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月考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品文档.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训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班级_ 姓名_ 学号_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民埃斯庇罗斯不可能A参加公民大会 B因欠债沦为奴隶C入选长老会议 D参加反抗贵族的暴动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
2、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5.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6.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 B. C. D. 7.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
3、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 D.奴隶8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9.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10“解负令”的颁布使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非债务奴隶主要
4、来源于A国内平民 B破产的“六一汉”C破产的农民 D奴隶市场和海外掠夺1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12.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13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当选为陪审员 在战争中提供骑兵A、 B、 C、 D、14.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
5、看到公民( )A.正在抽签选举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相互驳诘的场面D.正在陶片上写下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放逐国外15.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16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重点 A发展农工商业 B倡导节俭抑制浪费C抑
6、制粮食涨价 D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17.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 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 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18.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19.“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
7、.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20.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21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22僭主政治的建立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 B、贵族政治得到加强 C、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23雅典僭
8、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相同结果是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势力C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D损害了平民的利益2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公民共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25克里斯梯尼改革A巩固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地位B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C是对梭伦改革的批判和否定D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形成26.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利武器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 B. C. D.27
9、.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A.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C.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28.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29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大大促
10、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A B C D30.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二、非选择题(3小题,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l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 “六一汉”或“塞特”;
11、或者以自己人身作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材料二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之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材料三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
12、他们获得解放! 一梭伦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 但从希腊的地理环境和从事行业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4分)(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4分)(3)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4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
13、梭伦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
14、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3分)(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梭伦改革。(6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雅典的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因会议厅设在雅典卫城以西300米高的战神阿瑞斯山丘而得名。这一机构可能是由氏族中的长老会议演变而来。王权废除后,它由卸任的执政官组成,起初拥有广泛的权力。后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它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材料二: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
15、高权力机构,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是,只有前三个等级的成员才享有被选举权,属于最低等的人不得竞选各级职官。材料三:“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以当选。材料四:公民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财产很少甚至于没有财产的公民都可出庭担任陪审员,是充分体现平民参与政权的民主机构。请回答:(1)一个雅典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平民,在公元前7世纪他可以在材料所反映的那个机构中担任官职?公元前6世纪呢?为什么?(6分)(2)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在公元
16、前6世纪后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原因何在?本质上反映出什么问题?(6分)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班级_ 姓名_ 学号_一、选择题部分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井田制的确立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新兴地主的出现百家争鸣频繁的争霸战争 A. B. C. D.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3、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 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 4、齐国管仲“相
17、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5、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6、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 C. D. 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8、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
18、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9、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10、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 变法中秦国强大人民渴望统一A、 B、 C、 D、11、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12、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
19、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16、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A.周世宗改革 B
20、.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改革17、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分封行县制实行连坐法A. B. C. D.18、“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19、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2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
21、私有制21、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C.国情依旧如旧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然存在2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23、商鞅变法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连坐法的推行轻罪重罚户赋劳役沉重重农抑商A、 B、 C、 D、2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25、认为商鞅变法
22、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7、“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28、世人对秦国人有
23、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9、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30、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31、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
24、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3、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 C、 D、3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错误是A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B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早的改革运动C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商鞅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3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
25、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3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37、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38、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二、非客观性试题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
26、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
27、”、“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据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
28、确?为什么?引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1、阅读下列材料:(2009年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历史题)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的原
29、因。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30、;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3)你认为材料二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4)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5)材料四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31、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32、1)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2)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其评价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4)材料三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5)材料四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6)材料三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班级_ 姓名_ 学号_一、选择题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羯 、鲜卑 、氐 、匈奴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
33、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的统治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整顿吏治 实行府兵制 汉化政策 颁布均田令4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融合的需要 B. 汉族地主的建议C. 巩固统治的需要 D. 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5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7.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 贫苦农民 B 鲜卑贵族 C 汉族地主 D 封建国家8. 北魏为强化
34、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 三长制 D 租调制9.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 B 移风易俗 C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 迁都洛阳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1.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12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
35、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 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13.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A. B . C. D. 14.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5.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
36、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 D . 16.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A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17.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37、,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18.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19.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20.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改革都取得成功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
38、潮流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2. 右图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开凿的石窟佛像,具有汉化风格,这反映了佛教传入 疆域扩大民族融合 全国统一 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485 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谨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
39、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材料三 ( 490 年)王欲(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并指出北魏均田制的实质。(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制的内容。(3)据材料三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能否消灭“富强者并兼山泽”的现象?& e% w5 I7 | E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