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养殖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泥鳅养殖问题.精品文档.池水体昼夜温差变化大宜放8-10厘米的大苗(即野生苗种),4-6月宜放1.5-3.5厘米的小苗。10厘米以上的的规格泥鳅不要放,因其体内有卵运输操作稍为不当,死亡率高达80-100%。夏季泥鳅产完卵还要一个月的恢复期,泥鳅光吃饲料不长重,养殖效益大大减小。所以养殖大规格野生苗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注意野生苗种只能养殖笼捕苗,这种方法捕捉到泥鳅苗,对泥鳅的伤害相对较小,其他方法捕捉的泥鳅苗,容易对鳅体操成伤害,苗种成活率太低不适合用于养殖。)鳅池水体小施粪肥过多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施粪肥的正却时间是当水透明度大于35厘
2、米时,用麻袋片包入充分腐熟鸡粪,每包5公斤,每亩放10-20包,当水透明度到20-25厘米时要及时取出麻袋包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出口创汇,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随之产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广大饲养者参考。一、赤鳍病1.症状此病多在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均在夏季流行。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发红,接着在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并逐渐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进而在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病鱼在水池注水部或近池边水面悬垂,不摄食。2.防治方法每
3、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或用每+毫升含10毫克15毫克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的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天浸洗1次,1天2天即可见效,4天5天痊愈。二、出血病1.症状此病是近年来出现的,具体是由哪种细菌引起感染还有待证实。早春至10月易发。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内脏也有出血,呈败血症症状。2.防治方法用漂白粉或二氯异腈尿酸钠全池泼洒,或每公斤泥鳅用10毫克15毫克土霉素拌料投喂。三、肠炎病1.症状及病因水温20以上易流行,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道紫红色,有黄色粘液。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
4、发。2.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漂白粉或口服呋喃唑酮。四、烂鳃病1.症状及病因养殖密度大、水质差、水温15以上时鳅体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引起鳃组织腐烂所致。病鳅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粘液,严重者会“开天窗”。2.防治方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或口服氟哌酸水泥池建设养殖场地要选择交通方便,电力有保障、水质良好符合(NY5051-2001)标准,有温水的地方更佳,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泥鳅一直处在最适水温条件下生长。鳅池面积一般为100200平方米,可多池并排建成地下式或地上式等,但每池应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系统,以利于防病。池四周壁高80厘米,并用水泥浆压出光面,池底浇35厘米的混凝土,
5、进水管到排水管处有100:1的坡,如果水泥干的太快,出现裂纹时应及时用细眼壶洒水保养,壁顶用砖横砌成T字形压口,用以泥鳅防逃和水蛇进入,池壁顶下15厘米处按直径10厘米溢水管,呈双T型(溢水管、排水管的方向与排水沟应在同一边)。水泥池一边池壁顶下10厘米设直径10厘米进水管,另一边池底设直径8厘米排水管并按开关1个,排水管处池内下挖30厘米深,面积3平方米的长方形集鱼坑,以便泥鳅夏天避暑和捕捞方便。进水管、溢水管、排水管,管口要用纱窗包好。排水沟留在两池之间,沟宽20厘米,沟深约30厘米(沟宽也可视池多少而定)。1、有土池注意事项池高100厘米,回填土厚度约为30厘米,回填土时应注意:沙土地的
6、泥鳅偏廋,鱼骨硬体乌黑,黏土质的泥鳅体色黄肉厚,味鲜美,但泥鳅钻洞困难,回填土最好用略带酸性半沙半黏的壤土。池内种植莲藕等挺水经济作物,并每10平方米搭养10只35克以上的淡水小龙虾,龙虾天性食腐,利用其清残;蟾蜍两只,蟾蜍能杀灭真菌能治疗泥鳅水霉病、打印病。有土饲养优点是省工省料,投资低风险小,缺点是6厘米的鳅苗,每平方米只能放养40-50尾,不高产,且泥鳅易生病。莲藕池养鳅例(1)金乡县胡集镇张棚村2008年新建了3亩水泥池,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猪粪300千克。清明前6天引进种植了湖北鄂莲五号,1月后放入鳅苗,10月底将其中1亩地排干水收藕2000千克,泥鳅250千克总收入10800元2
7、、无土池注意事项池高为80厘米,池内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或浮萍并占整池面积的1/2,给泥鳅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池中每10平方米也搭养6只35克以上的淡水小龙虾,和两只蟾蜍。平时不要随意翻动水中植物,以免泥鳅受惊撞伤,感染水霉病等。无土流水饲养优点是6厘米的鳅苗可放养150-200尾,易防病,易捕捞,经济效益高。缺点是需安增氧泵,紫外线消毒器,池水循环再利用设备等,投资略高。安徽巢湖成成(364359941)21:56:48对的缺的是鱼病的参照还有就是防预欧朗益阳万生(785878171)21:56:49放鳅苗前的准备旧土池放鳅苗前要清除池内烂草,杂物和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用块状生石灰
8、70千克化成药水全池泼洒,5天后加注新水20厘米。鳅苗种放养前数天,在水泥池四角堆放每平方米为0、3千克,腐熟的牛、羊或兔粪有机肥,并将水加深至30厘米,池水不宜过深,否则水温不易提高,影响水蚤生长。数天后,可培育出大量水蚤,鳅苗入池即可食水蚤,可提高鳅苗的成活率,并两个月内不用投饵料。旧水泥池排净水曝晒710天即可。新建成的水泥池碱度较高,必须脱碱处理后才能投放泥鳅苗,否则很容易使鳅苗受到碱害而死亡。常见的脱碱方法是:先将排水管关好,灌满池水,每吨水放过磷酸钙肥料1千克,或磷酸250克浸泡2天。据经验,最好是用地表水灌满池浸泡20余天,20天后将排水管开关打开排干水,然后再将排水管关好,加注
9、新鲜水放10余条小杂鱼,3天后确无不良反应才能说明碱已脱去。放鳅苗鳅苗放养时间一般以早春水温在15左右时放养效果较好,经过越冬的泥鳅刚开始大量摄食,野生的泥鳅食性易改变,成活率高些。鳅苗应活动能力强、反应灵敏、无伤病黏液分泌正常。一般可供养殖的有真泥鳅和大斑板鳅,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供养殖的商品鳅。鳅苗也可用原地采捕的野生苗,但人工培育获得的鳅苗品种好,规格齐,成活率也高,不用再次训养,有利于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快速生长。鳅苗放养前,要将鳅苗袋放在池水内20分钟左右使鳅苗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一至,然后再把鳅苗放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中浸泡20分钟,捞出方可放养。饲料投喂人工培育的鳅苗放养两天后,即可
10、正常投喂,野生泥鳅放养7天后要用65/100的蚌加35/100的植物全价饲料训养。泥鳅属杂食、偏肉食性动物。在水泥池高密度饲养时最好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内有加入鱼病预防的药物,泥鳅不易生病,养殖风险相对减小。也可以自配饲料,配方如下:小麦粉50%,豆饼2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如把蚕蛹粉或煮熟的小杂鱼增加40%,小麦粉减至20%,泥鳅生长更快,且身体饱满,味道更好。饲料搅拌混合成软硬度如人的嘴唇样即可,取拳头大一块拉成条放在用纱网做成的长宽各40cm的托盘上,慢慢放入池中间水底处,(一般每100平方米放4个托盘)1.5小时后提起托盘取出剩饵,看泥鳅吃饲情
11、况并做记录。喂动物饲料时要用手均匀撒开,以防泥鳅贪食堵塞肠道不能呼吸造成死亡。据实验泥鳅喂活铒生长期可缩短1个多月。水温在32度以上10度以下时,或雷雨天可不投饵。饲养中要做到每天早8点、晚18点、定点投饵,早少晚多,总量一般为泥鳅体重的5%15%,在饲养中应特别注意,不可随意更换饲料的组成成分以免泥鳅拒食。泥鳅年实际生长期为8个月,(4-11)而5-8这四个月生长最快。经一年的养殖每千克称80100尾,每尾体重10克以上时,即可出售。如增加投资力度,建成冬暖夏凉塑料大棚,池水温保持在2228度。其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同样一年时间可长成每千克称30尾的大泥鳅,效益更好。泥鳅第一年生长最快,第二年
12、生长虽然慢些,但可增加肥满度。泥鳅属小型鱼类,体型小不可能生长太大,产量不可能太高,注重事实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水质管理:泥鳅池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的PH值在6.5-7.5之间。水体色最好呈黄绿色,这样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多,有利于泥鳅生长。夏季目测池水透明度应在2030厘米之间,如能见度低,说明池水过肥,需加注新水稀释;如能见度高说明水廋,须泼撒适量粪肥发池。由于泥鳅池水位高才50厘米,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又很高,水质很容易败坏。因此,养殖期间泥鳅池水必须保证每天早上6-9点前抽河、干渠、或池塘表面水,换水1次。(定时流水时间可用冰柜电子温控器控制,冰柜电子温控器家电维修部有售)。
13、每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1/3。水温差不能超过3。一般情况下,水的流量应控制在1-3立方/小时。早晨如发现泥鳅大量浮头,可拍撑惊扰,如泥鳅顷刻入水属正常,如痴呆,要马上开机增氧;如泥鳅时时窜出水面,池水异味强烈,必须马上换水。平时注意:久不下雨,气压低,天气闷热,池水过肥,易泛池,要及时注入新水或增氧。春秋两季水温较低时,水可停流,夏季高温时,水可细长流。夏季每月要彻底换水一次,当水彻底排干后,要将集中于池中间空置区的泥鳅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清除掉,并将繁殖过密的水浮莲、水花生清除一部分,清除时要注意水浮莲、水花生根系中潜伏的泥鳅。水温管理泥鳅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530,水温2228时,泥鳅食欲旺盛,
14、生长最快,10-34泥鳅钻入泥内不食不动进入半休眠状态基本停止生长。夏季要将池水高度保持在70公分左右,水温超过28时,应遮荫或加大水流量降温,冬季视情在鳅池上覆膜保暖野生与人工孵化的泥鳅苗种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首先,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适应能力强;而野生泥鳅,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 其次,在吃食方面,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故吃食快,易吸收;而野生苗种,吃惯了各种杂食,突然吃人工饲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当适应后,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期!与外界接触 最后,在病害方面,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且在人工
15、消毒的池中生长,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对日后人工饲养时,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引起水质变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高,简单一点说有一下几个原因:1.缺氧,2.水质问题,3.残饵,4.排泄物,5.消毒药剂,6,菌相和藻相失衡鱼塘虾塘残饵、排泄物沉积腐败后,再结合池塘或者人为的原因(上述任何一种),尤其是药物大量的使用,造成有益菌大量死亡和水体严重恶化,引起池塘氨氮增大,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主要表现为: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
16、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多数病虾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虾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泼洒沸石,一般每亩用沸石1520千克。在水体中泼洒“神众em益生菌”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
17、附氨氮等有毒物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以下解救措施:(1)加强增氧,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全池泼洒增氧剂并经常开动增氧机,加强池水的流动;(2)全池泼洒亚硝酸盐降解剂并结合增氧剂共同使用;(3)使用降氨剂或沸石粉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减少氨氮向亚硝酸盐的转化,从而减少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4)全池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每亩喷洒神众水产专用EM益生菌菌液2公斤,维持水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5)在饵料中经常添加复合微生物菌粉,或者喷洒em益生菌菌液来增强鱼、虾的抗应激能力、降低亚硝酸盐的危害。神众em菌成分: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醋酸
18、菌,双歧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7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有效活菌数200亿cfu/ml(%)可广泛运用于家畜、家禽、水产、环保、除臭、保健及虫类养殖领域。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通常根据藻类被鱼类消化、利用的程度以及对养殖动物造成的危害分为:有益藻类和有害藻类,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就是被广大水产养殖者公认的有害藻类之一。 微囊藻多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营浮游生活,pH值以89.5为宜。温暖季节水温在2832时繁殖快,生长旺盛,常常形成水华,肉眼可见,使水体呈灰绿色,其浮膜似铜绿色油漆,有臭味。
19、当养殖池塘中微囊藻形成水华时,夜间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过量二氧化碳,很容易造成池塘缺氧泛池。同时微囊藻死亡后分解产生的羟氨和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可使鱼、贝类等死亡。微囊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水质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微囊藻繁殖迅速,一旦形成优势,治理比较困难,单一用药效果不理想,治标不治本,同时过量用药也会造成养殖动物药物中毒,一般不提倡。因此预防微囊藻的产生尤显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好水源关,池塘防止引进含有大量微囊藻的水。2.对于发生过微囊藻水华的池塘,放养苗种前应进行严格清塘消毒,进水后选择含磷、硅、钙、微生态制剂等成分的复合肥培养有益藻类,有益藻类形成优势后可抑制微
20、囊藻的繁殖。3. 晴天中午排放表层水,加入新水,科学投饵,降低有机物含量。4.可适当投放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摄食微囊藻。5.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EM菌、光合菌等,抑制微囊藻的大量繁殖。6.越冬的池塘,秋末适当施用有机肥促进鞭毛藻类繁殖,冬天注意及时扫雪、施肥,保持池塘中藻类的数量,一直到春天,可有效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气泡病是目前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均己广泛发生,经过数十年几辈人的努力,均己效果不佳而终,似乎是“鱼癌”不治之症,一些养殖户已身受其害,估略全国水产业就此损失巨大。照说气泡病应该不是病,因此我将它排斥在“病”之外,行逆思维寻异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
21、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 “泡”上寻求突破,但总的说来,效果都不尽人意,也有一些新的突破,供大家探讨和共研指正! 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包括鳍条)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泡,从而使鱼体失去平衡,也就是说,只要看见鱼苗乱蹿浮游,成圈状“仰泳”下沉不了,且鱼体上可见有白色小点状,即可确诊为“气泡”病无疑。该病对鱼苗的危害最大,也有寸片规格(成鱼据传也有发生)的鱼种发生,常可导致鱼苗的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则较小一些。发生气泡病的原因: 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
22、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或者在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使鱼体失去正常游动和摄食能力“精疲力尽”而衰竭死亡。 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解氧过饱和。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多会得气泡病。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氮气达到过饱
23、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苗池,往往会发生气泡病。北方的越冬鱼池,若水浅、水肥或水草较多,冰封前期也会因氧气过饱和而患气泡病,后期则因溶解氧不足、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含量高而产生综合性气泡病,其特征是病鱼尾巴、头朝上、失去平衡。防治气泡病的方法很多,最简单(其实效果平凡)的常规措施是: 1、苗种池施用的有机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且用量要适宜;我对此法有异议:当水温22以上时,为安全起见(防治该病)池塘最好不施肥,至少鱼苗下塘后三日内(前三天是集中发生期)宁愿水“瘦”,多加人工饵料以补水生饵料之不足。2、水较浅、水又肥的鱼池在放苗前应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释原水体中的气体浓度;我对此法有异议
24、:加新水实又是加“氧”,“氧”也是气体物质,如有可能,水中的“气”量加大了,反而更加促使“气泡”病发生。 3、放苗入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间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则应在苗池上空搭棚遮荫; 我对此法有异议:恰恰相反,傍晚下苗即使不气“泡”也最易“感冒”,不是好办法。最好时间掌握在“低温”时段下苗最妥,每天自午后1时许温度(水、气温) 开始上升,下午5时左右最高,直至子夜12时才开始降温。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在半夜12时许到翌日中午1时前均可安全鱼苗入塘。4、一旦发病,立即泼洒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5克,以此调节鱼体内外的渗透压,使体内气体“渗”带体外水中去。
25、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鱼种或成鱼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们会很快好转。此法食盐水目前一般效果不大,“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不现实,操作难度特大,“微流水”不是随处可有,因此,此法值得思虑。我有一些(目前较不成熟,有待时日研考)自我感觉效果稍好一点的办法,望各位同仁鉴阅:一、若条件许可,向鱼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就变得不饱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缓解。二,开增氧机:用绢布将浮水泵增氧机(叶轮式、水车式更好,不必此做)底部兜住,以隔防鱼苗被吸入而死。开机喷洒使水体上下
26、左右中各层振动交换,逼使水中气泡被破坏而散。三,搅池:用物体(如条形状物、漂浮体物,例:锄头、舀粪打眼)在水中或水面上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用网具(用大网眼的)在池中来回似 “捕鱼”,人可不下水只在池坎上操作; 用绳子(最好是铁链,草绳、胶绳要加重体铁状如“沉(坠)子”物体)象上一方法在池中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人下水中走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当,以上几法值得倡导,其原理是迫使“气泡”被破坏,也使水中多余的“气”溢出。上述方法笔者就多次使用,感觉效果较好一些;四、注意水源水质,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将池水加深至0.8米以上,可以有效防止气泡病的发生。 五、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调节藻相平衡、水质肥瘦、底质状况,从而降低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