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7267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高二下期中复习.精品文档.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1、(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类型、特点、诱变因素、机理(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替换)(2)基因突变概

2、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基因突变的原因 有内因和外因诱发突变(外因):a.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激光、射线b.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c.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自然突变(内因):DNA复制出现差错(4)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不定向性d.低频性e.多害少利性(5)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6)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练习: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3、 基因重组 。3、(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变异类型:缺失:猫叫综合症(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缺刻翅重复:果蝇棒状眼 倒位 易位:夜来香花色遗传4、(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染色体组数目变异类型: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5、(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实例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4组,左图每组3条染色体 右图每组2条染色

4、体备注:染色体组数目判别(根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根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数目)6、(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

5、(1)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2)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3)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

6、,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7、(了解)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过程8、(了解)诱变育种的概念、原理、方法、特点9、(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0、(了解)单倍体育种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实例11、(了解)多倍体育种的方法、特点及实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方法杂交自交筛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后秋水仙素处理优点可集中优良性状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缺点育种年限长

7、盲目性及突变频率较低动物中难以开展成活率低,只适用于植物举例矮杆抗病小麦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12、(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实例基因工程别名操作对象操作水平原理操作环境结果(目的)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基因DNA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生物体外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1)基因的操作工具与工具酶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是切割DNA分子)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作用是连接 DNA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将目的

8、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安全的观点: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从理论上分析是安全的。不安全的观点: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就能把爱滋病毒和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爱滋病毒像感冒一样,大规模地传播,所以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要严格地控制。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1、(了解)生物多样性及统一性的实例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一物种个体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个体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多样化的内容:遗传

9、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 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个体水平:同源器官细胞水平: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组成,细胞器相似程度大分子水平: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一致元素水平:元素种类相差无几2、(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对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统一性:生物有共同的由来差异性: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3、(理解)选择是进化的动力人工选择结果:符合人们需求的基因频率升高自然选择结果:适应环境的基因频率升高4、(理解)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

10、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5、(理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如:从某种群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 30、60、10个。则 :A基因的频率为:(302+6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2+60)/200=40%(2)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杂合子频率的一半之和。如:一个种群中AA的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aa个体占10%。则: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

11、%=40%6、(了解)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遗传平衡定律(哈温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频率决定了基因型频率。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7、(了解)适应的概念、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实例8、(了解)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如东北虎和华南虎)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如马

12、和驴)(3)形成新物种的一般过程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1、(了解)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1)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

13、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再标出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2、(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实例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举例: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特点: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在群体中发病率高3、(了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概念和

14、实例染色体异常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举例: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良。4、(了解)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见课本)5、(了解)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遗传咨询、适龄生育、婚前检查、措施: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6、(了解)优生的主要措施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禁止近亲结婚7、(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婚姻法禁止近

15、亲结婚的规定三代以及三代以内的直系和旁系血亲。原因: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较大。8、(了解)基因治疗的方法及实例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为细胞补上丢失的基因或者改变病变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SCID的治疗9、(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22X+Y)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定的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组成。意义: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了解与癌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疾病有关的基因,对这些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基因诊断和治疗。10、(了解)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实例蚕豆病不吃蚕豆则无害;哺乳动物缺少合成维生素C

16、的基因,但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该基因的改变就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11、(了解)“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选择放松不会使有害基因在人类基因库出现很大改变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选择放松。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1)达尔文的试验: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

17、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 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

18、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理解)“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3、(了解)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4、(了解)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名称主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了解)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

19、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体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淋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内环境)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比

20、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4、(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5、(了解)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及特性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神经

21、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6、(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4)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5)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7、(理解)突触的信号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

22、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8、(理解)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9、(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只要求运动区、体觉区、白洛嘉区和韦尼克区)(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

23、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运动区、体觉区:交叉、倒置(脸部除外)支配 皮层大小与运动、感觉精细复杂有关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白洛嘉区:能听、读、不能写,不能说韦尼克区:可以说话,不能理解语言10、(了解)体温调节方式及过程(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

24、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a.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11、(了解)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

25、调节作用的物质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12、(了解)体液调节的含义及其特点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还包括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靶器官、靶细胞 、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13、(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它们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下丘脑产生激素释放激素或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为多肽,作用对象是垂体,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垂体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等,它们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垂体通

26、过促激素管理其它内分泌腺,其本身又受下丘脑的管理。14、(了解)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代谢的调节作用、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促进新陈代谢:产热效应,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由碘缺乏或甲状腺结构病变引起)、婴幼儿时期缺乏:发育不良,尤其脑发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成年后缺乏:人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态臃肿,代谢缓慢,智力衰退,反应迟钝等。、成年后过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代谢旺盛,体温偏高,身体消瘦;反应敏捷,性格暴躁等甲亢症状。饮食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5、(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剂中的作用、胰高血糖素

27、:是多肽,由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升血糖)、胰岛素:是蛋白质,由胰岛细胞分泌,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降血糖)(3)、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 (了解)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

28、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2、(了解)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作用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3、(了解)抗原与抗体、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抗原: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等。抗体:指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移到4、(了解)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巨噬细胞表面与巨噬细胞的MHC 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多肽巨噬细胞

29、吞噬降解抗原 被B淋巴细胞识别 被T淋巴细胞5、(理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虚线代表细胞免疫)与抗原结合,引起抗原凝集、沉淀引起靶细胞裂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6、(了解)免疫功能异常反应(过度反应、功能减退)过敏: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遗传倾向。致敏原花粉、灰尘、青霉素

30、。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疾病: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者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造成,生来就有。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后天形成。7、(了解)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8、(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

31、播 第四章 种群1、(了解)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节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3、(理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和讨论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

32、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4、(理解)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的含义及特点5、(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6、(了解)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的概念及原因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种群数量的周期波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的非周期性或周期性变化。7、(了解)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外源性因素:气候(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尤其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内源性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 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