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的修建.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4604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池的修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泥鳅池的修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泥鳅池的修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池的修建.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泥鳅池的修建.精品文档.泥鳅池的修建养泥鳅的池塘以水泥池或石砌护坡黏土池比较合适,有利于做防逃设施,其结构如下: (1)堤防及防逃设施 除水泥池外,其他的鳅池都要建造堤防,以防泥鳅逃跑。堤防和水泥池壁要高出水面40厘米,其上最好加设伸向池中的防逃网。堤防中间要镶入木板或薄水泥板或塑料薄膜,与堤防一样高,铺满并插入泥中深20一30厘米。 (2)进出水口 鳅池的一端设一个进水口,另一端设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要适当低于进水口,以利于加新水和排污水。进出水口都要装有金属或尼龙网,以防止污物及野杂鱼随水流注入鳅池或泥鳅的外逃。 (3)集鱼坑 为便于捕捞及

2、泥鳅在高温季节的隐藏,在池中央通向出水口端,挖设集鱼坑。集鱼坑面积为全池面积的1/5一1/3,水深40厘米左右。 (4)底泥 泥鳅有钻土的习性。因此,要在池底铺上20一30厘米的肥泥,集鱼坑底也铺上10一20厘米的肥泥。 (5)苗种池与成鱼池的连建 将泥鳅的苗种池与成鱼池连在一起,两池之间用闸门隔开,这样,把苗种移到成鱼池时,减少了捕捞操作,也不会造成苗种受伤致病。其要求如下:苗种池占总面积的20%左右。池壁用水泥制作,高约80厘米,厚约10厘米。苗种池底部为水泥底,成鱼池底可以是土质的。苗种池底要比鱼池底高出20厘米左右,这样将苗种移到成鱼池时,只要降低成鱼池水位,放干苗种池水即可完成。泥鳅

3、池场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地点建池,是饲养泥鳅的首要问题。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选择鳅池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位置选择 对场所的要求是日照良好,温暖通风,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容易,周边地区无工业和城市污染源,不受农药或有毒废水的侵害。具体遵照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 NY/T 391 一 2000)的标准执行(附录一)。 2 水源 泥鳅适应性强,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及自来水均可用来养泥鳅。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都能饲养泥鳅,只有在冷泉冒出及早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地方,不宜养鳅。具体遵照 渔业水质标准 ( GB 11607 )执行(附录二)。 3 水质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

4、不十分严格,但目前实行无公害食品养殖,泥鳅也不例外。因此参照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 NY 5051 一 2001 )标准执行(附录三)。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用水溶解氧可在 3 .0 毫克/升以上, PH 在 6 .0 一 8 .0 之间,透明度在 15 厘米左右。 4 土质 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道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味道差。因此,养鳅池的土质以黏土质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泥鳅池分类泥鳅池分苗种池和成鱼池两种,苗种池面积 30 一 60 米 2 ,水深15一 40 厘米;成鱼池面积 100 一

5、200 米 2 ,大的可达600 一 700 米2,水深达 30 一 40 厘米。大池主要用于饲养商品鳅或种鳅。泥鳅的食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 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 30 。全长5 一 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 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

6、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

7、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

8、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还是摄食人工饲料,都表现出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摄取的饵料来源广且又丰富,对泥鳅的快速生长,产量较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泥鳅的摄食与消化泥鳅的摄食量一般都比较大,随着个体的增大,一次饱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降低,一次饱食时间逐渐延长。相反地,日粮占体重的百分比例则有随着个体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条件下,体长 7 一 12 厘

9、米的成鳅日平均饱满度指数在 10 左右。 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即在 7 一 10 时和 16 一 18 时,早晨的 5 时前后有一个摄食低潮。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约需 7 个小时。消化蚯蚓速度较快,约需 4.5 个小时。泥鳅的生殖(繁殖习性)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 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 8 厘米时, 2 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

10、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 8 厘米,怀卵量约 2000 粒左右, 10 厘米的怀卵量为 7000一 100 00粒,体长 12 厘米的怀卵量 12000一 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 000粒,体长 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 . 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 .8 一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 1.3 一 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 50 一 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

11、在 6 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 9 一 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 ,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 10 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泥鳅的摄食与消化泥

12、鳅的摄食量一般都比较大,随着个体的增大,一次饱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降低,一次饱食时间逐渐延长。相反地,日粮占体重的百分比例则有随着个体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条件下,体长 7 一 12 厘米的成鳅日平均饱满度指数在 10 左右。 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即在 7 一 10 时和 16 一 18 时,早晨的 5 时前后有一个摄食低潮。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约需 7 个小时。消化蚯蚓速度较快,约需 4.5 个小时。 泥鳅的善逃逸性和夜食性( 1 )善逃逸 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

13、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养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的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有堵塞现象,是否完好,要及时排水,防止池水溢出,造成泥鳅逃逸。 ( 2 )夜食性 泥鳅习惯在夜间吃食,但在产卵期和生产旺盛期间白天也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驯化也可改为白天摄食。无论是幼鳅,还是成鳅,对于光的照射都没有明显的趋光或避光反应。泥鳅的耐低氧性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当水温上升或水中缺氧时,泥鳅垂直游窜到水面吞吸空气,下沉时会发出身体拍击水面的响声。吞吸的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多余的废气及

14、肠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由肛门排出体外。有试验证明:在水温 24 . 5 时,泥鳅幼鱼的窒息点为 0 . 48 毫克升,成鱼的窒息点为 0.24 毫克/升。比青鱼、草鱼、鲢、鲫等 ( 0.58 一 0.99 毫克/升)要低,仅比鳙( 0.23 毫克/升)高。因此,泥鳅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他养殖鱼类,既适合于高密度养殖,有很大增产潜力,又可在运输时不易因缺氧而死亡。由于皮肤和肠都能进行呼吸,所以,泥鳅的呼吸没有比较稳定的频率,鳃盖的启闭,快时难以数清其活动次数,慢时每分钟只有数次,甚至可以停止 1 一 2 分钟。曾有试验:在干燥的玻璃缸中,放全长 4 一 5 厘米的泥鳅(当年幼鱼)存活 1 小时,放全长 12 厘米的成鳅存活 6 小时,将它们再放回水中时仍能活动正常。泥鳅的底栖性和喜温性 ( l )底栖性 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 2 )喜温性 泥鳅适宜水温为 15 一 30 ,最适水温为 25 一 27 。当夏天水温超过 34 ,冬天水温低于 6 ,或枯水期天旱干涸时,泥鳅会潜到 10 一 30 厘米深的泥层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稍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这是因为,泥鳅除了能够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