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324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标准稿.精品文档.生物圈:人类历史发展的怀抱李工有读书2000年07期“生物圈”一词虽然是由生物学家(德日进Teihard de Chardin,Pierre,1881-1955)创造的,目睹人类在地球上扩张过程的历史学家则更关注它的社会意义。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研究了一辈子世界文明史,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份手稿却以环保味十足的题目作书名:人类与大地母亲。打开这本书你会感到奇怪,该书近百分之九十的篇幅讲得仍然是世界上各个文明的发展史,只有约百分之十的内容是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其实,

2、这正是作者的独特之处。汤因比生活在人类逼近地球生态边界的时代里。这位熟知世界历史事件的学者,晚年领悟到人类发展轨迹不仅是一幅幅人类社会历史画面的连续,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世界文明史不仅汇集了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史,而且还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生物圈里状况的变迁史。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生物圈里状况的变迁。该书第二章的标题是“生物圈”。在讲述了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史后,书稿尾部第八十和八十一章的标题又是“生物圈”。可见认识生物圈对理解人类历史发展意义的重要性。汤因比说:“生物圈通过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护而获得的力量平衡实现存在与生存。生物圈的各种成分是互相依赖的,人类也

3、和生物圈中所有的成分一样,依赖于他与生物圈其他部分的关系”(页8)。工业革命以前,这种依赖关系一直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在农业和畜牧业中,人类的技术力量与大自然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页51)。但是工业革命以后,“人们获得了征服生物圈的力量,这一点就是史无前例的”(页726)。“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第一个有能力摧毁生物圈的物种。人类是生物圈中比生物圈力量更大的第一个居民”(页21)。 然而,对一个物种来讲,比生物圈力量更大与其说是福音,不如说是灾难。因为生物圈可以没有人科动物,人类却不可以没有生物圈。今天,生物圈是以它与人类较量的失败来打败人类。或者说,人类以他对生物圈力量的战胜来战胜他自己。

4、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这点上与汤因比有着相同的感受:“现代技术造成的新形式显示出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恰恰通过人类日益增长的对自然的控制,自然以这种前所未料之方法,威胁要控制人类。人类从技术上造成了第二自然,但危险在于他可能被第二自然所窒息;而他面对不驯服的自然,进行永恒的生存斗争,可能会相对自由一些”(雅斯贝斯,页114)。人类对自然分(学科)门别(技术)类的制服,是极其成功的。所有这些成功的总和,造就了一个崭新的自然第二自然。第二自然,即人类为了摆脱对自然的依附而改造过了的自然。这个异化的、非天然的自然威胁着只能产生于、存在于第一自然的人类

5、。人类如果没有成功地驯服天然的自然,就永远达不到他在此之前热切向往的“自由王国”。问题在于驯服行动导致人科动物越过了地球生态边界,从而改造出第二自然,一个人类不能依托的自然。自然界以她对人类天然控制的失败后果更紧箍地控制人类。人类在总体上失败于他的各个局部胜利成果。相对于第二自然的桎梏,人类在第一自然枷锁下还“相对自由一些”。因为人在第一自然时期的奋斗只涉及个体和群体、民族与国家的生存,而在第二自然时期的挣扎则关系到人科物种的存亡。与其说人类掌握环境的努力破坏了环境,不如说破坏环境的能力与结果成了人们掌握环境的标志。“人类获得意识以来的目的就一直是使自己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这种

6、努力已经成功在望,自身的毁灭可能也已遥遥在望了”(页22)。如果人类真的要遭受非正常灭亡的话,那么很可能是他自己缩短了生物圈正常的20亿年寿命。人类是不可以没有生物圈的,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母体。破坏生物圈,就是破坏人类的生存希望。“凡是那些试图超越生物圈所容许的生存界限的物种,都曾使自己陷于灭种之灾。人类,这个大地母亲的孩子,如果继续他的弑母之罪的话,他将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他所面临的惩罚将是人类的自我毁灭”(页696,726)。人类是生物圈演化的产物,是大自然里众多生命中的一种。“生物圈之所以能够栖泊生命,是因为它的诸种要素互为补充,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联系。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圈的任何成分有

7、机体、失去有机物构成的物质和无机体都未曾获得力量,打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使生物圈成了生命的收养所。在人类出现以前,那些不是太软弱,就是太富于侵略性,无法与生物圈的节奏相协调的物种,在它们的软弱性或侵略性远未打乱这种节奏的时候,就被这种节奏的作用消灭了。一切物种的生命都依赖于这种节奏。人类出现以前,生物圈的力量远远大于栖身其中的任何物种”(页21)。除了人类以外,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无论怎样孜孜不倦地贪婪吞食、“超生”后代,其结果都是为这个生态世界的和谐存在与运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豺狼吞噬绵羊还是蜜蜂采集花粉,无论是“超生”千万还是“怀胎”半月(有些鱼类一次可以产下3000

8、万个鱼卵。一对果蝇15天左右就能繁殖大约200个后代。如果这些后代和各继代都存活下来并都继续繁殖的话,那么7个月左右就可繁殖出地球般大小的一堆果蝇。),每一种生物都忠实地履行自己在生态链中的角色。生物圈中恶恶善善均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和原则,演奏着生态和谐的音符。这种网络式生态链的完美,真似有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操纵。生物圈之所以如此完美,人之所以要破坏这种完美,是因为除了人以外的“其它一切生物的特殊结构都是完善的,都是立即受到限制的,然而人的潜力却毫无止境,他没有获得完美的存在形式,他也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一步”(雅斯贝斯,页58)。人自己达不到完美并破坏生物圈的完美,原因是相同的:人是生物圈中

9、唯一能够思维的生物。圣经说,智慧的产生超出了上帝对人的期望。他害怕智慧之花会结出愚蠢之果。现在,上帝的臣民凭借经济系统中“看不见手”的所作所为,不正是在破坏、切断生物圈的完美联系和运行吗?大自然,这个物质世界,是否准备接受具有精神的动物?是否准备容纳这种不甘心只充当生态链的一环而要主宰万物的物种?如果准备,它怎能保证这个物种不越轨?如果不准备,它又为什么让这个物种演化出来?大自然为什么会演化出“非自然”? 演化出“非自然”是不是违背了大自然本身的原则和规律?大自然本身是不是合理的呢?人与大自然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具有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意识使得人能够不断地认识面临的自然障碍并不断地克服它们。当

10、克服的规模和速度达到或超过大自然的生态容量和韵律时,人类继续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本身变成了他生存的障碍。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教科书上说,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相信物质是本原的学说和相信精神是本原的学说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如果说应当相信物质,那么这个物质世界为什么要演化出具有能力毁灭物质世界本身的精神动物呢?如果说应当相信精神,那么这个精神意识为什么会有能力毁灭自己的母体物质世界,从而毁灭精神自己呢?有幸得到了上帝赐予的灵与肉,享受着狰狞妩媚总相宜的大自然所赐福分的人科动物,为什么总不满足天赐的幸与福?上帝当初照他自己的形象

11、造人,有没有想到他的缔造物会“进化”成缔造者本身?今天,人似乎已不满足于相信上帝,而是想拥有与相信对象一样的能力:造(克隆)人。对生物圈的摧毁与拯救是人类道德潜力的恶善两极(页25-26)。“摧毁”的潜力他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拯救”则意味着人类不仅要保护大熊猫,建立自然保护区,而是要象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状态。人有这样的能力吗?在人工系统内,计算机大大解放了人的脑力劳动。但在拯救生物圈这一重任面前,每秒千万亿次计算所面对的使命如同人类结绳计数时代面对的任务。当酋长忙于在绳上打结计算他的牛羊时,他并没有感到简单的计数方法难以保证他和氏族的生存。今天,人类掌握的计算能力已经

12、增强到酋长们难以置信的程度,但现代人仍旧感到惶恐。计算总是有限的,而生物圈里每时每刻的生态联系却是无限的。人有可能达到无限吗?位于地球东方的人们无法依靠中央计划计算出最优的资源配置,西方的同类们依靠计算机就能实现美丽的生物圈蓝图?足球场般大的“生物二号”已经失败,它未能运行到两年的设计期限。即使它成功,它的有效空间能扩大到一个城市、国家、洲以至整个生物圈吗?它的运行时间可持续十年、百年、千年吗?饱受“千年虫”之苦的每个人都知道,计算机的发明者甚至连千年时间单位的概念都不曾有过。当我们正在为度过公元第二个千年和第三个千年的分叉点而感到莫名的兴奋时,是否还记得汤因比的警告:“我们正在接近一个道德上

13、的分叉点,它与2000万或2500万年前人类和类人猿道路上的生物学分叉一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两种选择将再次成为两个极端”(页31)。人类在度过第一个分叉点时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把人与猿分叉开来也许用了几百万年,甚至是上千万年。由于这个过程太缓慢,人的意识又在觉醒之中,行走在分叉道路上的类人猿并没有意识到他行走的意义。最缓慢细小的过程往往导致最根本性的变化。当行进在分叉点上的一个先人为了抚养后代与野兽奋勇搏斗时,他无法想象他的子孙千秋万代之后会发明语言、文字、机器、电脑和卫星。他那种代代相传、几乎始终如一的狩猎技能产生了根本性的进展,造就了人类本身。第一个分叉过程中如此缓慢细小的变化就导致了今

14、天如此大的突飞猛进,那么我们今天这种高速度的大规模变化又会把我们带往何方?第一个分叉点诞生了人类,第二个分叉点意味着什么呢?生物学分叉是自然的,无道德负担的,甚至是盲目的。经过第一个分叉点的人类如同出生的婴儿,并无意识。而这次分叉则是人为的,是觉悟人的道德抉择。对此,悲观的汤因比还抱有希望:“人类已使他的物质力量增大到足以威胁生物圈生存的地步;但是他精神方面的潜能却未能随之增长。结果是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不断扩大。这种不断扩大的裂隙使人忧心忡忡。因为人类精神潜能的提高,是目前能够挽救生物圈的生物圈构成要素中唯一可以信赖的变化”(页711)。雅斯贝斯认为历史的起源是“人类之诞生”;历史的目标是“不朽的精神王国”(雅斯贝斯,页34)。两位学者的心又一次相通,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景和出路在于有“道”。英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人类与大地母亲(Mankind and Mother Earth),徐波,徐钧尧,龚晓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定价:29.55元。德 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历史的起源和目标(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6。定价:5.9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