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244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城市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城市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城市建设.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态城市建设.精品文档.海 南 大 学生态学概论期末考试论文题 目:生态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学 院:旅游学院系 别:旅游管理系专 业: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姓 名:姚杰年 级:10级学 号:20102503310052指导教师: 唐敏完成日期: 2011年11月7日生态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作者:姚杰论文摘要: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历经社会大分工和科技革命,跌跌撞撞步入现代文明的人类创造了城市,这些看似与大自然格格不入的钢筋混凝土群,却也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有着复杂的网络、综合的系统反应,在这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里,却

2、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地面下陷等,在满足我们社会性需要的同时,作为大自然生命中的一员,我们应该考虑到生态平衡,为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留下出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视野来研究城市建设,以实现人与生态、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词: 生态系统 城市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建设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曲折发展中,城市曾经起过并且人在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创新。那么秉承了现在成果的未来高度文明,也就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将协调处理自然、社会、生活质量三者关系,分析城市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实现“花园

3、城市”的建设目标,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保障城市生态良性循环。一、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一)城市化与城市建设1、城市化概念及标志。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动力,其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3、城市建设。楼房设施建设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

4、伏更大。道路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也使降水、蒸发、径流出现再分配。日常城市运营还产生大量垃圾,及工业“三废”。城市的发展极大影响了原有环境。4、城市建设带来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以下影响:对原来的地形进行了改造,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地面沉降;“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5、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

5、小,相互交错,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个以人为主体的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然而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并不是矛盾无法调和的,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的提出,为协调自然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二)生态与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组分和无机环境组分两大部分。其中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环境则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包括生物活动的三种基质(大气、水、岩石土壤)以及参与生理代谢的各种环境要素,如光、温、水、氧、二氧化碳和矿质养分等。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彼

6、此之间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功能。2、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因此形成城市生态系统这个稳定的大生态系统。(三)城市生态学的诞生城市生态学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兴起的一门以人类活动为中心,以人类栖息地为对象,研究城市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由于城市化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近代城市的发展正在摆脱过去传统的以建筑和视觉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探索

7、一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城市生态学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四)生态城市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具有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

8、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生态城市规划在约翰内斯堡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被公认为各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努力的一个具体行动。二、 生态学因子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一)影响城市的生态因子1、城市地质地貌。地质条件是城市生态环境存在和稳定的基本因素,是城市建设 的基础;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固体下垫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盆。 2、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下,经城市化,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对

9、城市规划、建设、建筑设计、施工、城市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城市水文。水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还是净化、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不可被替代的环境因子和宝贵资源。4、城市生物。原生残存植物和次生植被起着消纳、吸收城市废弃物,供给新鲜空气的使命,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参与,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城市绿地。城市绿化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有机化学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维持植物生命,改变其环境的能源能汇,影响环

10、境的温度、水分和局地气候,产生光能、降温增湿、碳氧平衡、净化环境等效应,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提供动力条件。6、城市环境污染及灾害防御。城市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和废气能量,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同时,城市的畸形发展改变了原生环境,有可能造成地质灾害,水灾、火灾、传染病等。(二) 对相关生态因子的可行性利用1、减轻地震破坏,防止地面沉降。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而且摧毁了北川的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另外,长三角、华北平原、西北等地区,由于开采天然气、采矿、地下取土等引起地面沉降,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城市在选址上应避开强

11、震区,依据用地的设计裂度及地质地形情况,选择合适地位,安排设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限制开采,分质供水,循环利用则对地面沉降有缓解作用。2、热岛效应的利用及气象灾害的防御。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30%,对土壤、植被、地表地下水、建筑设施产生了极大影响;甘肃、内蒙、北京地区的风沙,西北、华北的低温冻害,海口雨季城市积水也严重影响着生产生活。消减人为热量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加强绿化,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对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维持良性生态具有现实意义。3、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水污染、不合理用水,城市缺水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

12、因此,保留河流原有自然地貌特征、维持其现有水文特征、保持水质清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必然的选择,人为调节地表径流,保护水源地,利用科技制度手段,提倡节约用水,建立城市水资源控制系统尤为重要,一些地区也开展跨流域调水。4、城市自然保护。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产物,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不能违背自然意志,主动调整与自然的不协调关系,保护自然,是大家所迫切希望的,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考虑生态因素,把重点放在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比如在城市边缘建设森林网络、绿色走廊等,在城市内建设生态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三、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一) 生态城市化过程人类或生物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通过生

13、死轮回回归自然。与自然的环境的整合使得人类和生物得以生存发展下去,这种在组成要素、结构、功能等不同层面上,人类与生物、自然环境之间的整合过程,成为生态化,生态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而城市人与自然环境的整合过程,就是城市生态化。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它的构建是以自然生态化为基础的,强调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建设现状及问题生态城市核心问题是城与自然关系、人与城之间的关系,城与城的能力关系需要务实求真。生态城市发展在现阶段需要冷静降速,需要总结,需要回归科学

14、的本质和技术的本源。生态城市应该从自然生态系统客观入手,严格落实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共生、共存、共在的和谐原则,开放性地对现有生态城市经验、失误进行总结研究。首先是开展城市规划的科学自检,导入生态规划,加强生态设计的技术内涵与专业跨学科的外延集成,综合适宜技术与可利用技术及可转化技术的工程系统集成,务求生态城具有针对性的整体性建设,保障城市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可持续高效发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省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先后有广州、上海、宁波、昆明、成都、贵阳

15、、长沙、扬州、威海、深圳、厦门等约20多座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有230个,所占比重为80.1%;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有133个,所占比重为46.3%;综合上述两种建设目标,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59个,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0.2%。由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尚处探索阶段,其建设和发展中所表露出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导向不明,政府建设生态城市动机不明晰,强调政绩工程。其次,关注大城市,忽视中小城镇,造成了“生态城市等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错

16、误认识。第三,过分关注“新城开发”,忽视建成区的生态改造。第四,生态城市发展尚未建立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四、 建设生态城市的分析与对策(一) 建设中问题的归与分析 1、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对城市绿地、建筑群、及其基础设施进行精心设计,规划方案与城市生态设计理念不符。 2、城市建设缺乏制度约束,没有统一口径,不能形成合力,而且小团体主义泛滥,挤占扩展地盘,侵占公共用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生态和谐。 3、企业污染物不达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放置问题依然严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着城市发展,生态恶化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4

17、、居民生态意识不强,垃圾分类回收难以顺利展开,城市环境维护困难。(二)生态城市建设对策1、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做好城市生态规划。在生态学基础上,一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 践行“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保护城市环境,使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统一。2、城市建设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以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城市之生命在于维护其区域的自然山水格局。因此,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维护区域山水格局以及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3 、城市建设应维护河流水系的自然平衡。为此,城市建设必须维护河流水系形态的平衡关系,欲要河流改道,右

18、水利专家、生态学专家进行论证,方可进行。4 、城市建设应与城郊防护林体系及城市绿地紧密相结合。农田防护林网是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工程,更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生态屏障。开放绿地以还于人民,并为整个城市绿化系统、乃至整个防护林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建设与城郊防护林体系和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完善城市绿地系统。5、 强化环境监督,加强环境执法,引导公众参与,宣扬生态和谐理念,倡导生态文明,把生态城市的建设融入到每一个人心中。五、 总结生态学的发展,使它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外延,而城市,这个看似与自然相悖的人工生态系统,却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学的理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会有更大的发挥余

19、地,构建生态城市,定能实现人与生态、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 杨士弘(编著),城市环境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2(日)都市环境学教材委员会编,林荫超(译),城市环境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周纪纶、吴人坚(著),城市的迷惑与醒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4杨小波(编著),城市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5李海龙、于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特别关注6 郭娅琦,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中国知网,2007、47 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价值的边际效用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

20、态, 1998, 1188 陈亚辉, 刘晓萍.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展望. 管理世界, 1996, 6:9 陈亮、王如松、周文华、陈敏,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健康,科技导报,第23卷第3期,2005、310 陈亚丽,城市园林绿化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评价, 11 杨海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与建议,吉林大学,200612 徐永生,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民营科技,2011年8期 13 胡希军、马永俊、左冕,论城市增长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4年14 汪铮,我国城市住区生态设计若干问题初探,维普数据,2002.4.2915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对策,网络资源,b2879ca5f524ccbff12184a6.html16 谭宏坤,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13):8-9.17 刘贵利,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8 汤洁巍,城市绿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J,科技创新导报,2008 19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F6DECA6-5B45-4A77-87B9-17B5D05B691720薛志宏、刘鹏、聂志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5期21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学,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