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原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原来.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消防安全原来.精品文档.第一章“安全”通常是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狭义安全: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 广义安全: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的舒适与优美。安全度: 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安全的特征表现为:安全的必要性和
2、普遍性F 安全的随机性F 安全的相对性F 安全的局部稳定性F 安全的经济性F 安全的复杂性F 安全的社会性F 安全的潜隐性刘潜定义: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含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 现在的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安全定义的本质特征体现如下: l (1) 体现本质安全 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l
3、 (2) 体现理论性、科学性 安全科学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或推测,要具有科学的理性,不但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而且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 l (3) 体现学科交叉性 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要求注意吸收各个学科的成果,为安全科学所用。 l (4) 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一切负效应。 l (5)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最优化安全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总的来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仅有的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分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的认识和主动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4、从科学的高度来看,还处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工业时代,生产中已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导致生产力和危险因素同步增长,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伤害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于是发展到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的认识阶段; 第四阶段,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了解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 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开始起步,科研机构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院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
5、技术研究所及煤炭科学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研发人员仅1000余人。 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现在: 1、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2、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研机构31所,研发人员达到4000余人; 3、高等安全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从1984年7月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目录下达后,全国已有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类高校分布遍及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兵器行业。 4、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安全系统是由人(Man)-技术(Technology
6、)-环境(Environment)构成的复合系统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合适化。安全科学要体现理论性和科学性。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与相关的学科相结合,相渗透。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化。安全科学的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优化。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两点:一是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二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固有危险度:系统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第二章事故 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
7、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 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4、海因里希法则 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对未遂事故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如图。 海因里希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且说明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或者说其后果的严重度取决于机会因素。 事故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 4、因果相关性 5、突变性 6、潜伏性 7、危害性8、可预防性 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了解) 1、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
8、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 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维修、调整不良 ( 3 )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 4 )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光线不良 通风不良 作业场所狭窄 作业场所杂乱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地面滑 贮存方法不安全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了解)2、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 ( 1 )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 忘记关闭设备。
9、 忽视答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奔跑作业。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违章驾驶机动车,.等等( 2 )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因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其他。 ( 3 )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其他。( 4 ) 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具固定,手持工件进行加工。 ( 5 )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 用品等)存放不当 ( 6 )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冒险进入涵洞。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采伐
10、、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二未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作业。 冒进信号。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易燃易爆场所有明火 私自搭乘矿车。 在绞车道行走。 ,等等。 ( 7 ) 攀、坐不安全位置 ( 8 )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 9 )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 (10) 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 其使用 ( 12 ) 不安全装束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肥大服装。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其他。 ( 13 ) 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 、伤害分类 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
11、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 4、死亡。 事故的原因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所谓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一次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少数学者,如美国的皮特森(Den Peterson)则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管理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的间接原因,
12、则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有7种 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 教育培训不够 身体的原因 精神的原因 管理上有缺陷 学校教育的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这类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被称为事故致因理论,或事故发生及预防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1936年,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一)海因里
13、希因果连锁论 M 遗传及社会环境 P人的缺点 H人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不安全行为 D事故A伤害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海因里希还强调指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即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瑟利模型是在1969年由美国人瑟利(JSurry)提出的,是一个典型的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 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 两个阶段具有相类似的信息处理过程,
14、即3个部 分。6个问题则分别是对这3个部分的进一步阐述具体模型自己看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后来,安德森等人在此基础上对瑟利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增加了危险的来源及其可觉察性,运行系统内波动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等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瑟利模型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吉布森、哈登等根据能量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根源这一原理,提出了能量转移论,其基本观点是: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 在能量转移论中,把能
15、量引起的伤害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阀值的能量而产生的。 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譬如因机械因素或化学因素引起的窒息(如溺水、一氧化碳中毒等)。 能量转移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受伤害的部位及屏障设置的早晚等。 能量转移论与其他的事故致因理论相比,具有两个主要优点: 一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输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 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
16、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使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轨迹交叉论的事故模型如下图所示。 社会因素(基础原因)安全缺陷(间接原因)-(直接原因) 不安全状态(物的原因)-(事故经过) 起因物-致害物 -事故不安全行为
17、(人的原因)-(事故经过)肇事人-受害人 -事故轨迹交叉论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统计数字表明,80以上的事故既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二者之一,避免二者在某个时间、空间上的交叉,就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当然,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往往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因此,事故的发生并非完全如前面图形中所示的那样简单地按人、物两条轨迹独立地运行,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也是轨迹交叉论的理论缺陷之一。 第三章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
18、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不发生,而后者则是通过来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安全技术对策是以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安全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安全措施。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理 安全技术可以划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及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这是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在技术上的保证。评价一个设计、设备、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4、
19、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6、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三、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通过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防止所设计的系统在研制、生产、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各种意外事故,是事故预防的最佳手段。为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方法。 为了通过设计使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尽可能地最小化,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设计系统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 1 ) 通过设计消除危险 ( 2 ) 降低危险严重性 (三)隔 离 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控制危险的影响。隔离是最常用的一
20、种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包括分离和屏蔽两种 。前者指空间上的分离 ;后者指用隔离措施进行的隔离。 (四)闭锁、锁定和联锁 闭锁(Lockouts)、锁定(Lockins)和联锁(Interlock)是另一类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他们的安全功能是防止不相容事件发生或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次序发生。 1、闭锁和锁定 所谓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人危险区域。 锁定则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状态,或避免人、物脱离安全区域。六)故障最小化 在故障安全不可行的情况下,可采用故障最小化方法。故障最小化方法主要有降低故障率和实施安全监控两种形式。安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学校
21、的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努力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安全教育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培养,是长时期的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并在人的所有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并无直接关系。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3 个方面,即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教育和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 识教育。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对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系统安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
22、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检查的方式按检查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安全评价是系统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事故风险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已应用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两类,即加权计分综合评价法与多阶段评价法。 (一)加权计分综合评价法 这类方法是按评价因素确定评价指标,对各指标赋以一个加权的分值,以安全检查表为主要查证手段,通过查证,确定各指标的应得分值,按合计的分值划分等级来相对的表示工厂企业的安全状态。1、评
23、价内容及目的 (1)危险程度分级 (2)安全状态分级 2、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是按企业实际拥有的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物质的数量划分等级。 原国家机械委有关专家对我国1068个重点企业在35年中发生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16种设备(设施)及物品作为机械工厂危险程度等级划分的基础,按标准划分为3个等级。按标准划分为3个等级: 1级 低度危险 2级 中度危险 3级 高度危险 3、安全状态分级 安全状态分级是对企业安全状态的评价,主要针对综合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及物品的危险性和作业环境3个方面。 (1) 综合管理评价。主要对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
24、完善性,操作者和管理者安全素质的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等方向进行评价。标准中这部分共设置了14项指标。 (2) 危险性评价。主要评价生产设备、设施、物品等危险性防治不合格率的大小,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的可靠程度。标准中这部分共设置了40项指标。 (3) 作业环境评价。丰要对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如有害作业点的达标率,防尘、防毒设备的合格率。标准中这部分共设置了11项指标4、评价结果及评价程序 评价结果按所得分值(满分为1000分) 一级(特级) 950分 二级(安全级) 800949分 三级(临界级) 500799分 四级(危险级) 500 评价程序自 评 自我整改 复 评 审 批安
25、全检查表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三阶段安全评价法 这是我国化工部组织开发的一种用于对光气及光气化产品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方法。针对设计阶段和现有的生产装置有两种不同的评价程序。 第一阶段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全厂性危险因素,以消除重大隐患。 第二阶段用造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确定危险等级,避免出现非常危险的状态。 第三阶段用ETA,HAZOP找出消除重大危险的有效途径。评价过程图如下图所示 自己看四、安全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的核心。 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通过目标管理,可以把目
26、标这种外界的刺激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力,形成从组织到个人的目标体系 ,如图所示: 动机-行为-目标-动机(内在动力) (外在刺激、内在假需)(一)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的性 2、分权性 3、民主性 (二)实行目标管理的步骤 目标管理大体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开始新循环等步骤,如图所示:(上级 ) 目标、措施-权限下放-上级评定-提高领导能力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成果的评价-意见的交流目标的展开目标、措施-权限下放-上级评定 -提高领导能力1、目标的制定 目标对人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合适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27、目标的效价越大,越能激励人心;经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工作的信心也就越大。2、目标的实施 (1) 根据目标展开情况相应地对下级人员授权,使每个人都明确在实现总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行使的权力,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2) 加强领导和管理,主要是加强与下级的意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等。 (3) 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表上的要求来进行工作,目的是为了在整个目标实施阶段,使得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能有条不亲、忙而不乱地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完成预期的各项目标值。 3、成果的评价 成果的评价首先由下级自己进行,然后由上级进行,最后共同协商决定。 4、实行奖惩 成果评价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对职
28、工实行奖惩。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5、制定新目标,开始新循环 当达到即定目标以后,企业应及时总结目标管理的成败经验,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测结果,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使目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三)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公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是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实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企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企业的全体职工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
29、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1、目标设定的依据 主要应依据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企业长远规划和安全工作现状,企业经济技术条件等。 2、目标设定的原则3、目标设定的内容 (1) 设定的指标 安全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重大事故次数 死亡人数指标 伤害频率或伤害严重率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业点尘毒达标率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完成率、隐患整改率、设施 完好率等 全员安全教育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2) 设定的保证措施 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检查措施 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整改 安全评比 安全控制点的管理 (3) 应
30、注意的问题 加强各级人员对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 企业要有完善的系统的安全基础工作 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寅、权、利相结合 安全目标管理要与其他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第四章所谓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系统安全由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工程两部分组成 。 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 系统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问题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并实施
31、系统安全大纲。 系统安全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管理系统和关键的系统安全人员两个部分。 1、管理系统 在该管理系统中,应由承制方主要负责建立、控制、结合、指导和实施系统安全大纲,并应保证将事故风险消除或控制在已建立的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2、关键的系统安全人员 关键的系统安全人员通常限制为对系统安全工作有管理职责和技术认可权的人员第五章。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运存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4)评价单元是在危险、
32、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l 重大危险源辨识l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根据我国制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l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l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
33、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下式计算,若满足式,则定义为重大危险源:例1:单一品种危险物质最大量的计算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于生产加热的管道。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
34、气的最大量为: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0.9=60.9吨(4)结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60.9/50=1.22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例2:危险物质混合物最大量的计算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吨10%的甲醛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5吨10%的甲醛溶液。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
35、0%甲醛溶液为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0吨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3)甲醛的最大总量: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4)结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是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0.08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缩写PHA)是一种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内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是指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
36、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可能造成事故的后果进行客观的概略分析。 目的: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成废气物,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如故必须使用时,也应从设备上或工艺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为事故。 PHA的研究内容:v 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v 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v 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及储运;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
37、);v 环境条件;v 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 PHA的主要优点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害,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作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指导方针。v 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提供必要的资料v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以作为安全教育的材料。 所谓危险因素,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n 能量转移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都离不开能源,能量在受控情况下可以做有用功,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一旦失控,能量就会做破坏功,转移到人就造成人员伤亡,
38、转移到物就造成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能量转移论者认为,事故就是能量的不希望转移的结果。概率论的原始出发点是防止人身伤害事故。他们认为:“生物体(人)受伤害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根据有关能量对伤亡事故加以分类的方法”。 哈登(Haddon)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的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详见表1和表2。进行危险性预先分析,大体分以下几个步骤:(1)熟悉系统 在对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目的、工艺流程、操作运行条件、周围环境作充分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请熟悉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根
39、据过去的经验、资料以及同类系统过去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分析对象系统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2)辨识危险因素。根据上面介绍的危险因素的辨识方法,查找能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系统完不成任务的危险因素。(3)找出危险因素形成的原因事件,即所谓“触发事件”。(4)确定由危险因素发展为事故的客观条件。(5)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6)根据危险等级,决定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危险控制1、防止能量破坏作用、限制能量的集中与蓄积、控制能量释放、隔离能量2、降低损失程度3、防止人为失误确定系统功能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性确定危险等级措施实施制定措施假设分析流程说明步骤一:选择待分析
40、的系统或子系统步骤二:提出所有可能的假设问题步骤三:识别危险步骤四:分析危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步骤五:分析并列出已考虑的安全措施步骤六:提出建议或需要补充提供的信息步骤七:是否有其他系统步骤八:划定危险等级危险等级影响程度定 义1级安全的尚不能造成事故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措施。3级危险的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立即采取措施。4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伤亡严重、系统破坏)。必须立即排除。步骤九:对提出的建议指定落实负责人员安全检查表n SCL的定义:为了查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形式,将需要检查的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顺序编制而成的表格,叫做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实际上是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清单和备忘录。SCL的类型:n 根据检查周期的不同,可将安全检查表分为定期安全检查表和不定期安全检查表;n 根据检查的目的不同,即根据安全检查表的不同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厂(矿)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