胞呼吸,从食物中获取能量。17亿年前开始出现真核生物的爆发,那时的真核细胞为原生生物。10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真核生物,如多细胞海藻,以及之后的植物
15、、真菌和动物。动物爆发在5亿7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最早的出现于前寒武纪晚期的海洋中(软体无脊椎动物)。4亿7千5百万年前,植物与真菌上陆,两者密切相关至今如此;植物改变了地球景观,为动物上陆创造了机会生命史85%以上的时间,生命局限于水中。2、 生命起源的4阶段假说是怎样的?阶段1.有机单体的非生物合成:组成生命可能的分子很早就存在。阶段2.多聚体的非生物合成(实验室可以验证):将有机单分子溶液滴在热的砂子、泥土或岩石上,有机单体在热的作用下,可以自发地聚合成多聚体,如多肽链。阶段3.自我复制分子的起源:遗传的基础就是自我复制的分子。阶段4.前细胞的形成:生命出现之前的世界中,RNA和多肽可能被
16、包装在脂质膜中,彼此靠近而更高效率地相互作用,这种分子集合体称前细胞(Pre-cell)。3、 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4、 生源说:生源说(biogenesis):所有的生物只能来源于已存在的生物。5、 核酶:细胞中也发现有催化作用的RNA, 称核酶(ribozyme)。6、 前细胞:生命出现之前的世界中,RNA和多肽可能被包装在脂质膜中,彼此靠近而更高效率地相互作用,这种分子集合体称前细胞(Pre-cell)。7、 内孢子:许多细菌通过形成内孢子(endospore)度过不良环境。内孢子可休眠几百年,沸水也不能消灭它,需
17、高压蒸汽杀灭。8、 病原体:包括细菌的所有致病微生物,统称病原体(pathogen)。9、 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超毒,如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进入血液。10、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是细菌胞壁的化学成分脂多糖,导致发烧、疼痛、休克。11、 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中生命所依赖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组分和物理组分之间循环化学循环。12、 生物除污:利用原核生物的代谢,除去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是生物除污(bioremediation)。13、 共生:共生: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的紧密联合。14、 内共生:内共生:一个物种生活在另一个物种之内。15、 原核生物
18、的3个角色是什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6、 原核生物营养的多样化是怎样的? 光能自养(photoautotroph):利用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如:蓝细菌、植物、藻类。 化能自养(chemoautotroph):利用CO2作为碳源,从硫化氢(H2S)或氨(NH3)汲取能量。某些原核生物特有。如:深海热水喷口的古细菌。 光能异养(photoheterotroph):从有机物获得碳,利用光产生ATP。仅限于某些原核生物。 化能异养(chemoheterotroph):消耗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和碳 广泛存在的营养方式,包括原核生物、某些原生生物、某些植物、所有的真菌和动物。17、
19、原核生物的生态影响有哪些?致病细菌:包括细菌的所有致病微生物,统称病原体(pathogen)。大多数病菌致病是由于产生毒素;分为两类:外毒素和内毒素。原核生物和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中生命所依赖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组分和物理组分之间循环化学循环。原核生物和生物除污:利用原核生物的代谢,除去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是生物除污(bioremediation)。18、 原核生物进化的两个主要分支是什么?细菌和古细菌(archaea)。19、 原生生物根据生活方式分为哪4类?原生动物(protozoans):生活于液体环境,多数捕食细菌或其它原生动物,有些寄生在动物体内,致病。黏菌类(slime molds
20、): 外观和生活方式类似真菌,有丝状体,便于增加环境接触面积,分为两类:原质团黏菌(plasmodial slime mold)和细胞黏菌(cellular slime mold)。单细胞藻类: 光合原生生物统称藻类(algae);单细胞藻类是浮游生物(plankton)的组分,称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海藻(seaweeds): 大型的、多细胞的海生藻类,生长在岩石海岸和海滩上。20、 原生生物分为哪5类?鞭毛生物类(flagellates)、变形虫类阿米巴(amoeba)、顶复虫类(apicomplexans)、有孔虫(forams)、纤毛虫类(ciliates)。21、
21、黏菌类分为哪两类:原质团黏菌(plasmodial slime mold)和细胞黏菌(cellular slime mold)。22、 赤潮是由什么属的什么藻类引起的?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的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s)。23、 硅藻、绿藻和海藻各有什么特点?硅藻(diatoms):有玻璃状细胞壁,内含SiO2。胞内贮存油滴,使飘浮接近阳光。大量变成化石的硅藻形成硅藻土,用作过滤和研磨材料。绿藻(green algae):含大量叶绿体,具有鞭毛。多淡水生活,包括单细胞绿藻(衣藻)和集群的团藻与植物亲缘最近。海藻(seaweeds):大型的、多细胞的海生藻类,生长在
22、岩石海岸和海滩上。*细胞壁上有黏滑的和橡胶状的物质,以缓冲海浪,可用作食物添加剂;海藻提取物琼脂,是细菌培养基中形成凝胶的基础。*富含碘和其它矿物质,其中的多糖为人类不能消化。*其亲缘关系与单细胞藻类更近,外观与植物的相似性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根据颜色分3类,绿藻、红藻和褐藻;3类都有可食用品种。第16章 植物、真菌及其上陆24、 植物上陆的结构性适应有哪些?(1)为适应陆生环境,特化出地上的茎、叶和地下的根,用于吸收水和矿物质;(2)植物的叶子是光合作用器官,叶表面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而蜡质结构有助于保持水分;(3)植物的茎进化出木质素(lignin),使细胞壁变硬,起支持作用;(4)大多数
23、植物有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是由管状细胞构成,其分支遍布整个植株。维管组织特化为两种运输组织: 木质部(xylem):由死细胞组成的管道,运输矿物质和水; 韧皮部(phloem):由活细胞组成,运输营养。25、 植物上陆的生殖性适应有哪些?(1)植物(以及某些藻类)进化出配子囊(gametangium),即在配子外面生成一个保护性结构,以保证配子在湿润环境发育;(2)花粉的传播,可以依靠风、动物;受精和发育发生在雌性植株体内;(3)胚在种子里,也多依靠风、动物传播。26、 植物的进化要点有哪些?化石记录了植物进化的4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都以结构的进化为标志,这些结构为陆上
24、生活提供了新机会。起源于水生的轮藻纲绿藻,进化出配子囊,保护配子和胚,这一结构使得苔藓植物(bryophytes)登陆;进化出维管植物,无种子,使得蕨类植物(ferns)上陆;进化出种子植物,种子可以进一步保护胚,裸子植物(gymnosperms)上陆;进化出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angiosperms)。花是复杂的生殖结构,种子被保存在子房的小室中。27、 苔藓植物(bryophytes)的结构生殖特点有哪些?(1)苔藓蜡质的膜防止失水,胚在配子囊中发育,这使得它们的陆地生活成为可能;(2)苔藓的生殖需要水,精子有鞭毛,要在水中游动到达卵子;(3)没有木质素而矮小,没有维管组织而必须生活在潮
25、湿环境;(4)苔藓有两种不同植株个体,绿色海绵样的为配子体(gametophyte),另一种为孢子体(sporophyte),由配子体长出的柄,顶端为孢蒴(spore capsule);(5)配子体细胞是单倍体,产生单倍体雌雄配子,而孢子体细胞为二倍体,产生单倍体孢子;(6)孢子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而雌雄配子需融合成二倍体合子,才发育成新个体;孢子具有坚硬外壳,帮助抵御干燥环境。28、 世代交替:配子体和孢子体二者可以相互产生,是相互交替的世代。这种类型的生活周期称为世代交替 (alteration of generation)。孢子(N)配子体配子结合(2N)孢子体29、 共生:共生(sym
26、biosis)指直接接触的不同物种的个体间的生态关系,通常是互利互惠的。30、 寄生(autoeciousness):是一种损害宿主的共生关系。31、 地衣(lichen):由真菌和藻类组成的互利共生体,是两个物种互相融合形成的新生命形式,藻类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营养,真菌的菌丝体为藻类提供良好的环境,帮助藻类吸收并保持水分和矿物质。32、 蕨类植物(ferns)的结构生殖特点有哪些?(1)蕨类植物进化出维管组织,没有种子, 孢子体较发达;(2)精子也有鞭毛,需要水完成受精。33、 种子植物(spermatophyte)的陆生适应有哪些?配子体进一步减少,孢子体相对发达。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因为
27、单倍体的配子体更容易基因突变。针叶林树本身就是孢子体,其微小的配子体生活在球果(cone)中;出现花粉(pollen),即退化的雄配子体,发育出精子细胞。在松柏类植物,风将花粉传至雌球果,卵就在鳞片间的胚珠内(雌配子体)发育。雌球果生长位置较高,防止同株受粉;出现种子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包裹着胚和贮备的养分。34、 被子植物(angiosperms)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被子植物进化出花,维管组织改进比裸子植物更有效,这是被子植物成功的关键。35、 真菌的营养是怎样的?(1)异养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消化食物,将复杂的分子分解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2)真菌是分解者,在无生命的动植物尸体或排泄
28、物中生活;(3)寄生性真菌,从活的宿主细胞或体液中吸取营养,其中有些是病原体;(4)有些与植物互利互惠。36、 真菌(fungi)的生态影响有哪些?(1)真菌是分解者真菌和细菌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当然它们既会分解废物又会为我们生活带来不便。(2)寄生性真菌10万多种真菌中,30%是寄生的,大多跟植物寄生在一起,一种真菌几乎消灭了美国所有榆树,甚至危害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大约50种真菌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导致肺病、阴道炎、皮肤病等。(3)真菌的商业用途蘑菇和块菌是美味的食用真菌部分,真菌可用来催熟奶酪、发面、酿酒、酿造业等;真菌还有重要药用价值,生
29、产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真菌对地球上生命有重要作用。第17章 动物的进化1、 寒武纪大爆发的可能原因?(1)捕食-猎物关系复杂,动物多种多样适应有坚硬的外骨骼;(2)控制动物形态发育的基因的进化躯体形态差别。2、 动物进化的4个分支点是什么?(1)无组织有组织;(2)两侧对称,使动物有一个“头”,便于最先接触食物、危险等刺激(另一对称是辐射对称);(3)产生复杂的体腔,保护内脏,有利于内脏器官能独立生长和运动;(4)真体腔的两个进化分支(细胞团体腔和消化管体腔)。3、 真体腔和假体腔的区别是什么?假体腔,体腔内壁只有部分来自中胚层,如线虫动物:蛔虫。真体腔,体腔内壁都来自中胚层,如
30、环节动物:蚯蚓。4、 多孔动物门(Porifera)的结构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1)中空多孔囊,由松散的细胞连接而成,没有形成真正的组织;(2)有特化的细胞:如 领细胞,具鞭毛,滤食。变形细胞摄取领细胞的食物,消化并输送给其他细胞,运送氧气,处理废物,制造骨骼纤维。代表动物:海绵动物(sponges),营固定生活。5、 刺胞动物门(Cnidaria)的结构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1)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消化腔只有一个出口;(2)食肉类,其触手具刺细胞,用于防御和捕食。;(3)身体结构可有两种变形,刺胞动物有其中一种或两种都有: 营固着生活的水螅型(polyp); 营浮游生活的水母型(med
31、usa)。代表动物: 海蜇、海葵、水螅、珊瑚。6、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结构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扁形动物(flatworms )是最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三胚层,无体腔。代表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 7、 线虫动物门(Nematoda)的结构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1)圆柱形体型,身体两端逐渐变细;(2)有完整的消化道、口和肛门;(3)假体腔。 代表动物: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等。8、 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1)身体分为三部分:肌肉足,用于运动; 内脏团,包含大多数内部器官;外套膜,覆盖在内脏团外面,隐藏在壳(如果有壳)下;(2)许
32、多种类用齿舌(radula)来获取食物。9、 软体动物门的3个纲及其代表动物是什么?(1)腹足纲(Gastropods):如蜗牛、蛞蝓;(2)双壳纲(Bivalves):如牡蛎、蛤,;(3)头足纲(Cephalopods): 如:乌贼、章鱼。10、 环节动物门(Annelid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环节动物为身体分节的蠕虫,身体沿长轴分为许多重复的部分。11、 环节动物门3个纲及其代表动物是什么?(1)多毛纲 (Polychaeta) :如沙蚕;(2)寡毛纲(Oligochaeta)。如:蚯蚓;(3)蛭纲( Hirudinea ):如水蛭。1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3、?(1)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具有分节的附肢。体节和附肢发生了特化,具有多种功能,用于行走、摄食、收集信息、交配、防御,导致了其进化上的适应性。鉴定1百万种,分布生物圈所有栖息地;(2)体被几丁质(蛋白质和甲壳质)的外骨骼(exoskeleton) ,保护躯体,为附肢的肌肉提供支点,但在附肢与身体的连接处很薄;(3)蜕皮(molting):不断长大的节肢动物必须丢弃旧的外骨骼而分泌出一个新的外骨骼。13、 节肢动物门4个纲及其代表动物是什么?(1)蛛形纲(Arachnids) :如:蜘蛛和蝎子、螨;(2)甲壳纲(Crustacea):如虾蟹等;(3)多足纲(Myriapoda):常见的包括蜈蚣、马
34、陆等;(4)昆虫纲(Hexapoda) : 如蝴蝶、蝗虫等。 14、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的结构特点和代表动物是什么?(1)表面多棘,全部生活在海洋。不动或缓慢移动;(2)无体节,成体多辐射对称,而幼虫期为两侧对称,有4至6腕,或40;(3)身体表面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疙瘩,叫做棘状突起,是由钙质的内骨骼突出表面皮肤而形成的;代表动物:海星、海胆、海参。15、 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四大特点是什么? 位于背部中空的神经索(nerve c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索之间柔软的条状物。在成人中以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盘的形势存在 ; 鳃裂(pharyngeal slit):咽部的鳃
35、状结构; 肛后尾(post-anal tail):位于肛门后面的尾巴。16、 半索、尾索、头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各是什么?半索动物(Hemichordata)代表:柱头虫;尾索动物(Urochordata) 代表:海鞘;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 代表:文昌鱼。17、 最早的脊椎动物是什么,何时出现?有什么结构特点?最早的脊椎动物出现在距今约5.4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早期的脊椎动物为无颌类(agnathans),没有下颌。18、 鲨鱼是鱼纲的什么亚纲?软骨鱼纲。19、 哪类鱼跟两栖类亲缘关系最近?具有肺和鳍的鱼类。20、爬行类对陆生的更多适应性有哪些?鳞片中有角蛋白,防止水分散失
36、。用肺呼吸。羊膜卵(amniotic eggs) 含有大量水分,外被壳。21、鸟类有什么结构特点?蜂窝状骨骼、某些内脏器官的缺如。没有牙齿,食物在沙囊里研磨。羽毛由角蛋白组成,可绝缘、保温飞行工具胸部肌肉发达飞行动力来源。22、哺乳类何时起源?起源于距今2.25亿年的爬行类。恐龙灭绝后,哺乳开始繁盛。23、哺乳类有哪两大特征?毛发,使身体绝缘而保温。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崽。24、哺乳类分为哪3类?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各有什么代表动物?单孔类:卵生的哺乳动物。如:鸭嘴兽,针鼹。三叠纪期间从其他的哺乳动物分支出来。有袋类: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发育,妊娠期短,出生后需要在母体的育儿袋中进一步发育。袋鼠、
37、树袋熊(考拉)、负鼠。真兽类 又称有胎盘类,母体与胚胎之间的联系更长更密切,约有4500种。25、灵长目何时起源?化石记录表明:灵长类动物起源于,距今6500万年白垩纪后期。26、灵长目有什么结构特点?*有灵活的肩关节 ,可吊在树上。*一些灵长类中,指甲代替了爪子,手指变得非常灵活。*眼睛集中在前部,重叠的视野增强了深度知觉。*良好的手眼协调。*成年动物照顾幼小,大多每次产仔1个。27、灵长目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代表动物?原猴类(prosimians),最早的灵长目化石。现代原猴有:狐猴、懒猴、树熊猴和跗猴。类人猿类(anthropoids): 新大陆猴(南美洲),包括狨科和卷尾猴科,有长而
38、能缠绕的尾,有辅助攀悬树木的作用;大多种类鼻中隔宽阔,左右鼻孔开向两侧,故名阔鼻猴。 旧大陆猴(亚欧大陆),包括猴科的狒狒、短尾猴。尾亦不能缠卷,双侧鼻孔靠紧,方向朝前或朝下,故名狭鼻猴。28、人类和类人猿的历史有多少年?人类与类人猿的历史只有500700万年。29、有化石证据的最早直立行走人科动物是什么?可以追溯到多少年前?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的几种人科动物就在非洲稀树草原上行走了直立行走出现400万年前(证据)。30、所有南猿物种何时灭绝的?所有南猿物种在140万年前灭绝了。31、能人大约何时出现?有什么特点?*东非发现的距今250万年的化石,首次发现脑增大的证据
39、。脑容量介于南猿和智人之间。*发现能人(Homo habilis)打造的简单的石头工具狩猎采集。32、直立人何时从非洲开始向其它大洲扩散?180万年前,能人的后裔直立人(Homo erectus)从非洲向其他洲扩散。33、直立人跟能人比有什么进化特点?直立人比能人高,脑容量也大些,智慧使他们能在更冷的北方生存:穴居、生火、皮毛制成衣服、制造较精细的石器。34、尼安特人跟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结构特点?眉骨较高,下颌不利于发声,平均脑容量略超过现代人。35、现代智人起源的两种假说各是什么?多地域模型和取代假说(一元发生模型)。36、文明进化有哪3个主要阶段?200万年前非洲草原上狩猎和采集食物的游牧民
40、族,制造工具、组织公共活动、对劳动进行分工,出现古代艺术。1万到1万5千年前非洲、欧亚、美洲,农业的发展产生永久居住和最早城市。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新技术指数发展。37、变态: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38、论述题:人类的进化历史是怎样的?约500万-700万年前,黑猩猩和人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至少在400万年前南方古猿属的几个人科动物的物种就出现了直立的体姿。后来,约250万年前人脑变大,那时直立人与脑较小的南猿属的人科动物同时存在。直立人是首先把人的活动范围从非洲的出生地扩展到其他大陆的物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后代,例如尼安特人。按照多地区假说,现代人是以古代的智人在几个地方进化
41、出来的。反之,“走出非洲”假说则认为除非洲的古代智人外,其他古代智人都没有后代。根据这个模型,现代非洲人在相当晚期(10万年前)的迁徙才产生了今天人类的多样性。人类的文明进化始于非洲漫游的狩猎采集者,然后进步到农业的发展,最后进入到工业革命,今天在技术加速变化之下,人类文明仍在继续发展。第18章 个体和种群生态学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全球)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物进化中有哪些适应性表现?进化适应在个体表现在生理的,形态的和行为的反应。3
42、、种群密度:一个物种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分布类型:a .随机分布( random distribution ) b.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 ) c . 集团分布( group distribution ) 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限制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4、3种存活类型(1)类型:开始相当平缓,中后期曲线向下陡降,死亡增加。(2)类型:介于、 型之间,整个一生中死亡率变化不大。 (3)类型:生命早期死亡率很高,少数存活到一定年龄个体的死亡率大大降低。5、种群:种群指生活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体。 群落:群落是由生活在一个特定地区的所有生物构成的,它是不同物种种群的一个集合体。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某一特定地区的群落加上全部非生物因素。 生物圈:所有生命及其栖息地的总和为生物圈。 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指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