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374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精品文档.热管技术原理及其在热流道模具中的应用摘要 概述热管的结构及其传热机理,比较在热流道系统中运用热管技术与常用电阻加热器传热的优缺点;若将热管技术与热流道系统结合起来,能满足均温性的要求,易于控温,会极大的促进热流道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关键词 热管技术; 热流道; 传热机理1. 前言自上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热流道技术以其省料省时、高速自动和提高制品质量等显著优点倍受人们关注和青睐。但是热流道系统应用的关键是其加热温控技术,对主流道、分流道及热喷嘴头部的等温性要求特别严格,精度很高。热流道系统的理想温

2、度是与由注射机注入的熔体温度一样,即熔体与热流道系统中没有热交换的产生,热流道系统仅仅维持熔体的注射温度。然而,一般的热流道模具,由于浇口和热流道喷嘴离模腔较近,采取绝热措施后仍不能避免热量散失,从而使热流道板内浇注系统两端温差较大,难以维持温度均匀一致,给注射成型带来了不利影响。热管技术的开发研究迄今仅40多年,它是一种导热效果极好的超级导热元件,导热能力超过铜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它可以在微小的温差范围内反应,自动调节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迅速地传输热量,常被认为是等温元件。若将热管技术与热流道技术相结合,无疑可以使热流道系统的应用得到极大的推动。2. 热管传热机理及常用加热元件缺点2.1 热管

3、的结构及传热机理1、2、3、4热管的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电动机公司(The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hio, U.S.A)的R.S.Gaugler于1944年在美国专利(No.2350348)提出;1963年由美国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的G.M.Grover开发出热管5。热管是综合液体蒸发、冷凝和毛细管现象设计的,其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由外壳、吸液芯和工作液组成。外壳多为密封的铜管、不锈钢管或加工的钢管;吸液芯多为极细的金属铜丝,密集的金属铜丝芯子中间形成细孔,起毛细管作用,犹如蜡烛燃烧时的烛芯一样。工作液根据热管使用温度范围的不同,选

4、用水、氨、甲醇、钠、萘、水银或其他物质(见图2)。热管沿长度方向可分为蒸发段、回流段和冷凝段。将具有毛细管结构的吸液芯装于管内壁,管内减压后充入适量的工作液并密封。由于液体在负压下装入,极易蒸发,管内的压力为液体所处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并保持汽、液平衡。通过毛细管作用,冷凝的工作液回流得到蒸发段。蒸发段受热,工作液沸腾,作为蒸发热输入。由于工作液负压下装入,极易沸腾。蒸汽冷凝,冷凝段放出冷凝热。蒸汽在压差作用下,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蒸发段(输入热)冷凝段(输出热)液体回流段1外壳;2吸液芯;3工作液(蒸汽与液体);4回流的工作液图1 热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图Fig.1 the configu

5、ration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of heat pipes收稿日期: *通讯联络人:刘廷华教授 电话:(028)85462143,Email:lth116外壳材料能使用工作液的区域铜甲 醇 水不锈钢钢氨甲醇导热姆钠萘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温度()图2 材料组合及使用温度范围Fig.2 the combination and operating temperatures of materials将热管的一端(蒸发段)外部加热,浸入吸液芯的液体从管壁吸热后蒸发。被加热的蒸发段蒸汽压力升高,沿管长方向出现压力差,蒸汽就会流向压力和温

6、度较低的另一端(冷凝段),放热后重新凝结为液体。由于在蒸发段的液体饱和度减少,依靠吸液芯的毛细管作用(即液体的表面张力,水在25时表面张力为72达因6),发生了液体自补偿,将冷凝的工作液抽吸或由重力回流到加热区又再次蒸发,因此在密闭的热管内形成蒸发凝结液体回流的自动循环系统。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将热量由一端传到另一端,实现在热管长度方向的温度补偿,直到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外部温度温差消除平衡为止。因此,装有热管的加热体,温度可接近等温分布,其精确度可达0.5K2K。同时,温度均匀化的过程十分迅速,热源温度的波动仅影响蒸发的强度而不改变其温度7。工作液蒸发时,靠蒸发潜热吸热,蒸汽冷凝时又放出相等

7、的热量。例如工作液为水时,1kg水可输送539卡(100)的热量。热管之所以能以极小的温差,迅速大量地输送热量,正是利用了工作液相变时潜热的交换作用,内部热阻很小。标准的热管是铜管(容器)和水(工作液)的组合,管内的传热系数在蒸发段和冷凝段均为30005000kcal/m2h6。对于需要均温的热流道板或流道喷嘴,热管安装位置和方向应使其蒸发段一端处于可能出现温度偏高的区域,而冷凝段处于温度偏低的区域,这样可以达到几乎是等温分布。2.2 常用加热方法的不足目前的热流道注射模普遍采用直接电阻加热法,加热元件一般常用加热棒、加热圈、加热板、间隔加热器、浇铸加热器、嵌入式加热器等,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瓦密

8、度。要达到热流道系统的均温性要求只有通过控制技术上的大量投资。需要正确的选择温度控制器的类型和质量、加热器瓦密度和热分布,以及热电偶的正确位置设定。主要缺点是:1) 结构复杂。由于电加热器容易局部过热,把树脂烧焦而造成产品报废,为此,必须对热流道进行分区多点加热及控温致使模具结构复杂。2) 模具费用增高。采用分区加热、多点控温,必然使温控装置费用提高而增加模具费用。3) 检修困难。由于加热元件的烧损、温度控制不良等,检修往往需将模具从注射机上卸下来,拆模后进行检修,从而增加了生产上的辅助工时,使生产率降低。4) 精度较低、难于达到温度均匀。电阻加热器长度方向上的热量输出并不均匀,故自身即为一干

9、扰因素;由于采用分区加热、多点控温,需要多个加热及温控装置,而这些温控装置自身都存在精度误差问题;同时,每个控温点对其邻近区域都有影响,大量的控制点又使整个模具控温缺乏总体的明确性,使得热流道从各个区域的实际温度并不均匀,一般的嵌入式温差精度达5K。 2.3 热管技术与热流道技术结合的优越性1) 均温性好,升温快。由于其在长度方向上实现了温度自补偿,能自动调节,提高了热流道内的温度分布,一般仅需20分钟即达到工作温度。如图3,将热管并入热流道板后,热流道板的温度几乎均匀一致。2) 亦可实现对热喷嘴的加热,且比传统加热元件更接近热喷嘴尖。3) 不需较高的瓦密度,可在更低的温度下工作。热管并入热流

10、道系统后工作的瓦密度仅约1.2W/cm3,而电阻加热器常需1.83.0 W/cm37。4) 减少温控点,多数情况下仅需单点控温。并减少了加热和温控装置线路、结构的复杂性。5) 由于热流道系统温度均匀性问题的解决,从而改进了熔体质量,减少了由温度差异产生的粘度差异,以及避免了在流道内过冷和过热料流汇合产生的熔接痕。温度使用电阻加热器的热流道系统:温度使用热管的热流道系统:图3 使用电阻加热器和热管的热流道板的温度曲线Fig.3 Comparison of the temperature curves in a manifold using electric resistance heater a

11、nd heat pipes3. 热管在热流道技术上的应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自行设计的用热管加热流道板的结构,使整个流道板的温度保持一致,已成功用于热流道模上8。特殊形状的热管还可作为加热探针,用于控制点浇口熔体温度1。1995年,江苏理工大学雷玉成,赵晓军9、10等学者开发了新型集中供热式的热管热流道技术,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它是一种以热管传热技术对流道进行加热的新型热流道,具有等温性能好、单点控温、加热源在模具外侧等优点。该热流道系列有单腔热流道型、多腔分流道型和热喷嘴型3大类。图4为Kenico公司和National Tool & Manufacturing公司的热管主流道套,加热元件采

12、用普通加热圈,但因增加了热管,使整个主流道套上、下温差在1.7以内1。马萨诸塞的KONA公司将热管技术应用于热流道系统,开发了三代热喷嘴系统,获得显著的加工维修的经济效益。图5为该公司近期推出的使用热管传热的热喷嘴。同时,Dynisco公司并入热管的热喷嘴尖设计得更尖锐,更好的控制浇口区域的温度。(a) Kenico公司“Hot Shot”热管主流道套 (b) National Tool & Manufacturing公司“Sure-Shot”热管主流道套图4 热管主流道套Fig.4 Two tipical heat pipe sprue bushing used in hot runner

13、injection moulding图5 KONA公司的热管传热式热喷嘴Fig.5 hot runner nozzle incorporated heat pipe近来引起世人瞩目的是, 自2001年圣路易的Watlow公司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低剖面喷嘴和集流管加热器,称为“厚膜喷嘴加热器”(ThickFilmNozzleHeaters)11、12。与热管类似,它含有一种低热量物质,一层类似玻璃的绝缘层,一个可调节的平板电阻加热器。比传统圈式或管式加热器加热更快,使用温度高达500,能均匀加热分流板或沿喷嘴长度方向加热,容易与任何形状的热流道配合,提高了热流道系统的精确控制、模具温度的均匀性和模具

14、设计的灵活性。4. 结语热管技术的开发最早是用来解决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异问题,现已在注射工艺中用于模具冷却、注射机冷却、挤出螺杆的传热上,若将热管技术运用于热流道系统上,必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国外已将热管技术应用于热流道板、热喷嘴的加热,将材料组合及尺寸规格标准化、系列化。我国应加快开发热管这一优异导热元件并应用于热流道模具的步伐,以摆脱目前我国热流道加热元件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参考文献1 张克惠. 注塑模设计M. 西安:西北大学工业出版社,1995.2912922 成都科技大学. 塑料成型模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77783 松本秀一. “热管”在注塑模中的应用J. 模具技术,

15、1991,(1):5258,494 G.P.Specknheuer,A.Stracke. Thermally Conductive pipes for uniform mould temperaturesJ. Kunststoffe German Plastics,1993,83(3):565 吕军,黄锐. 热管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J. 中国塑料,2003,17(3):6116 王双杰. “热管”在注射成型模具中的应用J. 塑料,1990,(1):30347 P.Swenson, H.Ladwig. Heat pipes in hot runner systemsJ. Kunststo

16、ffe German Plastics,1992,82(12):348 陈嘉真.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021039 雷玉成,赵晓军. 新型集中供热式热流道技术J. 模具工业,1996,(5):384110 雷玉成,赵晓军. 热管式热流道设计J. 模具工业,1996,(4):374011 Thick film heaters enhance hot runner precision and controlJ. British Plastics and Rubber ,2001,(9):5912 Peter Wippenbeck. Tailor-made

17、engineering in increasing perfectionJ. Kunststoffe Plast Europe,2002,92(2):2426THE PRINCIPLE OF HEAT PIPE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HOT RUNNER SYSTEMS ABSTRACT The configuration and heat conductive principle of heat pip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nventiona

18、l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 and heat pipes heating are compared. If the heat pipe technology is employed in the hot runner systems,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uniformity and easy controlling can be achieved; and i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hot runner technology.KEY WORD heat pipe technology; hot runner; the principle of heat conductiv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