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精品文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 炭 开 采 工 程(征求意见第二稿)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XXX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开采工程(征求意见第二稿)2008-10-20发布 2009-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发布目 次编制说明1. 总则2. 工程分析3. 现状调查4. 环境影响识别5. 地表水影响环境评价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9. 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10. 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11. 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评价1
2、2 环境风险与对策分析13. 公众参与14. 环境经济分析15. 总量控制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16. 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17. 露天煤矿环境影响评价附录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要求附录B.(规范性附录)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附录D.(资料性附录)煤炭开采地面沉陷预测计算公式附录E.(资料性附录)煤炭采选业产排污系数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规范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技术导则。本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
3、3-93、HJ/T2.4、HJ/T 19-1997)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风险评价(HJ/T169-2004)为基础,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行业特点,规定了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是指导性标准。本标准是首次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公司沈阳设计研究院、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山西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
4、国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1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域和水域进行的煤炭资源开采工程、选煤工程一切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规范性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本适用于本标准HT/J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T/J 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T/J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T/J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T/J 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HT/J 130-2003 建设项目环境
5、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T/J 169-200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Z0225-2004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1.3 术语本标准所列术语,专门用于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3.1 煤炭地下开采:又称井工开采,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1.3.2 煤炭露天开采: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1.3.3 井田:煤田中由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划定给一个煤矿企业开采的三维范围。1.3.4 选煤: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
6、格产品的加工过程。1.3.5 选煤厂:煤矿附设或独立建设的进行选煤作业的煤炭加工单位。1.3.6 矿井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到环境水体的煤矿排水。1.3.7 露天煤矿疏干水: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或提前),抽取并排放到环境水体的煤矿排水。1.3.8含水层:导水且饱水的岩土层。1.3.9主要含水充水层:在煤炭开采中对矿井和露天采场产生充水量最大的含水层。1.3.10地下水降落漏斗:煤炭开采中因井下排水量或露天疏干水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造成地下潜水面或水压面向下降落,形成的以地下水抽排点为中心的漏斗状凹陷区。1.3.11影响半径:从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到地下潜水面或水压面初始位置的距离。1.
7、3.12 开采沉陷: 煤炭地下开采时,因煤炭资源采出引起上覆岩土层和地表发生垂直和水平移动变形的过程和现象。1.3.13 煤矸石:采、掘煤炭的生产过程中从煤层顶、底板或煤层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和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高灰分、低发热量的洗矸石。1.3.14 环境影响因素:煤炭开采(包括建设)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工业和交通噪声、固体废物、土地占用、地下水抽排、地表沉陷等,以及各种临时、永久改变环境因素功能的建设与生产活动。1.3.15 环境影响因子:构成环境影响因素的各种污染物、污染指标、生态系统指标、人类活动方式等。1.3.16 环境敏感区域:主要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8、规定的特殊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工程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如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以及煤炭开采需要关注的特殊敏感区,如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永久冻土带等。1.3.17 煤炭开采整合重组: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将现有两个以上生产煤矿整合重组为一个煤炭企业的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是改变环境影响的资源整合重组、生产系统整合重组、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治理系统整合重组等。1.3.18煤炭开采复建工程:煤炭开采建设项目因资金、市场、政策等原
9、因造成建设中断,后又恢复继续建设的工程。1.3.19 以新带老: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工程在保证新增加、新改变部分符合当前环境保护要求的同时,对原有已不符合新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设施进行改进和扩充。1.4 工作原则和一般规定1.4.1 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煤炭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类别。1.4.2 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按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的规定进行,评价工作可分为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等三个主要阶段。为保证执行国家法规、政策和标准,环评承担单位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必要时向有审批权的环保行
10、政主管部门备案或向有资质的环评技术管理单位咨询。1.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5.1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4和HJ/T19的有关规定确定。1.5.2 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范围,应依照本标准规定,参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4和HJ/T19的有关规定确定。1.5.3 某些项目的评价等级,允许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和地方环境保护要求进行适当调整。降低评价等级应取得负责审批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1.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1.6.1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专题设置和应明确回
11、答的重点问题,参照本标准附录A和B的规定执行。1.6.2环评承担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持基本工作内容和主要专题设置的基础上,增减工作内容和专题设置。减少环境评价工作内容,应向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1.7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1.7.1 环境质量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1.7.2: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优先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2.工程分析2.1工程分析的时段划分,根据煤炭开采工程的时序特
12、点,将煤炭开采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对于改扩建、技术改造和复建的煤矿,当其剩余服务年限小于20年(含20年)时,应作衰减闭矿期环境影响评价。2.2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工程分析包括项目概况、生产工艺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等四项基本内容。2.3 工程分析的重点2.3.1建设期分析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弃石弃土、噪声、粉尘、土地利用和生态改变、施工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等的性质、数量和影响范围;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2.3.2生产运行期分析项目生产运行后污染物排放、生态扰动对矿区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的持续影响。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2.
13、4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2.4.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产品方案及流向、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型、地面运输、职工人数、建设周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工程概况介绍应提供以下图表: 项目地理位置和交通图; 矿区井田划分图和各煤矿建设时序表(可合并在图上标示);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项目组成一览表,按照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分列工程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需要时可增加管线工程部分的内容。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4.2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包括井田境界、分级储量(地质储量
14、、工业储量、可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煤类与煤质、瓦斯、煤尘、煤的自燃特性等。井田开拓方案与工艺。包括井田开拓方案、开采工艺、水平划分与采取布置、采煤方法、工作面参数、井下运输、通风方式、排水系统等。地面生产系统。包括主、副井生产系统、排矸系统、选煤厂生产系统、煤炭储装运系统、通风系统、煤矸石堆置场选址等。需要时增加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工程。水资源需求。包括项目分类分项用水量、取水水源、排水量和排水预计水质、设计提出的取水和排水方案、排水资源化和无害化方案。能源利用。包括项目用电负荷、供电来源;热负荷、燃料种类及消耗量。设计提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特征、选址和建设时序。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应提供
15、以下图表: 井田境界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及表); 开采煤层特征表; 开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井田开拓平面与剖面图; 采区(盘区)开采接替顺序表; 矿井主要设备技术特征一览表; 矿井生产工艺流程图; 选煤厂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产品平衡表; 配套公路、铁路路线图和主要技术特征一览表。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排水水量水质表; 项目给排水、复用水水质水量平衡图;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的能量、物料平衡图。2.4.3生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建设期临时土地占用面积、原有生态系统类型、拟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和使用后的恢复措施。永久土地占用面积、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建设后土地利用状况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类型、开采可
16、能影响的地表形态区域范围。2.4.4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新建项目污染源和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产生源、排放方式、废气排放口特征、废水排放去向等,污染物的数量、浓度(强度)。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项目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建设的改变。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应提供的图表: 建设项目污染源分布图; 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复建项目以新代老污染物排放与控制对照表;2.4.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对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有效性、先进性、可行性分析。改扩建、技术改造、整合重组和复建项目原有设计环保设施,建设面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
17、量标准的变化情况。2.4.6工程分析的方法工程分析以报告书编制前最新版设计文件为依据;工程影响分析主要采用类比和定性-半定量方法;可以采用全国工业污染源普查提出的煤炭采选业产排污系数;当设计提出多方案比选时,工程分析应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比较。3. 现状调查3.1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3.1.1 环境现状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信息丰富、客观准确、时域特征显著的原则。3.1.2 环境现状调查一般采用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现状环境监测法、遥感影像解译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其中现场调查(现状监测)是基础的、必要的。3.1.3 环境现状调查对象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
18、联系的各个方面,调查范围应适当大于各个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3.2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3.2.1 地理环境:建设项目的位置、隶属行政区划、经纬坐标等。3.2.2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可能对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因素,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利用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报告,以地图标注和表格方式说明区域性环境地质灾害点的性质与分布。地质与矿产资源。地层概况、地质构造、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典型气象参数,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特征和发生概率。 评价区污染气象。应说明观测资料来源和观测站与项目气象条件的一
19、致性。地面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面水体、主要水体的水文特征、所属水系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本项目取水、排水口位置与区域水系的关系。 应附地面水系和水资源分布图和主要河、湖(水库)水文特征一览表。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含水层分布、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水质和储量、地下水开采利用和资源变化情况。土壤、耕地与水土流失。建设项目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土地农业利用情况。水土流失分类、侵蚀模数、所属公告的监管区划。动植物资源与自然景观。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动植物资源,有无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自然保
20、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生态保护林等。3.2.3 社会经济社会调查范围为建设项目所在县(市)、乡(镇)两级。当项目井田范围跨两个以上县(市)时,应同时调查,并以工业场地所在位置为主。人口和社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收入情况。列表给出井田范围内的村庄数、住户数和人口数。 区内教育、文化、医疗、通讯、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情况。工业和能源生产。区内工业的类型、产业和产品结构、工业总产值、资源和能源消耗、从业人口。农业与土地利用。区内农业的类型、产业和产品结构、农业总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灌溉和肥料使用量等。交通运输。地区公路、铁路条件和运输情况。文物与景观。区内国家和地方规定
21、等级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3.2.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对象:包括空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环境现状监测。包括进行现状环境监测和利用历年环境监测资料。环境监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监测国家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利用监测资料时应说明资料来源、监测时间、监测点位,说明可靠性和可利用性。大气环境质量调查。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范围应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的基本项目为SO2、NO2、TSP、PM10,方法包括现状环境监测和利用近三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必要时可增加监
22、测项目。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面水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范围应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调查重点是建设项目排放污、废水的受纳水体;确定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 水质基本项目为pH、COD、BOD、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氨氮、总磷、砷、汞、镉、六价铬、铁、锰、铅、硫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等; 水文条件为河流流量、流速和年际变化、河宽、水深等;湖泊与水库蓄水面积、蓄水量、平均水深、汇水面积、进出河流等水文参数。 必要时可增加调查和监测项目。 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标准指数法。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范围,应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致。调查重点是当地生产生活地下水源含水层和建
23、设项目抽排地下水含水层; 水质调查项目为pH、矿化度、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氨氮、重碳酸根、砷、汞、镉、六价铬、铁、锰、铅、硫化物、氟化物等; 水文条件调查为地下水补给来源、年均补给量、径流方向、水位变化以及井泉分布、地下水质类型等。 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水质因子标准指数法或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推荐的模糊数学法。声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对象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确定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方法为类比监测法和利用已有资料。 调查内容对噪声源为A噪声级、噪声类型与频率分布;对声环境为等效连续A声级(LAeq)。当噪声超标时以每增加5dB(A)划分等声压级线
24、,统计受影响的人口。 声环境现状评价采用标准比较法。固体废物环境调查 调查对象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固体废物。 调查的内容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固体废物的来源、数量、排放和处置、利用。 固体废物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资源化程度和无害化程度。5环境影响识别5.1环境影响识别应全面列出煤炭开采工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队对各环境要素影响的性质和程度。5.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性质可以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暂时影响和累积影响、局部影响和区域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等。5.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影响大、影响中等、影响小和基本无影响
25、。5.4 环境影响识别应首先满足表5-1的要求。5.5 经环境影响识别后,应明确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和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评价因子的筛选应首先满足表5-2的要求。5.6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法、矩阵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表5-1 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建设期土地占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水风险建井废水、施工生活污水临时锅炉烟尘烟气、建材堆场建井矸石、弃土弃渣、生活垃圾施工机械、施工车辆井巷开拓施工排水、露天煤矿降压排水临时矸石堆存、冻结凿井冷却液泄漏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地系统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景观环境 影响因素环境因素 运行期土地占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26、噪声排水风险矿井水、选煤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烟尘、煤炭储装运无组织排放粉尘生产矸石、掘进矸石、洗矸、尾煤、脱硫石膏、生活垃圾通风、机修、坑木加工、选煤、交通噪声矿井水、露天煤矿疏干水矸石堆存、露天矿排土场、采煤地表沉陷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地系统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景观环境表5-2 煤炭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一览表环境空气评价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地表水评价因子CODBOD石油类SS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地下水评价因子pH氟化物FeMn石油类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声环境评价因子等效声级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自然生态评价因子土地类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珍稀
27、动物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社会生态评价因子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土地利用结构人均收入住房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影响评价5 地表水影响环境评价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煤炭开采工程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矿井水外排部分; 选煤废水事故性排放; 生活污水处理后外排部分; 大气降水带来的工业场地地表径流和煤矸石堆场淋溶水; 矿灯房酸性废水、医疗废水、机修废水、锅炉化水处理车间废水等。5.1.1 地表水环境概况包括河流、湖泊所属流域、水系组成、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水文参数;湖泊的进出水河流;水库设计库容、实际库容、现有蓄水量。5.1.2 地表水污染源调查污染点源调查:评价范围内排放口数量
28、、位置、所属企业、排水量、污染物成分、浓度和总量、批准的排污总量、采取的污水处理措施、去除率、正常出水水质。非点源污染源调查:利用资料说明评价区内的城市非点源排放和农业非点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成分、排放规律。5.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参照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确定评价范围,一般为纳污河流排放口上游500m至下游5km;当下游5km以外有敏感水环境保护目标时,可延伸到敏感水环境保护目标下游500m。煤矿开采工程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为二级和三级,主要划分依据为排水量。评价时段一般条件下为枯水期,有必要时增加平水期。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依据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9、地面水环境规定的原则设置。 监测方法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5.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原则按照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方法执行。5.2.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根据煤炭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荐选择pH、悬浮物、COD、BOD、石油类、总盐量、总铁、总锰。5.3 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设施评价5.3.1 以清洁生产原则,分析设计拟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先进性、完善性。5.3.2 论证设计拟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措施满足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的可行性,提出保证和改
30、进的管理与技术要求。5.4 应提供的图表区域水系分布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图;水污染源分布图;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布设图;水环境调查和监测获得的水质资料表。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6.1煤炭开采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源有: 有组织排放的锅炉烟气; 无组织排放的煤堆扬尘、运输扬尘、煤矸石自燃和扬尘。 高瓦斯矿井的排空瓦斯。6.2 空气污染物源强确定6.2.1锅炉污染物源强锅炉污染物排放源强可利用实测数据、物料恒算和经验系数等确定。煤堆扬尘源强经验公式可利用经验公式估算。扬尘源强与煤堆形式、煤堆含水情况、平均风速等有关。汽车运输扬尘源强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6.3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锅炉达标排放分析。主要预
31、测二氧化硫、烟尘对周围关心点典型日日均浓度的影响,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的高斯扩散模式,扩散参数选择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参数。可直接收集最近气象站常规资料分析使用;典型日根据当地关心点分布、地形条件等进行选择。 煤炭储存扬尘预测。采取煤仓、封闭、设防风抑尘网等措施后,煤炭储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可简化或不分析; 对露天堆存的煤炭应预测扬尘启动风速,计算典型大风条件下扬起的煤尘浓度和下风向200m的落地浓度,计算全年扬尘损失量。(3)从环境空气质量和总量控制等方面分析瓦斯利用的环境正效应。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7.1评价等级及基本工作要求煤矿地下水环评的工作等级,可对应于勘查类
32、型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与二级评价再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一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二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三级评价对应于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同时考虑存在敏感区的状况,对一级和二级评价还可分为:A类:评价区内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或有景观旅游、自然保护等敏感区。有A类保护目标者评价等级从高。B类:评价区内没有大、中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只有分散的小型水源地或开采井,没有重点保护的敏感区。只有B类保护目标者评价等级从低。表7-1建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案勘查类型勘查成果的水文地质主要要求环评工作等级及代号环评基本要求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床()不进行专门工作,以收集资料为主
33、三级(三)不需进行模式预测,根据具体情况简单分析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矿床()水文地质问题为主(-1)水文地质填图,地表水、地下水动态观测,代表地段的专水勘探,求取参数二级二-1掌握含水层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区域地下水的补排径条件;利用简单模式进行预测;对水量评估要量化,水质分析可定性评价工程地质问题为主(-2)水文地质填图二-2掌握含水层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利用简单模式进行预测;对水量评估要基本量化,水质分析可定性简单评价环境地质问题为主(-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用类比法复合问题(-4)针对主要问题重点开展工作二-3上述要求适当简化,但需对主要环境问题有量化评述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水文地质问
34、题为主(-1)全面系统进行各项工作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一级一-1除满足二级评价工作的要求外,还应有地下水的动态观测资料;选用较复杂的模式进行预测评价工程地质问题为主(-2)系统开展工程地质勘查一-2基本工作内容同一-1,只是水质预测可适当简化环境地质问题为主(-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用类比法复合问题(-4)针对主要问题重点开展工作一-3同二-3,增加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其它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7.2 评价范围7.3工程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7.3.1煤炭开采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应主要识别: 地下开采煤矿排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扰动、破坏和对水质的污染: 露天煤矿开采疏干水对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资源的
35、扰动、破坏; 煤矸石堆放场淋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可能污染影响;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水质交互影响; 工程实施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变化的动态影响:可能引起的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陷、巷道突水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7.3.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从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判定拟建项目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影响因子、影响性质。7.3.3 地下水环境概况包括 地质和构造:单个矿井在矿区构造中的位置,矿区应介绍到区域构造及所处位置;对一级评价应附矿区(或区域)(水文)地质图; 地层分布及岩性:矿区第四系含水层,煤系地层,主要充水含水层; 改扩建项目的矿井涌水长年观测资料及变化曲
36、线;有条件时应说明各含水层占矿井涌水的比例;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包括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和下伏含水层,不涉及底板突水可能性时下伏含水层可从简;地下水的补、排、径条件;富水区划分原则及划分结果;区域降水入渗系数(一、二级评价应有分区); 含水层现状及潜在功能,说明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评价区内生产和生活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量; 建设项目采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时,应利用专门报告对水源地的供水层位、静储量、动储量、可采储量予以介绍(三级评价可从简); 矿井涌水条件,说明最大涌水量、平均涌水量,矿井排水制度; 类排矸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汇水面积、地下水水位埋深、表层渗透系数。 地下水环境保护
37、目标,评价范围内重要泉域、与地表水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体、水源地以及其他国家或地方划定的需特殊保护对象,附图说明。7.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7.4.1监测范围:原则上应在全井田或全矿区范围进行监测,考虑到采样难度,可对采样点进行适当调整。对新建矿区评价,一、二、三级评价取样点分别不应少于9、6、3个,改扩建矿区应增加12点;单个矿井采样点应不少于2个。7.4.2监测点布设:应包括矿井水(同一矿区其它矿或本矿)、民井水(潜水层及承压水层均有);监测点位应保证包括: 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 排矸场地下径流的上、下游; 井田外围可能受疏干影响的民井; 井田内平均布设12口民井。7.4.3监测项目:参照G
38、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民用井水监测应考虑地方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并说明井深、水层、水位。7.3.4现状评价:推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也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超标项目应分析超标原因,明确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7.4.5应附图表:地下水监测布点图、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或监测统计资料较多时,按照地下水水质分类绘制水质分区图。7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7.5.1 评价重点:预测和评价煤炭开采项目对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的影响,分类说明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7.5.2地下水评价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对地下水环
39、境影响预测、评价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不良影响的防治对策。7.5.2采煤对地下水量的影响 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可参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推荐模式。老矿区有实际观测资料时应进行必要修正,据此分析采煤所导通的主要含水层;分析矿井涌水的来源、矿井涌水的变化趋势(稳定、趋小或趋大)与规律(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以静储量为主且疏干对象在区域无实际供水意义时,只计算预测期内地下水静储量的损失量; 一、二级评价应计算疏干降落漏斗;以平面、剖面图标出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 存在敏感点时,应有重点、明确的说明。7.5.3地下水环境变化对其它环境要素影响简析 分析潜水水
40、位变化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分析地下水储量变化对地区生态及工农业的潜在影响; 矿井水去向与其用途的适应性分析。7.5.4采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对采矿疏干静储量的矿区,简单分析总硬度、SO42-等变化趋势,对以动储量为主的矿区,根据涌水来源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排入井下采空区的矿井水,应说明对具供水意义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排污口下游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可能引起的水质变化; 煤矸石属于类固体废物时淋溶水对潜水含水层的水质影响。76防治地下水污染措施及矿井水资源化分析7.6.1对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区域,应采取的消减措施;可结合地表水专题的评价结论与拟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7.6.2结合评
41、价区生态综合整治规划,矿井水的资源化应首先从保证或协调区域生态用水出发,可根据当地当前水价进行货贝化分析;7.6.3缺水地区的“保水采煤”建议。 禁止开采有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煤炭资源; 限制开采有敏感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煤炭资源,应以地下水资源保护为先决条件,提出限制煤炭开采范围、开采数量和开采时间;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8.1评价要求煤炭开采工程均应进行固体废物评价。煤炭开采和洗选工程评价的主要固体废物为采掘煤矸石、洗选矸石和洗选尾煤;对生活垃圾、锅炉炉渣、水处理污泥、脱硫石膏等进行一般性评价。8.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8.2.1煤矸石产生量:根据井巷工程量,预测建设期及生产期
42、掘进矸产生量;根据地质条件、煤质、开采方法、选煤工艺,采用类比法预测矿井运营期的产矸量。应提供的信息和图表: 巷道工程量(煤巷、岩巷、半煤岩巷数量及比例)表; 类比项目的产矸率及排矸率表; 煤炭地面洗选加工产矸量表;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采煤方法是否割顶、截底。 煤系地层柱状图,明确含矸层位及含矸率。8.3排矸场或临时矸石堆放场选址排矸场交通位置、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周围500m内居民点分布、汇水面积、土地性质等,特殊情况下(软岩地基、存在断裂带、高潜水位等)可引入工勘结论。拟采取的排放方式、服务年限,论证排矸场或临时矸石堆场选址可行性。8.4煤矸石性质界定进行矸石性质判定可采取不同方法:对无地
43、下水敏感保护目标的项目,可根据全国资料划为一般废物;按GB5086-2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分析判定煤矸石属类或类固体废物;进一步确定煤矸石贮存场类型(类或类)。对开采同一煤层的矿井,已有矸石性质结论的,不再进行浸出实验。8.5煤矸石环境影响分析8.5.1煤矸石自燃倾向分析根据矸石成份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因素、堆放方式和类比煤矿资料,分析其自燃倾向。8.5.2矸石堆场扬尘对大气的影响 采用风洞实验经验模式进行预测。具体模式可参考火电厂环评规范。8.5.3矸石堆存对土壤的影响应用有害元素分析结果进行预测或分析。8.5.4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应用浸出实验结果,结合当地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分布情况及水文地质进行预测。此部分可列入地下水专题。8.5.5矸石堆存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考虑劣质影响,周边非敏感区时只进行简要分析。8.6防止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措施8.6.1 防护距离:堆场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堆场及运矸道路不得有地质灾害点、高压线等。如不能满足时考虑重新选址。8.6.2 水土保持:引用水土保持方案说明排矸场水保措施和水保目标,分析合理性;8.6.3 设计采用采煤矸石不出井时论述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其资源环境效益;8.6.4 煤矸石综合利用可设单节进行论述;说明适合本区的综合利用途径,进行简要的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分析。9.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