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精品文档.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1.3.2 论文的创新1.3本文研究的意义本论文拟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在中国转型经济中三者之间的理论和实证关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理论研究方面,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反映我国实际的储蓄增长、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目前,国内外有关消费增长、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论述,主要有经济增长理论和消费理论等,但这些理论是以发
2、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且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对外开放逐步深化的特殊阶段,新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现有理论很难全面、正确地反映我国国情,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从而指导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为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经济政策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实证研究方面,分析和研究全国整体和区域经济体系中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与模型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与理论结论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可资参考的政策建议。在此,实证研究
3、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全国整体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全国整体的角度,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国人均实际 GDP、消费和投资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长态势,三者的增长率变量也有着相似的变动轨迹。对此,有的认为正是由于改革期间消费的持续增长刺激着投资增长,使投资率能较长时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从而加速了经济增长,即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是经济得以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但也有的认为,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以及对外开放等是刺激经济增长加速的非常重要的动力,而正是因为经济增长才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但是,上述解释是以定性判断或简单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而且上述不同的理解意
4、味着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政策。因此,为了全面、正确地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消费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帮助我国正确制定今后的经济发展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对索罗模型的改造,对消费、投资不平衡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从而得在2013年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应跳出以经济治经济的困局,不要缘木求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已失效,关键是要尽快通过大力改革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资效率的途径,提升整体社会的运营效率,通过对内的结构性调整和对外的全球战略新布局恢复国际竞争力的观点。同时在分析了各种影响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合理的政策建
5、议。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固定资产 最终消费支出GDP() 投资(I) (C)(单位:亿元)1979 4074.0 1474.2 1980 4551.3 1590.0 1981 4901.4 1581.0 1982 5489.2 1760.2 1983 6076.3 2005.0 1984 7164.4 2468.6 1985 8792.1 3386.0 1986 10132.83846.0 1987 11784.7 4322.0 1988 14704.0 5495.0 1989 16466.0 6095.0 1990 18319.5 6444.0 1991 21280.4 7517.0 1
6、992 25863.7 9636.0 1993 34500.7 14998.0 1994 46690.7 19260.6 1995 58510.5 23877.0 1996 68330.4 26867.2 1997 74894.2 28457.6 1998 79003.3 29545.9 1999 82673.1 30701.6 2000 89340.9 32499.8 2001 98592.9 37460.8 2002 107514.2 42355.4 2003 121511.4 51382.7 4.2.1 民间投资发展滞后15 4.2.2 投资技术含量低15 4.2.3投资结构扭曲15 4
7、.2.4 能源不足制约这投资的进一步增加152 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目前,有关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论述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理论和消费理论中。其中,经济增长理论致力于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非常的重要作用;消费理论研究主体的消费行为,分析主体的收入增长与其消费储蓄选择的关系,认为收入增长可带动消费增长。本章主要回顾这两种理论,综合考察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关系,作为本论文分析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各国经济在长期普遍存在增长的趋势,但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决定各国经济
8、增长并导致经济呈现巨大差异的因素自然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各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不同,因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面极为广泛,而且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根据增长理论的发展进程,主要有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理论、多哈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等。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处于大变革的时期产生的,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经济系统的演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时的经济学家必须对这一新经济系统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经济增长的基本促进因素和其发展结果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形成了古典经济
9、增长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增长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述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2.1.1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论 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部最早从理论上系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著作,通篇介绍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原因以及如何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和环境,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基础。在这部不朽的著作中,斯密阐述了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财富的增加,即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分工所决定的生产性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他又指出,尽管增加一国财富必须深化劳动分工、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
10、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之前”(斯密,1972)。因此,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必先增加资本积累以支持劳动基金的增加,蓄积的资财越丰裕,能雇佣到的生产性劳动者越多,劳动分工越细密,劳动生产率也越高;增加便利劳动的机械和器具或对其进行改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要求资本积累的增加。可见,资本积累是劳动分工的基础,资本积累量决定着劳动分工的细密程度,即决定了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从而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长。由此可知,斯密把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归结为资本积累,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斯密的上述经济增长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概括,假设 Y 是上
11、一年的国民收入,为资本积累率,为平均工资水平,则本年度的工资总额为Y,本年度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为Y/ 。又假设 Y0表示本年度的国民收入,本年的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性劳动者的人均产出为 P,则:Y0 = (Y/)P0 (2.1)Y0-Y=(/)P-1*Y国民财富的增长率:gy= (Y0-Y)/Y=(P/)-1增长率方程(2.2)表明,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资本积累率 、平均工资水平 、生产性劳动生产率 P。资本积累率 越大,国民财富的增长幅度越大;劳动生产率P 越高,国民财富的增长也越快;平均工资水平 越低, P 值越大,意味着同量工资可雇佣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因而国民财富的增长速率也越大,而劳动生
12、产率的高低和可雇佣劳动者的多少又受资本积累的制约(游宪生,2000)。可见,斯密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从国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资本积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从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上,资本积累同样也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资本积累不仅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如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增加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机器和设备),也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如对原有的机器等进行改良革新等)。通过对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积极作用的系统分析,斯密强调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1.2 大卫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同样,大卫李嘉图也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
13、最重要力量。他认为,资本积累的速度决定投资增长速度和生产力发展速度,资本积累能够创造财富,是提供经济结构转变所必须的基础设施的唯一手段。如果资本积累增长,就会出现正的经济增长;如果资本积累下降,经济增长也会下降(朱勇,1999)。但是,大卫李嘉图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的,着重分析了各种收入分配比例如何通过影响资本积累而决定经济增长。李嘉图认为,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的工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性消费,只有资本家的利润才能形成资本积累。因此,资本家获得的利润越多,资本积累就越多,资本家才能购买最新技术的生产设备或培训专业化的人才
14、,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规模,促进生产发展,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收入分配的比例应该有利于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以增加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为此,资本家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减少工资支付,相应地增加资本家的利润;另一方面则要限制以地主的地租和以国家赋税为主的非生产性消费,增加利润份额,达到扩大积累、增加生产即增加财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可见,李嘉图虽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但仍突出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就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李嘉图赞同储蓄投资的一致性原理。他认为,储蓄代表借贷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借贷资
15、本的需求,由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原理,储蓄的增加自然会转化为投资的增加,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一致性因果关系,即是储蓄投资的一致性原理(邓映翎,1991)。因此,一旦资本积累停止,投资不再增加,经济增长也将停滞,要使经济从低水平状态均衡转移到较高水平状态均衡,须要求资本家获得更大份额的利润,扩大资本积累,通过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实现经济增长。除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外,其他古典经济学家亦提出了他们自己对经济增长的理解。例如,马尔萨斯认为,从资本形成的角度分析,储蓄无疑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储蓄是必要的;但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研究,储蓄会减少消费需求,过度的储蓄会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妨碍社会再生
16、产的顺利进行,对经济增长不利,昔日的“美德”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罪恶”(邓映翎,1991)。实际上,马尔萨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储蓄增长应该有一个限度,一旦储蓄超出此界限,储蓄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转变,导致其作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储蓄增长并不必然带动经济增长。2.1.3 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讨论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他们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多种原因,认为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如劳动分工、资本积累等)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强调了资本积累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在这个
17、意义上,古典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资本积累决定论,它夸大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暗含着资本要素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定,由于投资和储蓄仅仅由资本家提供,收益递减将导致资本家储蓄意愿和投资力下降,资本积累终将趋于停止,由资本积累决定的经济增长也不可能长久,经济增长的最终结局是一种停滞状态。但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很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预言,经济增长也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这表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过程的描述和解释并不很科学,没有看到现代科学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另外,古典学派增长理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古典经济增长
18、理论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早期,此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依靠资本家自己,资本家既是储蓄者又是投资者,资本积累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投资。因此,资本家的储蓄可完全转化为投资,实现扩大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生产不能单纯依靠资本家的自我积累,必须有充足的外部资本补充,同时资本家也不再是唯一的储蓄主体,所有有收入来源的阶级都可进行储蓄,储蓄与投资实现分离,金融中介便应运而生。此时,储蓄须借助于金融中介才能实现向投资的转化,没有理由认为储蓄会完全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投资的一致性原理很难成立。2.2 凯恩斯经济理论1936 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
19、n Maynard Keynes)创作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确立。凯恩斯革命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正统地位的古典经济学积极倡导的“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等原则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突破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政府举债支出并干预经济的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医治经济大萧条的药方。凯恩斯分析并论证了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原因,认为它是投资水平显著下降的结果。在他看来,被古典经济学派所坚持的“萨伊定律供
20、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即“储蓄会自动全部地转化为投资”,是不正确的。他认为,与“供给自创需求”的原则相反,“需求会自动创造自己的供给”(即所谓的“凯恩斯定律”)(张定胜,2001)。至此,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储蓄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转而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投资对国民收入变动的乘数原理及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加速原理。2.2.1 乘数原理凯恩斯认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效应既取决于投资需求,又受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从投资需求的效应方面看,产出的增长与投资变动存在乘数效应,即国民收入的增长是投资增长的若干倍,用方程表示为: Y =/(1 c
21、) (2.3)s = 1c Y =/s (2.4)Y :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 :表示投资的增加; c :边际消费倾向;s :边际储蓄倾向,且 s 1, c 1;1/(1-c)=1/s为投资乘数;由于边际消费倾向c1,即一定的投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更大幅度的增长,即 Y 。凯恩斯认为,投资增加之所以能促进国民收入增长,是因为相互关联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笔投资,会增加有关部门的收入,从而使消费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这些消费又可形成其他部门的收入和消费,这样投资需求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加的双重作用促使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呈现乘数效应,即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一定时期投资增加额的数倍。反之,若投资额下降,国民收入将以投资减少的若干倍萎缩(黎诣远,1999)。2.2.2 加速原理不仅投资能促进国民收入增长,而且国民收入增加也会带来引致投资,即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变化有加速效应。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国民收入增长,那么居民收入会增加,消费支出必然也会增加,从而社会有效需求得以提高,而这又会引致人们进行新的投资,因而资本存量增加,而且资本存量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若干倍,即国民收入增加对投资增加有加速效应。反之,若国民收入的增长降低,也会引诱投资加速下降(黎诣远,1999)。用方程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